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项目教学 转变教学方式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hu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转变课堂知识的呈现方式
  1.用“直观手段”展现知识。
  传统化学课堂的“实验、模型、图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在处理微观化学教学时很不给力,要么是条件不具备,要么是情境不真实,给学生理解知识带来了很大的困惑。“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有限的定量实验。通过传统的化学实验,学生能认识中和滴定原理,学会中和滴定实验操作,但学生很难理解“滴定过程中的PH值突跃、指示剂的选择”。
  我们把“化学探究实验室”的数据采集器、PH值传感器、磁力搅拌器、电脑等先进仪器引进课堂,在先进技术设备的支持下,向学生展示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用“项目包装”再现知识。
  传统的高三课堂,知识梳理如“快速新课”、习题训练像“子弹飞”,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不高,能力发展有限,课堂效率低下。原因是熟悉的知识、熟悉的场景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应用项目教学思想,用项目包装知识,创设别样的教学情境,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组织课堂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能有效改变这一现状。
  如“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教学,以“阿尔兹海默病”、“铝制的容器腌制咸菜”创设情境;以实验“铝条分别与3mol·L-1的H2SO4溶液、6mol·L-1的HCl溶液反应”的不同现象形成认知冲突,引发研究欲望;以两组对比实验“盐酸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与盐酸两种溶液分别同时插入铝条”、“硫酸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与硫酸溶液两种溶液中分别同时插入铝条”,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本质;以建构“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系统知识;以铝及化合物的用途、制备,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
  二、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
  1.从生产生活中获取知识。
  为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种类、性能、用途和制备方法,我们根据学科知识和化学科技社团学生的特点,选择了学校附近专业生产特种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用树脂、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以及光学级聚合物材料用树脂的无锡阿科力化工有限公司,组织学生走进工厂参观学习。在产品陈列室,学生直观感受了各种各样的高分子材料及其用途;在产品研发室,学生听工程师讲、动手操作,接触了别样的学科思维方式,体验了别样的实验环境和仪器;在生产车间实地考察生产过程,体验了工业生产流程,对“学以致用”有了真正的认识。学生不仅学得了知识,而且开阔了视野,有效改变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方式。
  2.从跨学科学习中获取知识。
  电解是重要的化学反应原理,传统的化学实验很难观察到电解时溶液中离子的运动过程,也不易判断电极产物。我们给化学科技社团的学生开设了一个没有时间限定的研究项目“电解时溶液中离子在磁场内的运动”,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小组,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向本校物理教师、外籍科学教师咨询,设计研究方案,借助传统物理、化学实验室的设备进行研究,学生反反复复,耗时大半学期,用电源、安培计、滑动电阻器、强力U形磁铁、铝箔、培养皿、塑胶电板碎片、10%CuSO4溶液等物理仪器、化学试剂成功观察到了现象。
  通过研究,学生解决了学科难题,实现了化学与物理知识的整合,基础知识与社会生产的联系,学到了科技前沿知识,如运动的带电微粒在磁场中方向发生偏转是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在太空探测、大气污染分析、手术麻醉等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体验了科学研究的艰辛,培养了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发散式地分析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习是能够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天一中学)
其他文献
2011年初我去扬州市邗沟中学做参与式教学培训,为老师们上了一节示范课,选择的内容是《历史》八年级下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定  课程标准是国家要求教学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因此,教学前必须依据学生的情况,重新审视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  (一)确定的基础  1.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  初中课程标准在这一部分的内容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关的知识在政
[摘要] 目的 探討超声引导肋缘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我院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双侧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不予干预,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点HR、MAP、SpO2、疼痛评分、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补救镇痛次数;记录术后24 h
【摘 要】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在基本概念的教学中,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用学生的生活感受,引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引导挖掘概念本质,激发学生探究的需要;体验知识实用价值,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以实现学生潜能的最大化发展。  【关键词】基本概念;教学模式;氧化还原反应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8-0046-02
【摘 要】立足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学力,必须摈弃教学的表层化,以提升课堂的深度,构建理解性课堂。理解性地理课堂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征,因此,“学中做,做中学”应成为培养学生为一个完整的人,拥有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举措。  【关键词】理解性地理课堂;地理学科素养;学力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0-0
【摘 要】教学进程设计决定着实践性较强的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单线程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活动单调,效率较低;多线程课堂,兼顾每一个学生,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构成学习共同体,产生教学实效。本文在对两个同课异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实际的教学过程应当进行复式进程设计的观点。  【关键词】英语课例;进程设计;复式进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调研综述  200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进入课改实验,七年来我们一方面通过培训、研讨、对话等教研活动,在全省创设一种学习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参与高中课改,倡导因校制宜、百花齐放的氛围;另一方面通过观摩、交流、评优等活动,用典型带路的方法推进课改实验,闯出了一条模块教学的路子。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体育与健康学科有如下特点。  一是体育师资配备从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看,已基本能适应高中课
【编者按】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他自己,让每一个从学校走出去的人都懂得什么是爱与美,懂得追求人生的价值和幸福。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以美育为统领,重构校园生活,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内在永恒的审美能力。学校文化、课程建设和学科教学无不体现出对美的追求,赋予了教育生活以艺术的表达和审美的意蕴。
【摘 要】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它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6-0065-03  【作者简介】1.朱开
【摘 要】“学讲方式”是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尝试把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把“学讲方式”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整个教学过程尝试引导学生用自主先学、分组讨论、质疑拓展的方法去发掘问题,形成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水到渠成地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从而让其达到更高层次
[摘要]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病情轻重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共49例,采用SCORAD评分将初诊特应性皮炎患者病情分为轻、中、重三组,检测血清25-(OH)D水平。比较不同组间血清25-(OH)D水平变化。对每组SCROAD分值及血清25-(OH)D水平作Pearson相关性检验。 结果 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