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英国(上)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cat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向读者介绍英国这样一个遥远的国家,仅凭一两句话和几张照片恐怕连个大概都说不清楚。好在“图文并茂”的“图”可以包括照片和绘画。说话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又要在英国首都伦敦开锣了,运动员自不必说,光是各地蜂拥而至的摄影记者就不下干人,这还是限制了的,要是不限制随便去,我想过万人都有可能。英国的首都伦敦应该是咱们中国人最早知道的西方大国首都,巴黎次之。大家在前往伦敦之前,最好要先了解一下这个国家和它的首都,再不能犯当年道光皇帝的那个毛病:仗打了快两年,还不知道英国在哪里。
  1840年6月,英国兵舰16艘到达广州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即爆发,打打停停,一直捱到1842年4月,59岁的道光皇帝实在拿这个蛮国没办法,终于放话找人,想了解了解这个英吉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5月4日,从广东找来的两位会讲洋文的通事被送到北京,道光也顾不得一朝天子的架子了,迫不及待地召见询问。道光皇帝向以往根本跟他说不上话的小人物,问出一连串现在看来简直可笑的问题:英国从海上到中国要走多久?需要经过哪些地方?是否可从新疆陆路到达?听说维多利亚女王才22岁,她是怎么当上这个女王的,有丈夫没有?如果有,她丈夫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官儿?这些问题应该在与英国开战前就搞清楚,跟一个国家兵戎相见,这些起码的东西都不知道,怎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实早在1792年,英国前来为乾隆皇帝祝寿的使臣就送中国一本详细介绍英国的大画册,虽然不是照片,但上面的写实画其逼真程度绝不亚于照片,西洋人有善于通过绘画图片说明事情的传统。1840年的时候,虽然照片还没被广泛使用,但图文并茂的杂志在西欧已不稀奇。西欧各国和北美都知道英国是个完全的海洋国家,海军厉害,曾两度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而且“盛产”女王,到了1840年与中国交战的时候,英国已经是第三位“常胜”女王在位(其间还有多位“短命”的女王):第一位是打败西班牙人的伊丽莎白一世,第二位是在德国的布兰黑姆森林打败路易十四的安妮女王,第三位是当时仅22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前两位女王没留下照片,但有许多逼真的画像,形同照片。
  位于伦敦东南8公里的泰晤士河畔,有个很著名的小地方,叫格林尼治,这里坐落着著名的英国航海博物馆,它可以算是世界上展品内容最丰富,最具权威性的专业航海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展品不仅将英国这个曾经的海上霸主的轮廓勾画一清,也对世界航海史的发展历程做了较比详尽的介绍,如今的格林尼治是大伦敦的一个区,从市中心驱车只需20分钟即可抵达。在这里,有着昔日的皇家行宫,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再就是英国国家航海博物馆。尽管曾设在这里的皇家天文台更富盛名,但它已于1948年迁至苏塞克斯郡,所以如今最有看头的地方非航海博物馆莫属。从地理位置讲,格林尼治是经泰晤士河进入伦敦港的必经之地,但最终使它名扬四海的原因,一是因为它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出生地,二是建在这里的天文台。有~系列数字可以向人们说明,这家航海博物馆是货真价实的业内佼佼者。虽然它正式成立于1937年,年代并不十分久远,但老底子却十分深厚,数字可以说明一切:260万件藏品,其中包括6万张照片,4000幅画作、3500个船模,30万张照片底片、以及10万多册有关航海的书籍,各类计时器不下500种。林林总总,别说是专业研究人员想看个究竟,就是平民百姓走马观花,没几天也不下来。要想“少花时间多办事”只能择要参观,要知道,英国的消费一向不便宜。
