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梦断词难续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mansze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昏时分,艳艳霞光映在水中,将一池清碧涂抹成妖冶的红。蒋春霖泛舟其上,只觉前尘旧梦转瞬燃作寸寸灰烬,悉数飘散在这寂寥的暮色中。
  晚清时期,蒋春霖出生于江阴,少时即资质过人,其诗作不输文坛前辈,故得“乳虎”之称。弱冠年华,他携单薄行囊踏上科考之路。彼时意气风发,挥毫泼墨,仿佛那广阔未来即在字里行间触手可及。
  青衫猎猎,马蹄扬尘,蒋春霖的身影渐行渐远。他沉醉在一个美梦里,依稀窥见那日他金榜题名,打马走过十里长街。两侧的女子扬起手,漫天锦缎飘舞。怀抱一展宏图的意愿,蒋春霖数次参加科考,却屡屡落第。
  一年,两年,时光轻悄而过,渐渐抹去了他面颊上飞扬的神采。此时的蒋春霖在外数年,早已用尽盘缠,不得不为谋生而艰辛漂泊。
  一段科考征途竟耗去十数载光阴。三千多个日夜里,他不知写下多少诗篇,内里既有未被磨灭的志气,也有仕途多舛的愁闷。而立之年,蒋春霖方才谋得两淮盐官一职。就任后,他未觉喜悦,只是愈发思念家乡,那时他尚不知这浓烈的乡愁因何而起,却也隐隐感知到往后命运的难测。
  转眼三年过去了,蒋春霖往返于两淮之间,虽无升迁倒也平静安稳。闲暇之余,他便创作诗稿,累计已有千余篇,字句中满是岁月的刻痕。直到漫天硝烟遮住人间清明,蒋春霖才从诗书里抬起头。他站在窗边,不知何时盎然的春意已被战火燃尽,大清与他皆在一夜之间步入寒霜弥漫的深秋。不久,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战火四起,人世未有一夕安宁。
  兵戈动乱,苦的总是百姓。目睹了亲人离散、百姓饥寒的蒋春霖胸中再无半分风月诗情。他将满心怨愤融入笔尖,诗中多为“何时罢战争,贫穷得安息”这般直抒胸臆的呐喊,仿佛他已看见那枯瘦如柴的男童立在田间,痴痴凝望父亲远去的方向。孩子眼角的泪被阳光蒸发,却如冰冷刺骨的河水流入蒋春霖的心扉。
  之后天京沦陷,太平军定都于此,与清政府相抗衡。深冬时,蒋春霖途经扬州,战火过后的小城满目疮痍。他心痛难抑,写下《冬柳》一诗:“数声羌笛吹寒月,一角荒城压乱流。何处相思许攀折,冷烟凄断十三楼。”
  故地重游,昔日的扬州如今已为废墟,只余凄凄冬柳无声注视着这场人间浩劫。见此情景,蒋春霖心中千般不忍万般怨愤终化作一声喟叹,“昔日青青今在否,江南回首已无家。”漫漫天地间,他又何尝不是那冬柳,任北风摧折却无力闪躲。
  转眼又是几载,战火愈演愈烈。已至不惑之年的蒋春霖遭遇了人生中一大转折—罢官。
  旨意传来时,他无比激愤却无可奈何。那夜月色皎皎,蒋春霖执起红烛,决然地丢入火盆中。火光四起吞噬了那一页页诗稿,他毫不留情地抹去了过往的种种痕迹。次日天色微亮,他携取行囊,再次踏上漂泊之路。
  他缓缓走着,远方硝烟弥漫,天地萧瑟一片。秋意正浓,他驻足观望,但见霜气弥漫,河岸边的柳树笼罩其中满是凄清。
  蒋春霖取出笔墨,痛书《秋柳》。他偏爱柳,早年笔下尽是春柳之明媚,而今只剩秋柳之瑟然,冬柳之凄寒……“夕烽满地江潭冷,摇落天涯共此时,”秋柳较之冬柳,其中怆然更甚。现今的蒋春霖便是那秋风中纷飞的黄叶,天大地大却没有可供他栖居之处。身世之感与家国之痛悉数上涌,他不禁掩面而泣,泪水滴落,晕开了宣纸上的点点墨迹。
