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非常迫切的任务,渗透到了学科教学中。本文从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两方面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心理素质教育;中学生心理;英语课堂教学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应试教育过多地关注教育的工具性,重视它现实的方面,重视其选拔功能而脱离了它的本质——人的教育,使教育与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本质目的越离越远,从而长期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重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主渠道。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英语作为中学生必学的课程更应充分体现心理素质教育。
一、了解学生心理是做好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前提
高中教学以青少年作为教育对象,其心理發展规律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自我认识,自我决断,自我抉择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阶段。当代中学生又是跨世纪的一代,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抗挫折能力差,同时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同学竞争大环境的压力,教师的压力,对自身要求的压力。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不可避免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部分学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和对抗情绪。在学习方面,厌学、考试焦虑普遍。家庭方面,缺乏与父母的沟通,自行其是我行我素。个性发展方面,他们有严重的自卑心理,而形成孤僻、专横的性格。在学习、生活中的不如意使他们缺乏成就感,易自暴自弃,或形成叛逆心理,出现早恋现象。这些负面情绪若不及时得到缓解疏导,将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重者助长了青少年犯罪,给社会带来危害。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这要求学科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帮助学生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二、运用各种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
第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英语学习是一种非母语学习,对学生来说,无论在听说还是读写方面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麻烦,从而产生恐惧、紧张、烦躁和抵触心理。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并促使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1.尊重热爱学生。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教师在各方面都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尊心。鲁迅说过:教育是缘于爱的。教师的爱心会使学生感到欣喜和激动,由此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动机,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充满自信并从学习中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自由发展,张扬个性。对学生要宽容,使学生学会宽容。对于英语学习差的学生不讽刺挖苦,而是多关心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及变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循循善诱,并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从而缩短师生问的距离,激发出健康的情感,使他们产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动机。
2.构建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有效地完成英语教学目标及心理素质的教育目标。
第二、实施激励策略,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英语学习中,许多学生由于学习差,害怕被人耻笑,在课堂上不敢主动回答问题,不敢发言,产生对英语的恐惧感,排斥感,形成恶性循环,严重者不交作业,对老师有一种逆反心理。赏识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激励、增强自信心显得尤其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罗森塔尔实验效应或期望效应,承认每个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从而对他们抱有积极的期望,并通过肯定、赞美、表扬、鼓励等激励方式传递给他们,贯彻成功激励策略。用“A good answer!”“Welldone!”“Do your best.”“Wonderful”“Excellent”等话语,亲切的目光、微笑、肯定的点头示意,对学生予以肯定,使他们感到被关注、被重视、被赞许,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周围人关注的温暖,从中受到极大的感染,从而克服自卑,激发其自尊心、自信心,自觉努力去实现期望。
第三、发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培养健康情绪和良好态度
高中英语教材内容贴近生活,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它们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心理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学生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素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发掘心理教育素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心理。
1.以教材中的人物为典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优秀人物的教育因素,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例如在Book2 module3中介绍了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包括Beethoven:“AsBeethoven grew older,he began to go deaf.He becamecompletely deaf during the last years of his life.but hecontinued composing.”在Book4 module4中讲述了著名物理学家Stephen Hawking的事迹:“Moving in a wheel-chair and speaking through a special computer.he hasbecome the voice of science.”通过这些身残志坚的榜样,使学生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使他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会勇敢地面对。让学生得到这样一个启示:“Whatever happens.I still have a day.I will face anyfrustration bravely,and never give up.”
