高校研究生就业思路新探析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_1209WT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理论基础
  
  1.人力资源理论与研究生就业
  萌芽于17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人力资本”思想,伴随着经济学家探讨经济增长的原因,解开现代富裕谜的过程,于20世纪50~60年代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体系。经过舒尔茨、贝克尔等众多经济学家的共同努力,已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为个人和国家投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而形成的,具体体现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经历和熟练程度等。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要高于物质本投资收益率。[1]贝克尔认为所有用于构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微观经济基础,并被视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最终确立的标志。[2]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根本矛盾和问题是人力资源丰富而人力资本稀缺。表现为数量众多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并形成作为现实生产要素和增长因素的人力资本。高等学校是高素质人力资源聚集地,通过大力开发有效管理,高校的人力资源是可以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本,从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2.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最先是由皮奥里在1970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整个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第一劳动力市场和第二劳动力市场。第一市场的工资高、条件好,有职业前景。第二市场则相反。并且,这两种劳动力市场存在较强的分割性,也就是说两个劳动力市场的就职者相互流通是比较困难的。第一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不愿意光顾第二劳动力市场,而第二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根本无法进入第一劳动力市场。目前国内学者引进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概念,来解释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体制性分割的现象。劳动力市场分割这一制度背景下,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和过高的工作转换成本,使高校毕业生“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就业问题的缓解和解决,要依靠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
  3.就业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理论上否定了市场价格机制会自动调解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传统,提出有效需求不足是产生失业问题的根源。在实际生活中,没有非自愿失业之存在,此种情形我们称之为充分就业,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都与充分就业不悖。非充分就业是经济的常态,有效需求不足是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主张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拉动需求,以实理促进生产和提高就业。
  
  高校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1.研究生择业观念对就业的影响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事实,但并非不能解决。毕业生要适时适势地不断调整择业观念,在社会各方面支持下,逐步缓解就业压力。个人进行教育投资的根本动机在于经济利益和效用最大化,即个人期盼通过接受教育,使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满意的最佳位置;而社会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力图通过使用教育提供的人才,达到社会生产成本最小,利润最大。这样,社会将会把各种熟练劳动力和高级人才的需求信息输入劳动力市场,个人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调整自己对教育的选择。这样,个人与社会以劳动力市场为中介,各自不断地主动调整需求,使得两者达成一致。[3]而在2006年龙江高校的研究生就业形势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高校人才需求下降,硕士毕业研究生激增。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并没有大的改变,不管是专业对不对口,自己的个性特征是否适合,还是追逐高层次的就业岗位。研究生择业观念个人取向严重,职业选择较少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注重经济价值,把经济收入放在首位,研究生功利倾向在择业过程中表现明显。研究生择业时不愿从基层做起,是一些研究生在择业中所持的心态,他们认为自己是社会中的高层次人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也应是社会中高层次的。在自己的就业期望得不到满足时,很多研究生就选择待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研究生择业观念应根据现实劳动力市场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以适应形势发展,积极就业。用人单位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不仅看重专业因素,而且更看重非专业因素。每个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到有才能的人,能够真抓实干的人,但最关键的环节还在于人品。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再强,如果品格不好,用人单位是不会录用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主要表现在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和制度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就业。但是,虽然用人单位提出上面各种基本条件的限制,但用人单位进人还是以研究生的能力素质为核心考验标准的。用各种条件限制主要是初步遴选的需要,何况遴选条件也反映一定的素质要求。用人单位强调的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非专业能力)和人品,研究生如果在综合能力和人品上与本专科生竞争中不占上风或优势不明显,就业就更加困难。
  3.政府宏观调控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包括研究生)就业制度大致经过了以下四种模式的演变:一是“统分统配”模式(1949~1985年),由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实行有计划的统筹分配。二是“供需见面”模式(1985~1989年),适当缩小“统分统配”的比例,有15%~20%的毕业生由学校通过“供需见面”就业洽谈会制定建议性的就业计划。三是“双项选择、自主择业”模式(1989~1999年),出现各种形式的招聘会和洽谈会,不再依靠行政手段由国家保障就业。四是“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模式(1999年以来),逐步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在就业政策上实现了由统分向不分的转变,可以说这种就业政策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是深远的。
  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作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方面的影响日益增大,毕业生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着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近年来国家制定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采取积极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断完善制度环境,解决宏观调控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问题,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高校研究生就业发展的新思路
  
