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见真功

来源 :科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th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工制作一件精美的银器,主要需要铸铅模、打银皮、压粗模、银皮填胶、上胶板、錾刻、磨焊口、焊接、打磨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里還包含若干复杂的小工序。錾刻是银器制作中最为重要的步骤,也是“晋工”金银制作技艺的特色。不论器型大小,都錾刻有满满的图案。錾刻过程中火候的把握很关键,如果功夫不到位,錾刻出的花纹凌乱,不够精美。要想制作好一件作品,在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潜心研究基础上,往往还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仔细雕琢。
其他文献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顺利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圓满成功。这是神舟载人飞船执行的第七次载人飞行,历经制动飞行和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着陆三个阶段,从距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太空凯旋而归。高光谱观测卫星成功发射  2021年9月7日,我国在
期刊
人总是喜欢把己意强加给自然。比如当很多花开时,我们就说“百花争妍”,倒好像花们在举行“选美比赛”似的。殊不知,植物没有高级意识,哪知道自己美不美呢。要说它们之间存在竞争,那也是为了争夺昆虫,看谁能吸引更多的昆虫来给自己授粉。  为了吸引昆虫,花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最熟悉的是花色和花香。最近科学家发现,还有一种长久不为人知的手段,那就是静电。  几乎所有昆虫在飞行时,都会获得正电荷。这是因为它
期刊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约为14.9 ℃,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高出大约1.2 ℃。全球变暖加剧了地球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几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极端气候事件越来越常见,而人类在生产生活中超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则是全球变暖的“始作俑者”。  解决气候和环境问题,低碳化发展是一条根本途径,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控制碳排放,实现低碳化,已经刻不容缓。本期专题,小
期刊
负有特殊使命的细胞“镖师”  《龙门镖局》是近期一部有名的古装喜剧片,里面有许多正义而又武功高强的镖师形象,通过这个电视连续剧,人们对镖师这个行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镖师其实就是古代押运货物,保护货物不被打劫的武装人员。奇妙的是,细胞这个构筑生命的基本单位,其内部除了细胞核、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等成员以外,竟然也有一批“镖师”!  细胞里面的这批“镖师”,其实就是囊泡,它们押运的货物就是一些蛋白
期刊
绿色乡村——多种树能固碳 好空气可卖钱  “看,最终成交价36元/吨!”广东省英德市横石塘镇前锋村党总支书记李衍参介绍说,2020年4月,经过激烈竞争,该村林业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的1 448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成功。这次拍卖,前锋村一共获得了5万多元集体收入。  “空气”还能卖钱?什么是碳普惠交易?据介绍,林业碳汇碳普惠项目交易是将管护和经营森林过程中,实施林业增汇行为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核算成碳普惠核
期刊
2013年9月13日,第23届搞笑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场如期举行,整个大会共计产生了10个奖项。奖金也非常“丰厚”——每人10万亿。  与往年一样,这里的很多奖项听上去都非常的荒诞不经,不过有些奖项还是很有科技含量的,有些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也很值得我们钦佩。  生吞鼩鼱获考古学奖  两位来自美国的科学家为了测试人类是否可以消化骨头,他们做了一个非常重口味的实验。两位科学家将一只北
期刊
“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兴东  银饰,反映着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在山西这方古老的土地上,醇厚的风俗和精湛的工匠技艺,造就了享誉一时的“晋工”银饰。一件件历经岁月沉淀的银饰赋予着人们深刻的精神寄托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映射着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变化,同时承載和凝聚着制作者、佩戴者经历过的生活故事。  时光辗转,伴随着匠人的敲打声,山西传统银饰文化历经漫长的岁月浸染,仍然
期刊
2021年9月3—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的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作为我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举办的能源领域第一个高规格论坛,该论坛紧扣能源革命、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任务展开,交流先进理念,展示最新成果,探讨前沿课题,加强务实合作,可谓是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近年来,山西在践行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方面作出着自己的努力。在山西多地参观后,笔者发现,一件“绿色尼龙
期刊
自然银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  中国最早的金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出现了中国最早使用黄金的实例。在位于河西走廊的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金耳环、金银鼻饮等,距今4?000~3?800年,中国先民使用黄金的时代由此开启。  银古称“白金”,在世界范围内,因为自然银难以获取,所以在早期极少被利用,完整的银器比金器出现得晚,战国以后才较多出现。  金银器在商代时逐渐增多,主要作
期刊
沧桑变迁 技艺传承  山西银饰的兴起与明清时晋商的崛起密不可分,其时山西集聚了大量财富,由此带来了民风之变,银饰的制作逐渐遍布城乡,并形成区别于京、闽、徽、苏、赣、广、藏等地的“晋工”银饰。  “晋工”银饰制作大气厚重且讲究细节,无论大器小件,变化多端,远视近观,均具美感。在工艺上,“晋工”银饰喜用高浮雕、深剔地,善以烧蓝、点翠等强化装饰效果;在图案上,花鸟、人物、文字、戏曲故事等无不具备,尤其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