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99年到今天:常设仲裁法院的百年

来源 :北京仲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常设仲裁法院的历史与中国的渊源提到海牙,就不得不提和平宫,这个正义和世界和平的梦想之地。然而,当问及这座气势恢弘的哥特式建筑为谁而建,也许大多数人都不清楚。
其他文献
一、我国仲裁机构发展中的问题和改革的必要性《仲裁法》施行前,我国实行的是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体制完全不同的双轨制度。涉外民商事仲裁制度于1954年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建立
抗辩本是一种程序权利,自近代以来抗辩权始脱胎于抗辩。抗辩分为程序抗辩和实体抗辩,抗辩权是实体抗辩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类型。履行中的抗辩权、诉讼时效抗辩权和先诉抗辩权都
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委托合同规定,任何一方可依其中的条款(如受托人未能为委托人申请到签证或委托人放弃签证申请)终止之,或双方协商一致可终止之。庭审中,起初双方围绕归纳出
在国外,对于营业受让方是否必须承担转让方的债务,存在自愿承担式、强制承担式和以强制承担为原则、以自愿承担为例外三种立法例。我国尚未对营业转让中的债务承担问题作统一
对于仲裁裁决的执行我们一向没有任何成见,相反,在实践中北京地方法院在执行仲裁裁决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谨慎:对于仲裁案件,我们从来都是交给更有经验的执行法官负责
就仲裁员是否可以参与调解这一问题,在国际仲裁界还尚未达成一致。然而仲裁和调解相结合这一制度却一直以来受到亚洲很多国家的青睐,尤其是在有着深厚的调解文化的中国。为何这
《关于深化仲裁机构体制改革试点方案(讨论稿)》(下称《方案》),是我和成都仲裁委员会叶时雨副秘书长根据卢云华司长委托,在北京仲裁委员会工作人员、仲裁员、专家、学者,以及几家仲
2008年11月13日至15日,国际比较法学会(InternationalAcademyforComparativeLaw)专题大会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统一法规范对各国国内法制的影响:局限与
仲裁协议须采用书面形式作成,这不仅是我国《仲裁法》的要求,也为相关国际条约和相关国家的仲裁立法所明定。随着国际上支持仲裁发展、鼓励多种争议解决方式并存运动的勃兴,
电子仲裁协议是通过数字技术手段以数据电文形式签订,与传统仲裁协议的实质要件存在一定的矛盾和脱节。要确认电子仲裁协议的实质有效性,须解决以下问题:协调网络身份虚拟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