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案头于山水间行走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ou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时候禁不住问自己,为什么总是要把那些看起来似乎永远也不会与自己相干的事情当成一份执着来追求,而别人专注的却往往是我淡漠的。
  我知道这样多少有点不合适宜,但白开水一样物化的生活会让我觉得窒息,我不愿意为庸常的无休止的简单反复消磨着时光,浪费着生命。当朝阳升起的时候,我不希望新的一天只是昨天简单的克隆。我向往着每一天的我,内在的感觉、知识的更新、生命的体验,都是新的。
  而我,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份向往从虚妄中剥离出来,即使身在凡尘,可以让心在天涯。牵引心灵远行的最好伴侣,是文字,文字是排列在书页里的壮美河山,文字是流淌在书页里的唐风宋韵,文字是植根在书页里的千古文心……
  “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于是,我一任自己被放逐,流浪,流浪于案头上的山水,放逐到大地上的文章中。生是旅者,谁又不是被放逐在人间的流浪客?
  是的,一任自己,我心仪的是自己一个人的远行。当然,那种拉家带口,偕老契幼,亦或呼朋唤友的旅游是更经常的,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专属于自己的。我非常情愿把自己奉献给亲人、朋友,但不等于,我永远不属于我自己。心灵的一角,一直预留着只属于自己的花园。繁盛,是一个人的舞,掌声热烈在心里;荒芜,那是因为希望还在。
  一个人,离开熟悉的人,离开熟悉的环境,与原来不同的入,说着与原来不同的话,进入一个与己完全无关的世界,其实,已经等于造就了另一个全新的我。这个新我带着“我”静静的寻找着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对比与联系,从而体验有别于习惯与日常的另一种人生。在另一个时空,过去,已暂时性遗忘,一份新的平和与安宁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自己的体察与丰富。
  这里面,并没有虚无和厌世的成分,相反,我是那样热爱生活,从未抱怨过生活,一直感谢生命的恩赐和命运的眷顾,我只是在寻找一种让自己更加丰富的生存状态。所以,我必须让自己与现实保持相对的疏离,活在现实中,迷恋着眼前的一切,却又可以随时离去,珍重我自己独立的天地和自主的精神意志。生命,也由此变得更加富足、浪漫而又迷离。
  我一直在心底掂量着两个词:旅游和旅行。一字之差,意义也许不大,但对于我,是两重天,我钟情的是后者。同样是旅者,前者是单纯的游走,意义是泛泛的,而后者要的是过程,是过程中的体验。很多的结果其实是可以忽视的,但过程才是能够永久存储的记忆,无论过去多久,记忆都可以把这一切重拾。
  网上,我给自己起名“读着”,很多朋友都错读成了“读者”。“读者”只是一个名词,只是对一种人群身份的确认,而“读着”意味着正在进行时。我希望“读”是我的生存状态之一,之二,我向往的生存状态是做一个山水的行者。“读着”一定会让“行者”一点点从浅显变得深刻,而“行者”一定会让“读着”从斜仄变得开阔。我眷恋著案头的山水,静静地读着;我渴慕着书写在大地上的文字,执着得做一个行者。
  为此,我甘愿舍弃许多诱惑,心若为行役,奚惆怅而独悲,何苦、何必、又何益、曷不委心任去留?
  我生命中的两个支撑点是辩证的,但又是统一的,因为二者常常可以兼得。远行的夜里,旅馆是旅人的家,习惯沏上一杯滚烫的热茶,拉上窗帘,关闭所有的光,只留下一盏床头灯,将光线压到最低,光圈调到最小,发髻松绾,在床上蜷成一个最慵懒的姿势。我静静地看着床头柜上茶香氤氲,一缕热气袅娜而上,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浮沉;而怀里抱着的书,用它睿智、温情、穿越千古的目光默默注视着我。
  是夜,一灯、一书、一影、一杯,这样一幅简洁的素描,浓缩成今夜里我的世界。眉间,跃上一层浅笑,心头,掠过一阵思念。偶尔,还会滑稽的涌起一股“饱学之士”般的荣耀,这一切,无人知、无人晓。
  外表沉静,内心生动,我喜欢这样的女子,而我,也正在努力成为这样的女人。
  当新的一天太阳升起,打起行囊,继续上路。无论是远方,还是回家,又都是一段新的历程,因为昨天停靠的地方,已不是今天的岸,心灵开阔轻松时,感觉一切都是新的。
  走过、路过、相遇过、曾经来过,彼此已经拥有,从此,向往就不再是虚妄!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初游海南,偶遇一尊红色娘子军的雕像,不禁仰止却步,浮想联翩……如若入梦又仿佛觉醒,它让人内心里分外感动和喜爱,让人凝视也让人沉想。  这尊令人心动的雕像其实并没有现代时尚雕像的超凡,更没有西方古典雕像的绝美与精湛。它不存在艺术论者有关创作的论谈,无需雕塑大家的评判,它只记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展示了一组英雄的传奇——世界上少有的为自由与民主拿起刀枪并高举战旗的伟大的女性们,她们的编制为连,却为后人敬
期刊
