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捉迷藏》民族特色赏析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95152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名曲《捉迷藏》选自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第四首。本文从和声织体特色分析及旋律写作方面诠释了创作技法,在演奏方面探讨了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为演奏与教学时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民族音乐的精神内涵与风格特征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快乐的节日》组曲 《捉迷藏》 丁善德 第一部
  《捉迷藏》选自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第四首,通过表现儿童喜爱的游戏捉迷藏,刻画出孩子们活泼机智的形象。乐曲要求有伸缩性的节拍。《捉迷藏》是一首谐谑曲,4/4 拍,其结构为三部曲式,结构图示如下:
  1 《捉迷藏》创作技法
  1.1 旋律分析
  《捉迷藏》没有引子,开门见山的进入了的主题。A 段的旋律用“以连带跳”的音型及跳跃的同音反复构成;通过在不同音区上的陈述,形成了音高上的对比,避免了由于几次主题的重复造成的音调与音响的单调 。B 段的旋律线条较长,较之 A 段具有了较强的歌唱性。B 段转入上方大二度调性,即 B大调,然后再转入大调的下属调 E 大调。调性的不断转换,生动地刻画了儿童们捉迷藏时扑朔迷离的情景。B段不仅在调性上进行了对置与转换,在旋律、织体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对比。
  1.2 和声与织体特色分析
  可将A 段的和声织体分为三个环节;(1)从音乐开始到第十一小节,为两声部的密集排列的和声织体,与旋律形成三声部的和声性音乐织体,音响较为浓厚。(2)从第十二小节到十六小节,旋律主要在小字三组的高音区进行,伴奏织体则在大字组与小字组进行,中间相隔两个音组的“空隙”,而且只是主、属音交替的单音伴奏形式,与其前后的伴奏织体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3)从第二十一小节到第二十八小节,织体变成开放式排列的主和弦,音响非常明亮而宽广。A 段是主调式织体。伴奏部分全部由四分音符构成,非常单纯。尤其是旋律从弱拍起,而伴奏从强拍起,这样的起始关系更增强了音乐的动性。B 段随着调性的转换及旋律的新材料出现,其伴奏织体也与第一部分形成了明显的对比。B 段的和声织体为和弦分解形式,和声的功能性较强。它以和弦分解的织体形式,为极富歌唱性的旋律做伴奏,收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2 演奏风格及演奏分析:
  1、训练课题:呈示段的节拍训练(左右手不同节拍周期的交织)、中部如歌性的连奏训练及不同素材的戏剧对比
  2、音乐情绪:嬉戏、诙谐的A 段的主题节奏较自由,运用以连带跑以及同音反复的跳音等手法,表现孩子们相互引逗、捉迷藏的情景。这个主题的第 2、3 小节都是第一小节的模进。第 5、6 小节则是第四小节音型的模进。这一连串的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连续下行的音型,如微风拂面那么轻盈,把孩子们轻巧灵活的身影和“差一点被捉住”的紧张心理状态生动地刻画出来。由于是伸缩的节拍,速度时而快时而慢,在加快节奏时,应有预感,还原至原来速度时,要准确。例如5小节、6小节是加快,这2小节的八拍越来越快,至 7 小节头一拍准确回到原速。同时在力度上还要细腻地处理好强弱的对比。(乐曲 1~7 小节)15~16 小节,20-21 小节 accel — atempo都要如上述处理。从 11 小节的前一拍开始,只 1 小节也如此处理。要把渐快奏得很适度,即不突快,也不要很温,顺着节奏自然增长。这一段结束时要放慢。接着这一主题运用“引申”的手法来发展乐思,在反复中将结构逐次扩大(第一次为 6小节(1~6 小节),第二次扩充为 10 小节(7~16小节),第三次再扩充为 12 小节(17~28 小节))。在伴奏音型上又引入 3/4 拍的节奏,与4/4 拍的主题形成交错。形象地表现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捉迷藏游戏中相互逗趣,越玩越有劲的种种神态。A 段的技术难点是节拍问题,尤其是主题的第三次出现时左右手不同节拍周期的交织。(乐曲 17~24 小节))练习时可分手进行慢练,掌握好各自的节拍律动,上面谱例右手部分主要由弱拍起的 4/4 与 2/4 感觉构成,而左手部分则由跳跃的 3/4 拍与 2/4 拍感觉构成(见上谱例划线部分),这样就造成与右手形象的二重感觉。弹奏时要掌握好不同重音的交织。A 段的难点也就在于如何通过对左右手不同节拍周期的细致分析,恰当地处理好旋律紧张与松弛的变化过程。这一段结束时要放慢。B 段在音乐情绪方面与 A 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地表现孩子们表面上假装平静,但仍在寻找目标,一有线索,就突然扑过去。B 段包含两个相互对比的素材,素材一(见乐曲 29~36 小节)
  素材一,整个速度要求稍慢一些,是由抒情性的歌唱乐句开始的,B 段加强了旋律长气息的歌唱性,弹奏时情绪稍放松,使旋律优美而流畅,下健要深要慢,手指应灵活运动,尽量伸展贴键,用手指中肉垫厚的部位触键,使音色柔和。左手是带远距离低音的伴奏织体,5指和 1 指跨度较大,要靠手腕的移动带动弹奏,同时注意手腕的放松。
  素材二(见乐曲 37~38 小节)如果说素材一是描绘佯装寻找的形象,素材二就是追逐的形象。B 段不同素材的戏剧性对比弹奏时可从情绪体验方面来把握。第二个素材在速度上可以由慢渐快的处理,在力度上则比前一个素材有所增强。右手是连奏,左手是鲜明的跳音,音乐形象上更加活泼、生动了。弹奏时注意伴奏要稍轻一些,而且要柔和,
