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人为本在农村初中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得益于国家素质教育不断推广,学校对教育理念与管理方法进行了变革。农村地区许多中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突破传统僵化的思维管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人本教育,为国家培养符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全面综合素质型人才做努力,基于此,文章探析了农村初中学校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理念的路径。
  关键词: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农村初中
  一、引言
  教育本质上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内核。人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关键,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先进与否往往影响学校未来发展的好坏。以人为本,即关注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主要意义,确保人人尊严得到保障以及人在发展中的平等自主和自由权,因此学校要持续发展也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是学校管理的首要方针。所以,众多中小学教育管理者呼唤“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为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做出努力。
  二、现阶段农村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压力过大阻碍农村教师的发展
  许多农村学校虽然按照国家新的教育纲要办学,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能完全做到“以人为本”。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制于应试教育的环境,大部分学校管理者过分追求学生学习成绩、学校高年级升学率等问题,甚至将这些因素与教师绩效考核评定相联系,忽视对教师的人文主义管理,使得“以人为本”仅仅成为一句口号,成为迎合应试教育的一面旗帜,不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由于这些现实因素的存在:绩效考核标准的不合理、学校下发教学质量指标过高,甚至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与教师职称评定、各种奖金直接相关,学校对教师的奖惩制度离不开物质奖罚,忽视对教师心理上的疏导沟通,造成部分农村教师心理压力过大,心情始终处于紧绷状态,从而极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除此以外,部分农村初中只重视直接的利益得失,对教师自身素质、知识储备方面的培训不足或者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师缺乏专业发展。这对学校改善内部教师团队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有严重危害。具体表现是:有些学校只设置青年教师的培训,但在培训过程上监管不足,而且并未根据反馈结果作出相应的调整;学校对校本教学和研究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了解,用比较狭隘的眼光看待校本研究的内容,甚至还有部分学校将校本教研的基础教学和研究作为额外的负担。学校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学校教师团队内一些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知识的积极性不高,这些教师会寄希望于接受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而简化校本相关教学和研究。也有一些教师存在新课程教学理念脱离实际的问题,这些教师虽然同意新课程的基本概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但是在实践操作中,由于新的管理措施缺乏合理有效的实施力度、学校教育培训不到位,教师依旧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发展,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2.脱离实际不尊重學生的主体地位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理念最重要的是强调了要“以学生为本”,即要求教育工作者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中国学校教育中都是以知识转移为重点,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进行知识教育、知识传播的工作者,当然也成为一系列教学项目的发起者和控制者。学生成为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容器,这是受制于应试环境的背景,许多学校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造成的,于是为了丰富容器,学生只是在不断重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教育的环节应该是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教师配合辅助引导,但要注意的是尊重学生不仅仅意味着将其视为教育对象,学生应该被视为教育过程中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以及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人。傅雷曾说“不会触类旁通,研究哪一门学问都难有成就。”在飞速前进的信息化社会,学校或教师永远不能将人类社会的所有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袋中,他们只能教学生如何学习,如果学习环节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总而言之,教育实质上是学习者自身的转变和经验的重组。
  三、农村初中学校管理运用以人为本理念的路径
  1.人本教育的第一层面——以教师为本
  要完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化必须注意先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学校教学工作以教师为导向,必须在工作中营造轻松的管理氛围。学校要让教职员具备主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进而有更加强大的动力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更好地进行创造性工作。学校管理者要想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学校的教职员工会议就不能流于形式,这些会议应该成为教师真正表达意见和建议的地方,只有充分发挥学校管理的民主性,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才能更加紧密,教师才能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轻松发挥作用。同时,学校管理者要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劳动成果,不要过分追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指标的实现与否,学生的成绩提升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努力,学校应该对教师取得的成就适时作出表扬,但是若教师遭遇失败与挫折,学校也不要一味批评,应该及时鼓励,让教师针对失败教训作出改进。这样才能有效创建以“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除此以外,学校教育工作在安排上要具有“人情味”,即尊重教师的感情。农村初中教师由于环境的原因,有时生活上会有不便,学校管理者关心教师可以从此处入手,对教师平时的吃喝住行予以关注,合理分配教育补贴,尽可能地解决农村教师生活上的问题。
  2.人本教育的第二层面——以学生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该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造友好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改善课堂质量,完成既定教学指标。同时,教学活动还需要从实际出发,比如:农村学校面临这样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住得离学校较远,学生上学耗时耗力,学校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要结合人本思想,可以在校内设置学生宿舍,或者设置校车接送,尽可能地减少客观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总之在农村初中的教学方案上,一定要联系实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
  四、结语
  对农村初中学校管理运用以人为本理念的论述具有极高的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关心,避免教师负面心理问题的出现,而教师在做好教育工作引导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改革下,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人本教育,以促进农村初中教学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峰.初中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意义[J]. 中国校外教育,2016(S1):123-124.
  [2]曹正康.“以人为本”在农村初中学校管理中的再探索[J].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2016(4):79.
  [3]林莉.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的运用与实效[J].科普童话,2017(19):234.
  [4]陈吉卫.初中学校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策略[J]. 新课程(中学版),2016(6):45.
  作者简介:兰显桓(1974—),男,瑶族,广西大化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物理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对人才各方面素养要求愈加严格的今天,如何改善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从而达到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而作业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关键的作用。因此,有效作业的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有效作业;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4-0075-02  自2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要想适应新课标对于人才的要求,教师就必须要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严格把关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帮助学
我们始终在检讨,走国际化之路,开水快烧开了没有。今后,会有更多的企业在与狼共舞的过程中被吃掉。而要与狼共舞,你首先自己要变成狼。
10月22日,浙江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浙商》杂志社和金港信托主办的“金港信托·2008浙商财富快车”来到侨乡青田,北京博升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谢旭带去了“化解账款
这些年来,教学体制的改革。老的教学模式不在符合现代初中数学的教学,而数形结合是初中数学知识的重点,就需要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都需要运用多种教育理念。比如,通过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为了丰富中学生的校园生活,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而创办的业余活动。传统的综合实践活动都是独立进行的,并没有与初中生物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学校有必要对综合实践活动重新进行认识,认真考察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找出连接两者的节点,实现两者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初中生物;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
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在乳腺病灶活检和治疗中应用。乳腺肿块患者102例,其中54例超声引导下行EnCor真空辅助旋切手术治疗,48例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愈合
“少年强则国强”,强健的身体是少年为祖国做贡献的基础,同时也能彰显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有一定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
如今我们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合作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更好地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是老师们
在初中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高效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状态中,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化学学习中去,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