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猜测能使学生真正走进探究性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猜测,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事实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学生在猜测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出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从而增强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表独特见解,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主动地学习新知。
  一、导入时利用已知经验猜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或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只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猜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事件的结果作出的一种或多种假想的判断。为了学生能成功地进行猜测,老师必须提供学生理解数学的模型和材料,创设有利于学生想、画、量、比等操作活动情境,或者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录像片段等丰富的材料,为学生的猜测提供依据。
  三年级“年、月、日”这一单元中有关“平年和闰年”这一知识点,在新课导入时,我给学生创设了既幽默简单又能引发思考的小情境,激化了矛盾冲突,使学生顿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在导入时,我直接问学生:你几岁了?你过了几个生日?学生的回答基本一致,即年龄和过生日的次数都一致。这时,我故弄玄虚地说:“小明的爸爸,今年过了第10个生日,猜猜,小明的爸爸今年几岁?”一个学生立即不假思索地说:“小明的爸爸今年10岁。”顿时引起了哄堂大笑。一个学生立刻反驳到:10岁怎么可能当爸爸?这样立即激化了矛盾冲突。为什么小明的爸爸只过了10个生日呢?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我宣布了学习提纲,学生带着疑惑和期盼去自学课本。同学之间积极探求其奥妙,教师稍作点拨,问题很快得以解决。
  二、新授时大胆进行全面猜测,促进学生发现规律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测是对事物的结果做出的一种试探性的判断,学生天性好奇,乐于猜测。在新授时设置猜测环节,让学生大胆去寻找解题规律,在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尝试大胆合理猜测、举例加以验证的数学研究方法,这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商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习了笔算乘法和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旧教材相比,本知识点做了适当调整:旧教材中只研究了商不变的规律,而新教材中却改为了商的变化规律,除了研究商不变的规律,同时增设了:①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②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就使得这一部分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商的三条变化规律。在新授时,我大胆进行了调整:以“猜测”贯穿课的始终,使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数学研究过程。
  尤其是在研究第三个规律:商不变的规律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该如何变化?学生竟然出现了四种猜想:一被除数乘几,除数除以几;二被除数除以几,除数乘几;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几;四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几。对于学生提出的四种猜想,我没有很快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让他们自己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最后发现后两种猜想是正确的。当时教室里一片欢呼雀跃,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三、练习时猜测,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建立自信心
  在练习时设计猜测,能让学生对某一道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寻求不同的思路,使之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简洁而独特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开启创新思维的通道。
  如:教材中有这样一个练习题:一个车间计划40天生产1200个零件,实际前16天生产了560个。照这样计算,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这道题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个难点,我没有让他们直接求解,而是让学生猜测能否按时完成,并说明道理。当然,如果毫无根据地瞎猜、乱猜,那么猜测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所以,猜测要有一定的根据,仅凭略知一二就猜测,是不科学的。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开了,要汇报时大多数学生猜测能按时完成任务,并从不同角度说出其理由:
  有人从工作量上进行比较,列式为:
  560÷16×40=1400(个) 1400个>1200个
  560×(40÷16)=1400(个) 1400个>1200个
  1200×40÷16=480(个) 480个<560个
  有人从工作时间上进行比较,列式为:
  1200÷(560÷16)≈35(天) 35天<40天
  560÷(1200÷40)≈19(天) 19天>16天
  有人从工作效率上进行比较,列式为:
  1200÷40<560÷16
  这样猜测训练不但使学生较好地完成练习任务,而且思维得到发散,解题思路得到扩展。
  “猜测”让学生个性飞扬,学生大胆猜测源于教师平时教学中给学生树立了大胆表现自己想法的自信,给学生营造了不断超越自己,发展自己的空间。总而言之,要使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猜测,教师一定要创设良好的猜测情境,重视基础知识的获得过程,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大胆地猜测。正确有创意的猜测要鼓励表扬,猜测错了也不要挖苦讽刺,而要耐心地帮助,让学生掌握猜测方法,使学生真正走进探究性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内容抽象,形式枯燥,逻辑推理严谨,因此很多中学生感到乏味、厌倦。如果学生能以极高的热情,较大的兴趣来探究、体会数学的魅力,以极其慎重的态度去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数学教学将变得更有意义。作者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谈谈自己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
不少中学生常常发出感叹:老师讲的我都懂,就是遇见稍难一点的题不知从何下手。问题在哪里?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这是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也是苦苦寻求答案的问题.其实主要的问题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差,实际上是数学学习能力差。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谈谈看法。  一、深入理解基础知识  数学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知识的多少,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数学能力. 有的学生轻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他们连一些基
摘 要: 数学课堂提问的优劣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强弱。教师应根据多方面,多层次的了解,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打破沉闷枯燥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收到最理想的效果。教师可采用激趣法、情境法、联想法、迁移法、演示法、谈话法等提问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方法  在数学课堂上有效地进行提问,能够及时疏导学生的疑惑,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
摘 要: 中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某一门课程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进行定位,要考虑总体目标,要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从育人的角度来划分阶段,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服务于专业为目的开展教学,教师要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性,实施跨专业学习与教育;合理补充和加强与专业课相关的应用性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开展应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收获成功的平台。因此提高中学生作业的有效性成为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精选物理作业题,使学生脱离“题海”。  所谓精选物理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物理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
摘 要: 在崇尚个性张扬、尊重独特体验的今天,在数学课堂上,同样会遇到各种动态生成,数学教师应如何解决呢?作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五点策略:一要反对回避,勇于直面;二要跳出教案,贴近生活;三要充分预设,善于生成;四要借题发挥,因势利导;五要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文章举了典型的教学实例,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 应对策略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行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地用√和×来评价学生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作者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数学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与教师角色的定位,明确地告诉我们: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建构者”。由此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