再过两天就是冬至了,用老家的话说十冬腊月猪狗也不离窝,天气已进入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  今天回老家上坟,爷爷的坟墓静静立在村头的荒野上,也许那里只是七年前爷爷短暂休息的地方,爷爷现在已经到了天堂,因为天堂没有寒冷。明天是爷爷去世八周年的日子,走在爷爷赶着驴车的羊肠小道上,路过爷爷种过的自留地,爬上爷爷曾经赶着羊群的悬梁洼,停车驻足再看一眼爷爷打的那口老井。东圪堵上那棵饱经沧桑的老杏树,没有叮嘱、
期刊
在乐山,早就听说这么一句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也许你去过大佛、峨眉山、乌尤寺。但不知你去乐山市区逛过没有。在乐山市区游玩,那可是另外一种情趣。是的,在乐山看风景,无论是站在空中俯瞰,还是极目远致乐山都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行走在绿心,你完全可以被道路两旁那粉红色的桃花惊呆。而在乐山高楼林立间穿越,那充满现代、时尚元素的都市又让你油然而生。  乐山,这座既有田园之色,又有都市之感,的确让人淋漓尽致
期刊
董志塬,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塬”。十几条河沟伸向塬心,把平坦的塬面分割成碎块,于是沟、峁、塬、梁便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恰是这特有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董志塬独特的气候和景致。  董志塬四季分明,这里的春天来的较晚,乍暖还寒的日子,沟峁塬梁仍是一片荒凉,到了清明前后天气才渐渐变暖。山沟里向阳的山坡是最能感应到春天的地方,一片片新绿躺在暖坡上伸着懒腰,揉着惺忪的睡眼把早春打量。每到这个时候,田间地头人影穿梭,
期刊
一  大理把我变得庸俗了,庸俗的想让我在人民路上唱歌、呐喊、恋爱,想让我去穷尽所有庸俗的感觉,然后慢慢学会活的像个俗人一样,我不能拒绝,因为我爱这庸俗,因为这庸俗沾染的是大理最纯朴而厚实的泥土气,因为这庸俗沾染上的是苍山的云,是洱海的浪,是所有关于大理古城里南诏和大理国的传说,是每一个关于大理的瘾。  所以一定要把我变成一个俗人,这样我才能有最融洽的和谐感,像一个俗人一样在大理漫步,生活和寻觅,那
期刊
虽说“春打六九头”,往往在过年前后就已经打春,但北方的春天来得晚。即使是正月尽了,天气也不会暖和到哪去。人们把它依然当作“冬天”,只是换了一种说法叫“正月”罢了!  村里的男人们不能再像冬天那样慵懒着生活。他们把如冻僵的长蛇一样的绳线从墙上取下来,扔到太阳底下晒苏醒了,像捋羊肠子一样,仔细捋一遍,检查一遍,如果没有需要修补的地方,摔打摔打又挂在墙上。选一个暖和的天气,把盖着灰尘的被子沉睡了很久的犁
期刊
1987年9月,我考入冠县一中,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学习最勤奋、最刻苦的三年时光。  记得那年高中入学考试是在七月份。考试前一天我们几个同学去一中看考场,才知道我们被分到离一中五里远的直隶村中学考试。可是晚上住宿又出了问题,考试前听说可以住高中宿舍,可當我们去问时,学校却不让住。这时一个同学说可以去他亲戚家,由于种种原因,他亲戚家也住不下。住宾馆?我们只带着两天饭费,没有住宾馆的钱。这可怎么办?难道
期刊
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学老师,我是他几十年从教生涯中遇到的一名学生。他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当我们这些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他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时,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他就是我的老师——梁富友老师!  ——题记  在母校一百周年校庆时,我一人悄悄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母校。沿着主走道慢慢步入校园,走道两侧摆满了记录一中辉煌历史的老照片,那是一中发展的年轮,
期刊
一、前往莫高窟  我的心被撞击,莫名地痛起来。我知道这不是被灵感撞击,不是诗歌之痛。  是某种硬东西,是一种钝痛。咚咚咚敲榆木疙瘩的声音,咚咚咚敲我的心。  敲痛我的梦,敲痛我的醒。  西北的广漠和荒凉,西北的干硬和生冷,西北的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西北写意的黄昏,就像一条河流,流经我,流经我的生命。  天空地旷,人的情和欲无处存放;风沙尘烟,人的精神和肉体无处安放;茫茫戈壁,人的自我和自身无处安放
期刊
你有湛蓝的天空,你有轻柔的霞光,你像一面镜子把大地照得一片清亮。在阳光下,那长长的影子向我靠近,是你在阳光下向我款款走来吗?七月是热情如火的季节,你那爱的天空更是花開嫣然,暗香怡人。  走进你的天空,蓝色的天空下旖旎着那片幸福的彩云,飘逸着淡淡的花香。美好的憧憬与暖阳,如一首爱的乐曲,幽而醉……我读着你眼里的那一抹柔情,坐在注满你爱的风里,爱的痕迹与心语在我的目光中幻化成一朵玫瑰,灿烂了你的天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