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设计感的防疫产品

来源 :科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te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便携式微型温度计


  防疫期間,体温测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深圳一设计师设计出一款便携式微型温度计,它通体仅一截电池大小,随身携带无负担。这款微型温度计利用快速、简单、无接触的方式扫描体温,凭借热电堆和红外传感器发挥作用,以±0.3?℃的精度记录体温。它的使用方法也非常简单,插入移动设备即可开启测量,可以随时通过手机App查看温度记录。它可以测量人体温度,也可以获取其他物体的温度,如将其放置在热咖啡上即可读取咖啡温度信息,以避免舌头被烫伤。

——防疫感应式电梯


  疫情期间,人们对于近距离接触难免感到恐慌,作为防疫新常态之下的电梯解决方案,日本设计师推出了一款防疫感应式电梯。电梯内置运动传感器,不用触碰开关就能控制,想要上楼,就向上挥一下手;反之,则向下挥手就好。电梯还结合了最新科技,乘客可以随时与电梯保持连线,并通过手机App取得电梯运作、维修和恢复等状态的资讯,进而增强乘客的安全感。此外,与普通电梯不同的是,这款电梯的超载报警变成了人的社交距离,当电梯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超过安全距离时,电梯就会发出警报。

——可重复填充的消毒手环


  为了减少病毒细菌的侵害,让洗手变成有趣的生活日常,德国设计师设计了一款消毒手环,它使用食品级的矽胶作为材料,让使用者可自己添加酒精或消毒清洁液,简易方便,可重复使用。只需按压手环内的储水袋,便可喷出酒精或消毒清洁液为手部清洁,单次填满储水袋容量大约4毫升,可按压使用8次左右。消毒手环上有多个孔洞,可依手腕粗细作调整,手腕绕一圈的长度为10~22厘米者皆可佩戴。

——能自动消毒的门把手


  瑞士某设计公司研发了一款能够自动消毒的门把手,它的内部装有磁吸感应器和消毒液,可以实现门把手的自动消毒清洁功能。当你开门时,就可触发感应器,门关上后,门把手上的圆环就会自己滑动一次。圆环内置海绵,可吸入酒精消毒液,将门把手上99%的细菌和病毒消除。门把手还可以与手机连接,显示电池电量和消毒液的余量。门把手上两个圆形的磁铁钥匙用来拆卸消毒盒子,磁铁吸附在两侧,能够轻松拿下外盒更换新的消毒盒。

