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弹功臣魏世杰隐姓埋名26年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经79岁的核弹老人魏世杰,前半生献给了国家,后半生全情倾注于患有精神疾病的家人身上。他总调侃自己是“倒霉老头”,而他这一生,也似乎也是在告诉所有人:当你明白苦是人生常态的时候,你就能战胜它。
  为国家献身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一次我们做炸药,从压机上把它脱出来的时候,这个炸药一下掉下来,当场炸死了四个人。第二天我们去现场的时候,却发现连大的遗骸也找不到。他们都是很年轻的人,现场的骨头被分成四堆,放进了四个棺材里。”
  “从此,我对粉身碎骨有了特别深的体会。”魏世杰今年79歲,30多年前在青海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的往事,却犹如昨日刚发生的一般,深深印在了他的记忆里。或许,大家对这位老人并不算熟悉,但他在祖国最穷苦的时代,曾和邓稼先、钱三强、于敏等著名科学家一起,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对我国展开了核技术封锁。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与核讹诈,国家当机立断,提出了自主研发。此时的魏世杰,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山东大学。正当他意气风发,心中满怀抱负的时候,他接到了国家委派,前往青海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任务。
  核技术,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全新而又充满未知的挑战。所有参与研制的科研工作人员,无疑是摸着石头过河。能否研制成功关乎国家的安危,对于个人来说,却相当于签署了一份“生死状”。魏世杰回忆说,自己所处的211厂,建设在海拔32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
  天气恶劣,飞沙走石,周围荒芜人烟,极端的气候和惯常的高原反应,总让魏世杰寝食难安。而这还不是最大的挑战。核研究的危险程度之高,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炸药研制过程中,爆炸的概率在20%”。
  换句话说,一百次实验里,炸药至少会爆炸20次。只要稍不注意,科研人员就可能落得肉沫横飞的命运。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魏世杰必须隐姓埋名,难得和家人团聚。结婚前,魏世杰每年只有十六天的探亲假。后来,他与同样从事核武器研究的妻子相遇,从此有了自己的家。由于成了双职工,夫妻二人每三年才有16天的探亲假。
  而后,夫妻俩终于有了孩子,但由于两人工作的特殊性,一家团聚成为他们一整年里最奢侈的事。由于探亲假少得可怜,魏世杰和妻子错过了太多孩子成长的瞬间。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就要和父母分开。当时,魏世杰把孩子送到了自己父母身边。
  孩子一年比一年大,和他的关系却也一次比一次陌生。“我每年回家,他们根本不认识我。我总给他们带礼物,但他们却不要,尽管我是他们的爸爸。”每次探亲假期结束,对于魏世杰和妻子来说,都是另一次心理上的挑战。
  “每次走的时候,我和我妻子都是眼泪汪汪的。有一次,我们走了以后,孩子闹脾气不吃饭,牛奶也不喝,嘴里嚷着要妈妈。当时,我爱人在路上哭了一路。”
  谁曾想到,这样的日子,魏世杰坚持了整整26年。他的前半生,就这样献给了孤独却又伟大的核武器研究事业。如今的他,已是满头白发。而每当他回忆起这段往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却是奉献无悔。“对于我来说,奉献本身就是快乐,无论到任何时代,为国家献身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这26年,魏世杰不仅与钱学森等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了两弹一星,还成为中国核事业的重要引导者。
  儿子有智力障碍,妻女患精神疾病
  26年后,他终于可以带上自己奋斗了近三十年的荣誉,回到孩子们出生的老家青岛。然而,就在他满怀期待,以为自己即将享受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的时候,命运却像是专门要和他作对,和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回家后不久,魏世杰就发现儿子有点不太对劲,学习成绩非常不好。“老师对我说,你这孩子有点缺心眼。”一直以来,魏世杰都以为自己的孩子总“长不大”,是因为他有着天真烂漫的本性。后来带儿子去医院做检查,没想到却是先天性的智力残疾。
  儿子的智力残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自身的生活起居。平常人能做的最简单的事情,到了儿子这里都成了难事。慢慢地,魏世杰照顾起儿子的饮食起居,甚至连洗脚、洗澡都离不开他。
  眼看着自己头发越来越白,体力也大不如以前,魏世杰意识到必须要让孩子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因为,他最担心的事情,是自己走了以后,孩子该怎么办……
