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j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有发挥创造力的广阔空间。但传统的作文教学、训练方式,使学生思维呆板,抑制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因此,老师要摆脱指导的条条框框,让学生不背包袱,张扬个性,思路不拘一格,在不违背规律的前提下,求异创新,畅所欲言。
  一、 命题力求形式多样,激发创造热情。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文章的题目,通常是由作者自己确定的。但是,学生的习作训练则不同,出题的和作文的往往不是一个人。学生作文一直被要求写身边的人和事,这本无可非议,但许多作文的命题年年如斯,毫无新意,使孩子们觉得兴味索然,提不起写作的兴致。所以,命题时方式应多样化,须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伸缩性,同时还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要有童趣,宜小宜实;。
  当今的孩子好奇心、想象力之强,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无疑是大好事,我们何不好好利用?实践告诉我们,老师在作文的命题上多花点心思,相机创设多种形式命题,在"趣"字上下功夫,不但可引发孩子们写作的兴趣,还能活跃孩子的思维。只要正确引导,孩子们的想象之水便会如泉喷涌,不愁无米下锅。
  例如:写课后创意小文章。即结合刚学完的课文,或顺延其故事情节,借题发挥,通过推测、设想、假设进行补充;或干脆来个"老文新写",换上孩子们自己的思路,或换一换人称体裁。这种练习,由于学生对教材熟悉,且有新鲜感,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学生就很容易引发联想,思想有火花,因而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火花"的碰撞会诱发新的"火花",因此,学生写作的兴致高,且小文章往往容易一气呵成,当堂可完成。这样,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可谓事半功倍。又如学生们都很喜欢的编写童话故事。我曾尝试让学生带上自己喜爱的卡片、毛巾或笔盒回来,或独立或两三人一起编一个小故事,孩子们一改以往作文课上不爱说的习惯,个个说得眉开眼笑,兴致勃勃,编写的故事情节曲折,颇具新意。
  在教学中习作的训练方式应该灵活多样。教学中选用那种方式,视情况而定。如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宜练童话体作文,中年級最佳的作文训练形式是素描,高年级应转向实用性的命题作文和自由命题作文。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训练:(1)给图形、画面等,让学生展开想象,创编故事;(2)引导学生自创情境,写事记事;(3)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如自画自写、手工记实、听音乐作随想等;(4)创写理想人物,如我理想中的教师等;(5)写观察日记等。实践告诉我们,写孩子们爱写乐写的内容,能让孩子奔驰在自己创设的理想天地,能让孩子 体会到用文字描绘自己那独特的畅想而快乐。能有效消除孩子怕作文厌作文的不良情绪。语句流畅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在构思立意上,尊重孩子,让孩子发挥创意,激发写作兴趣。
  磨灭了个性,也就扼杀了创造力。没有个性的东西,哪谈得上新意?生活环境不同,家长对其成长的影响不同,孩子们形成了不同的个性,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也不同,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感受自然也有差异。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尊重孩子们的个性,让他们说"真话",这样的文章才是有生命的,才是有新意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提倡这种文风。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指导作文立意不能统得过死,要引导学生在判断、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说出的有可能并不是最佳的答案,有可能不是社会的主流,但不管是褒是贬,只要是孩子真心的感受,老师都不要随意加以否定,而应尽量给予肯定,指导其做到材料与中心相符即可。
  如不少"好立意"实际上都是我们老师成年化的观点,孩子们觉得陌生、无趣,激发不了动笔的热情。我们更没必要教孩子从小讲套话、给别人戴高帽。这种扼杀个性的劣举我们不能做。当然,当学生或贬斥或批评或暴露时,我们可在作文的评语上下功夫,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如:"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吧,相信明天会更美好。""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品格高 尚的人,他们才是社会的主流呀。"等等。这样,可防止学生思想上的偏颇,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此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在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题材可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或误会与矛盾,对存在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与看法,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误会,再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然后是自拟题目或老师提供一些诸如《这件事不该发生》、《误会》、《理解》、《收获》、《吃一堑,长一智》一类的题目进行训练,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
  三、在语言表述上,鼓励发展个性化语言。
  语言本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如果让孩子从小便人云亦云,会磨灭孩子们的个性。虽是学生,可他们在平常的语言交往中,已显示出不同的禀性,有的快人快语,有的入木三分;有的喜欢揭短,有的善于赞美;有的知识面广,"妙语连珠",有的小小年纪已有些"油腔滑调"。不管哪一种,都显示了孩子不同的个性。我常鼓励孩子使用自己的语言,多说多写 "生活语"。平时,每听到孩子们说的精彩的语言,我都会及时赞扬。很多时候,批改作文时, 每 发现优美的个性鲜明的语句,我都会及时摘抄,让孩子们共同欣赏。评讲作文时,我有意将 不同学生描写相同情景的好句子并列出现,让学生领会、学习。每发现教材中出现明显个性化的语段时,我都会让学生反复诵读,领悟作家成功的语言表述。
  四、习作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
  习作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 习作训练要遵循从说到写的顺序
  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两种形式。说是口头语言,写是书面语言,两者同时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方式。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来看,一个人学习语言总线学习口头语言,而书面语言的要求较高。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也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口头语言的发展能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反过来,书面语言的发展又会影响、丰富和规范口头语言。
  孩子们天真活泼,敢说敢做,正是培养创造力的好时机。我们应巧用各种方式,浇开孩子们的创造之花。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育公平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从多方面对之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然而,当我们追问造成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时,又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原因最终可以归结为
【摘要】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形成技能的过程。近年来,语文教学界重视积累的人越来越多,但视野狭隘;理解机械。高中语文积累的正确做法是,在阅读鉴赏中积累;在表达交流中积累;在生活体验中积累。  【关键词】语文积累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生活体验  "积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义项是:重新聚集。事实上,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形成技能的过程。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一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  情感教育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以情感教育所特有的魅力,成为科学教育之入口和开发科技创造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成为道德教育之艺术化形态和孕育美好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学是
期刊
语文,指语言、文字和文学。语文教学:"传道授业解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初中语文既有很强的工具性,也有很强的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科中,德育材料丰富而生动,在语文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吧弊端有时间的封闭、空间的封闭、内容的封闭、手脚的捆绑、思维的束缚等,针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应关注四个方面:创设教学情境,唤起求知欲望;运用信息反馈与调控,提高课堂有效性;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学生的语文思想方法和学法的指导。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同时它又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感受语言、训练语感、提高表达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发展语文素质中具有重要意義。其训练策略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朗读训练;吃透教材,加强朗读训练指导;注重方法,教会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运用各种方式指导朗读;及时反馈恰当点评。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不仅能促进学生边读边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