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物理教学;情境教学;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108—01
  情境教学法是以案例或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和情境出发,使学生易于直接从感官理解问题。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
   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把音频、视频等融合到教学情境之中,刺激学生的感官,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体会到情境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比如,笔者在讲授“压强”一课时,播放了“胸口碎大石”的杂技表演视频。一块跟成人身体大小、重达200斤的石块被置于平躺的表演者胸口,另一人用大锤用力敲击使得石块碎裂,而表演者安全无恙。笔者问学生为什么胸口碎大石不能使表演者受伤,从视频中可以挖掘出哪些物理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散压力,然后把压强这一概念引进来,让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事实证明,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视频吸引,在多媒体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表现更为活跃积极,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并不难,因为物理来源于生活,但是情境的创设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日常生活中的实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教师可以借助于实物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场景中学习知识,加深印象。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总是借助大人和小孩玩跷跷板的游戏。当游戏中的跷跷板处于平衡时,笔者以此为例提问学生,为什么在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境时大人离得近而小孩离得远?学生立即会想到用正在学习的杠杆原理来解释,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并开始踊跃回答这个问题。在后期的复习中,当有杠杆原理相关的试题时,均可引导学生调动他们对跷跷板游戏的记忆,由此加强解题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物理复习课的效果。
   三、开展物理学史和科学人物的简介
   物理史上的每一个发现背后,往往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提供给学生汲取知识的动力。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科学史情境,科学家那些生动有趣、艰苦卓绝的科研小故事会深深感染学生,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陶冶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初中生都喜欢听有趣的故事,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讲述一些科学史与人物史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曹冲称象的依据、阿基米德“王冠的故事”、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等等,物理教师在导入新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大量的科学史实,让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变好奇心为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课堂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能被激起,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思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提问,缺少情境创设,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发现问题中所包含的正确规律,从而无法用已具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究其原因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情境学习指导和情境教学模式的深入,只是让学生停留在学徒制的模仿中,学生只是学到了知识的表象,而没有认知到知识的本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是非常必要且值得重视的。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积极地思考,主动提出相关的物理问题,然后通过各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获取必要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刚开设物理课程的初中生们来说,情景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课程的内容。
  物理是一门可以充分开发人头脑的学科,情境教学法可以为学生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让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物理知识去解答,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物理知识。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产生一定的科学素养。
  编辑:谢颖丽
其他文献
自计算机视觉产生开始,视觉信息则自动成为其处理的对象。纹理特征作为视觉信息的重要部分,成为图像特征提取的重点。针对纹理特征提取中,传统LBP算法作为一种基于灰度的算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101—01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设问题,培养学
清晨,随着清脆的铃声走进庆阳市实验小学,便听到铿将有力的朗诵声,"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每天下午2:00到2:30是庆阳市宁县早胜小学师生"雷打不动"的午读
【关键词】 新课改; 情感教育;教学互动;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4—0049—01   《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施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审视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依然处于困惑中,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这是我们从教者一直在讨论的问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问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修于内”而“形于外”,培育工作是“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统一。从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强化官兵文化品格养成三个方面,探讨
文章旨在设计出一种体育教师评价自动化系统,将体育教师科学有效评价过程实现。对于体育教师评价自动化系统设计和应用的研究,文章主要通过以上海高校的教授进行访谈和调查问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体会;生活情境;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0—0110—0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可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
〔关键词〕 历史教学;参与意识;问题意识;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6—0048—01  决定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学生能否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积极地参与,才会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笔者结合历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复习;效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2—0114—01   近年来,初中毕业会考(中考)大多实行政史合卷的考试形式。课本内容未减,试卷分值缩减至50分,从而使复习难度大大增加。因此,有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复习效率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就如何提高中考成绩,科学谋划中考策略进行三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 数学教学;体验;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094—01  体验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所谓体验学习,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学习对象的特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