  来到格林尼治,再走进航海博物馆,就躲不开英国历史。谈到英国历史,又不能不涉及出生于格林尼治的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实实在在地说,在这位女王之前,英国还是个微不足道的欧洲岛国。这个终生未嫁,在位45年的女王是英国历史上无法回避的永恒话题,她或许是世界上对自己国家贡献最大的女性君主。英国虽然是一个国土面积只有24.4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但论对世界的影响,恐怕无一国可以与之比肩,现在世界各国非英语国家的第一外语基本上都是英语,就从这点看,这个女人的贡献不可忽视。16世纪初,25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即位时,当时的英国还不包括今天的苏格兰,其面积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小省份。她稳居英格兰君王的宝座45年,没有把精力浪费在拨乱反正,纠缠于从前的是非曲直上,虽然没能原谅她的潜敌苏格兰女王,并与西班牙交战,但她更多的是抛弃了从前的恩怨和眼前的诽谤谗言。她面对现实,放眼未来,宽大为怀,善待臣民,即位不久就赢得了“贤明女王”之美名。甚至可以说,影响后世几百年的英国国民精神就是从她那时开始的。
  在英国的史书上,对伊丽莎白一世登基大典盛况的描述不在少数。当时虽然没有照片,但英国的绘画师了得,起到了摄影记者的作用。1558年11月17日,从威斯敏斯特大厅到教堂,沿途铺着鲜蓝色的地毯。仪仗队穿上统一的深红色制服,海关扣下的进口红丝绸也都派上了用场。比起东方的中国和临近的荷兰,当时的英国远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无论是在陆地还是在海洋,都还数不上强势。典礼上,金光灿烂的皇家凤辇载着伊丽莎白缓缓而来,新女王皮肤白皙泛光,头发金中带红,长相酷似其父——拥有6个老婆的亨利八世。英国人欢呼雀跃,仿佛亨利八世的时代再次到来。
  伊丽莎白女王接近平民的品行最为英国人称道,新女王自登基以后的每年夏季,都要步出王宫巡行全国各地。每当百姓呼喊“天佑女王”时,伊丽莎白一世总是用她那酷似亨利八世的沉闷声音回道:“天佑我民。”逢平民递上微薄礼物时,伊丽莎白一世都起身真情接受,并不嫌弃。据说有个乞丐趁女王过桥时献给她一朵迷迭香,并说:“我一无所有,只有这朵迷迭香。”她一点儿都不在意,郑重取过。抵达目的地时,这朵小花仍高悬在女王的凤辇上。还有一次,女王巡行到一个小镇,一个男人突然闯到御马车前,希望和女王说句话。伊丽莎白让车停下,微笑着把手伸出,那名男子受宠若惊地吻了一下。甚至还有一个马车夫开女王的玩笑,他见伊丽莎白一世从街上走过,说:“现在我才知道,女王也是女人,就像我老婆一样。”如此不恭敬的放肆之语恰好被女王听见,她却宽容地一笑了之,还让侍从给这个马车夫三个金币以告诫他从此打住,不要再“联想过于丰富”。伊丽莎白一世曾向她的臣民表白:“我在举行加冕大典那天,就将结婚戒指戴在了英格兰臣民的手指上。”当时伦敦3岁的小孩都会朗诵女王这句感动英国臣民的肺腑之言。这种亲民善任的优点,使伊丽莎白一世在英国的文学描写中至今都以正面形象出现,也使得她的出生地格林尼治成为众人瞩目的胜地。
  法国和西班牙的皇族成员想与年轻的女王以谈婚论嫁的方式同英国结为联盟,都被女王拒绝。为了平衡各方面关系,她选择了“干脆谁也别惦记——不嫁”,直到以70岁高龄去世。1588年,当西班牙无敌舰队逼近英国时,她一身铠甲,站在一个木制的货箱上,发表了激励国民斗志的演说,随后一举打败远道而来的无敌舰队。翌年,也就是1589年,伊丽莎白一世被英国诗人颂为“光荣的女王”。英国诗人斯宾塞所著的《仙女王》诗集于1594年出版,顿时成为伦敦畅销书。斯宾塞的名著能问世,与女王极力推崇新时代的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的明举密不可分。伊丽莎白一世专门召见斯宾塞,一番勉励之后还赏年金五十英镑。世界文坛巨匠莎士比亚也是伊丽莎白时代的翘楚之一,女王曾亲临剧场观看莎士比亚剧本《第十二夜》的首场演出。哲学大家弗兰西斯·培根也成名于伊丽莎白时代,他甚至一度是女王的好朋友和可信赖的进谏人。
  如果要说有什么遗憾的,就是贤明一世的女王始终没有明确安排她的接班人,直到临终时刻还举棋不定。此时她已无法用言语表达心意,当侍奉在周围的大臣念到“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的时候,她微微抬手表示同意。而这位詹姆斯四世的母亲,正是被她下令砍头去命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詹姆斯六世上台后,效仿伊丽莎白一世,同样没有拨乱反正,清算老帐,只是政绩平平。那个时候相当于中国的明朝晚期,虽然没有照片为证。
  英国是一个“以不变为荣”的“守旧”国家。在伦敦,历史超过300年的建筑并不罕见,或者说修旧如旧,整新如旧,反而是时新之举;所以在伦敦老区拍的照片,五十年前后看看变化并不大。这回伦敦奥运会主要在东区办,一向小气的英国人终于出了点“血”,花了大约95亿英镑,赶了赶时髦。1000年前,英国的威廉一世国王曾下令盘点全英格兰的财富,算来算去,当时全国财富总值只相当于19世纪的10万美元,所以英国那时候是个什么样,猜也猜得到了。
其他文献
4月20,21日两天,我在新华社摄影部主办的富士公司新品——“X-Pro1”的发布会上做了讲座,对此款相机做了简单介绍,同时还在现场进行了商品摄影实战演示,度过了非常有意义的一段时光,在此我谨向与会者和协办会议的各位表示衷心感谢。  接下来,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在此次研讨会上曾提到过的摄影技巧,现在很多摄影师(不单单是初学者),都很容易在尝试改变被摄物拍摄效果的时候,只关注灯光的强弱和照射方向的变化
