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谈话录》等

来源 :经营者·汽车消费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yun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而我所记录下来的却只是一鳞半爪,就仿佛一个小孩,伸着两个巴掌去接使人神怡气爽的春雨,而雨水却多半从手指缝中漏掉了……
  
  这一辑歌德谈话录大半起源于我所固有的一种自然冲动在这本书中,主要记录了歌德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
  其实,自从我初次和这位非凡人物会见,以及后来又和他在一起生活过几年,我一直都想从他那里得到教益,所以乐意把他的谈话内容掌握住,记下来,以各将来终生受用。
  可是一想到歌德的谈话多么丰富多彩,在和他相处的九年之中我感到多么幸福,而我所记录下来的却只是一鳞半爪,就仿佛一个小孩,伸着两个巴掌去接使人神怡气爽的春雨,而雨水却多半从手指缝中漏掉了
  我认为这些谈话不仅就生活、艺术和科学作了大量阐明,而且这种根据实际生活的直接素描,特别有助于使人们从阅读歌德的许多作品中所形成的歌德其人的形象更为完备。
  不过,我也远不认为这些谈话已描绘出歌德的全部内心生活。这位非凡人物及其精神可以比作一个多棱形的金刚石,每转一个方向就呈现出一种不同的色彩。歌德在不同的情境对不同的人所显现的形象也是不同的,所以就我这方面来说,我只能谦逊地说,这里所显现的是我的歌德。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歌德怎样把自己显现给我看的方式,而且也适用于我怎样了解他和再现他的方式。这里呈现出来的是个经过反映的形象,一个人的形象通过另一个人反映出来,总不免要丢掉某些特征,掺进某些外来因素,替歌德造像的有劳哈·施蒂勒(Stieler,1781—1858,德国画家,替歌德画过像)和达维(Rauch,1777—1857,德国雕塑家,名作有弗里德里希大帝、歌德、席勒诸人的雕像)。他们的作品都极真实,但也多少都显出作者本人的个性,体形既然如此变化多端,那么不易捉摸的精神形象就更是如此了。
  不过,不管我个人在这一点上表现如何,我希望凡是凭精神力量能了解歌德,或是与歌德有直接来往,而且有能力在这方面作出判断的人,都不会看不出我在力求做到尽量忠实。
  当我终于看到我的《歌德谈话录》最后部分编成时,心里感到战胜巨大困难后的快慰。
  我的任务是很艰巨的。好像行船还没有遇到顺风,今天风还在吹,但是要遇到过去年代那样的顺风,还得耐心等待好几个星期甚至好几个月。最初时的编写,我幸好是顺风扬帆,因为刚谈过的话还在耳里响着,和那位伟大人物的亲切交往也使我受到鼓舞,所以我感到仿佛是振翼飞到目的地似的。
  但当歌德音沉响绝已经多年,过去和他亲切晤谈的乐趣也如过眼云烟,今天要想受到必要的鼓舞,只有当有便在内心中沉思默想时,才会使过去的经历仍然带着新鲜色彩活跃在目前,这时歌德的伟大思想和伟大性格特征才复现在面前,好像一个山峰,虽然在远处,但在白天里阳光照耀下,轮廓仍是鲜明的。
  这时,来自欢欣的鼓舞就复活了,思想过程和语言表情的细节历历在目,就像我昨天才经历过似的,活的歌德又显现在目前,他所特有的无与伦比的可爱的声音又在我耳里震响了,我又在晚间在他的明亮的书房里看到他——穿着佩上勋章的黑色服装,在座客之中谈笑风生,或者在其它的风和景明的日子里,我陪他乘马车出游他身穿棕色上衣,戴着蓝布帽,把浅灰大衣铺在膝盖上,他的面孔晒成棕色,显得健康,蔼如清风,他的隽妙语言的声音流播原野,比车轮滚滚声还更洪亮。
  有时,我又回想起他坐在书斋的书桌旁,在烛光下看到他穿着白法兰绒外衣,我们谈着一些伟大的和美好的事物,他向我展示出他性格中最高贵的品质,他的精神点燃了我的精神,两人心心相印,他伸手到桌子这边来给我握,我就举起放在身旁的满满一杯酒向他祝福,默然无语,只是我的眼光透过酒杯盯住他的眼睛。
  这样,我就完全回到他还在世时那种生活,他的话音也和过去一样在我耳里震响起来了,但愿这些也能对你发挥这小小的功效。
其他文献
如果让300路公交车司机跑一圈F1赛道,世界人民将领略北京堵车把他们都压抑成什么样子了。如果你要诅咒舒马赫、维特尔,或者阿隆索,那么,请对他唱:“北京欢迎你”,可在香港,在这个世界交通密度最高的城市(2008年每公里平均282辆车,为北京的1.8倍),无论是公交、地铁、出租,至少在2010年12月的那几天,都给《汽车消费报告》留下畅通、有序的感觉。    网罗交织的8种公共交通系统    1 双层
期刊
