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凉薄人独咽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写下那首《满江红》时,北风料峭,驿路霜寒,从临安到汴梁,好似漫长的冬天总也难以走完。这就是北宋的都城吗?旧日诗文画作里曾见,如今日影斑驳,盛景凋敝。此番看来更是增添了悲伤,还有心里咽不下的苦涩。
  一百多年的亡国痛从来都未曾消失,偏安一隅的国境始终动荡,即便她是长在深宫里的弱女子,也知这凄苦无奈化不成流水东入海,也散不尽眉弯与尘埃,尽数都是彻骨的凉薄,蚀骨透心,深刻无情得让人藏无可藏,躲无可躲。
  在简陋狭窄的夷山驿站里,风吹着树梢上孤独的鸟巢,她微微仰头站在窗前,虽有阳光,仍不觉得温暖。她用冰凉的手指理了理鬓发,只剩一根桃木簪了,清简得不容再回顾,慌乱离宫时的不舍和愤恨都已经淡然了,不再有徒劳的垂泪与挣扎。说到底,月有阴晴人有聚散,繁华三千又如何,倾尽天下也不过是一朝红颜,换不来千秋万代的不朽,她读过史书听过传奇,这些都明白。
  所以才能坦然接受俘虏的身份,认了这风餐露宿、布衣素服,把悲凉的路一步步走下去。可是,这国破梦碎的凄楚怕是一生也难以消融。而她了解自己,宁愿疼痛也绝不麻木地忘记。
  她寻来笔墨,粗简得勉强可用,此种境况下也已是难得。她轻轻走到墙边,略一凝神,转而快笔疾书,像是心里提着一口气,必得要畅快淋漓地抒发出来。她手中的笔俨然也成了兵戈,要与这岁月较量一下深浅,与这命运辩一辩明暗,与前尘旧梦作一个注释,也作一个了断。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一曲《满江红》,长寄故国山河,念我情深意长,留在这陌路风烟里,光影流转,是否有人相忆又有何惧。她直抒胸臆,留下一个文人的百转思忖,一代才女的柔情和刚毅。
  写下落款“王清惠”三个字时,墨色已淡,笔锋还烈。外面车辚辚马啸啸,人声嘈杂,却不是征伐上战场,也无人再来保年岁安康,甚至不是商队的喜悦或频传的驿报。说来欲无言,日后历史上描述这一程也要多染几笔血泪,这是南宋投降后皇室众人在元军的押送下作俘北上。
  亡国皇帝年仅六岁,王清惠是先帝度宗的昭仪,宋度宗并不是个英明亲民的皇帝,甚至有人说他昏庸荒淫。然而这丝毫不影响王清惠的怀念,她的情怀早已跳出小女子的情趣,而是饱读诗书的文人词笔,站在国破家亡的漂泊旅途上感受着一别生死难再回的绝望,她切肤的痛基于民族大义,根连忠贞血脉,在精神的云层发光,昭昭对着日月天地,对着即将告别的大宋王朝。
  长歌当哭,远望当归。她什么执念也没了,只有手里这支万语千言寄一字的笔,也不用再顾虑什么了,就当这是最后一首词吧,也要让它埋骨在故园的月光下,给这个王朝留下最后一点牵绊。
  国已经亡了,但她还是春花妙龄的年纪,午夜惊梦半醒时总想着少一刻清醒也是好的,梦中的光阴即便虚度了,那低回的悲伤里也能隐隐想起些欢声笑语。
  梦里太液池里的荷花不会再开了吧,听说草木亦有气节,她一直是信的。度宗后宫佳丽不仅三千,她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一个,或许往来宫人依稀知晓王昭仪,可又有几人知她小字名清惠?她的心里,那片孤芳一直高洁着,为囚为奴都不会改变。她心里早已有了决断,万不得已时便要以死明志,以示骨子里的傲然。
