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慧:在列支敦士登的24小时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ddsf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来过列支敦士登的游人也许与我一样,只停留了24小时:那一天或许没有让人惊艳的一瞬,但他可能永远不会忘记这24小时……”这是旅德艺术家王小慧在她的摄影画册《王小慧:在列支敦士登24小时》中写下的句子。纵观画册中作品,你会发自内心感受到一种静谧幽深。峰峦,水纹,积雪,植物,古堡,画面中的元素在她的镜头下散发出一种油画般诗意的美感。王小慧此次是应列支敦士登邮政局之邀,为其设计创作邮票。这是王小慧的第二次跨国创作,也是她艺术生命中的第二次跨界创作。为此笔者特意采访了王小慧,去探寻这一次特别的摄影创作历程。
  您如何与列支敦士登结缘?对这个国家的整体印象如何?
  与列支敦士登结缘,是因为我的一位好友,她曾是我忠实的“粉丝”,追随我参加过不同的摄影展,从苏黎士到巴塞尔,再到上海,而且从“粉丝”发展成了好友。每次见到我,她都邀我去列支敦士登,特别是每每看到我因工作而太疲惫时,她一再说那里是你休息的好地方。她的家是一所半山腰的乡村别墅,打开窗子可以听到牛铃声,闻到草的气息,看到远处的山峦,自然而然会有一片宁静的好心情。
  这个国家是非常小,在拍照片的时候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拍到其他国家去。比如说有些山是奥地利的,有些山是瑞士的,等等。所以我拍摄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些限制的,因为这个国家实在太小了。当地的朋友甚至去超市都要进入奥地利,因为奥地利的物价比较便宜,开车只要10分钟就过了边境,其实也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边境。这个国家的所有外交都是跟瑞士走的,所以他们也不单设使馆,领馆,对我们而言倒也挺方便。
  这个国家虽然小,但他们的支柱产业是金融。另外,风景也非常好,是个旅游圣地。邮票也是他们的重要产业之一,可以说邮票产业拯救过这个国家。二战后列支敦士登几乎垮掉了,但是他们的国王将家中的收藏一件件拿出来拍摄成照片,再把它印制成邮票。因为当时摄影术已经发明,但还不普及,这些宝藏通过邮票的形式被很多人看到,所以它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邮票王国。加之他们邮票设计与制作精美,到现在还有很多人长期收藏。他们通过这些邮票把这个国家的经济救活了,也因此拯救了这个即将消亡的国家。
  怎样的机缘下与当地邮局合作发行邮票?此套邮票共发行了几张?可否简单介绍下邮票的样式、面额、发行数量等情况?最终是如何选出“阿尔卑斯山下的莱茵河”和“水中倒影”作为邮票图案?
  在朋友的努力下,我在列支敦士登艺术中心办了展览。展览承蒙列支敦士登邮政局的赞助,我也成为邮局的朋友。
  邮政局长和CEO,以及邮票部门领导都非常喜欢我的作品,他们邀请我给他们设计邮票,我就欣然同意了。虽然我很多年没有拍风景照片,也很多年不接受稿约了,但是这毕竟是一个荣誉,而且是一个新的事情,所以我就开始构思。他们的邮票面额分别为u3.7和u1.3,同时发的还有小型张,明信片,首日封等等。当然还有一本布面精装的画册,书名就叫《王小慧:在列支敦士登24小时》,附赠两枚珍贵的原版进口邮票,所以是很超值的小画册呢。
  由于任务紧,也没有很多时间让我去选景,他们开车带我去了一些他们觉得比较漂亮的地方,并且他们希望把古堡拍到画册里面去。当然,他们给我很多的创作自由。我喜欢与西方的一些企业、品牌或者一些机构合作,因为他们都给你相当大的创作自由。
  最后的选择是他们定的,因为这两幅作品都是最典型的,有当地最主要的一些元素,比如说雪山,阳光、莱茵河、古堡等等。这些作品都被做了很多的加工,也就是说实际上这不是真正的风景,是很多不同的风景组成在一起的,虚拟的,似是而非的风景。这是一个很个人化的创意。
  作品中部分照片配上了您创作的抒情诗句,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想表达怎样一种情绪和感情?