他在理智上赞同秩序,在情绪上唾弃秩序,一种为交通保障的规则,其实是一种隐然的奴性昭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李熠给我们讲述港人港事,车见车闻。香港的繁茂井然与大陆的乡音亲近,离开或者留下,是个问题。    看到李熠时有一种久违的熟悉感,尽管他熟练的操持着粤语招呼服务生过来,但依旧没有觉得陌生,可能这就是大陆人之间的通灵之气吧。  老家在天津的李熠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系,全方位体验过中国特别行政区
期刊
他是胖兔子粥粥,生于苏州,现居北京,普通插画工作者一枚,兼已婚居家老男人。座右铭是:爱画画,爱生活,爱老婆。
期刊
香港土生土长的曾林堂,有着30多年的汽车营销经验,这让他对香港的道路交通、用车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他还记得40年前香港的交通和现在的北京不相上下,可几十年之后,弹丸之地的交通却变得畅通、高效。在曾林堂看来,地铁和严格执法的贡献最大。    在中国汽车圈,曾林堂不是一个陌生的角色。只要和这个圈子沾得上边的人都知道,这位总穿着笔挺西装配白衬衫、上衣口袋里别一只钢笔、带黑框眼镜的香港人就是丰田汽车(中国
期刊
不仅仅是赋予一辆车新的风格,也是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对一辆车的期望,而如何从一辆普通天语,如何改装成现在古铜色或者白色车身,并且底盘可升降,或者有了Burberry风格的内饰。  天公作美,采访当天北京798艺术区一地白雪,就像拿到一辆新车,你是欣赏它的原汁原味,还是改装成自己期望的样子。如果你选择了后者,那么如何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风格?  今天我们将请到三位天语车主,他们将详细讲解如何将一
期刊
“热狗巴”、“地铁河”或是芯片刷卡,这个城市有她的记忆和憧憬。    如果从时间倒推,你至少可以在2010年10月上海外滩18号由意大利旅行本品牌Moleskine举办的全球巡展上,年初上市的旅游系列丛书《50+1》里,还有4年前进入中国的《Milk新潮流双周刊》中,发现一个爱笑的女生,那就是何颖,或是叫她Rebec。  作为一名出生在香港,可是活动半径几乎覆盖欧美,东南亚(当然还有中国大陆)的作
期刊
除了将动物圈养在动物园,人类的另一大能事,便是在马路上,制造出另一个社会。    喜欢站在路边看车流和行人,看久了,就看出些道道来,发现马路上各类车与人都遵循着一套独特的等级规则。就像人们经常把高楼林立的城市当作森林,我有时会把马路上的汽车、警察、行人幻想成森林里的动物,一个用不同的“食物链”组成的动物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种车无疑是动物之王——老虎。这种车的价钱,样式很普通,但与众不同的是这
期刊
北京现代第八代索纳塔下线    2011年1月10日,北京现代第八代索纳塔下线仪式在北京现代第二工厂隆重举行。活动上,承载着北京现代八年品质积淀的第八代索纳塔正式下线。  北京现代为第八代索纳塔4月8日上市,重金打造的预热宣传将于1月11日全面上线,同日400辆经销商展车也将全面到店。    2010年“福特汽车环保奖”在京颁奖    2010年12月2日北京——恰逢墨西哥坎昆气候大会举办期间,以
期刊
虽然各路官方的发言人、产小型车的汽车人、喋喋不休的媒体人、周身泛绿的环保人都皱紧眉头、握紧拳头、捋顺舌头义正言辞为尺寸更小、排量更低的车子鼓与呼,可为什么在大多数人心里,总还是有个按都按不T去的大车梦呢?    你都知道的,大块头不一定有大智慧,比如当拿破仑登上皇位,他就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可如果你一再强调这一点,那就说明这句话本身“群众基础”就有问题。  就拿汽车来说,虽然各路官方的发言人,产小
期刊
2010年的汽车图书,像今年的汽车产品本身,非常畅销。尽管图书中充斥了对汽车市场前景的抱怨,但依旧有相当一部分书籍可以让你从中感受到启迪、享受和幻想。当然,这里列出的10本书并不是容纳了这一年所有的汽车好书,但我们认为它们的确值得列在你2011年的一个购书清单里。    《人生如路》    《包法利夫人》曾有一段关于汽车的描述:汽车很少成为作家创作的题材。就这句话成了有关汽车最知名的文学场景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