  魏世杰给儿子写了一份守则,上面用黑色水笔写着:“每天要拖地板,倒垃圾,耽误一次,扣零花钱5元”;“不买腐烂的水果,不买烂的鱼虾,违反一次,扣零花钱5元”……
  这些看上去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写满了一整张白纸。对于魏世杰来说,儿子若能做到这些,他就能更加放心地老去了。然而,老天爷的玩笑还远没有结束。没过几年,女儿被查出患有精神分裂症。
  从2000年开始,女儿晚上总睡不着觉,总觉得有人要害她,后来去医院一查才知道女儿得了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对于病人的折磨,是常人想象不到的。女儿不仅有被迫害妄想的并发症,还出现了幻听的症状。她经常在半夜被惊醒,是因为她感觉耳朵里总有个人在对她说话,她说叫“老神”。
  令魏世杰痛苦的是,自己的话对于女儿没有任何帮助,她只能眼睁睁看着蜷缩在自己世界里的女儿遭受精神的折磨。明明自己和女儿离得那么近,女儿却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离自己越来越远。
  一天晚上,魏世杰还在睡梦中的时候,突然听到隔壁房间的女儿大声又急促地叫着:“爸爸,爸爸!”魏世杰吓坏了,担心女儿遇上什么危险,赶紧爬起床去到女儿房间。“你看地上那是什么东西?”女儿见爸爸过来,比刚才平静了很多,但眼神里满是惊慌。
  魏世杰仔细检查着女儿手指着的地板,但什么也没有看见。“你再仔细看看,那地下是什么东西。”女儿坚持要父亲仔细找到那让她不安的东西。魏世杰听了女儿的话,睁大了眼仔细寻找着地板上的异样,终于发现了女儿嘴里的“异样”:原来是一根头发……
  他耐心地对女儿说:“是不是这根头发呢?”女儿快速地点点头:“对对对,这个头发不得了,它在这地方的话,我今天晚上就睡不着觉,你必须给我把这拿走,老神说的。”   作为一个父亲,看到自己昔日活泼可爱的女儿,因为一根头发而神经兮兮的样子,魏世杰心中有说不出的痛。而更令人痛心的是,2007年,魏世杰的妻子因为过于忧虑两个孩子的病情,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也得了精神分裂症。
  爱幸福的一面,也要爱不幸的一面
  在外人眼里,没有人能有魏世杰那样的承受能力,而在魏世杰的心里,不管妻子儿女变成什么样,都是他活着的时候最大的羁绊,也是不可或缺的温暖源泉。更令人动容的是,魏世杰始终不认为自己对孩子的爱,是需要索取回报的。
  “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亲就要挺身而出,责无旁贷地去为他们遮风避雨。”尽管女儿总处于发病的状态,但她还是能在自己清醒的时候,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
  女儿曾两度尝试自杀。自杀前,她写了一封遗书,信里写道:“爸爸妈妈,你们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妈妈,我这一辈子不能报答你们,我下辈子报答你们。”好在发现得及时,女儿被抢救了回来。
  每次说到这里,这位已经年近八旬的老人,眼眶总会不由地变得通红。而另一次让他心痛不已的记忆,是来源于妻子。妻子发病后,也曾自杀过一次。抢救过来后,妻子拉着他的手,向他解释自己为什么要義无反顾地决定放弃生命:“老魏,我看你太累了,我要是死了也许你就能轻松一点了吧。”


  那一刻,魏世杰心泪流满面。妻子与自己携手走过了大半生,却也经历了太多苦难。两个人在这世上,互相依偎,冷暖自知,早已把对方当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此,他将妻子和女儿的手握得更紧,因为他们从来不是他的负担,而是他深爱着的家人,也是他不屈服于荒诞命运的最大支柱。
  即使是毫不相干的人,看到魏世杰的故事,恐怕也会忍不住红了眼眶。或许是为了给自己找精神寄托,魏世杰开始写自传,即使每天再忙,他也要抽出两个小时,记录下那段轰轰烈烈的核研究岁月,也记下一家人经历过的冷暖记忆。
  那时候,魏世杰的自传体小说《禁地青春》在天涯杂谈连载时,一年内便获得了600万次的点击,回帖也足足达到6万多条,被当年的网友夸作是天涯最干净,也是最感人的帖子。就在这宝贵的闲暇时间里,魏世杰还完成了《东方蘑菇云》《隐姓埋名的人》等多部作品。
  2018年,董卿在《朗读者》的节目里,读了即将出版的《禁地青春二》的一个片段:“因为太突然,我竟然愣住了,不知所措,这是真的吗,还是一种幻觉?‘爸爸!’海燕扑到了我怀里。我抚摸着她的头发。这是真的,他们回来了。海燕恢复了少女般的活泼,天真、朝气蓬勃。”
  海燕,正是魏世杰女儿的名字。“这是我的一个幻想吧,小说里,我把他们的病都治好了。”魏世杰面带笑容对现场观众说着,但台下的观众却再也忍不住,为眼前这个坚韧不拔的父亲流下泪来。
  魏世杰这一生,既是一位了不起的核弹功臣,一位值得人尊敬的创作者,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而人这一生,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人生,就像一块硬币的正反面,你在热爱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要热爱苦难的生活。这样,任何苦难都无法将你击败。
  据今日头条、益美传媒
其他文献
