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动静脉瘘五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83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头皮动静脉瘘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4月至2021年8月连续收治的5例头皮动静脉瘘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预后等进行评价.采用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疗效评估.术后即刻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或DSA检查,并术后3个月经门诊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若术后即刻行CT血管成像或DSA检查显示头皮动静脉瘘已完全消失,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且门诊或电话随访时症状无复发视为完全治愈.结果 5例患者均表现为头皮下搏动性包块进行性增大,其中2例有明确外伤史(1例饮酒摔倒后枕部皮下包块3年,1例外伤后出现左侧额颞部皮下肿物4年),1例为医源性损伤(左侧额顶部静脉滴注后出现额顶部包块13年),2例患者否认外伤,均为体格检查发现(头皮下肿物6年).4例患者选择外科手术切除头皮动静脉瘘治疗,1例患者选择栓塞+手术切除治疗.5例患者术后均完全治愈,术后分别随访1年、3个月、2年、6年、4年,5例患者一般情况可,症状无复发.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头皮动静脉瘘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前仔细识别血管结构特征有助于成功治疗头皮动静脉瘘.
其他文献
期刊
血浆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但目前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正确使用血浆的可靠循证医学证据有限,如果不恰当使用可能会造成病情的恶化,甚至严重的不良反应.本综述基于国际相关输血指南及已发表临床试验研究回顾,旨在总结血浆在临床应用中的循证依据,探讨不同情况下血浆应用的安全性及其有效性,以期对未来关于血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科学研究提供帮助.
目的 探索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指标体系在医院临床用血管理上的应用.方法 统计某医院2017~2019年出院患者临床用血信息以及DRGs相关指标,包括病例组合指数(CMI)、DRG分组及相应权重等,比较CMI调整之后的出院患者人均红细胞使用量,确定各年度用血病例数较多的DRGs组,提出具体的临床用血管理方法.结果 2017~2019年本院用血人次数和出院人数始终处于增长状态,而总用血量、CMI调整出院患者人均红细胞使用量呈逐年递减趋势.2017~2019年全院用血病例数居前5位的DRGs共6个,201
目的 建立及优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法的铝(Al)残留含量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硝酸溶液作为消解试剂,对供试品及标准品进行处理,优化相应消解浓度及设备参数,并考察优化后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线性、重复性、准确性、检测限、定量限、中间精密度等.确认该方法是否适用于人血白蛋白中Al残留含量的检测.结果 硝酸溶液浓度:5%;消解时间:4h.ICP-MS设备条件:射频功率:1600W,采样深度:10 mm,雾化器/载气流速:1.0 L/min,载气补偿流速:0.5 L/min,实验模式:标准模式,积分
目的 探讨脑出血开颅术后气管切开时机不同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264例脑出血开颅术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早期组(148例)和晚期组(116例).早期组患者存在气管切开指征,主张有气管切开指征时在开颅术后1~3 d内行气管切开手术;晚期组患者主张延长经口气管插管至10 d,根据10 d后患者情况再次评估是否需要气管切开,仍存在手术指征者在术后14 d内行气管切开手术,无手术指征者14 d内拔除经口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量表(GCS)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呼吸机使用时长、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目的 通过对比成都市血液隔离与批放行工作旧模式(以下简称旧模式)与血液隔离与批放行工作新模式(以下简称新模式),探讨两种模式的工作成效,为优化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1)旧模式阶段,血液检验报告采用逐一签发模式;新模式阶段,血液检验报告按照待检库定义的血液批次统一签发.2)旧模式阶段,单采血小板标本采用先血清学、后核酸检测的旧策略进行检测,全血标本根据血液库存量、检测工作量合理安排检测批次;新模式阶段,对于单采血小板,中心本部内采血点标本调整为血清学、核酸同步检测的新策略,中心本部外采血点标本维持旧策略不
研究显示,ABO血型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易感性及疾病进展相关,其中大多数研究结果提示O血型人群易感性较低,而A血型人群具有较高的易感性并且症状较严重.ABO血型抗原是位于红细胞和组织细胞表面的寡聚糖,不同ABO血型人群对包括SARS-CoV-2在内的多种病原体的易感性不同.关于不同血型人群对SARS-CoV-2易感性差异的机制有几种假说:1)抗-A和/或抗-B抗体(凝集素)可与病毒的相应抗原结合,阻碍靶细胞被侵染,SARS-CoV-2和/或SARS-CoV spike(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EC)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髓系肿瘤患者过程中,免疫细胞数量变化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接受DEC治疗的髓系肿瘤患者84例,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1或MDS-EB-2),其中DEC单药组21例、DEC联合ATRA组24例及DEC联合预激方案组39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免疫细胞数量
目的:探讨富马酸二甲酯(DMF)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DMF处理Jurkat细胞24 h,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i67+的Jurkat细胞比例和绝对计数;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MF处理24 h之后,Jurkat细胞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和E3泛素连接酶HACE1的蛋白水平变化;利用免疫共沉淀方法富集Jurkat细胞内Nrf2蛋白,然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ACE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的抗原表达特征和功能标记物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56例初诊AML患者临床样本以及24例健康对照样本中的NK细胞表面标记物以及其功能指标,包括激活性受体NKG2D、NKP46、DNAM-1和杀伤标记颗粒酶B、穿孔素.结果:56例AML患者参照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大致分为AML未分化型(M1)、AML部分分化型(M2)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M5)3类,但3类患者的NK细胞并无差异,因而不再细分.NK细胞分为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