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教学情境在化学学习中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onghong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不仅仅是做一些演示实验或是让学生做一些分组实验,举几个生活中的常见的例子等,而是充分的挖掘生活中一些常见素材的内涵,从中创设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思考的驱动性。
  [关键词]情境 情趣 化学
  
  新一轮课改又掀起了高潮,在“减负增效”的今天,如何实验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任重道远,方法各异。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结合本人多年的从教实际。谈谈我在化学教育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情境与激发情趣的关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精心设计实验,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渲染欢快向上的氛围,丰富学生的心灵活动。因此,创设情境这是一种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趣,使学生认为学习这门科学很有意思。“我要学”,我要学好这门功课。
  
  二、创设情境应追寻的基本原则
  
  1.诱发性原则。即会创设情境要有爵发性和启发性
  2.与教学目标最大关键性原则。即创设的情境应与本课教学目标亲切相系,恰到好处。
  3.真实性原则。即所创设的情境应真实可信,具有科学性。不可自己编造。
  4.认识接近的原则。创设的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根据初中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来进行。
  5.合作性原则。创设情境应充分考虑所有同学通过共同努力,共同合作达到学习目标。
  6.冲突与和谐统一的原则。创设情境既要把气氛活跃起来,又要便于教师宏观调控做到和谐统一。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趣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以有趣的实验打开化学的大门。爱因斯坦说:“喜爱比责任是更好的教师。”化学对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喜欢化学,建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因此,在初三的第一节课我没有急于讲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先演示“烧不坏的棉手帕,魔棒点灯,气球升天。”酒精和浓硫酸混合高锰酸钾粉末使得“水下生火”等实验。在做这些实验的过程中我特意设计一些问题。例如:“你能解释这些实验的原理吗?想不想知道这些反应为什么能发生?想不想学会更多这样有趣的实验?”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初中化学的学习就会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解释更多的现象。
  (二)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动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了“创设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初中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我在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人类学需要洁净的空气”这个知识时,创设情境是:利用多姆体展示几幅美丽的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的画面,其后过渡到工业发展了一架架烟筒冒黑烟,树木枯死,酸雨,沙尘暴,土壤千裂……一幅幅与空气污染有关的动画,使学生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随着我们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污染日趋严重。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不良的影响。这样从视觉画面上强大的冲击这些逐渐转化为心灵上的震撼。而我又提出化学可以在很多方面解决这些污染问题。这种方法一方面了解化学在现实中的一些实际用途,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立志学好化学将来为治理好环境美好愿望。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推动教学。杜威,曾说过:“学生能提到多少,读到多少,并不重要——假如学生需要这种信息资料,并且能在他自己的情境中加以应用,那么这种知识越多越好。”而在明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较好的问题设置则能有效地起到这种作用。在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不仅仅是做一些演示实验或是让学生做一些分组实验,举几个生活中的常见的例子等,而是充分的挖掘生活中一些常见素材的内涵,从中创设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思考的驱动性。
  [案例]在学习酸碱的性质时,我先让同学们阅读一则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胃舒平片的说明书,发现其中的信息并分析其化学性质。
  胃舒平片
  [功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反酸等症状。
  [规格]氢氧化铝0.245g三硅酸镁0.105g颠茄流浸膏0.0026ml
  [储存]密封保存
  [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可制严重的便秘等
  [药理作用]本品为抗酸药氢氧化铝,三硅酸镁,颠茄流浸膏的复方片,前二者可中和过多胃酸,后者可抑制胃酸分泌。
  学生可以找出有用的信息:氢氧化铝,三硅酸镁可中和过的胃酸,密封保存。老师接着问胃酸是什么酸,和氢氧化铝发生了怎样的反应?为什么要密封保存?学生从而推测出: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这样我们的课堂内容就从此拉开帷幕。
  这样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着手,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就有所了解,产生了兴趣,有利于深入的学习。
  (四)趣化知识目标,兴趣盎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新授“氧气的性质”这一节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老师给你三瓶氧气,木炭,细铁丝,蜡烛,酒精灯,火柴,燃烧匙。那位同学愿情给大家一起探究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由一位同学主持做这三个实验,另一位同学帮助。然后同学们分组在做这三个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注情实验的操作步骤,注情观察现象,详细的记录实验结论。然后提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对于实验失败的同学进行适时的指导,最终实验成功,使大家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认识到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总之,最佳的创设情境教学将成为一大亮点。最佳的适用情感与创设情境的和谐统一,相互映衬的最佳组合,课堂上教师是编导,学生是主体,学生是每一节课的主人翁,我们应想方法把学生引入到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现高效课堂上课。在课改的今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放正自己的位置。老师是服务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角是学生,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为培养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自主创新学习,关注差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教学目标:掌握投掷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培养安全锻炼意识;发展速度、耐力、灵敏等运动素质和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等健康素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主动参与的运动态度,增强自尊和自信。  教学内容:抓手指——排头抓排尾——投远、投高、投准——放松操  设计思路:投掷作为发
[摘要]语文教师应从退出课堂“主人”的角色,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调,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才能保护一颗颗“芳心”,迎来“桃李闹春风”的灵动课堂。  [关键词]主体地位 激发兴趣 激活思维 灵动课堂    每次接手新的班级都会面临这样的困惑: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之后,班级只有极少的几位同学举
【摘 要】从市优质课中体会到,电教手段在教学应用当中,切不可简单的将整堂课都用课件来演示,必须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使得电教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电教 多媒体 常规 多样化    当今中国教育界,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就是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新型教师。电教手段的介入,使得传统的常规教学开始更新换代,其中,由于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着力培养的两种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以阅读课和写作课两种单独的课型来实现对学生某一种能力的培养,即
借助学生阅读文本的适当时机,让学生随阅读进行“小练笔”,是一条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治疗各种习作病的有效途径。 即紧随课堂讲解之后进行的仿写、缩写、续写和想象等。它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益处,只有勤动笔,通过练笔写日记,写感受,写想像,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下面就小练笔谈谈我的实施 :  1挖掘内容,想一想   小练笔必须与阅读教学配合进行,设计练笔时,应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学科的课程性质决定的,现行地理教材改革选择的,适应初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研究探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从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入手,转变教学观念,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学生的体验中攫取鲜活的素材、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赏识性评价和发展性的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共识。重视实践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从而向“优效”的方向发展。下面本人结合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浅薄的体会。  一、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
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这就是当前我们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实验素质的正确教育思想,下面试从两个方面浅谈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一、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   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基本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游标卡尺、秒表、天平、温度计、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摆动,知道摆摆动的规律一一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应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摆摆动的规律)和归纳概括能力(从反复实验的数据中归纳、概括摆摆动的规律)。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规律。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