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促使学生自主参与的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less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非常必要。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进入角色,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自觉性。本文作者就对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谈了一些认识。
  关键词: 数学课堂 自主参与 激发兴趣教学情境 探索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法式。这意味着学生学习要摆脱“他主”的束缚,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这意味着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平等的首席”。数学课堂是思维活动的课堂,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非常必要。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进入角色,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自觉性。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摸索出了一套教学中学生自主参与的方法。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发自主参与意识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学生往往是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这位老师所任的学科,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和自己所授学科充满真挚的热爱情感,以饱满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投入课堂,在抽象的数学王国里,以形象生动的语言、风趣幽默的讲解、充满科学美的逻辑推理,诱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对学生及时鼓励,与学生平等对话,让人人都感到我行、我会、我是成功者,从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建立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体意识。
  二、注重课堂激发兴趣,产生自主参与动机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研究表明,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数学学习中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能够保持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意识。
  三、提供自主努力目标,明确自主参与方向
  目标导向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序,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而且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一般在一节课的开始,亮出总的目标,使学生有个“奔头”,在教学过程中,较大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也要通过过渡语形式使学生明确。
  四、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供自主参与时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生动的教学情境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能促使学生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例如,开始学习“有理数加减运算”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准确率不好的特点,结合数学故事《一个小数点和一场大悲剧》来教育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仔细完成好运算。课堂上事先由一名学生准备好故事,在数学课堂上自然地引入故事,通过活动来教育感染学生,我尝试过,效果比较好。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创设疑问、谜语、故事、歌诀、直观演示、操作、游戏、巧设“陷阱”、设计“障碍”等途径创设有效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努力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五、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培养自主参与热情
  “实践出真知”。只有学生经历实践才会碰到挑战性问题,才会探究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创新能力。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镇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在教学中,我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我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实践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热情。
  六、加强自主学习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增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培养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上的数学表达方式,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2.教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过程中学会化归,学会比较、归纳与综合,向学生渗透集合与函数等思想和方法,以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应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让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索、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教师孜孜以求的境界。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和谐的师生关系、灵活的教学方法、严密的逻辑思维、及时的信息反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手耳并用”、充分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以此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习惯。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建模是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实践活动。在这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极少是纯数学方面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交叉学科的问题。文章讨论了在不同学科中遇到的数学建模问题时如何设计程序,运用实例研究了综合运用概率统计、运筹学、图论、数论等知识的程序设计。  关键词: 数学建模 程序设计 交叉学科    1.引言  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抽象和简化,明确实际问题中最重要的变量和参数,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教师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不懂信息技术,不运用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师如何能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如何指导学生呢?利用投影、幻灯、电脑等电教设备,进行电化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各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多媒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一、在实践活动
摘 要: 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近些年,幼师生源质量有下降的趋势,不少数学成绩好的学生都愿意读高中,而选择幼师的学生大部分数学成绩不理想,有相当数量的是“学困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幼师 数学学困生 转化策略    一、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1.“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