期刊
“五一”前夕,在《摄影世界》编辑部见到了思锐的这款PH-20悬臂云台。云台重量很轻(只有1.04公斤),做工也很精细,看上去很高级的样子。编辑部老师委托我试用一下,正好“五一”有去唐海拍摄鹬鸟迁徙的计划,所以欣然同意。  回家后上网查了下资料,这个PH-20悬臂云台还真有点特点。云台的主体(半U型管的部分)是用碳纤维材料做的。摆弄了一番,感觉操作手感不错:组装也很简单,只要把连接相机的平台插到带有
期刊
在澳门外拍时,见到有人手捧索尼α57单电相机对着一片景区“横扫”一气,之后相机瞬间就生成一幅拼接得几乎天衣无缝的全景照片——当时觉得相当震撼,后来才知道,其实索尼在很多机型中都加载了这一功能,包括比α57定位略低的入门级单电相机α33。用过α57不久,又拿到α33,α35的同档升级版——α37。不用说,从相机拍摄模式旋钮上就可以看到,强大的全景模式还是被保留了。  经过试用,个人感觉α37套机的拍
期刊
ADOX(阿道克斯)曾是照相机品牌,又是胶卷品牌。在柯达申请破产保护的今天,ADOX胶卷再度热现网销,大有替代Tmax之意,被一些胶片级发烧友力挺。但更为重要的是,ADOX品牌在摄影领域里一直处于小众偏好地位,既不张扬又可持续发展,极具传奇色彩。这从1939年的ADOX ADRETTEI到1964年的ADOX GOLF系列相机,以及有记录以来的ADOX胶卷都可看出。  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光化学产
期刊
鲍昆是国内著名的策展人,摄影批评家。他的策展经历丰富,曾经担任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等多个摄影节和重要展览的策展人,亲历了“摄影策展人”这一概念在中国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在以下访谈中,他为我们讲述了策展人的工作方式,以及如何做出有影响的展览,实现摄影的“话语目的”。他认为,今日的影像艺术,是艺术家,策展人和批评家共谋的参与社会进步的一个方式。策展人应该具备综合全面的素质,极强的操作能力
期刊
在我准备前往乌干达的时候,就想好了要多拍些人物肖像,所以特意带上了心爱的300毫米定焦镜头。这可是我最心爱的“武器”,在国内,特别是在“两会”期间它可没少为我立功。在人民大会堂二楼,仗着这个宝贝,加上尼康数码机身,轻而易举地就能将主席台上的每位人员收到镜头里来,我太喜欢它了!  刚到乌干达时我就迫不及待地上了大街,披挂整齐的我到了街上,一会儿“长枪”,一会儿“短炮”,一通忙活。那段时间还真拍了不少
期刊
一般的赛车场,出于对摄影记者的安全考虑,会把摄影区域设置得与赛道有一段较长的距离,因而几乎令焦距在200毫米以下镜头,差不多都成了赛车场上的广角镜,不过,本文所有图片都是使用35毫米以下的广角镜拍摄,最广的是用14毫米,  不可否认,长焦镜头是拍摄赛车场的利器,大光圈的长焦距镜头具有成像清晰、同一时间能营造高度压缩感及浅景深等优点。不过,使用长焦镜头也有其不利之处。由于焦距长,焦点一定要放到赛车上
期刊
李媚(原《现代摄影》、《焦点》杂志主编,策展人、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优秀的策展人,首先应该是做摄影批评的。做过摄影批评,就会有系统的判斷和关注,否则就会不扎实,很即兴,比较表浅,不一定能触及到问题。当然,不是批评家就完全可以做策展人,批评家还是缺一些具体的对于图片整合与处理的实际经验,做过编辑,又做过摄影批评研究,上手就很容易。我觉得做过编辑的人做策展人是最合适的。  对于一个展览,主题与
期刊
从杂志编辑到策展人,那日松在两个职业间都如鱼得水,可以说是第一批中国摄影策展人的代表。他曾在《大众摄影》当编辑、在《北京青年报》做图片编辑,主编过《摄影之友》,《PHOTO》(中文版)两本杂志,当过全景视觉传媒的副总裁,现任北京798映艺术中心/映画廊的艺术总监和策展人,同时负责出版《像素》杂志。  那日松所策展的《紫禁城国际摄影大展》被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策展人罗伯特·普雷基评价为一次“不仅关于
期刊
4月23日下午,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旅游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开幕。展览在风景秀丽的水西公园露天举行,古香古色的建筑,园林为公众欣赏摄影作品增添了几分愉悦。  本届摄影大展分为32个主题,共展出照片1700余幅,其中,《地球的角落——华夏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联展》,埃及摄影师阿卜杜拉的《欧非四国掠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