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下庄村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4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我便从睡梦中醒来。收拾了好一会,发觉没有遗漏,这才略微安心地独自离开。
  这将是一场什么样的行程呢?些许期待,些许紧张,些许忐忑。或许是因为没有友人作伴,也不能联系到什么人,除了一个地理名称,其他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要去?可能是一个念头,也或许是一个缘分使然吧。
  长途客车里是皆为昏昏欲睡的乘客,车内是安静的,车外却有些热闹。路旁的树木花草随着奔驰的客车迅捷地往后退着,似乎害怕被人看清楚了模样,就像深闺里的姑娘羞涩欲躲。稍远一点,便有绵延起伏的群山映入你的眼帘,时而郁郁葱葱,不停变换青绿的模样,似乎在顷刻间就换了深深浅浅的时装;时而又荒凉沧桑,或许是冬季的萧瑟还没有过去。突然,几间民房从山的那边钻了出来,白白的、亮亮的。房前的桃花儿开得正欢,粉红粉红的,像小孩儿绯红的脸蛋般可爱。它们和着群山的绿,衬着天空的蓝。稍有些恼人的便是那隧洞了,它们总是跑过来挡住了我的风景呢!
  经过一番折腾,总算搭上了通往下庄村的“村村通”。虽然以至三月天,但是料峭的风依然有些逼人。和其他乘客擠在狭小车厢里,尽管紧贴着车门,仍然还是一个劲儿的透过车窗往外看:近处、远处,除了山还是山,越往里走,人烟稀少,少见了巷陌烟岚。
  “那你在这里到咯,我们就走了哦……”
  “要得,好的嘞!”汽车师傅热心叮嘱,我也爽朗回应。
  客车渐渐远去,周围只剩下我孑然一身,到达目的地的欣喜,似乎顷刻间也随之远去。陌生的天地、陌生的房屋、陌生的人,该从何开始呢?
  一间两层的老式泥土坯房,房屋的正面是加了石灰的混泥土,现在已经看不到本来的白色了。那陈旧的、布满灰尘的老墙在这里用它的身躯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可惜,我无法听得明白。二楼的木板走廊应该有个名称的吧,木质栏杆还有简易样式,不知道当年是都有谁在这廊上凭栏遥望。或许是因为小时候的际遇,如今每每见着这样的老式房屋建筑都有些亲切感,也有一些伤感,感怀它们就这样被弃掉了,如果重新翻修是不是也很好呢。门前的院坝被清扫得很干净。邻近的房屋大门开着,但是似乎只有白发老人和一位不太利索的大姐,打听不了什么,只得另找人家。
  没有汽车的鸣笛,没有炫彩的霓虹灯,没有乐声浮游的大商场,也没有路边摆摊售卖的商贩……有的是大山深处的静谧,落日斜晖的安详。透过的还没有长出新叶的枯树林,对面的山脚下似乎又是一间舍弃的老房,一农人正劳作在不远处。要过去问他么?有些犹豫,也有些胆怯。再往前走有一户开着门的人家,一个拿着烟斗的老人、一个穿着白衣衫的男子、一个微胖的圆脸的中年妇女,三人坐在一张陈旧的老式茶几旁边。我见了他们,他们也望见了我。我猜想,他们要么是不理睬我,觉得我是一个奇怪的路人;要么给我随便一指一说,让我自己去找吧。不曾想,当我说明来意后,白衣大哥竟然热情地邀请我进屋喝茶、吃瓜子。得知我还没有吃午饭,又让这位圆脸的大姐替我做饭。安排好这些,白衣大哥还出去替我找人,找寻他们的村支书杨元富。这质朴的纯粹的真诚,也让我不知所措起来,也有些羞愧——我怎么会那样去想他们呢。
  见到了亲切的杨支书才知道,我现在站的这块土地虽然也叫下庄村,但是并不是我要找的那个。现在的下庄村是2015年由两合村与老下庄村合并而来,而我要找的是老下庄村,一个在一千一百多米的天坑底的村落。于是,我再次上路,在杨支书的帮助下继续往大山的更深处走去。
  斜日慢慢下沉,阳光仍然奋力地从山垭间挤过来,打在我们身上、公路上、打进峻拔的山峰中,钻过枝丫,最后隐没在草丛里。
  车轮小心翼翼地踩着最后的阳光驶向天坑底的老下庄村。单行道宽度的公路上时不时的摆着山上掉落下来的碎石,右边是悬崖。尽管公路边上已经装好了低矮的防护栏杆,但是需要仰着头才能看到顶、低着头才能看到底的路况仍然让人心惊,尤其是途中竟然还有一辆红色东风车迎面而来,能够安然错车也是心有余悸。
  我们现在走的路本来不是路,是20多年前老一辈的下庄人凭借人力、炸药、雷管、导火索,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一点一点在这全是石头的高山上“啃”出来的路。下庄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喀斯特地貌的天坑底,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俨然一座世外桃源。他们唯一出村的路是对面的悬崖陡坎,不知道有过多少下庄人在这条路上受伤甚至死亡,而现在它已被荒草覆盖。
  太阳已经彻彻底底沉下去了,层峦叠翠的群山已经没有金黄色的衣装,只剩下青黑的模样,它们有的温柔婉约如闺中女子;有的笔直陡峭似被刀削;也有的微微隆起,嗯,那是笑天龙留下的利爪吗?如果,有一条长江黄河一样的大江大河,或许这里也会是一个“小三峡”吧。
  我天马行空地思索着,浅行着……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董志塬,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塬”。十几条河沟伸向塬心,把平坦的塬面分割成碎块,于是沟、峁、塬、梁便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恰是这特有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董志塬独特的气候和景致。  董志塬四季分明,这里的春天来的较晚,乍暖还寒的日子,沟峁塬梁仍是一片荒凉,到了清明前后天气才渐渐变暖。山沟里向阳的山坡是最能感应到春天的地方,一片片新绿躺在暖坡上伸着懒腰,揉着惺忪的睡眼把早春打量。每到这个时候,田间地头人影穿梭,