  罢官后,蒋春霖四处游走,寻求谋生之法。他本是性情高傲的才子却不得不为生活而折腰,其间苦楚无人知悉。飘零之际,蒋春霖时常渴望归隐山林,隔绝人世,所作诗句也多有此意。可生路逼仄,纵有隐逸情怀,到底难从世俗里脱身。他屡屡为生存而奔走,自觉难以保持人格独立,笔下字句亦显苦闷。
  蒋春霖曾作一组《咏物诗》,自比鸥、猿、萤、蝶,感叹虽有鸥之亭亭、蝶之风流,却终是猿之断肠、萤之微茫。诗中一句“破寒惊众眼,与世抱冬心”,字字铿然,更是他内心状态的真实写照。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十三载后,终在一日清晨归于静寂。只是表面上战乱虽定,暗中仍有无数力量伺机而行。
  此时的蒋春霖旅居泰州,生活困苦。他不再写诗,而是将这一路漂泊尽数转化为那长长短短的词作。“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婵娟,不语对愁眠,往事恨难捐……”愁愁愁,如飞絮般绵密的愁怨啊,寂寂落在他的半生光阴中,不曾散去。
  他一路行来,写下无数动人词句,内里有身世浮沉的悲凉,有战火浩劫的伤痛,有人世无常的喟叹……因涉及战争与民情,蒋春霖的词作被后世尊为“词史”,而就他的创作功力而言,亦享有“倚声家杜老”这般极高的赞誉。
  同治七年,51岁的蒋春霖离别苏北,欲往浙江投靠友人。舟行水中,天地间仿佛只余这开阔的湖面。此时夜空繁星点点,蒋春霖凝神望去,欲通过南斗六星寻觅京城的方向。“遥凭南斗望京华,忘却满身清露在天涯。”可京城的大门何曾向他敞开,飘零数十载,所得除却这一身清露,即是那渺渺天涯。
  船儿漂流几日,终在一个黄昏到达吴江。此时霞光渐染,一池清碧被涂抹成妖冶的红色。蒋春霖泊舟垂虹桥,见几片柳叶欲随风飘飞,须臾便落在了水面之上,那细长的叶儿恰似点点扁舟,被湍急的流水送向远方,他痴痴地看着,忽然霞光褪去,苍穹包裹万象,人间的夜晚降临了。
  黑夜悠悠地落在了蒋春霖的生命里,他再也不能看见那柳叶儿即将去往何方。晚风吹拂,四下静谧,他闭上双眼,纵身跃入冰冷的河水之中。
  天色久久未亮,垂虹桥边孤零零地漂荡着一叶小舟。无人知悉,方才立于船头的那位才子已然渡过了这一生中的最后一条河流。
其他文献
我拨开眼前一人多高的芦苇,一座孤坟赫然立于眼前。我不过是路过此地,前来探访故人罢了。长满杂草的坟包下沉睡着一个美丽的女子,漫天芦花唤起了我心中沉寂已久的往昔。  这片土地属于当年的大燕国,彼时的大燕已不复繁华,多年战乱使这个早已不堪重负的国家风雨飘摇、奄奄一息。大燕男儿多是铮铮铁骨,但凡壮年便投军从戎。我20岁生辰未过,已是骁勇的镇远将军了。  我站在城墙上指挥军士们安排防御,城外的敌军越攻越猛,
期刊
倾蓝紫 自由作家。喜欢古典文化,这万里青山,时光似水挡住了青山路,我愿扑地为桥,引人渡水近青山。若有人踏上了我的桥,而靠近了青山,我当是幸福和幸运的。  那年,大唐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擅歌舞的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在此遇见了公主的胞弟寿王李瑁。李瑁看见她,只觉是上天赐予的缘分,让他不舍错过。很快她成了寿王妃。  当初相遇,杨玉环惊艳了李瑁雕鞍裘马的岁月。谁知后来,他看着本是身边人的她亦要泣叹一声,不如
期刊
荒骨潜销垒已平,汉家曾说此交兵。如何万古冤魂在,风雨时闻有战声。   —唐·张蠙《古战场》  千年来很少有人敢细看一眼荒野上的尸首。漫天漫地的雪包裹着枯木血迹,在深深的遥望中残酷俯腰。古战场的杀伐素来习惯用“血流成河”来形容,殊不知大多时候雪来纷飞,满城迷眼,根本由不得血流下来就已凝固。  由古至今,多是这样的场景,古城内擂鼓铮铮,城墙下满目荒唐。百姓坐在家中便能听到杀人的声音,挥矛交战,生死一线
