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感知意识 培养感知能力 写好作文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9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同身受,是作文最好的朋友,熟视无睹是作文最大的敌人。写作素材就埋藏在生活中,可学生对天天发生在身旁的事、接触的人、见到的景视而不见,或者是这些事天天见,久而久之淡漠了,或者是有些新鲜事也不觉得有什么,即使有所触动,也只是过眼云烟,过后就忘了,没有储存在记忆之中。这种现象的造成,是学生缺乏感知生活的意识,不会感知生活而造成的。这样,他们对于身边许多熟悉的人、事、景物的印象认识肤浅,更缺乏较深的情感体验,对生活的分析认识不够,故而很难写出生动具体、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还没有形成有意识地观察、感知生活的习惯,还不知道该怎么去观察、感知生活,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这时候,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教师唤醒学生的感知意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了使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写(这是写生动、写具体的基础),我们平时应该注意采取一些措施引导、帮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给他们讲大道理、讲技巧,往往收效不佳,需要的是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他们学会怎么观察、感知认识。例如,我为了让学生观察落叶,就带着孩子们到学校操场的大杨树下观察,让他们捡起一片片树叶去观察其形状、颜色、大小,让他们亲眼目睹树叶飘落的情景,问他们像什么。这时候,他们就会有感而发,一片两片飘落,他们会说像蝴蝶翩翩起舞;一阵风吹来,树叶纷纷落下,他们说像天女散花;风吹着满地的树叶向一个方向滚动,一个孩子惊奇地叫道:“老师,它们像一群快乐的小精灵在奔跑”。这灵感,就来源于亲自观察,这感知就来源于教师的引导。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通过作文关,必须在认识方面下功夫。只有真正认识生活,切实体验生活,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而且要引导学生感知认识生活,要把生活中的现象想细、想深、想远。这样才能做到文章有新意,有深意。比如,我让学生写观察文《叶的世界》,就让学生亲自采摘各种叶子,并让每人做一副叶贴画,张贴在教室里,孩子们通过观察,从内心知道了叶的种类繁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色彩斑斓,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从而发出了世界真奇妙的感慨。当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 ,进行一些系列性的采访、社会调查 ,带领他们步入自然 ,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现象,触及社会焦点 ,表达个人观点 ,培植理性情感等等 ,使学生在真实感知生活的过程中加深对生活的印象、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丰富情感 ,拓宽思路 ,使其产生有话要说 、有感要发 、有情要抒的欲望。这样就有效地变“老师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没的写”为“有的写”了。下面是我一次指导习作的案例。
  一次,为了指导五年级学生写好“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的习作,我采取了创设情境—引导观察—指导习作的方法,即让学生先动手削苹果,进行观察体验,然后指导学生习作的方法。课前,我布置学生第二天上作文课时,每人要带一个苹果,一把较安全的削苹果刀。从谈话中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在家从未削过苹果,而且普遍认为削苹果这件事是很容易的,都想一试为快。这就不仅激发了学生“做”的兴趣,而且诱发了学生“体验”“感知”的兴趣。
  以上为本次习作的第一个环节:启发谈话,引趣激情。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获取实感。
  在动手操作之前,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削苹果的方法。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一边做示范,一边讲方法要领及注意事项。同时要求学生在削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和他人是怎么削的,既要认真观察同学们的动作神态,倾听他们的语言,又要注意自己在削的过程中的感受想法。
  开始削了,我把当时的情景用摄像机摄了下来。只见:有的学生既不会握刀,又不知该怎么削,只能“望皮兴叹”,有的学生削时用的劲儿小刀滑了,用的劲儿大割深了,索性把苹果按在桌子上像切菜一样切起来……这时,学生们才深深感到削苹果并不是像开始想象的那样容易。看到有些学生想放弃的时候,我就及时鼓励:“坚持就是胜利!”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终于削完了。看着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品尝自己的胜利果实的样子,我也禁不住笑了。
  第三个环节,剖析过程,构思立意,鼓励创新。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取了真实的感受,有许多话要说了。那么,学生心中要说的这些话该怎么说、怎么写呢?这就涉及了构思立意的问题。因此,我又把摄下的学生们削苹果时的镜头在大屏幕上播放了一次,并引导学生分析了削苹果的过程,互相交流了看到的情景,产生的想法,把削苹果前的认识与削苹果时的感受和削苹果后的想法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确定了自己要表达的感情。多数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像削苹果一样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把事情做好;有的学生则立了“坚持就是胜利”的意;还有的学生把中心确定为“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格外香”……
  第四个环节,提出要求,动笔成文。
  这次亲自削苹果的体验活动,在学生头脑中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和感知,在此基础上,我及时向学生提出要求:围绕想表达的感情,按削苹果前、削苹果时、削苹果后的顺序,有重点地把过程写清楚、写具体,即注意细节,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题目自拟。这样,水到渠成,学生根据要求,以自己的真切体验,很快就写出了一篇篇比较生动具体的文章,个个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都真切地感受到了习作源于生活,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写好作文就不是一件难事。
  回顾这次习作的教学过程,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习作教学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拉近习作与生活的距离,即通过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引导培养,学生才会唤醒感知生活的意识,形成感知生活的习惯,提高感知生活的能力,学生的生活素材才会日渐丰富,才能诱发学生习作的动机,写出的文章才能具体、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感知生活,才能写好作文。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实践证明,多媒体是一种理想的教学辅助工具,它以形象直观的形式,丰富的教学信息容量,快捷的传递方式,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优化,
期刊
【摘 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纽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学必须跳出传统的教学理论框架,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情感教育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以情激情作品基调朗读多媒体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具有高尚的情趣。语文教学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
期刊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 因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出色的课堂提问可起到引起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实现教学目标等功能。换言之即提高课堂效益。出色的课堂提问可以使“一脸疑团”的学生“豁然开朗”,也可能把“一潭死水,
期刊
教育部从2011年6月起向社会征集学生“减负”良策,“减负”这个话题已属老生常谈了。对于作为课堂主导者的学校教师来说,“减负”不单纯是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负”应从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做起。创建高效的课堂,能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课外负担。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包括教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对于教师来说,是教学的有效和
期刊
课堂教学从低效走向高效是一种必然趋势,尤其是现在,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也是在课改形势下每位教师必须达到的一个高度。  新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在新的教育理念中,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考验,即如何使语文课堂高效起来。教学内容增多了,教学课时却相应地减少了,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何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题型,如何在新课标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了许多
期刊
【摘 要】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合理利用物理学科特有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灵活地改进,优化教学方法,遵循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  【关键词】物理教学思维方法培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期刊
【摘 要】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如何使用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有效渗透,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形结合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形结合应用  “数形结合”就是以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
期刊
【摘 要】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由说变做,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主体。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方法、手段、途径和资源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探索和实践,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单一式”为“多样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我在教学中的探索。  【关键词】初一数学新教材教法  一、转变观念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
期刊
三月初春,校园中似乎只有萌动的柳芽在昭示着春天的悄然来至,乍暖还寒的天气,办公室内阴冷依旧。而教导处中几位女教师用真诚无私创造的一片热情洋溢,却足以淡却室内的阴阴凉意。这里正在进行的是由韩校长组织的三名语文教师进行的一节语文课的备课研讨活动,更确切地说是一次磨课。  磨课活动是从讨论于凌凌老师执讲的《白杨》一课展开的。“导入环节就使用白杨的图片,学生实际生活中并不认识白杨树,理解之前就出现不容易引
期刊
课文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中华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凭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从第五册开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所谓精读就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些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本文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例,对小学精读课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