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促思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s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开始重视数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这种实践教学往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此,广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如何开展好初中数学的实践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这成了很多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文章以初中数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为例,结合“让学促思”的教学理念,从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内容质量和丰富教学形式等三方面,探讨了初中数学实践教学的策略,力求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接受科学教育,不断培养新时代数学人才。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践教学;教学方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4-0065-02
  近些年,实践教学成为数学教学中的火热话题。很多教师也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不断增添实践教学的内容,力求让学生全方位地接受数学知识,不断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实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新兴话题,这更需要教師去进一步厘清教学思路,研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略。
  一、初中数学实践教学中明确“让学促思”理念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理论下,本学科不仅提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倡导把这种数学思维转化为实践能力,因此,很多教师会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实践教学的环节。但仍存在一系列实际问题,主要是教师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实践教学内容质量不高,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实际上,这三方面的问题也是一以贯之的,由于一些教师不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就导致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准备上呈现许多不足,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教师开展的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当思想和内容没有受到重视的时候,自然也不会进行形式上的创新,教学形式往往陈旧而单一,教师应付教学,学生在实践中也就应付学习,这就让实践教学环节走了样。在这种状况下,初中数学的实践教学更像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而存在的,因此无法为学生呈现实践教学的魅力,难以帮助学生真正去理解数学学科。
  而且,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往往安排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以此来帮助学生不断开阔学习视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初中数学的实践教学设计,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需要带领他们自主思考。数学是一门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却把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割裂开了,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并在实践教学中,倡导一种“让学促思”的理念,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不断思考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不断思考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发现数学的奥妙,深入透彻地在生活中理解数学,在数学学习中理解生活。
  二、初中数学实践教学中强化“让学促思”理念的策略
  (一)明确初中数学实践的教学目标
  在解决初中数学的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时,教师首先就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要厘清实践教学究竟是在教什么,究竟要怎样教?只有落实目标后才能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更多的是为进一步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教学,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畏惧感,驳斥“数学无用论”。因此,从教师自身来说,要对数学实践教学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为初中数学的实践教学制定目标,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对初中数学教材进行必要梳理。以笔者所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为例,七年级下学期的教材共分为六个章节,与学生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知识点有“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生活中的轴对称”和“概率初步”。那么教师在这几个章节教学前,要进行深入思考,哪些具体内容可以适用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里这些知识点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如何通过实践教学和课堂知识教学的相配合,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些内容都是教师在实践教学前必须明确的教学目标。这里以“生活中的轴对称”一章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从教学大纲来看,本章节的教学分为如下层次:
  首先要让学生去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生活物品,在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课堂讲授,明白轴对称的数学性质,再把这种数学性质挪到常见的数学问题上来,帮助解决有关的数学难题(如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质)。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前,就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统筹、谋划,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像最开始了解和认识轴对称现象,这就是实践教学的起点。如果教师仅仅在课堂上举例,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这是一个纯粹的数学知识点,会大大降低数学学习的乐趣。
  其次,在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和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也可以把前面实践教学的成果加以引用,把学生发现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单独拎出来、实践教学的成果引用过来,这也就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去思考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也能够主动地去思考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这种实践教学的设计,都应该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前进行明确的,在建立完善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实践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真正落实“让学促思”,帮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数学的奥秘。
  (二)提高初中数学实践的内容质量
  在对实践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后,教师还要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质量进行不断提高,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实践教学的数量。由于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他们也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但其中有些教师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重视对教学内容质量的提升,这就导致很多实践教学活动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在内容的甄选上,教师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对初中数学实践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之前,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参考。
  在教学现代化的今天,很多教学资源都呈现共享态势,所以一些教师也是刚从中接触数学实践教学。通过网络对他人的资源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明白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实践教学,从而为自己开展实践教学时避开雷区,真正帮助学生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做到传统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所区分,不同的内容可以实现对症下药,真正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践行数学实践教学的“让学促思”。教师还要把网络资源及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要做到:在一本教材内能选择适合实践教学的知识点,在一个章节内能做到内容的主次区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精选优选数学实践内容。   以八年级下册教学为例,本册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分式方程”等内容,强调了对数值的运算,很难从生活中找到大量实践基础,显然不适合实践教学。相比之下,本册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平行四边形”这两块内容更适合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前者侧重对图形的理解,在开展实践教学时难度较低,能够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权,可以让他们自己去进行知识探索;后者侧重对性质的理解,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动手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譬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些定理性质都可以由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一一探索出来,真正做到实践教学的“让学促思”。这样,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图形性质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在实践教学后,教师再讲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也会更加游刃有余,实现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双促进。
  (三)丰富初中数学实践的教学形式
  除了确定教学目标和优化教学内容,要想进一步完善数学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师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在新时代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在初中数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拓展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模式,实现实践教学从课堂到课下。即使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教学的主阵地也依旧是学校;但在教室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模式,即拓展线下教学。
  以“三角函数值”的教学为例,本章主要探究当a=30°、45°、60°时,sina、cosa和tana的一些数值,在安排本章节实践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拿出自己的三角板进行拼接,自主观察这几个特殊的角,结合之前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让学生自主实践,尝试去求这几个角的三角函数值,然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利用数学软件进行三角板的拼接,展示这三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导过程,如sin30°=cos60°=。
  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形式,能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而线上教学,则是把实践教学延伸到学生的课后学习时间。受教学实际的限制,会有一部分拓展性知识点无法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而这些内容中多数是要求学生自主探究的,正如前面所列举的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案例。以“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例,它是实践教学的优良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进一步思考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教师可以把这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视频,投放到班级的网络教学平台中,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制作这样的视频时,内容就要变得更生动、有趣,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教师可以把实践教学的环节进行多重拓展,从线下到线上,从学校到社会,促进实践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考,以教学形式的创新带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坚持“让学促思”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教师要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从理念上重视实践教学,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完善,真正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实践教学來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新时代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魏萍丽.“以静制动”——初中数学概念“动态化”教学的尝试[J].中学数学,2012(24):42-43.