  列支敦士登真的很美,当我拿起相机时,那些句子就情不自禁地从心灵中流淌出来了。都说画是无言诗,诗是无形画,这些长长短短,零零星星的诗句,都是我当时拍摄中真实的感受。我觉得这不仅是诗画之间的互相补白,更相得益彰,更有意境,更有味道。
  比如我写:
  没有来去匆匆的人流
  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
  没有灯红酒绿的繁华
  没有水泥丛林的压抑
  只有阳光下流淌的宁静。
  莱茵河水流淌了多少年
  卷走了多少泥沙石卵
  但有一块石头
  一块“发亮的石头”留下了
  它就是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
  (注:德语中,Licht是光的意思,Stein是石头的意思。)
  作品中大部分都是自然风景,为什么以自然风景而不是人文风情为拍摄的主要对象?
  我喜欢自然的风景,如果是人文拍摄为主要拍摄对象就不是我的风格了,因为我不是那种纪实性的摄影师,不是记者,也不是旅游画册的摄影者,实际上很大程度是有我个人喜好在里面。所有拍的元素都是我想要的,雪山,蓝天,河流,绿地,树木,阳光等等。总之都是自然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辽远,宽阔,非常温馨舒适,这些都是平常在大城市里生活的人看不到的,也是列支敦士登这个地方可以提供给大家的。
  此次创作用的相机是什么型号?什么镜头?为何选此款机型和镜头?
  其实照相机是别人的,是用邮局陪我去拍照的人的相机,型号什么我都忘记了,因为他的照相机比我的像素高,我当时只带了一个小的徕卡相机,所以蛮偶然的。后期处理刚才说过是把很多照片合成到一起,然后再剪裁;他们邮票有不同的尺寸,我更喜欢这种宽幅窄长的比例,所以照片或者拉长了,或者压缩了,最后再合成在一起的:有些还加了油画效果,所以放大出来甚至有笔触,
  这次您与列支敦士登的合作,是您继与法国昆汀合作的大型艺术雕塑“艺术之吻”后的又一次跨国合作和跨界创作,比较这两次不同类型的跨界创作,您有何体悟?此次创作对您最重要的意义是?
  与法国昆汀合作的大型雕塑是非常大的一个项目,至少是比较耗时的,因为这个领域我不太熟悉,所以我创作的时间就很长,反复推敲,做了很多小的泥模雕塑,然后再把它放大,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放大后的泥模再用硅胶做成阴模,然后再做成阳模,制成玻璃缸的样品。再把这个样品寄到法国,由法国的工匠再翻成加工银器或青铜器所需的模。其间还出现模在运输过程中被敲碎了而不得不重新返工的一次经历,总之是非常一波三折的。青铜和银器成品要经过手工反复打磨,特别是难以处理的阴角,所以从想法到成品花了一年多时间。而这一次摄影实际上对我来说是非常小的项目,得心应手,像玩一样的工作。它对我没有太特别的意义,更算一种荣誉吧,因为一个国家的邮政局通常不会轻易为一个艺术家出邮票,更何况给一个外国艺术家。作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亚洲艺术家,第一个中国人,请我设计邮票是他们给我的一种承认,一种荣誉。
  就这次摄影与邮票结合的创作,您认为摄影艺术与不同载体的融合有着怎样的影响?
  现在,我其实是一个跨界艺术家,做很多不同跨界合作的事情,摄影创作只是我工作的一个小部分,但是摄影还是总能为我带来很多的快乐。像这次在列支敦士登,虽然时间很短,而且我本来也没有打算拍摄,但是重新拿起相机去拍的时候,就像回到20年前的美好时光。现在我做的大部分作品,还是比较观念性的,事先构思好然后再去创作。最近做的是“纳米摄影”,完全不是用普通的照相机拍摄,而是在超高级别的显微镜下拍摄,然后在后期加工成作品。
  最近一段时间,您的创作重点是什么?2012年有怎样的规划?
