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让教师牵着鼻子走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ushan1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首先从教学内容、学习主体与教学方法三个层面分析自问自读法的内涵与特点,基于此探索如何有效地将自问自读法融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去,为破解目前语文教学困境提供思路。对策建议包括充实教学内容,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尊重学习主体,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相结合;完善教学方法,注重自问自读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问自读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仅直接关系学生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的提高,更决定学生语文成绩与应用能力的好坏。然而,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语文课堂的“领导者”,学生沦为“被动领导者”或“被动参与者”,即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往往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阅读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本文首先从教学内容、学习主体与教学方法三个层面分析自问自读法的内涵与特点,基于此探索如何有效地将自问自读法融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去,为破解目前语文教学困境提供思路。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问自读法的内涵与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
  自问自读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或课外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语文课本或课外材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归纳并提出问题以及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自问自读法的首要特点为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既定的语文课本或课外阅读材料有选择性地教学,从而避免了学生一味被动跟从教师教学方案学习的难题。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不仅有助于学生积极探索语文知识,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习主体的积极性
  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为自问自读法的第二个特点,具体指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自问自读法可以改变教师“领导者”的局面,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主观能动性,即自己发现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在学生主动选择阅读内容之后,学生需要独立阅读语文课本或材料,自己主动地去理解文章,并且搞清语句意思甚至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在此过程中教师仅仅起“引导者”的作用,学生为自问自读法的主要参与者,这无疑会极大提高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问自读法的特点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还包括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由于自问自读法并不是封闭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而是开放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自问自读法,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学习方法,具体包括自问破题法、寻找文眼法以及结语逆推法等。毫无疑问的是,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效率,更能够加强学习效果和阅读质量。
  二、自问自读法融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充实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基于自问自读法的内涵与特点,教师在将自问自读法融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充实教学内容,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与材料是否准备充实是决定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自问自读法是否运用良好的首要环节。此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必拘泥于课堂教学,相反的是教师需要更加重视课堂外的教学,教师可以罗列阅读材料并将学生分为小组,通过学生所提交的学习计划、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进行打分,并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成果进行对比,从而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结果。
  (二)尊重学习主体,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相结合
  由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问自读法的特点还包括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将自问自读法融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尊重学习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相结合。具体而言,学生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象和语文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教师的尊重,即改变教师“领导者”现状最根本的要求在于师生间知识领域的平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更新阅读材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通过改变教学思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从根本上发挥自问自读法的教学特点与教学优势。
  (三)完善教学方法,注重自问自读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问自读法尤其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因此教师还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注重自问自读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方法,而这正是与自问自读法相悖的地方。相反,教师一方面需要扎实掌握自问自读法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还需要重视自问自读法的实践经验。例如,教师可以运用自问自读法中的自问破题法,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供阅读材料并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在阅读时间结束之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各自所阅读的内容,学生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最终形成口头或书面的讨论报告。可见,教师如果能够根据自问自读法的相关理论进行教学实践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开发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语文阅读能力。
  三、结语
  根据分析,将自问自读法融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帮助是毫无疑问的,体现在无论是短期知识掌握情况还是长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方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问自读法的实质在于引导学生广泛深入地积累语文、生活知识和文学、审美知识,大量地开展各种专题阅读、反复地阅读经典作品。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从教学内容、学习主体与教学方法入手,更要注重将这三方面的特点与自问自读法有机结合,本文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至少需要在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三个层面下功夫,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廖祥勋.不再让教师牵着鼻子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问自读法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2).
  [2]马继华.带着“紧箍”去阅读——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1).
  [3]李婷婷.浅谈高中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70).
  [4]李瑞华.浅谈朗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J].祖国:建设版,2014(07).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三复习时间紧,内容多,而作文又是中考的重头戏,因此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以提高作文水平是不可能、不切实际的。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从课文结构、典范课文的思想情感、语言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结构、丰富情感、积累素材、语言增色等方面的训练。所以利用好课本,提升作文对初三作文复习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依托课本; 提升作文复习;初三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语文课程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古典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一部分。初中阶段如何把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好,引导学生打开古典文学的大门,为他们在古典文学的知识宝库中撷取更多的营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本文进行了简要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教材;阅读;古典文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摘要】教是为了用,语文教学的最终价值取向应是让学生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之能力,让学生从中学习运用语言的规律。说理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作者说了什么理,如何“说理”,为何要这样“说理”,教学生像作者那样“说理”。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说理性的课文教什么,如何教,是我们语文教学要研究的课题。在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往往把此类课文上成说教课,
【摘要】口语交际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语文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口语交际;学校;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交际,交流,这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交际能力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非凡。  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团体、个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交流越来越多,口语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胜于以往。  口语交际教学
【摘要】关于说话训练,在起步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说连贯的话,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叙述一件事情能够说得有条理,描述一种事物要说得生动。坚持不懈地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可以为中年级的习作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感情朗读;说话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学科在第一学段承担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良好习惯培养的重任。
【摘要】“意”,是生成于文章之前的思想,它是文章的灵魂。好文章立意要求新颖、深刻,可是一味要求选材新颖实在有苛求的嫌疑,对于人人生活中皆有的话题,如何才能写得好,能够让作文的立意不仅仅是就事论事、浅尝辄止呢?  【关键词】立意;新颖;深刻;社会;人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意思。文章的中心意思也称为中心思想、主题或主旨。记叙文的立意,是指通过
【摘要】《唐宋诗词鉴赏》是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的教科书,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选修课程五个系列中“诗歌与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读诗写词的兴趣,引导学生鉴赏意境品味情感,不断增强文学底蕴,逐渐提高审美能力;笔者探究多种课型,实践能体现学生的自主个性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呈现“百啭千声诗意溢”的美好诗境。  【关键词】《唐宋诗词鉴赏》;课型设计;教学示例  
【摘要】在农村小学作文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学会去感受生活,主动地贴近自然,让学生能够轻松习作、快乐习作,这样才能够达到新课标中的习作要求。文中分析了小学作文的学生习作现状,并从教会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风景、仔细留意身边的人或事、开展丰富的活动来打开他们的思路等这几个方面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生活;自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到写作课上课之时,总
【摘要】在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在公众场合口头表达甚至讲演已经成为沟通交流、表现自我的重要手段。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培养我们下一代的这种能力是义不容辞的。而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提高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视,认识到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二要指导学生多作各类语言素材的准备;三要增加学生口头表达尤其是讲演的实践训练。  【关键词】口头表达;语文教学;语言素材;实践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新优质教育背景下,学校精神的凝炼需要“依据实情,因校制宜”。要做好顶层设计,以追求文化高度;要联系师生实际,以形成文化广度;要加强文化管理,以凝煉文化深度。要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的学校精神及时进行凝炼,以促进学校更大、更快、更优质的发展。  【关键词】新优质教育;校园主题文化;学校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每一所学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