2.利用教材中的社会和自然学科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探索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例如Book4 modulel是关于未来城市的预测。可以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the city in the future will be like?”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设想将来的城市生活,给出各种答案。再提出问题 “What should you do to create the future world?”学生会得出答案:“We should study harder and makecontributions to the future world.”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强了主人翁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当代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应在掌握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并保持一种稳定、积极的情绪,努力寓教于乐,消除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树立学习的信心、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利用多种途径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读本(高中卷)》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3]《英语课程标准》
[4]《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
关键词:心理素质教育;中学生心理;英语课堂教学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应试教育过多地关注教育的工具性,重视它现实的方面,重视其选拔功能而脱离了它的本质——人的教育,使教育与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本质目的越离越远,从而长期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重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主渠道。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英语作为中学生必学的课程更应充分体现心理素质教育。
一、了解学生心理是做好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前提
高中教学以青少年作为教育对象,其心理發展规律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自我认识,自我决断,自我抉择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阶段。当代中学生又是跨世纪的一代,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抗挫折能力差,同时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同学竞争大环境的压力,教师的压力,对自身要求的压力。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不可避免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部分学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和对抗情绪。在学习方面,厌学、考试焦虑普遍。家庭方面,缺乏与父母的沟通,自行其是我行我素。个性发展方面,他们有严重的自卑心理,而形成孤僻、专横的性格。在学习、生活中的不如意使他们缺乏成就感,易自暴自弃,或形成叛逆心理,出现早恋现象。这些负面情绪若不及时得到缓解疏导,将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重者助长了青少年犯罪,给社会带来危害。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这要求学科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帮助学生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二、运用各种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教育
第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英语学习是一种非母语学习,对学生来说,无论在听说还是读写方面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麻烦,从而产生恐惧、紧张、烦躁和抵触心理。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并促使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1.尊重热爱学生。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教师在各方面都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尊心。鲁迅说过:教育是缘于爱的。教师的爱心会使学生感到欣喜和激动,由此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动机,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充满自信并从学习中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自由发展,张扬个性。对学生要宽容,使学生学会宽容。对于英语学习差的学生不讽刺挖苦,而是多关心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及变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循循善诱,并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从而缩短师生问的距离,激发出健康的情感,使他们产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动机。
2.构建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有效地完成英语教学目标及心理素质的教育目标。
第二、实施激励策略,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英语学习中,许多学生由于学习差,害怕被人耻笑,在课堂上不敢主动回答问题,不敢发言,产生对英语的恐惧感,排斥感,形成恶性循环,严重者不交作业,对老师有一种逆反心理。赏识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激励、增强自信心显得尤其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罗森塔尔实验效应或期望效应,承认每个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从而对他们抱有积极的期望,并通过肯定、赞美、表扬、鼓励等激励方式传递给他们,贯彻成功激励策略。用“A good answer!”“Welldone!”“Do your best.”“Wonderful”“Excellent”等话语,亲切的目光、微笑、肯定的点头示意,对学生予以肯定,使他们感到被关注、被重视、被赞许,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周围人关注的温暖,从中受到极大的感染,从而克服自卑,激发其自尊心、自信心,自觉努力去实现期望。
第三、发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培养健康情绪和良好态度
高中英语教材内容贴近生活,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它们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心理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学生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素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发掘心理教育素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心理。
1.以教材中的人物为典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优秀人物的教育因素,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例如在Book2 module3中介绍了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包括Beethoven:“AsBeethoven grew older,he began to go deaf.He becamecompletely deaf during the last years of his life.but hecontinued composing.”在Book4 module4中讲述了著名物理学家Stephen Hawking的事迹:“Moving in a wheel-chair and speaking through a special computer.he hasbecome the voice of science.”通过这些身残志坚的榜样,使学生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使他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会勇敢地面对。让学生得到这样一个启示:“Whatever happens.I still have a day.I will face anyfrustration bravely,and never give up.”
2.利用教材中的社会和自然学科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探索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例如Book4 modulel是关于未来城市的预测。可以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the city in the future will be like?”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设想将来的城市生活,给出各种答案。再提出问题 “What should you do to create the future world?”学生会得出答案:“We should study harder and makecontributions to the future world.”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强了主人翁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当代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应在掌握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并保持一种稳定、积极的情绪,努力寓教于乐,消除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树立学习的信心、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利用多种途径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读本(高中卷)》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3]《英语课程标准》
[4]《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