  她从来没害怕过受冷落的日子,回想起来,她也有过眉似弱柳面若芙蓉的笑颜,穿着柔纱软罗,袅袅婷婷地走过花园的游廊亭轩,陪在君王身边,不说爱情只为相依,恍然平静安宁,似乎这样就能度过一生。更多的时间,她一个人读书填词,也甚是欢喜,珍惜着门前萧疏的清寂,用最好的笔墨纸砚写就一叠叠的辞章,反复修订推敲,可如今都已灰飞烟灭了吧。
  一朝繁盛随云散,翻了天的变故也只在一瞬间。她是度宗的嫔妃,连夫妻的情分都算不上,没什么资格与他共享大富贵,可当帝王落难,她要承受的苦难一分不少。
  但她毫无怨言,扑面而来的风霜再多,她也稳稳立在当口。她是大宋子民,理当与国同难。
  也正因为皇室被俘的队伍里如她这般的女子太多,比她显贵的更容易受到关注,所以她的词作落在驿站的墙壁上没有引人在意。
  数月后,门前的青苔滋养着光阴,薄薄的岁月还没来得及改变墨色,被胁迫北行的谢太后走在同一条路上,落脚驿站时,她在这面墙壁前垂泪不止,再三吟念,将王清惠的词以眉笔写在了白衣上,说给每一个擦肩的人听,渐渐传遍了中华。
  心志孤高的才女,青春貌美的宫嫔,哀伤凄婉的俘虏,这些都遗留在《满江红》的曲调中,此时的王清惠是一个目睹山河凋零的文人墨客,替同样处境、相同心情的故人问一问命数,刻一刻轮回。
  文字的力量无可估量,它承载着慰藉心灵的分量,传回临安的山水间,也传到了金陵的牢房里。民族英雄文天祥闻之惊心,即刻写下一首《满江红》来和王清惠的那首。
  文天祥也是爱国诗人,征战沙场,宁死不降,连敌军都十分敬佩他。此刻,他却为一个柔弱女子的词作夜不能寐。文天祥原本就是神思饱满之人,看尽了风云变幻人世残酷,也借王清惠的韵脚再把对尘世的表白说得生动。
  而这时,王清惠在路上走了太久,来到元都的她已容颜暗淡,一路风尘仆仆,再多的不适都得自己调节。后来她青衣绾髻,拂尘在手,入了道门清修,号冲华。
  冲华,至美也。她半生孤苦,老时埋骨他乡。几声老树寒鸦,半盏残灯如豆,曾经的温暖多情都已远去,从此她隐姓埋名,遥望故土,待霜起白发生,还藏着余情深沉。
  宋词里仅存了这首《满江红》,作者介绍里,她出生和离世时间全无,忘了也好,最重要的是这一生她走得艰难,但又从容。况且还有一个人懂她的词,她的命。
其他文献
杏花纷纷落尽,卷起一地情思。梦中年少时,她的笑容像初春的暖阳,单纯明净。那时,拥她入怀的帝王情深如许,但那都是很久以前她还叫甄嬛时的事了。辗转醒来,念着那场旧梦,原来那些过往一别已是数十年。  晨起后,侍女伺候梳妆,她看着镜中自己端庄祥和的模样,感觉很陌生。蓦然间,眼角眉梢含了一闪即逝的沧桑,即便侍女再小心翼翼,仍是拂落了几根银丝。她无谓地笑了笑,忽地想起乌拉那拉氏最后含着狰狞的笑对她道:“原来这
期刊
自从QQ诞生后,各种五花八门的网名就开始风靡大江南北。当年初入网什么名号都敢想,还记得你的第一个网名叫什么吗?别害羞,说出来让大家乐和乐和!  闻馨四海:第一个qq名竟然叫“狼天涯”,现在想想我那时候都干了些啥!  (小编碎碎念:狼天涯,自然是四处辣手摧花!)  安沫夕:想了好久,好像是夏日飞雪,现在看着傻傻的!  (小编碎碎念:姑娘,你这是有何冤屈要申诉?)  先看看再回帖:我坦白,我第一个名字
期刊
那年山中梅雨,她在偏僻的山洞里发现受伤的他。他已陷入昏迷,脸色苍白如纸,手里却紧紧握着他的剑。她把他捡了回去,替他敷药疗伤,他醒来第一件事却是把剑搁在她的脖上。  “我只是想救你,你小心,别扯破了伤口。”她骇极变色,却仍惦记他的伤势,他的剑终于慢慢放了下去。  后来,他一点点知道了她的一切。她出身书香门第,因家道中落寄居在父亲旧友苏伯父家里。这年苏伯父病重去世,青梅竹马的苏哥哥又被征兵而去,独留她
期刊
