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本文以高中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为例,说明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083-01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发展素质教育,地理学科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
  下面笔者以高中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为例,说明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从区域显著特征入手培养区域认知素养
  区域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出来的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地区。认知即认识。区域认知指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区位特征,从而认识区域发展,找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地理高考试题大多以具体的区域为背景进行考察。生活中的地理更是在具体的情境、具体的区域中。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首先要培养区域认知素养。
  首先,认识区域,要抓住区域的显著特征。如果只是对着地图认识经纬度等位置,那学生很难提起兴趣,更别谈培养区域认知素养了。笔者认为如果能够抓住一个区域的显著特征入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让学生对区域的认识更加深刻。在本节课“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教学中,笔者首先提问了本班的新疆班同学:“你们千里迢迢离开家乡来到福建。将你的家乡与福建对比,说说你的感受有哪些不同?”本班的好几个新疆班同学滔滔不绝,列举了很多的不同。然后,笔者再放映我国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加深同学们对这个区域的认识。这时,笔者很自然地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新疆与我们福建出现这样大的差异?”然后再通过同学们查阅地图,明确了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的地理位置。笔者通过西北地区的气候、植被、水文、土壤、农业等所显示出来的显著特征——干旱,加深了学生对西北地区区域认知。(注:本校高中部新疆班同学分散到不同的班级,和汉族学生一起学习)。
  其次,设置课堂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中,笔者还放映了很多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如沙漠、草原、雪山、坎儿井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置身于西北地区的環境中,调动各个感观直接去观察、体验、感受这个环境,加深了对区域的理解。
  再次,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习惯。多让学生查阅地图,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用地图说话。在本节课中,笔者让学生阅读“图2.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并提出问题:“西北地区的地表植被以什么为主?为什么?”让学生在地图上认识区域,提高区域认知素养。
  二、在问题分析中提高综合思维素养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又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地理事物和现象还会发展变化。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因此分析地理问题需要综合思维。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分析和讨论。老师一言谈,一味的灌输,学生不停地记笔记,那么学生的思维就很难动起来。自主讨论使学生处于一种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其次,由浅入深地提出综合性较强的问题。问题要具有层次性,让学生更容易入手。如在本节课的“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的教学中。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
  1.阅读“课文图2.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找出图中显示的地理要素有哪些?
  2.分别说出这些要素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3.这些要素之间有没有联系?
  通过这几个问题把本区的地理位置、降水、植被、农业等地理要素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了“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接下去分析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就水到渠成了。
  三、在地理实验中培养地理实践力素养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在本节课中,笔者根据“2010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的一道题目改编,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用玻璃制成一个箱体(可以用纸箱代替),留一风口。在靠近风口一侧的箱底铺上人工草皮(可用卫生间镂空防滑脚垫替代),并均匀地撒上砂子,砂粒不没过草皮。用电吹风,从风口处向里吹风。并调整电吹风的大小档次。
  实验二:拿掉人工草皮,重新铺好砂子。再用电吹风从风口处向里吹风。并调整电吹风的大小档次。
  让学生边做实验,边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通过实验,学生亲历亲为,了解了风沙活动与风力大小、沙源、植被覆盖率的关系。
  四、贯穿始终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地关系应该走向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本节课的内容是环境问题,因此让学生认识人地关系,从内心深处确立人地协调观,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首先,通过学生调查和搜集资料等手段,让学生自主了解某个生态环境问题,充分认识其危害。如在本节课中,笔者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通过查资料,学生了解了这些古城被沙漠掩埋与人类的行为分不开,人地协调观在学生脑海中生根发芽。
  其次,把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通过视频、图片等呈现给学生,用数据说话。在这节课的导入中,笔者用了一个视频“中国荒漠化形势严峻,占据国土面积的27.4%”。视频中的“风沙天气,能见度低,人们艰难前行”、“敦煌当地人介绍:当地每年,风季长达6个月,沙尘暴天气超过50次”、“有时一场大风下来,公路好几段会被掩埋”。一副副的画面,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据,都在震憾着学生。
  再次,让学生明确生态破坏“不可逆”。在本节“荒漠化防治的措施”教学中,笔者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已经荒漠化的地区,能不能通过这些治理措施恢复原来的生态。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只能通过这些措施减缓荒漠化的速度。很多时候,我们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是不可逆的。在学生心痛和遗憾中,“人地协调观”的素养已深入内心深处。
  综上所述,地理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关注点,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在课堂上,需要教师设计问题、实验等,全面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7)