——不沾桌面的悬浮筷


  餐桌是细菌与病毒最容易停留的地方,一日三餐使用筷子时,放置在桌面会弄脏筷尖,为了让筷子与桌面保持卫生距离,设计师设计出一款悬浮筷。它的长度为23厘米,55%的部分都悬浮于桌面,不对称的锥形倒置设计让筷子放在碗上也不易滑落。悬浮筷的制作材料抗菌、耐高温、抗酸碱,一体成型,表面不易吸附脏污异味。悬浮筷使用后,无须用力搓洗,只需用海绵轻轻擦洗或浸泡温水后擦干或自然阴干即可。
其他文献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约为14.9 ℃,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高出大约1.2 ℃。全球变暖加剧了地球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几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极端气候事件越来越常见,而人类在生产生活中超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则是全球变暖的“始作俑者”。  解决气候和环境问题,低碳化发展是一条根本途径,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控制碳排放,实现低碳化,已经刻不容缓。本期专题,小
期刊
负有特殊使命的细胞“镖师”  《龙门镖局》是近期一部有名的古装喜剧片,里面有许多正义而又武功高强的镖师形象,通过这个电视连续剧,人们对镖师这个行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镖师其实就是古代押运货物,保护货物不被打劫的武装人员。奇妙的是,细胞这个构筑生命的基本单位,其内部除了细胞核、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等成员以外,竟然也有一批“镖师”!  细胞里面的这批“镖师”,其实就是囊泡,它们押运的货物就是一些蛋白
期刊
绿色乡村——多种树能固碳 好空气可卖钱  “看,最终成交价36元/吨!”广东省英德市横石塘镇前锋村党总支书记李衍参介绍说,2020年4月,经过激烈竞争,该村林业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的1 448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成功。这次拍卖,前锋村一共获得了5万多元集体收入。  “空气”还能卖钱?什么是碳普惠交易?据介绍,林业碳汇碳普惠项目交易是将管护和经营森林过程中,实施林业增汇行为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核算成碳普惠核
期刊
2013年9月13日,第23届搞笑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场如期举行,整个大会共计产生了10个奖项。奖金也非常“丰厚”——每人10万亿。  与往年一样,这里的很多奖项听上去都非常的荒诞不经,不过有些奖项还是很有科技含量的,有些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也很值得我们钦佩。  生吞鼩鼱获考古学奖  两位来自美国的科学家为了测试人类是否可以消化骨头,他们做了一个非常重口味的实验。两位科学家将一只北
期刊
“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兴东  银饰,反映着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在山西这方古老的土地上,醇厚的风俗和精湛的工匠技艺,造就了享誉一时的“晋工”银饰。一件件历经岁月沉淀的银饰赋予着人们深刻的精神寄托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映射着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变化,同时承載和凝聚着制作者、佩戴者经历过的生活故事。  时光辗转,伴随着匠人的敲打声,山西传统银饰文化历经漫长的岁月浸染,仍然
期刊
2021年9月3—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的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作为我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举办的能源领域第一个高规格论坛,该论坛紧扣能源革命、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任务展开,交流先进理念,展示最新成果,探讨前沿课题,加强务实合作,可谓是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近年来,山西在践行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方面作出着自己的努力。在山西多地参观后,笔者发现,一件“绿色尼龙
期刊
自然银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  中国最早的金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出现了中国最早使用黄金的实例。在位于河西走廊的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金耳环、金银鼻饮等,距今4?000~3?800年,中国先民使用黄金的时代由此开启。  银古称“白金”,在世界范围内,因为自然银难以获取,所以在早期极少被利用,完整的银器比金器出现得晚,战国以后才较多出现。  金银器在商代时逐渐增多,主要作
期刊
沧桑变迁 技艺传承  山西银饰的兴起与明清时晋商的崛起密不可分,其时山西集聚了大量财富,由此带来了民风之变,银饰的制作逐渐遍布城乡,并形成区别于京、闽、徽、苏、赣、广、藏等地的“晋工”银饰。  “晋工”银饰制作大气厚重且讲究细节,无论大器小件,变化多端,远视近观,均具美感。在工艺上,“晋工”银饰喜用高浮雕、深剔地,善以烧蓝、点翠等强化装饰效果;在图案上,花鸟、人物、文字、戏曲故事等无不具备,尤其人
期刊
手工制作一件精美的银器,主要需要铸铅模、打银皮、压粗模、银皮填胶、上胶板、錾刻、磨焊口、焊接、打磨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里還包含若干复杂的小工序。錾刻是银器制作中最为重要的步骤,也是“晋工”金银制作技艺的特色。不论器型大小,都錾刻有满满的图案。錾刻过程中火候的把握很关键,如果功夫不到位,錾刻出的花纹凌乱,不够精美。要想制作好一件作品,在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潜心研究基础上,往往还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仔细雕琢
期刊
没有“男人”也能生娃  大约10年前,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一家水族馆里,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情:一条已有3年多没接触雄性的母锤头鲨,竟然生下一个宝宝,而且亲子鉴定证实,宝宝的确没有父亲。所以,这是动物的一次“孤雌生殖”事件。  孤雌生殖的特别之处在于,卯细胞没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个体,或者用大白话说,“生娃不用爹”。过去,这种生殖方式一般见于昆虫等低等动物,没想到如今在高级动物中也发现了。  最初人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