  1.转变研究生就业观,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许多学者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生宁愿专业不对口,宁愿高才低就,选择沿海也不去中西部地区,这也造成了研究生就业的地区间结构失衡。这里有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环境的客观因素,也要注意研究生的主观因素,要引导研究生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长之路,这样可以解决就业市场化与就业流向控制的矛盾,这是其一。其次,人的需要是多层次,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要教育研究生树立正确的需求观,构建良好的价值观念体系。同时,要引导研究生不以一时的主观判断来选择职业,而是客观地看待职业的社会地位,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不要幻想和要求第一次选择就业岗位或从事的工作,就能完完全全符合自己的理想,终身从事一种职业是可能的,但终身在一个岗位上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2.调整研究生教育的专业结构和培养模式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中,教育一直显得比较被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市场化,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较缓慢,表现在专业设置调整滞后,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这是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最突出的原因。要增强大学对外部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给高校较大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自主权,提高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使高校能够根据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重组教师教育资源,改善师资培养结构,建立起适应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要求的师资培养体系。同时,高校研究生应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突出自己的就业优势,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率。
  3.完善研究生就业市场体系
  就业市场也称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要素买卖双方从事交易活动的场所。研究生就业市场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逐步完善研究生就业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开拓和完善研究生就业的直接、间接,有形、无形市场,为研究生就业创造更广阔的空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针对性要加强,建立研究生专门就业市场,以使就业市场有序有效运作。随着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深入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各高校纷纷建立自己的就业指导网站,成立了高校的无形就业市场,通过网络求职更加便利,应加大力度建立毕业研究生就业信息网,解决市场信息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全国范围的远程面试和网上初选,加快建立全国大学生就业网上联盟,建立健全研究生就业市场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明确毕业研究生、用人单位和高校的责任和权利,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2007年2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就业促进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期待“就业促进法”能严厉禁止和惩处各种就业歧视;能大力优化创业环境,从源头上增加和促进就业供给成为考核评价地方政府的核心指标。
  
  参考文献:
  [1]刘文.高等教育投资与毕业生供求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8.
  [2]许祥云.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创立[J].商场现代化,2003(10):233.
  [3]姜继红.社会资本与就业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生命教育的意义    1.生命教育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最早提出生命教育的学者是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在美国加州“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并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提出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  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呼应杰·唐纳·华特士的倡导,提出了教育要顺应学生的生长、发展的规律的教育课程。日本针对青少年浪费、破坏、自杀、杀人等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陆地可利用资源变得越来越少,人们的视线开始转向海洋,但是海洋世界存在气压大、可见度低、环境恶劣等问题,人们无法轻易进入海洋世界。为解决这一难题,
天津红桥区咸阳北路街彰武楼社区一户单元房门口的墙壁上贴着一张耀眼的承诺书:我是共产党员,向大家承诺以下4件事。1.为了大家夜晚出行方便,自费安装声控灯;2.在家门口安装
党支部作为党的基础组织,必须从多方面提升组织力,才能担负起党章规定的职责,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神东煤炭集团新闻中心第二党支部提升支部组织力的探索,结合党员记者
细胞追踪问题的研究,对建立细胞的生长发育模型并探索生命体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显微图像栈序列中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群的追踪问题。植物细胞的
引言    伴随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环境问题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日益成为一个敏感而重要的与教育密切相关的生态伦理道德问题时,生态教育应运而生[1]。加强对全民的生态教育,让社会的整体公众力量都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全面监督生态建设已迫在眉睫。  在当前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和趋势新形势下,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战略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而生态教育是实施科学发展观、
当前居民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总结建成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探讨建成环境对心理健康的疗愈作用,制定恢复性空间优化策略及规划设计导则,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前沿课题,对实现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运动控制是机器人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其中的轨迹规划直接影响着机器人的精确度及效率。轨迹规划一般分为位置轨迹规划和姿态轨迹规划。机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时滞,而具有时滞的过程是较难控制的,其难控程度将随着时滞占整个动态过程的比率增加而增加。因此时滞系统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是过程控制中
眼底血管是人体唯一可以直接无创观察的微血管。眼底图像血管管径是眼科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变化与许多疾病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常见的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病,以及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