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看国有资产的流失

来源 :中国商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讨论了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经营管理者与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不一致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认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并非是公民,因此基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并非是有效的。
  关键词 委托代理 国有资产流失 产权
  首先应明确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问题。我国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是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权人权益,中央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的下属机构,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隶属于人民政府。因此,国有资产应当是属于国家和全民所有。然而这种看似合理的所有者-经营管理者体系其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的所有者问题
  国有资产属于国家和公民,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然而国家是一个较抽象的名词,不存在实体。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在现实的主体之中应该是全体公民。企业的公共所有制是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剩余索取权被授予由一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的共同体;每个个体享有相同份额的剩余索取权;没有人有权将其剩余索取权有偿转让给他人。这一定义将公有企业同股份公司区分开来,后者也是为多个个体组成的“公众”所有,但每个所有者可以按照其股份索取剩余,并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将其剩余索取权转让给他人,从而获得个人报酬。因此,全体公民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
  而这正是问题的所在。所谓属于全体公民,可以是不属于任何个人。正如一个物品,属于所有人,其实与它不属于任何人类似,关键是使用者,谁享有使用权,谁就相当于所有者,享受此物品带来的利益。放在国有资产这个问题中,国有资产属于全体公民,但是绝大多数公民无法享受到拥有和使用国有资产所带来的利益。因此,虽然名义上国有资产属于全体公民共同所有,但实际上,国有资产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绝大多数公民根本无法拥有国有资产。掌握国有资产的少部分人便是国有资产的使用者,即政府机构。而政府机构又是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者,因此,理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在现实中并不真正意义上的存在,由此产生了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
  公民无法行使所有者的权利。首先,公民无法向国有资产索取类似股东分红之类的利益。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者无需向公民负责,从而导致了国有资产“人人共有,但人人都不负责”的特点。其次,公民无法正常的行使知情权。对于国有资产的具体经营状况,公民很难得到确切的了解,更多地是被动地接受国有企业公布的资料。再次,公民无法正常的行使监督权。股东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必然要对管理者实行监督,以防止管理者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损害了企业利益最大化和股东的利益。而在国有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公民很难真正地对国有资产的经营实行监督。对国有资产实行监督的仍然是政府设立的机构,仍然是国有资产的使用者。因此,由于委托代理问题而产生的国有资产的流失成为了可能。
  二、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问题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正是政府任命的官员和领导。某些经营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不需为公民负责的情况下,在公民无法真正地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的条件下,有充分的动机去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国有企业利益最大化。由于委托代理问题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通过权力寻租,政府设租、企业寻租从而形成行贿受贿的权钱交易循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一方面个人要利益,经营者打着改制的旗号,中饱私囊,将国有资产想方设法变为经理们的个人资产。另一方面由于国有资产“人人共有,但人人都不负责” 的特点,许多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为满足自我贪欲,接受外企贿赂,与其签订定单、协议,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其次,由于国有资产的盈亏状况并不需要对公民负责,因此,经营管理者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只要企业现阶段的利益得到实现,经营管理者的政绩和能力得到好的评价,从而更好的晋升,即使之后企业出现经营问题也无需付太大的责任。牺牲企业的未来收益来提高企业的现值就是一种可能的手段。这样同样也是一种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
  第三,由于公民无法真正地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因此就无法对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和操作上存在的诸多漏洞进行相应的控制,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成为了现实。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
  三、结论
  由于委托代理问题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由于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不明确,其地位和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使得代理人无需对委托人的利益负责。要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关键是明确产权,使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的地位和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在此基础上,选择正确的代理人,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体系,使得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趋于一致,有效地激励代理人。解决了委托代理问题,也就遏制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了社会福利。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理论分析和政策含义.经济研究.1995.4.
  [2]叶勇,刘波,李源.基于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和表见代理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3.17.6.
  [3]陈心宇.基于委托代理的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准则.商业研究.2006.20.
