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落实教学目标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i680296168029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实际中,教材里有许多空白处被老师们所忽视,如分数、百分数问题。其中,学生解决两步计算的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成为师生最为头疼的内容之一;而单位“1”未知的问题更是难上加难,绝大多数学生只停留在模仿的水平。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的例6:“青云小学十月份用水440立方米,比九月份节约20%。九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学生的做法有多种:“440×(1-20%)”“440÷(1 20%)”“x 20%x=440”。出现这些错误做法的原因就是学生没读懂题,找不准单位“1”或对数量关系理不清而造成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对此,教师该如何应对呢?
  把握教学目标
  分数内容是从三年级开始接触,苏教版安排在不同的册别,遵循着线性知识螺旋上升、逐渐积累发展的原则。前面提到的例6是苏教版小学阶段有关百分数问题的最后一个例题。“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这一目标的落实绝不是这一课时完成的,是在前面三年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如“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含义”“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等。
  要落实好“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这一目标,必须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部分老师认为,画“线段图”是在浪费时间,没有必要,因而省略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这样蜻蜓点水式的简单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失去了支撑,受到了限制。殊不知,画线段图正是帮助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所以在教学这些内容时,首先要准确把握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经历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还要精心选择和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效果。围绕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方法和经验,感悟数学思想的支撑作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每一種数学思想的理解、掌握,都能成为今后的学习新知的方法和手段。在分数、百分数这一知识系统中有两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家华罗庚有“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的精辟论述,这说明了数形结合思想在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分数、百分数这一知识链里的“形”主要是指线段图,线段图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载体和方法。苏教版在小学中年级就专门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的章节。线段图作为小学阶段数形结合、分析数量关系的工具,历来成为数学中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会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和工具性,促使学生乐于使用线段图。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将会为解决复杂分数问题提供学习方法,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平台,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水平。
  建模思想 “方程是现实运算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生习惯顺向思维,那么在遇到逆向思维问题时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手段转化成顺向思维的问题。借助线段图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利用方程“把单位‘1’看作x”,这样就顺利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了未知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地可以悟到用“已知部分和所对应的分率,求整体,用除法”的道理。这个过程不仅是学习解决未知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方程这一重要的数学模型在学习中的作用。如果用算术方法学生很难找到理解数量关系的问题情境,那只能死记“已知部分和所对应的分率,求整体,用除法”的套路来解决问题。没有思维的条理性训练,只是被动接受和机械模仿。可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是非常必要的。
  帮助学生找准单位“1”
  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单元时,可以发现有许多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与分数的实际问题本质是相同的。解题的关键是要找准单位“1”,画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例如:①小红身高135厘米,小娟身高150厘米。小娟的身高是小红高百分之几?②小红身高135厘米,小娟身高150厘米。小娟的身高比小红高百分之几?③小红身高135厘米,小娟身高150厘米。小红的身高比小娟矮百分之几?
  这三题的条件完全相同,但问题不同,教师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把数量关系清晰地反映出来。问题①是把“小娟的身高”与“小红的身高”作比较,“小红的身高”是被比较的量,因此要把“小红的身高”看着单位“1”。问题②是把“小娟比小红高的厘米数”与“小红的身高”作比较,“小红的身高”是被比较的量,因此要把“小红的身高”看着单位“1”。问题③是把“小红比小娟矮的厘米数”与“小娟的身高”作比较,“小娟的身高”是被比较的量,因此要把“小娟的身高”看着单位“1”。画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找准单位“1”,弄清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够正确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也能够更清晰地发现相似问题之间的不同之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氾水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创意动画设计软件Scratch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针对8岁以上儿童开发的一套程序设计语言,是一款所见即所得的程序编写软件,适合小学生使用。该编程就像是搭积木一样,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做出各种各样的动画、互动式故事和简单有趣的游戏等。而在创作这些动画、故事和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时而专注于编程,时而苦思冥想,时而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从他们那幼稚而快乐的脸
体育师生关系是指体育教师与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的关系。新课程鼓励体育教师应始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观。体育教学主张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与探究者,提倡让学生畅所欲言,精神上始终处于自由、放松的状态。鼓励学生情感激荡、驰骋想象、思维活跃,鼓勵学生大胆自由讨论探究,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  传统体育师生关系  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教
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多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无可避免地都碰到了很多英语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怎样做好英语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阐述了中专英语学习困难生产生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以及怎样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力图通过指导学生实践、培养兴趣相结合等对策,激发中专英语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进
对学生影响最持久、最深刻的不是某一门学科或某一种知识,而是学校的文化底蕴,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班级文化。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且能激励学生不间断的创新思维,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打造整洁优美的教室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笔者把教室环境的布置作为建设良好班级文化的第一步。良好的教室环境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起着积极的
针对当前听力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听力学习策略的培养这一突出问题,笔者从宏观上提出了三个基本理念,并着重对四种听力学习策略进行了说明,力图使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走上高效化轨道。  听力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笔者通过对本市初中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在听力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听力学习策略进行系统的指导与训练。还是采用老一套的“听录音完成练习题”“听不懂就机械地再放几遍”或者“边看材料边听录音”的单调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学会、学好,就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心底里愿意去学,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地去探究知识。  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能推动学生去探索知识,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
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活动中,富有朝气的校园原创音乐可以让德育活动变得更接地气,让学校的德育寓教于乐、润物有声、润物有情,可以更好地陶冶师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  校园音乐的回望  提到校园音乐,很多人马上会想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大陆流行的台湾校园歌曲,如《童年》《橄榄树》《外婆的澎湖湾》等依然回响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人的脑海中,当时一批台湾校园歌曲的演唱者或者创作者很快被大陆的青年所追捧。同时,民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浓厚的兴趣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然而,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学英语,主要原因就是英语学习单调枯燥,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每天都是重复的听、读、说,英语课堂缺乏趣味性,没有新意。因此,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成了英语老师的首要教学任务。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点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每个人学习和认知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打造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呢?  正确看待信息技术教育  要想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性,首先要让教师和学生改变原有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副课”的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也同其他考试科目一样,是必修课。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