  [2]陈 香.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探究式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3]游二英.论初中数学实践教学的途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S1):287-289.
  [4]李 清.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其他文献
1978  不剪不流行,不卷不要钱  “喇叭裤能吹响向四化进军的号角吗?”  1978年,易中天在武汉大学读书。当时社会上流行喇叭裤,也流行老师拿着剪刀守在校门口剪学生的喇叭裤腿。在某些人眼里,喇叭裤代表没落、腐朽,是资产阶级的裤子,穿喇叭裤,是道德品质问题,更是政治立场问题。当“问题青年”的喇叭裤在武大校园里流行,校方高度警惕,挂出一条醒目的标语:“喇叭裤能吹响向四化进军的号角吗?”  很快,有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教学难,这是语文老师的共同感受。作文难,是因为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不但有用词方面的要求,而且有谋篇布局、选取材料等多方面的要求,特别是小学生知识面窄,词汇不多,对作文还处于朦胧的认识阶段,甚至有的学生还不知道作文是怎么一回事。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好作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成了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多年的作文教学,使
与季羡林  胡乔木与季羡林都是1930年夏天考入清华大学的。当时季19岁,胡18岁。胡考取物理系,入学后转读历史系,季念外语系。两人虽为同窗,但日后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胡乔木走的是革命之路,季羡林走的是学术之路。  胡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只读了一年多,就因从事中共地下工作暴露身份被迫离校。季羡林在清华四年,专心读书。毕业后,回到母校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教了一年书,即赴德留学,一去就是十年。此时,胡乔木早
清代沿用前代科举取士制度,那时的“高考”分乡试、会试两级。可谓是一考定终生,甚至一步登天,主考和考生怎能不重视,因此也演绎了一幕幕具有悲喜色彩的趣闻轶事。  清代的乡试在旧历八月初八至十六日举行,历时九天,每三天为一场。省考试场称贡院,考棚同蜜蜂窝一样密集,又称号子。每十个号子为一弄,一弄之间可以来往,但不能出弄。考生入场后吃、住、作文都在里面。这九天内,连做饭、烧水全要自己动手。每间考棚长一仗,
如今体制内有这么一种人,总是费尽心机两面讨好,一面以怀疑体制合法性和制度合理性来迎合某派人士,一面又千方百计保住自己的体制饭碗,鱼和熊掌都想吃,信仰信念啥的,则左右摇摆……  拳打镇关西,是 《水浒传》 开篇的一个著名桥段,作者用险峻的比较法为我们制造出这样的一个话题:如何对待你的饭碗。  九纹龙史进不愿落草少华山,借口“要讨个出身,求半世快活”。此处的“出身”,即出路、前途,或曰长期饭票,所谓民
郭小川的儿子郭小林在回忆文章里,说父亲“由一个大山里走来的少年漂泊者成长为一个革命战士”,“天然地认为他和这个革命和事业是血肉相连的”;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就成为他的两大人生信念与艺术信条。对此应该有一个同情的理解。  郭小川后来到了知识分子成堆的中国作协,始终格格不入,除了他确实看到许多知识分子的弱点之外,更和他因对知识分子总体评价上的偏见而产生的戒备心理直接相关。但郭小川同时也面临一个矛盾:
“长子承家”  先胞兄陈布雷 (1890年生) 在其早年求学时期,性格活泼,思想敏锐。他所处的清季末叶,国家深受外力侵略,他反应强烈,是一个勇于接受维新思想和反清革命思想而奋进的青年。  他14岁成秀才,先后就读于慈湖中学、宁波府中学堂、浙江高等学堂,直到毕业,七八年中,由于受到父兄 (主要是从兄陈屺怀) 之参与辛亥革命与尽瘁地方教育的影响,受到师友 (主要是沈士远、邵裴子、张宗祥诸师) 之开明思
相传,范阳节度使安禄山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但是,总也得不到重用。一天,听人讲起飞将军李广的故事,这个大男人不禁泪如雨下——难道我注定要和飞将军一样,终生玩命卻得不到任何回报?他想起了自己的一个家丁不久前向他介绍的那个叫做杨国忠的地痞无赖,那人鬼精灵得很,说不定会有什么主意。可是家人跑遍了大大小小的酒肆、妓院,四处打听不着此人。后来听说他居然是当今皇帝宠妃杨贵妃的远房哥哥,已经进宫做官去了。这消息让
到了开试时间,在贡院龙门外分成左中右三路人员,负责对考生点名入场。由于考生过多,一直要点至晚上才能点完。进场后,考生共要考三场,三场合格才有中选希望。  试卷先由十三位同考官各自初阅,认为合格、拟予录取的,就写上评语,推荐给主考审阅作最终决定。主考将卷子批上评语,说明录取理由,并定出名次。同治年间,广东乡试考生可达万人,但朝廷规定各省各有录取限额,广东可取录一百一十名。按这比例,那比今天的高考还要
父亲去世以后,中国现代文学馆为他举办了一个生平与创作展。时任 《人民文学》 副主编的崔道怡参观完毕后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个展览展出了作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教育家的陈白尘的一生,但唯独没有介绍他在编辑工作中的成绩。不要忘了,陈白尘还是一位屈指可数的优秀的编辑家!”  的确,从编辑家的角度来说,父亲留下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我甚至不清楚他在主持 《人民文学》 工作期间都干了哪些事情。直至我重读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