其他文献
当前,知识产权法出现了合法性危机。原因在于人们对WTO框架下知识产权法的误解:将保护一切“知识活动”的权利诠释为保护“知识”的权利。本文认为, 知识产权法保护对象具有双重结构,其本质内容是智慧信息,其外在形式是知识形态。从衡平原则出发,知识产权法仅仅提供了确认秘密和鼓励公开两种衡平机制。其中,鼓励公开的机制是近代国家“创制” 的、需经对价才能衡平并实现多赢的衡平机制。文章强调,违反对价与衡平条
期刊
周初有古本《周易》,乃参照商之《归藏》编纂而成, 到西周末, 因变得艰涩难读, 不便实占的应用,遂由史巫以新兴之韵文形式增损改写, 而成为今传本《易经》。 中国的韵文艺术自西周中后期起, 能获得迅速的流行、发展,很大程度上乃拜礼乐文化彬彬大盛所赐; 四言体诗歌之成熟是一例,今传本《易经》之撰作也是一例。  关键词  《易经》  二重证据法 礼乐文化 韵文艺术  作者周锡复,194
期刊
董事会作为一个重要的内部控制工具, 为公司的权益资本和管理雇佣契约提供了治理上的安全措施。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表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是否分离并不是影响公司绩效的重要因素,对两职是否分离的选择应该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独立董事的力量单薄且与监事会存在功能冲突,应严格界定二者的权力界限并实施相关配套措施; 市场化选择的董事会规模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董事会行为缺乏应有的效率, 应改变非市场
期刊
作为社会控制工具的法律,本身就是人类历史长期博弈的结果, 而且往往是富于效率的。然而,对中国古代长久存在的连坐和保甲等制度,学界普遍持有批评态度。本文应用现代激励理论,对这些制度中蕴含的激励原理和连带责任及其施行的不断改进做了剖析。在早期国家的控制能力低下以及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连坐和保甲制度属于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方式。在“小政府”的前提下,连带责任有效地利用了分散化的信息,对维护国家的大一统
期刊
本文试图从历史语义学的角度,探讨economy(economics) 汉语译名的来源和类别, 并探究“经济”一词的本原与蜕变, 以及这个译名最终得以确立的可能的原因。笔者认为, “经济”作为一个宽泛概念对应西方现代economy概念是“言之有理”的;而且,它在词源上与西方经济概念的重要成分相去不远。作为“经世济民”的简称, “经济”原本是西方“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汉语译.名, 它既包容了
期刊
本文从发展的概念、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理念和后福利主义的发展观等方面,探讨了人文发展分析的概念构架,并通过当首国际上有关人文发展的一些截面和时间系列数据,进行了一些经验分析。人文发展涉及社会个体的基本臂求、生活质量、政治与民事权益等方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收入指标所能描述的。分析表明,人文发展具有发展潜力的权利与板旺的内涵,而这种权限正是新古典经济学发展理念所忽略的内客。人文发展的权限,并不必然随着时
期刊
清代中期赋役制度改革以后,地方基层组织及管理体制也相应发生了变革。保甲组织逐步取代里甲组织。国家不仅对农民的编户方式发生了改变——从注重管理为国家提供赋役的“在籍”人户 (即编审册上的人户)变为注重管理乡村中实际居住的人户, 而且对乡村实施更严格和更直接的统治。清代中期以后,在保甲体制下,村庄负责人——乡保、牌甲长从普通的中等农民中产生,保证了州县政府能够顺畅地对乡村行使职权,并通过对乡村负责
期刊
刘元春先生在(国有企业宏观效率论)(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以下简称“刘文”)中认为,在渐进改革的过渡期伺,国有企业可以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制度安排,可以成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器”、“技术扩散中心’、“社会福利的提供者”,因而在宏观上富有效率。本文认为,刘文的立论涉及两个问题: (1)国有企业是否可以真正起到上述作用;(2)如果国有企业确实具有上述功能,那么这种功能
期刊
本文运用理想类型方法,试图提出并阐明一个观察行政规则制定过程的视角:行政规则制定是一个通过特定法律程序而使不同类型知识得到恰当运用,为行政规则提供正当性和理性的过程。文章进而归纳出行政规则制定过程的两种范式, 即大众参与模式与专家理性模式。文章认为,在价值选择领域,大众参与具有知识运用上的合理性;而在技术领域,过多的大众参与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行政规则正当性,但其耗费大量行政资源,无助于知识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会计和税收是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分支,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目的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税法是以课税为目的,根据经济合理、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依据有关的税收法规,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应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