河西宝卷流传河西地区近千年,是从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民俗文学。在甘肃张掖甘州区有一位71岁老农王跃庆因在直播间念唱河西宝卷而走红网络。  王跃庆行净手、焚香、请卷之仪后,手持宝卷念唱和听卷者齐声接唱,一段段反映忠孝节悌、家国情怀、仁爱礼义的故事,抑扬顿挫地传唱在这四合院内,他们在尽情吟唱的同时,还借助互联网将“河西宝卷”千年民俗传送至中国各地。  王跃庆告
期刊
在位于山东济南百花洲的一座传统四合院民居里,时常传出苍茫淳朴的瑟瑟琴音,与“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老济南相得益彰。7月9日,记者走进这座四合院民居时,斫琴师王国强穿一身匠人服裝,正手持刨子,刨制古琴木胎。他沿用的是唐代流传至今的古法斫琴,制作一床琴,要耗时一至两年。  古琴,原名“琴”或“七弦琴”,古时又称瑶琴、玉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拨奏弦鸣乐器,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爱
期刊
20年前,这个名叫沈美兰的江苏女孩来到大上海,她靠着一双纤细的手,扮靓了一方天地,更为自己“扫”出了新生活。沈美兰不仅成为杨浦区第一个落户上海的环卫工人,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殊荣。  江苏女孩闯上海,一份活儿干20年  1 973年出生的沈美兰,老家在江苏省宿迁市,有7个兄弟姐妹,家里经济条件很差。2000年冬天,沈美兰和丈夫来到上海,经老乡介绍,她前往上海杨浦环境发展公司海杰保洁分公司
期刊
刘永坦,1936年12月出生于南京,曾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1991年和201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他又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人生难测天降横祸  刘永坦院士是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与技术的研发者。这种新体制雷达不仅能探测到超低空飞行的飞机,也可以探测到在海面上行进的船只,是保卫祖
期刊
空间站怎么建?  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为完成空间站建造,共规划了12次飞行任务。在长五B首飞后,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也规划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  “未来的11次任务是高密度的发射任务,充
期刊
著名配音演员刘广宁,她是观众心里“银幕后的公主”,是上译厂同事惦念的“小刘”,也是儿子眼中“接地气”的妈妈……日前,刘广宁的儿子深情回忆了生活中母亲的点点滴滴。  妈妈悄无声息地走了  我在窗帘缝隙中透进来的缕缕晨光中精疲力尽地躺到床上时,从小到大与妈妈刘广宁相处时的点点滴滴,就像译制片录音棚里放的循环片一样,开始周而复始地在我眼前闪回盘桓,使我久久难以入眠……  妈妈刘广宁悄无声息地走了。  自
期刊
51集情法正义刑侦剧《燃烧》于5月28日起登陆北京卫视品质剧场,每天19:30播出。该剧由腾讯影业文化传播、北京春秋风云影视策划、北京完美影视传媒、青岛市广播电视台(集团)联合出品,陈育新担任编剧兼导演。在表演方面,除经超、张佳宁等青年演员的用心演绎,奚美娟、邬君梅、谭凯、张志坚、刘敏涛、冯雷、汤镇宗、杜志国、麻骏、张衣、公磊等一批演技派的硬核加盟外,还有林籽、张峻鸣、崔绍涵、朱锐、林乐炫等实力演
期刊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苏醒中的首钢园(石景山路68号)生机勃勃,迎来了最美的时节。“半厂山水锦花地,十里钢城碧云天”,三个多月的蛰伏与期盼,长安街沿线的最西端,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简称“首钢园区”),自5月9日起,终于迎来了恢复开放。  高耸的炼钢炉、整齐的厂房、曲折的管道掩映在树丛中,色调是那么和谐。这里,工业风貌与碧水蓝天交相辉映。这里,霞光映射、流光溢彩。这里,是北京冬奥组委的大本营。这里
期刊
佟大为6岁时,父亲因公负伤成为植物人,母亲白洁独自撑起了一个家。如今,父亲已卧床35年,母亲也守护了父亲35年,两代人的亲情故事催人泪下……  01  佟大为,1979年出生在辽宁省抚顺市,父亲佟振军是一名交警,母亲白洁在市图书馆上班。他上面还有个姐姐,叫佟玲。这本来是个幸福温暖的家。然而,在1985年5月的一天,一场飞来的横祸,让这个家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佟大为是半年以后才又见到父亲的。在医院的病
期刊
在珠峰峰顶,一起仰望星空,一起听音乐会,還有比这更浪漫的事吗?  2020珠峰高程测量日前正式启动。在中国登山队登顶期间,5月9日23:00,央视新闻新媒体将首次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进行星空直播,与5000米定日县、5100米绒布寺的直播镜头共同带来多视角观星机位,并携手中阮演奏家冯满天带来“珠峰星空音乐会”。央视新闻报道团队抵达珠峰大本营,并在海拔5000米的定日县城、5200米珠峰大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