黄昏时分,艳艳霞光映在水中,将一池清碧涂抹成妖冶的红。蒋春霖泛舟其上,只觉前尘旧梦转瞬燃作寸寸灰烬,悉数飘散在这寂寥的暮色中。  晚清时期,蒋春霖出生于江阴,少时即资质过人,其诗作不输文坛前辈,故得“乳虎”之称。弱冠年华,他携单薄行囊踏上科考之路。彼时意气风发,挥毫泼墨,仿佛那广阔未来即在字里行间触手可及。  青衫猎猎,马蹄扬尘,蒋春霖的身影渐行渐远。他沉醉在一个美梦里,依稀窥见那日他金榜题名,打
期刊
这一生从懵懂年华到年老色衰,经历半生繁华,可我终究不懂遇上白居易是幸还是不幸。我感激他把我带出烟柳之地,使我不再以卖弄风情度日。却也怨他始终只把我当成一个舞伎看,无视我对他真挚的爱。当浮华散尽,我站在时光的长廊里驻足回望,才发现我从未真真正正走进过他的心。  世风便是如此,我们这些被达官显贵蓄养的家伎如浮萍一般飘摇不定,整天在侍妾与婢女之间游走,有客人造访时还要出去撑场面,以显示主人的身份和品位。
期刊
编手扎  读宋词必读张炎,因为他是宋词最后一个音节,最后一个符号,亦是整个朝代所有的诗情画意与风流不羁所剩的最后一丝呐喊。一个朝代灭亡后,还剩下些什么?时间斑驳了古迹,早已无从考证。留下的我们却知道,还有张炎的声音,我们从他的词里看尽浮生百态、苍茫凌乱,以及那人一世的风雅。   —沐九九  三月柳絮因风起,缠缠绵绵如漫天大雪倾城而下。藏在临安城里的思念也如春日盛景般,年复一年,生生不息。都道那池西
期刊
一宵春雨后,栏外芍药像抹了胭脂般艳色灼人。他掬着一捧风月,把青翠的年华捻得纤柔细腻,一缕一缕地糅进时光的折痕里。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和着片片闲风吹进了戏文,如花旦疏落的水袖,飘零了一春轻浅的心事。  那年,34岁的汤显祖终于进士及第,可他心中姹紫嫣红的春光早已开尽。十年寒窗苦读仿佛是个精致的骗局,天子门生不过是场权势交易。对于个性耿直的他来说,人情冷薄的官场是条满布荆棘的路,他走得步步惊心。他
期刊
绸缎两个字是带着凉意的,也只适合在苏杭这样的地方穿。或者说,绸缎更适合江南的女子。  苏州的关键词中必须要有绸缎,甚至它的产生也和园林、昆曲、评弹、小巷、阴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尽管我也说不清那是什么样的流转暗合。当我在暗夜里摸到一块绸缎时,心中便像掠过一只鸟,手上的感觉是光滑而细腻的,但分明又是动荡的。  白色的绸缎穿在苏州身上成了粉墙黛瓦,穿在张允和、张充和、张兆和、张元和身上就是一种前世今生
期刊
沈善书 90后新锐作者。希冀用文字温暖每一个心有千千结的你,一直相信美好,相信此刻的付出会得到岁月给予的答案。代表作:《我不要在庸碌中老去》,微博@沈善书。  若铺纸研墨书写古典女子的美与哀愁,最让人无可奈何又心生怜悯的,应是那些时光书册里的深闺红颜们,她们的爱怨情痴无非是心系那个骑马而过的白衣书生,抑或是情深意长的如玉公子,为他昌盛,亦为他萎落。她们一寸寸繁华明媚的花样时光全都为一人老去,只为盼
期刊
嘉庆末年,江苏淮阴一座小小的庭院里,年刚及笄的邱心如正手持书卷,端坐在桃花树下吟读。随着书中故事的情节起伏,她时而蹙眉沉思,时而展颜轻笑,几片花瓣落在发间,她却浑然不觉,兀自沉浸在书中。  出生于普通农家的邱心如虽家境清贫,但父亲劳作之余喜欢吟诗弄词,母亲也喜作诗联赋,受家庭氛围熏陶,邱心如从小便有文墨之缘。她不羡华服美食,只每日“喜读父书翻古史,更从母教嗜闲篇”。  少女情怀总是诗,邱心如每每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