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l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教育最重要的是‘德行’。”德育为“五育”之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从幼稚到成熟急剧变化发展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最大,有着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容易接受教育影响,此时的德育对他们的一生起着定向和奠基的决定性作用。化学学科注重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从内容上来说似乎和德育教育相去甚远。其实,化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一、利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
  
  在化学的发展史上,有很多科学家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这些贡献与他们具有的优良品质是分不开的。
  1.“天才在于勤奋,智慧在于积累”。
  勤奋这个最基本的优良品质,造就了很多伟大的科学家。近代化学之父,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幼年时家贫,无钱上学,又是一个色盲者,但他以惊人的毅力,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他顽强学习,刻苦钻研,经过近8年的努力,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学徒,成长为一位知识渊博、技术熟练的药剂师,并在以后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气体,比如氧气和氟化氢,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
  2.追求真理,顽强不屈。
  对于真理的探寻,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即使遇到艰难险阻,也仍然一往无前,奋勇前进。在化学元素史上,参加人数最多、危险最大、难度最高的研究课题,莫过于氟元素的发现和氟单质的制取。从1768年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发现氢氟酸以后,到1886年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历时118年之久。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可以说这是一段极其悲壮的化学元素史。
  3.严肃认真,敢于创新。
  人类的不断进步,来源于面对科学的认真态度和不断的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有几毫克的差别。别人忽略了这一现象,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科学家们最终取得辉煌成就,与他们的勤奋努力、坚持不懈是分不开的。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这些来激发学生的信心与进取心,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百折不挠的优良品质。
  
  二、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和一些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后,天津沦陷,日本人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他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黄头发蓝眼睛的人能办到的,我们黑头发黑眼睛的人就一定能办到!”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玻尔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闯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却没有注意。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黄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三国时期就发明了火药,到了南宋时期已经作为武器大规模使用,13世纪后期才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但同时也要告诉学生,西方国家就是用洋枪洋炮打开了闭关自守的腐朽的清政府的大门,让学生有“落后就要挨打”的时代紧迫感和使命感。在讲述《氯气》时,教师应当介绍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毒气(以氯气为主)残害中国人民的暴行,告诫学生勿忘国耻。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转移核糖核酸,教师给学生介绍这些,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通过特定教学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两极冰川融化使得海平面上升,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伦敦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病”“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环保问题就是“塑料袋的使用”。塑料是人类利用化学知识研制出来的成果,也确实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此人类大量使用塑料袋。但是由于难以被环境降解,塑料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被称为“白色污染”。现在人类认识到了塑料垃圾带来的污染问题,因此又开始利用化学知识研究如何加速塑料的降解,或者使用可降解的替代品来代替塑料袋。
  教师在讲授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时,就应该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把近些年的“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中的化学物质介绍给学生,同时介绍它们对人体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应该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使用,而不能用来危害人类健康,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当然,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在于教材和教学过程,还在于教师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和感化,所谓“言传身教”,教师平时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树立榜样。
  总之,教师通过对化学课堂的德育渗透,因势利导,能使课堂丰富有趣。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的过程中,师生进行感情沟通,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和育人效果。
其他文献
亲爱的读者们,当你们看到本期《推理世界》时,春节假期应该已经结束了吧,那么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欢迎大家拿起《推理世界》,在轻松的阅读中让大脑得到锻炼!赶紧让我们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四达集团在脱胎换骨的嬗变中,坚持战略为上,以人为本,产销量从2001年的1300多台到2003年的65000台,营业收入2001年仅为3亿元,2002年达10亿元,2003年达15
最近,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印刷包装期刊委员会与特种印刷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制定实施西部印刷科普活动的计划,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国科协第六次
每一个老板都希望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而且是飞快地发展壮大.但实际上,发展过快潜藏着极大的危险,就像一棵树,如果根基很浅,枝叶却疯长一气,结果是头重脚轻,稍有风吹雨打就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进行ISO 9000认证的企业要遵循两个原则:阐明企业干什么并按你所说的去做。企业在其质量手册、计划、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中阐述它所要做的事情。好的ISO 9000文件有两个特
黄文江(镇江威特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1992年11月18日,镇江威特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时7个人,以消毒王起家,到1998年,我们在消毒剂领域内做到了全国第三的位置,从单一的消
当老板每天总要遇到很多事,其中必定有一些是令人不快的,甚至会让你大光其火。其实,无论发生了什么,焦躁狂怒、怨天尤人都是不可取的。 竞技场上,那些焦头烂额、恼羞成怒的
期刊
参加了08年高考作文阅卷,感慨良多。所阅的作文,大多空话连篇,套路呆板,语言空泛,文体特征模糊。一天下来,难得遇见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  造成高考作文的保守、死气沉沉的现象,究其原因:①作文教学没有夯实基础,对传统的“听说读写思”似乎有了错误的理解,只强调其中的“写”,对“听说读思”有了本能的抗拒。②老师们教作文的教学方式也贯彻着“稳妥”的方针,套题目,仿例子,抄名人事迹,背名言名句,写排比句喊口
技术概述:油菜分段收获是由机械割晒和机械捡拾脱粒两次作业完成。分段收获与直接收获相比,具有收割早、适收期长、对作物适应性强、收获损失小、籽粒破碎少、籽粒含水量低、便于贮藏的优点。特别是我国南方的移栽油菜由于株型大、分枝多、角果易开裂,联合收获损失率高,而且不易控制,不同田块、品种、成熟度、株型等都对收获损失率产生重要影响。而采用分段收获技术能有效避免上述因素的影响,对作物状态适应性强,既可以满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