  38 小节结尾休止符上的延长记号以及 39小节前两拍的休止符是酝酿情绪的一个过程。它为后面的音乐恢复原速和情绪调整做了充足的准备。48 小节加快,越来越快也越响,51 小节渐慢和弱声结束。52 小节进入 A1 段,回到 A 段的速度,基本上重复 A 段,加一个全曲的结束部,它虽然是重复 A 段,但在处理上与 A 段稍不同,它加快的部分是在前一小节最后一拍开始,因此复原时也在小节线前一拍开始。81 小节是结束部,要注意结尾部分由弱到特强力量增长所形成的全曲的高潮。要逐渐地、一点一点地加快,从弱音到渐强至 84 小节强音 f 到 87 小节 sf 结束。触键力度逐渐加强形成全曲的高潮,注意以重拍为支点来搭好整个发展的框架。
  【参考文献】
  [1]丁善德,钱亦平,饶余燕.丁善德的音乐创作—回忆与分析[M].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
  [2]吴元,常桦著.钢琴考级曲目演奏指南[M].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对上海浦东机场建成以来航空运输规模与浦东新区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产出之间的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目前两者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浦东地方经济发展支持航运规模扩张,尚未进入到依托航空便利以及临空经济区产业扩散效应引导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但在部分行业中航空运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已有所显现。考虑到浦东新区临空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的事实以及国际上著名临空经济区的发展经验,可以预见,随着浦东临
中风失语是语言中枢受损所致,临床上有的表现为失去理解力和语言能力,没有用语言表达的愿望,有的表现为口腔一些发音器官和肌肉瘫痪,动作不协调,引起发音困难。治疗主要是进
期刊
一、设计意图报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也是幼儿开展体育锻炼的好材料。利用报纸的多变性开展体育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身体,还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以及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
在幼儿园,经常听到家长询问:“我的孩子已经打过流感疫苗了,怎么还会患感冒?”还有些家长问:“听说幼儿园里有些孩子感冒了,会不会传染给我的宝宝呢?”其实,流感与普通感冒是两种不同
土地集约利用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经济增长"新常态"和资源存量优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发展的新方向之一,同时,土地的集约利用也为从根本上、长远上塑造可持续城市交通格局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如何把握土地集约利用的新机遇,是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政策所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从居民出行效应视角入手,深入剖析了土地集约利用对于交通可持续性的积极作用和可能的负面影响,讨论了土地集约利用对于交通可持
落后民族要改变自己的落后面貌,首先必须进行深刻的自我批判.鲁迅与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即是中俄民族伟大的自我批判者.他们批判了各自民族普遍存在的愚昧、麻木、卑怯、奴性;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的不断改革,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应运而生,这也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虽然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不断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断创新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达到促进传授知识的目的,为丰富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造力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尤其对于高校来说,并不适用所有的学科和知识点,如何更好的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了
简要论述了有限元分析方法在结构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情况。
日本东京地区渔业局试制成一种新的蛋白质浓缩物——“海牛肉”(Marinebeef),它也许能为缺乏蛋白质的第三世界国家带来恩惠。
作为我国传统学术研究方法之一的考据在求真、求实的历史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虽然考据不等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也不全是搞考据,但考据往往是历史研究中一个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