  [2]张春艳、许祥东.区域认知与其他核心素养的联系.南北桥.2017(7)上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海洋装备制造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水面无人艇(USV:Unmanned Surface Vehicle)是一种能够自主感知、规划、航行的智能机器人,常用于执行水质监测、海上搜救等任务,因此,无人艇需要具备高效率、高可靠性等特点。无人艇的动力系统是无人艇的“心脏”,动力系统能否可靠运行是保障无人艇安全航行的关键,是保证无人艇长航时的基础。基于效率、节能方面的考虑,采用全电力驱动方式取代传统的柴油驱动方式是目前的研究趋势。本文面向全电力无人艇开展驱动系
服务器板件的装配环节有大量的机械臂协作抓取运动物体的应用场景,并且未来的智慧工厂在保证高度的自动化生产同时,机械臂能够捕获运动的物体将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增强自动化生产过程对不同工况环境的通用性,从而有效增强装配制造业的智能性。基于服务器板件的装配过程,为了使机械臂能够协调捕获运动的服务器板件,本文研究了多机械臂协作的运动物体抓取问题。
  针对人携带物体接近多机械臂的共享工作空间并向机械臂传递物体的场景,本文提出了一种多机械臂协作抓取运动物体的算法,实现运动的物体的抓取操作。该算法主要包括物体的运
功率半导体器件是数字化电机驱动系统的核心组件,对驱动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碳化硅(SiC)功率器件作为新兴的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具有诸多优良特性,突破了传统硅(Si)功率器件的性能瓶颈,可显著提升电机驱动系统的性能。因此,本文选题研究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感应电机控制系统。
  在研究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发现常规控制方案在高速弱磁区由于耦合效应而存在的问题,指出通过提高开关频率可以降低控制环路延时并实现性能上的提升。同时,针对SiC功率器件高开关速度与频率所导致的电磁干扰增大问
工业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石油、制造、化工、交通、能源等关键基础设施中。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入融合,工业控制系统互联性、开放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致使工业控制系统面临严峻的信息安全威胁。
  为有效保障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通过分析工控系统的典型特点及其脆弱性,并参考工控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提出“异常检测—入侵响应”的动态信息安全防护防护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及早检测出系统的异常行为,并针对性做出响应措施,以减轻攻击对系统产生的破坏,从而保障工业控制系统的运行安全。
  针对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
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要求的提高,特别是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技术不断加入电力系统运行的调节与控制,导致电力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的耦合度及相互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攻击对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危害也愈渐严重。作为电力运行控制“大脑”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更是成为攻击者们的众矢之的,针对该系统的攻击种类繁多、方式多样,传统的防御方法难以应对。因此,针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攻击防御方法研究迫在眉睫。
  本文首先对已有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 CPS)攻击防御方法进行
工业信息物理系统是在工业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信息通信技术的转型和升级,是安全关键系统,保障其信息安全至关重要。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引入,工业信息物理系统在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其现有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目前很多信息安全研究工作缺乏对工业信息物理系统的适应性,亟需构建适用于工业系统转型升级的安全防护体系。安全策略决策是该防护体系的关键核心环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当前安全措施缺乏防御高级可持续威胁的主动决策能力。
  在深入分析云计算环境下的工业信息物理系统安全策略决策需求
【摘要】课题研究是教师不断进步平台,但是,很少有教师愿意并热衷于此项内容。多数是不太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一个错误、模糊的概念。本文将结合一个小小的器械,来阐述一个大智慧,课题研究能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深化幼儿园的管理。  【关键词】主体地位 教师成长 幼儿园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二五”立项课题“棍球活动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编号:D/2015/02/019)的阶
期刊
【摘要】从传播学而言,聋校语文教学是一种教育传播行为。语文教师作为传播者,通过视频图片、多媒体、互联网等媒介,将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等传递给聋生这一特定的受众。既要注重课堂教学,还要注意开展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采取有效策略,让聋生能更好地接受语文文化熏陶。  【关键词】聋生 语文教学 传播学 文化熏陶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期刊
多机器人系统相比于单个机器人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而多机器人围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在渔业、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针对目前多机器人围捕研究很少考虑围捕时间限制的情形,本文以形成编队的围捕方法研究了多机器人有限时间围捕问题。主要内容如下:
  (1)针对多机器人在给定时间围捕过程中的公平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公平分配的给定时间围捕算法。首先,通过定义公平系数作为衡量任务分配是否公平的指标,并给机器人分配任务,即分配目标点。其次,在任务分配完成后,设计周期性的
舆论是一种社会现象,从古至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发达,网络舆论传播迅速,如何及时地进行适当的舆论引导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国家和平,成为当今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在考虑现代互联网信息推荐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暗示效应,针对个体观点进行动态、渐进的暗示推荐引导,提出基于心理暗示推荐的舆论引导策略,并在现有舆论演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心理暗示推荐引导模型。本文采用计算实验方法,对心理暗示推荐引导的引导过程以及引导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并将其与度引导策略进行了对比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