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捕捉 巧妙利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DER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生成,即课堂上临时产生的、经教师合理利用后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有促进作用的生成信息.教师应该善于及时捕捉课堂的有效生成,并巧妙利用,使之为学生学习服务.现列举几类常见的教学课堂有效生成及其应对策略,与同仁们探讨。
  一、提前生成——顺水推舟
  提前生成,即教师在教学第一环节时,学生就生成了下一环节、下一课时,甚至下一学段的知识。而这种提前的生成经常是在少部分学生中产生的,且它们对自己提出的这个知识点往往也没有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如果教师没有很强的教学应变能力,对”提前生成”处理不当,往往会打乱教师的教学思路,使课题陷入无序和混乱之中。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结合实际,创设了如下情境:“老师打算把家里的一张圆桌包上铝合金边,想知道镶上一圈需要多长的铝合金,大家有办法帮我解决吗?”
  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
  “我可以用一根带子,绕圆桌一圈,然后捏住带子的接头处,展开后用尺子量出来就可以了。”
  “我还可以在圆桌边做个记号,然后让它在地上滚一圈,也能量出来。”
  ”还有别的方法吗?”
  “不用那么麻烦,只要用圆周率乘以直径就是圆周的周长了。”
  响亮的回答恰似晴空霹雳,探究的结果提出来了,教师这时该怎么办?
  以上案例中教师没有预设到已经有学生知道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而在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学生提出了公式,这就是教师预设之外的“提前生成”。我以为,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充分信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潜力,面对“提前生成”,应及时作出反应,顺水推舟,适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把教案后面的内容提前教学,巧妙处理,从而让这种“早到 ”的信息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在本案中,我就这样顺水推舟:你们觉得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最方便?当学生说出用计算公式计算最方便时,我便直接把计算公式写在黑板上,并接着追问:“那么对于这个公式,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当学生提出“圆周率是什么”、“圆的周长为什么可以用圆周率乘以直径进行计算”等问题时,我再顺势引导:“既然这样,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什么是圆周率”、“圆的周长为什么等于圆周率乘以直径”这两个问题,从而顺理成章地进行探究、验证。
  二、超智能生成——借力发挥
  超智能生成,即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知识或出现的能力超过教师预设的范围,或超越本该属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智能范围。学生生活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环境,超智能生成必然在课堂上普遍存在,如果把握得好,那教学过程必将亮点凸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堂课上学生的超智能生成越多,这堂课亮点就越多,课就越成功。
  如在“平均数拓展提升”教学片段中,教师设置了如下情境:有三串糖葫芦(课件一闪而过),只知道最长的一串是8颗,最短的一串是3颗,你能求出三串糖葫芦的平均数吗?
  教师预设是不能求得,可这时不止一位学生非常自信地说“能”。教师非常疑惑:“怎么求呢?”
  立刻有两三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
  生1:平均是5颗。因为最长的一串是8颗,最短的一串是3颗,加起来是11颗,中间一串肯定是4颗,因为11 4=15,15除以3才能除尽,如果算出来总数是16、17就会除不尽,就求不出平均数了。
  生2:平均数也可能是6颗。因为中间一串在3颗和8颗之间,如果是7颗,那总数就是18,18除以3等于6。所以平均数可能是5颗也可能是6颗。
  ……
  上述案例就出现了超过教师预设范围的超智能生成,按照教师的预设,只知道最长和最短两串的颗数,三年级学生是求不出三串糖葫芦的平均数的,可学生“智商挺高“,回答却在预料之外,他们通过积极思考,合情推理出了“三串糖葫芦的平均数”,同时也存在着对平均数理解的偏差。对于这样的超智能生成,我认为可“借力发展”,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推断、思辨:假如中间一串是5颗就不能求平均数了吗?平均数一定是整数吗?让学生进一步明晰求平均数的方法,更加深刻理解平均数的实际含义,从而让探究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因为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着的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情感、意志、态度等投入课堂学习,正因为如此,课堂上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事件”,产生“超智能生成”,因此要充分估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设计开放的框架教学方案,力求构建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以便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取舍教学环节,顺着学生的思路调整教学顺序,从而不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外显的或内隐的“节外生枝”后麻木不仁或措手不及。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守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有价值、可利用的生成远不止上述几类,面对课堂中出现的生成,需要教师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或及时捕捉、巧妙利用,让有效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助力器,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生动、高效。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教学使命。其教育目的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品德课堂演绎必须多样化、情感化,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品德 演绎 德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56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三二六”教学模式,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设计,促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达成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三二六”教学模式 目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0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入“三二六”教学模式,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设计,从而使教学思路清晰,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
当今的美术教坛上,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解,学生听练”的“讲——听——练”方式。这种方式的基本特征是:教师运用通俗的教学语言,授之于学生的听觉系统,从而达到指导学生练习、创作的目的。它成为一种最为常见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式。然而,美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而学生获取艺术灵感的方式是多途径的、立体化的。不同的学生对艺术有着不同的敏感程度,故而仅凭此种授业方式,难以适应不同的授课对象的需求,难以适应不同
借班上课指的是教师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上课环境,给一批素不相识的学生上课,师生彼此之间不熟悉亦不了解,与常规课堂有着很大的差别。无疑,这给执教者和学生都增加了难度。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听课人数的增加。  听课教师人数多,少则十几,多则几百上千。课堂上众多听课教师间点评交流时的议论纷纷会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干扰学生学习,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2.上课地点的变换。  借班上课大多安排在多功
[摘 要]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语言材料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前提的。古诗词的学习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强学生的语感。教师可通过诵读积累、唤醒激趣、感悟运用、学习创造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潜能。  [关键词]古诗词 运用 教材空间 潜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7-00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情景一:体育课上玩“追逐跑”,在后面追的学生小邦总是用手指狠狠地戳在前面跑的小兵,遭到小兵的多次埋怨。这是一种没有冲突但是却偶然发生攻击性的行为。  情景二:技巧课上,小德和小健同时跑向垫子,都想自己先开始。他们为了谁能优先而展开了激烈的争吵。不久,他们开始又推又拽,攻击性由此产生。学生们行为的目的是在区域范围内建立起对物件的控制。遗憾的是,他们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是伤害性的。  情景三:听到
[摘 要]预习卡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而设立的,旨在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依据学生实际有效设计预习卡并正确实施,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关键词]预习卡 实施 讨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39  “预习卡”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而设立的,它旨在通过教
[摘 要]英语情境化教学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增强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英语 情境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4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学
[摘 要]水墨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历代文人墨客非常喜欢的一种绘画形式,不求形似,只重神韵,是我国古典绘画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儿童学习水墨画有助于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以美术课程标准为导向,力求将现行小幅水墨课程与可利用资源有机结合,探索符合学生学习小幅水墨画的优化模式,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儿童 小幅水墨画 误区 问题 探索  [中图分类号]
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改革教育与教学工作,他从现实出发,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三句话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教育领域内它仍历久弥新,具有先进性。在语文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实用性非常强,充满无限魅力。  生活教育理论的魅力首先应体现在语文教材中。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