期刊
月下婵娟 爱穿旗袍的女子,喜欢古色古香的文字,爱一切美好真诚自然的人和事物。如果可以穿越,梦想重回盛唐,或者南北宋也好,可以在唐诗宋词的豪放与婉约里书写心情。  我知道会遇见你,但不知道会这样遇见你。  那时你双手叉腰,红绸一甩,气势汹汹地拦住我的马车大喝一声:“打劫!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彼时北风正紧,天色凄清,薄薄雪光映出你的楚楚身形。我卷起帘子探头看你。后来事实证明,那是一次失败的打劫。
期刊
有些人生来便受到万千宠爱,比如西汉的上官氏。她的祖父上官桀,外祖父霍光,皆是权倾朝野的重臣。富贵对她来说俯首可拾,六岁正是一个孩子懵懂无知的年龄,她却已入宫为后,稚嫩的双眼在凤冠掩映下俯瞰众生。  那时汉昭帝也不过十来岁,这段姻缘只是各方利益权衡后的结果。他们唯一的交集不过是他经常到她寝宫里走一走,聊几句无关风月的话。对她来说,那个穿着龙袍的忧郁少年就像邻家哥哥,是她唯一可以说上话的人。  大多时
期刊
张诗群 安徽省文学院签约作家。一个恋旧、安静的平凡女子。落笔清丽唯美,哀婉沉凉,如江南流水,在石拱桥下低声潺湲,絮絮诉说着旧日缠绵。喜欢躲避车马喧嚣,铺雪种字;喜欢与芳草为邻,听风絮语。  鱼玄机这个名字有吊诡之气,仿佛幽空里藏了诡异的机锋。还是她的乳名鱼幼微更具人间小女儿情态,彼时李亿轻念一声“幼微”,多少郎情妾意衬得日后的无边孤寂一直蚀到了骨子里。  若非有才又多情,她的命运或可改写。又或者没
期刊
她曾是窈窕多情的楚女,却远嫁他乡作了秦君的媵妾;她曾是落难到燕国的质子之母,却在五年之后被恭迎回秦宫垂帘听政;她是个一身柔情更兼傲骨的女子,也是史书上权倾天下的太后—芈八子。  芈是楚国的国姓,八子是她初入宫闱时的封号,并不显赫的出身让她在秦宫里略显卑微。本该是寂寞深宫等白头的命运,可上天偏偏给了她倾城的美貌和过人的聪慧,让她如一株深谷幽兰般在深深宫闱里脱颖而出。  秦王是爱她的,不能给她宫中高位
期刊
杏花纷纷落尽,卷起一地情思。梦中年少时,她的笑容像初春的暖阳,单纯明净。那时,拥她入怀的帝王情深如许,但那都是很久以前她还叫甄嬛时的事了。辗转醒来,念着那场旧梦,原来那些过往一别已是数十年。  晨起后,侍女伺候梳妆,她看着镜中自己端庄祥和的模样,感觉很陌生。蓦然间,眼角眉梢含了一闪即逝的沧桑,即便侍女再小心翼翼,仍是拂落了几根银丝。她无谓地笑了笑,忽地想起乌拉那拉氏最后含着狰狞的笑对她道:“原来这
期刊
自从QQ诞生后,各种五花八门的网名就开始风靡大江南北。当年初入网什么名号都敢想,还记得你的第一个网名叫什么吗?别害羞,说出来让大家乐和乐和!  闻馨四海:第一个qq名竟然叫“狼天涯”,现在想想我那时候都干了些啥!  (小编碎碎念:狼天涯,自然是四处辣手摧花!)  安沫夕:想了好久,好像是夏日飞雪,现在看着傻傻的!  (小编碎碎念:姑娘,你这是有何冤屈要申诉?)  先看看再回帖:我坦白,我第一个名字
期刊
那年山中梅雨,她在偏僻的山洞里发现受伤的他。他已陷入昏迷,脸色苍白如纸,手里却紧紧握着他的剑。她把他捡了回去,替他敷药疗伤,他醒来第一件事却是把剑搁在她的脖上。  “我只是想救你,你小心,别扯破了伤口。”她骇极变色,却仍惦记他的伤势,他的剑终于慢慢放了下去。  后来,他一点点知道了她的一切。她出身书香门第,因家道中落寄居在父亲旧友苏伯父家里。这年苏伯父病重去世,青梅竹马的苏哥哥又被征兵而去,独留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