期刊
一  大理把我变得庸俗了,庸俗的想让我在人民路上唱歌、呐喊、恋爱,想让我去穷尽所有庸俗的感觉,然后慢慢学会活的像个俗人一样,我不能拒绝,因为我爱这庸俗,因为这庸俗沾染的是大理最纯朴而厚实的泥土气,因为这庸俗沾染上的是苍山的云,是洱海的浪,是所有关于大理古城里南诏和大理国的传说,是每一个关于大理的瘾。  所以一定要把我变成一个俗人,这样我才能有最融洽的和谐感,像一个俗人一样在大理漫步,生活和寻觅,那
期刊
虽说“春打六九头”,往往在过年前后就已经打春,但北方的春天来得晚。即使是正月尽了,天气也不会暖和到哪去。人们把它依然当作“冬天”,只是换了一种说法叫“正月”罢了!  村里的男人们不能再像冬天那样慵懒着生活。他们把如冻僵的长蛇一样的绳线从墙上取下来,扔到太阳底下晒苏醒了,像捋羊肠子一样,仔细捋一遍,检查一遍,如果没有需要修补的地方,摔打摔打又挂在墙上。选一个暖和的天气,把盖着灰尘的被子沉睡了很久的犁
期刊
1987年9月,我考入冠县一中,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学习最勤奋、最刻苦的三年时光。  记得那年高中入学考试是在七月份。考试前一天我们几个同学去一中看考场,才知道我们被分到离一中五里远的直隶村中学考试。可是晚上住宿又出了问题,考试前听说可以住高中宿舍,可當我们去问时,学校却不让住。这时一个同学说可以去他亲戚家,由于种种原因,他亲戚家也住不下。住宾馆?我们只带着两天饭费,没有住宾馆的钱。这可怎么办?难道
期刊
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学老师,我是他几十年从教生涯中遇到的一名学生。他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当我们这些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他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时,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他就是我的老师——梁富友老师!  ——题记  在母校一百周年校庆时,我一人悄悄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母校。沿着主走道慢慢步入校园,走道两侧摆满了记录一中辉煌历史的老照片,那是一中发展的年轮,
期刊
一、前往莫高窟  我的心被撞击,莫名地痛起来。我知道这不是被灵感撞击,不是诗歌之痛。  是某种硬东西,是一种钝痛。咚咚咚敲榆木疙瘩的声音,咚咚咚敲我的心。  敲痛我的梦,敲痛我的醒。  西北的广漠和荒凉,西北的干硬和生冷,西北的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西北写意的黄昏,就像一条河流,流经我,流经我的生命。  天空地旷,人的情和欲无处存放;风沙尘烟,人的精神和肉体无处安放;茫茫戈壁,人的自我和自身无处安放
期刊
你有湛蓝的天空,你有轻柔的霞光,你像一面镜子把大地照得一片清亮。在阳光下,那长长的影子向我靠近,是你在阳光下向我款款走来吗?七月是热情如火的季节,你那爱的天空更是花開嫣然,暗香怡人。  走进你的天空,蓝色的天空下旖旎着那片幸福的彩云,飘逸着淡淡的花香。美好的憧憬与暖阳,如一首爱的乐曲,幽而醉……我读着你眼里的那一抹柔情,坐在注满你爱的风里,爱的痕迹与心语在我的目光中幻化成一朵玫瑰,灿烂了你的天空。
期刊
有时候禁不住问自己,为什么总是要把那些看起来似乎永远也不会与自己相干的事情当成一份执着来追求,而别人专注的却往往是我淡漠的。  我知道这样多少有点不合适宜,但白开水一样物化的生活会让我觉得窒息,我不愿意为庸常的无休止的简单反复消磨着时光,浪费着生命。当朝阳升起的时候,我不希望新的一天只是昨天简单的克隆。我向往着每一天的我,内在的感觉、知识的更新、生命的体验,都是新的。  而我,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份
期刊
熟人都知道我家有几个孩子。可是,偏偏在一些场合,就有不知情的人会问:你家有几个小孩?每每这时,我就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我家孩子会凑成一个“好”字。可我天生就不会骗人,当意识到这样的回答多少带有欺骗性的时候,我低笑点的优势就立刻显现了出来,用手遮挡着咧开的嘴,眯成一条缝的眼睛早已出卖了偷笑。我会立刻补上一句:“不过,姑娘不是我生的”。看着对方诧异的目光,我却一本正经起来。任你怎么猜,怎么想,我在心里
期刊
路很遠,驿站很近。  寒风铸造的锋利钢刀,反复扫荡挂满青霜的脸颊,双脚踩着零乱的枯枝残叶,在树枝沙哑的呼叫声中,我突然听到:今天是2018最后一站。跨过今日,就是2019年了,美好的昨天画上了圆圆的句号,我们将跨进走向未来的新起点,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忆起朱自清先生说过的一段话: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是怎样的岁月呢?在大海上岁月是一叶扁舟,风吹浪打依然向着目标前进;在蓝天上,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