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國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逐渐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
一、 真诚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位老师如果整天板着面孔,表情冷漠,态度粗暴,甚至冷遇恶言,讽刺挖苦,学生对他又怕又畏,有时还产生反对情绪,这样老师的课,学生怎能充满兴趣、怎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呢?因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老师真诚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主动去接近他们,给予关爱和温暖,课堂上善于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学生就会从内心对老师真诚地接受,真正地信服,从而真正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上这样的老师的课,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活跃,兴趣盎然,当然学习起来就更积极主动了。
二、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开展想象
语文课运用情景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之与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就拿学习《君子于役》这首诗来说,我先出示了一幅事先请美术老师画好的画,当学生一边读着“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诗句时,一边感受画中的意境: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暮色苍苍,一位老人孤零零地站在村头向远处张望……哀婉凄凉的画面与诗中所描绘的妇人盼聚无望,度日如年的心境浑然一体,学生深深沉浸在这一氛围当中。这时,我又鼓励学生:你能展开想象,用语言具体描述一下吗?于是一幅幅“语言图片”在课堂上积极展现出来:大约两千多年前,在一乡村村头,日暮时分,在一抹残阳夕照的逆光里,伫立着一位无依的妇人。庭院里,鸡禽进窝,原野上牛羊归来。妇人久久地伫立在村头,失神地凝望远方,不时发出声声叹息。暮色愈来愈浓,她的愁思愈来愈长……听着这样的描述,我们也禁不住神色黯然,几欲泪下。创设情景,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充满情感意识和情感行为的空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情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
三、 体验成功,稳定学习兴趣
人在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后,总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感觉。因此,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稳定下去,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努力中看到希望,从成功中尝到甜头,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由于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经常受到老师的关照和表扬,因而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越学越有兴趣;而那些学习差的学生,本应加倍努力学习,但由于失败,再加上经常受到老师的冷落、批评甚至斥责,因而学习情绪低落,愈学愈厌学。其实,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智力就差,他们也有自尊心、好胜心。只要我们能转变观念,尊重他们,热爱他们,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就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发展,使他们学习有所进步。在语文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这样一节课下来,每个人都有显身手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了成功的体验,从而由成功走向成功,逐步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
四、 利用资源,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就是大语文。只要我们善于捕捉社会生活的素材,采集社会生活信息,就能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春》一课中,描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迎春图”。为了深入理解这几幅图,体味文章主旨,我带领学生来到野外,让孩子们上山坡,在草地里亲自观察,在春风吹拂中拉起了长长的线,放起了风筝,孩子们在春风灿烂中尽情体味春风的抚摸,欣赏春花的缤纷,感受春草的柔韧……在课堂上,他们结合课文相互交流,并尝试用自己的笔触写出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与课文中的描写相比较,既增强对文章主旨的深入理解,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写作水平。语文教学资源广阔无垠,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会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五、 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充满兴趣的小故事是我们师生的最爱,它短小精悍,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学生根据老师要求的范围,博览群书,搜集材料,积累这样的小故事,然后在语文课上复述。如此提高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而且这些小故事也是写作的绝好素材,由此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一分钟竞赛”也是我们经常开展的活动,例如“一分钟背诵比赛”“一分钟默写比赛”“一分钟朗读比赛”等等。这些“一分钟竞赛”,用的时间短,运用灵活,每节课都可以开展一次。经常开展这样的竞赛,增强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语文老师应从多个角度展示语文的魅力,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争取更好的成绩。
(迁安市迁安镇第二初级中学)
一、 真诚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位老师如果整天板着面孔,表情冷漠,态度粗暴,甚至冷遇恶言,讽刺挖苦,学生对他又怕又畏,有时还产生反对情绪,这样老师的课,学生怎能充满兴趣、怎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呢?因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老师真诚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主动去接近他们,给予关爱和温暖,课堂上善于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学生就会从内心对老师真诚地接受,真正地信服,从而真正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上这样的老师的课,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活跃,兴趣盎然,当然学习起来就更积极主动了。
二、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开展想象
语文课运用情景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之与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就拿学习《君子于役》这首诗来说,我先出示了一幅事先请美术老师画好的画,当学生一边读着“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诗句时,一边感受画中的意境: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暮色苍苍,一位老人孤零零地站在村头向远处张望……哀婉凄凉的画面与诗中所描绘的妇人盼聚无望,度日如年的心境浑然一体,学生深深沉浸在这一氛围当中。这时,我又鼓励学生:你能展开想象,用语言具体描述一下吗?于是一幅幅“语言图片”在课堂上积极展现出来:大约两千多年前,在一乡村村头,日暮时分,在一抹残阳夕照的逆光里,伫立着一位无依的妇人。庭院里,鸡禽进窝,原野上牛羊归来。妇人久久地伫立在村头,失神地凝望远方,不时发出声声叹息。暮色愈来愈浓,她的愁思愈来愈长……听着这样的描述,我们也禁不住神色黯然,几欲泪下。创设情景,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充满情感意识和情感行为的空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情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
三、 体验成功,稳定学习兴趣
人在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后,总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感觉。因此,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稳定下去,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努力中看到希望,从成功中尝到甜头,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由于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经常受到老师的关照和表扬,因而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越学越有兴趣;而那些学习差的学生,本应加倍努力学习,但由于失败,再加上经常受到老师的冷落、批评甚至斥责,因而学习情绪低落,愈学愈厌学。其实,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智力就差,他们也有自尊心、好胜心。只要我们能转变观念,尊重他们,热爱他们,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就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发展,使他们学习有所进步。在语文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这样一节课下来,每个人都有显身手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了成功的体验,从而由成功走向成功,逐步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
四、 利用资源,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就是大语文。只要我们善于捕捉社会生活的素材,采集社会生活信息,就能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春》一课中,描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迎春图”。为了深入理解这几幅图,体味文章主旨,我带领学生来到野外,让孩子们上山坡,在草地里亲自观察,在春风吹拂中拉起了长长的线,放起了风筝,孩子们在春风灿烂中尽情体味春风的抚摸,欣赏春花的缤纷,感受春草的柔韧……在课堂上,他们结合课文相互交流,并尝试用自己的笔触写出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与课文中的描写相比较,既增强对文章主旨的深入理解,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写作水平。语文教学资源广阔无垠,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会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五、 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充满兴趣的小故事是我们师生的最爱,它短小精悍,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学生根据老师要求的范围,博览群书,搜集材料,积累这样的小故事,然后在语文课上复述。如此提高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而且这些小故事也是写作的绝好素材,由此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一分钟竞赛”也是我们经常开展的活动,例如“一分钟背诵比赛”“一分钟默写比赛”“一分钟朗读比赛”等等。这些“一分钟竞赛”,用的时间短,运用灵活,每节课都可以开展一次。经常开展这样的竞赛,增强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语文老师应从多个角度展示语文的魅力,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争取更好的成绩。
(迁安市迁安镇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