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1104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学习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有极大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因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合作學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多向交往,除了师生交流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毋庸置疑,小组合作学习对促进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那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从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解决的是怎样分组的问题。理想的做法,是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人,按长方形围坐。而实际上,我们往往只能按就近原则,把学生分成4~6人不等的学习小组。这样,因为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造成各小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弥补这一缺陷,只能在制定学习任务时,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按照目标分层的原理,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且需要密切配合的学习任务。具体做法如下:
  根据各层次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水平,提出相适应的任务。首先,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进行合理的分工。如安排善于组织活动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等。其次,根据每个组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难度不等的问题。如学习能力较弱的组,可以设计信息筛选类题目;思维比较活跃的组,可以设计迁移类题目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人有事可做,人人都能完成任务,就可以避免了课堂的喧哗和跑题现象。也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合作讨论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得合作学习形神合一。
  二、从过程出发,注重多向对话交流
  首先,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又因为他们年龄相仿,都处在比较好胜的青春期。所以在见解不同时,小组成员之间有强烈的交流欲望。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之间的对话,要预留充裕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发言。因为在对话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产生碰撞,擦出灵感的火花,情感也得以交流。比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局面,更容易解决学习任务,完成学习目标。
  第二,除了要注重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之外,还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承担的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角色,而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除了前面所说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明确学习任务之处,更要扮演好调控者的角色。要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状况,在学生学习懈怠时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学生合作遇到困难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技能和品质。当小组合作出现观点冲突时,要及时发现、了解情况,给中肯的意见,帮助化解冲突。
  三、从目标出发,注重成果展示和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要达成这一目标,须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首先,教师应加强学习成果的展示。因为展示的是小组的成果,所以展示的方式要多变,可以由一名学生代表本组发言或演练,也可以通过投影的方式展示全组的成果,还可以综合全组所写的书面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加以展示。在共同欣赏全组学习成果的同时,也使个人收获到一种成功的自豪。这样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讨论,也使学生收获更多的成果,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其次,所有的学习过程,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既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又注重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两个方面的评价,一是对小组的评价,考查小组成员间是否能运用互学、互帮、互补、互促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对个体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对学生采取的诸如态度、情感、方式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无论是对哪一方面的评价,都要适时适当地给予激励,从而使每个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若想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成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并长期坚持,这样才能使慢慢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211200)
其他文献
1.弹力与形变山西陈建平老师的力作.课件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方向,动画设计生动形象,内容直观具体.下载地址:http:∥download.k12.com.cn:8080/pub1/物理/高
语文学科无论其语言、意境还是形象、情感等方面,都富含着各种各样的“境、情、美”元素。所有这些,不仅让学科教学与情境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为情境活动创造了得天独厚且无可比拟的条件。刘勰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在强调“情”是联结“缀文者”与“披文者”之间的“红线”和桥梁。正因为“情”字,读者才能在熏陶、冲击和融会中如临其境、沿波讨源,才能凭借语言文字与作者头脑中的“画面”穿
语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而且可以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所以,在整个高中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营造教学氛围,引入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进行预设,完善教学计划,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完全融
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厌学,讨厌作文写作,写作质量不佳等,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给予正视,否则势必会影响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究优化高中作文
The preparation of natural brucite nanofibers through dispersion by the wet process is described.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brucite fibers can be well disp
期刊
《师说》写道: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人教版必修三)。对"句读之不知"这句话,课文注释为:句读不明。笔者认为此注释欠妥切。我们先来理解句子的含义。《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
一般认为,大多数流动人口为了更高的收入而发生流动。本文先应用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建立一个有关人口流动的行为分析模型,在收入决定的基础上来分析人口为什么要发生流动的微观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我国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