  我这个人不大规划,我最近的创作是一个影像方面的作品,准备和德国皇家瓷器的品牌“宁芬堡”合作,设计制作陶器作品等等。其实设计是我的老本行,转了一圈现在又回到原来的地方,但是蛮有意思的。乔布斯说过:“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有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他还说:“你生命中发生的所有一切最后都会串联起来,助你达到更新的目的地,但愿如此吧,”我把这些话浓缩为:“做我所爱”,这姑且算作我2012年的心中规划吧。
其他文献
一般的赛车场,出于对摄影记者的安全考虑,会把摄影区域设置得与赛道有一段较长的距离,因而几乎令焦距在200毫米以下镜头,差不多都成了赛车场上的广角镜,不过,本文所有图片都是使用35毫米以下的广角镜拍摄,最广的是用14毫米,  不可否认,长焦镜头是拍摄赛车场的利器,大光圈的长焦距镜头具有成像清晰、同一时间能营造高度压缩感及浅景深等优点。不过,使用长焦镜头也有其不利之处。由于焦距长,焦点一定要放到赛车上
期刊
李媚(原《现代摄影》、《焦点》杂志主编,策展人、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优秀的策展人,首先应该是做摄影批评的。做过摄影批评,就会有系统的判斷和关注,否则就会不扎实,很即兴,比较表浅,不一定能触及到问题。当然,不是批评家就完全可以做策展人,批评家还是缺一些具体的对于图片整合与处理的实际经验,做过编辑,又做过摄影批评研究,上手就很容易。我觉得做过编辑的人做策展人是最合适的。  对于一个展览,主题与
期刊
从杂志编辑到策展人,那日松在两个职业间都如鱼得水,可以说是第一批中国摄影策展人的代表。他曾在《大众摄影》当编辑、在《北京青年报》做图片编辑,主编过《摄影之友》,《PHOTO》(中文版)两本杂志,当过全景视觉传媒的副总裁,现任北京798映艺术中心/映画廊的艺术总监和策展人,同时负责出版《像素》杂志。  那日松所策展的《紫禁城国际摄影大展》被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策展人罗伯特·普雷基评价为一次“不仅关于
期刊
4月23日下午,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旅游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开幕。展览在风景秀丽的水西公园露天举行,古香古色的建筑,园林为公众欣赏摄影作品增添了几分愉悦。  本届摄影大展分为32个主题,共展出照片1700余幅,其中,《地球的角落——华夏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联展》,埃及摄影师阿卜杜拉的《欧非四国掠影》,
期刊
要想向读者介绍英国这样一个遥远的国家,仅凭一两句话和几张照片恐怕连个大概都说不清楚。好在“图文并茂”的“图”可以包括照片和绘画。说话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又要在英国首都伦敦开锣了,运动员自不必说,光是各地蜂拥而至的摄影记者就不下干人,这还是限制了的,要是不限制随便去,我想过万人都有可能。英国的首都伦敦应该是咱们中国人最早知道的西方大国首都,巴黎次之。大家在前往伦敦之前,最好要先了解一下这个国家和它的首都
期刊
坊间传着这么一句话“A Feast Begins with the Night Fair”——就是没有逛过台湾夜市,就请别说自己来过台湾。台湾夜市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此行正好有机会深入了解,这里应该是最贴近台湾同胞的地方,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地方。  说到夜市,一般都是认为就是简单的练摊卖货的地方,但是在台湾,情形却不甚相同,据说台湾的每个城市几乎都有规模不小的夜市。真是不见不知道,夜市很奇妙,台湾的
期刊
四、滤光镜的使用  数码相机在记录黑白影像时,不能如实再现自然界的缤纷色彩,只能通过单色来展现景物的形态,每幅作品都是以黑白关系再现被摄对象,由于芯片中的像素对所有色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因此,影像中所反映出的黑白影调也有所不同;又因为像素对个别颜色的敏感程度十分接近(比如红色和绿色),使得这些颜色在形成单色影像后,灰度基本一致,呈现在画面中的黑白关系很难拉开,如果画面层次过于统一,对主题表现极为不
期刊
7月来了,奥运会的脚步近了。  2012年7月27日,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英国伦敦开幕,各国运动员已整装待发,各国媒体也已跃跃欲试。从1896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起,摄影记者的身影就不曾离开奥运赛场,一代代摄影记者同运动员一道体验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含义,镜头语言也成为了观众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重要手段。一张好的赛事照片不仅带给观众美的感受,增加版面或页面的吸引力,更反映了人类突破自身体
期刊
我总希望能够拍到不同于他们的超凡画面,能够在照片的意义层面走得更远。  ——麦克·鲍威尔  经验老道的麦克 · 鲍威尔(Mike Powell)已经采访拍摄过12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曾获得过国际奥组委最佳图片奖和无数荣誉。2012年伦敦奥运会,作为《体育画报》(Sport Illustrated)摄影记者,他将再次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边。  从14岁就开始拍摄地方体育比赛的麦克对运动非常着迷,他说:
期刊
80多年前,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惊叹:“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他还说:“迭部是如此令人惊叹,如果不把这绝佳的地方拍摄下来,我会感到是一种罪恶。”  迭部县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南部甘川交界处,白龙江上游的高山峡谷地带。迭部东邻舟曲县,宕昌县,北接卓尼县,岷县,西南与四川省若尔盖县,九寨沟县接壤。西秦岭,岷山、迭山贯穿境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