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 细节生辉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的《散步》,是一篇质朴清新的散文。文章构思巧妙,语言朴实,立意深刻,尤其是在情理交融这一点上,达到了“情不醉人人自醉”的效果。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被蕴含其间的意境和哲理深深感动。它以理服人,高声唱出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赞歌;它以德动人,高歌了中年人的责任感;它以情感人,尽情颂扬了对生命的关爱。阅读这篇文章,如同一次情感的洗礼。
  针对如此精美的文章,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生机勃勃的意境美;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在教授完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发现这样的课文仅仅从阅读层面来学习实在太可惜了。文章中“分歧”这一细节的运用,使文章变得更有深度,突出表现了主题,点亮了整篇文章。于是,我有了这样的设想:学习莫怀戚老师针对“分歧”细节所作的表述,“点亮”学生的作文。关于教材的功能和角色,于漪老师曾经这样评价:“语文教材应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沃土。”这是一个十分恰当的比喻,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材这一方沃土。作为园丁的我们应最大限度的挖掘沃土的潜力,使其最大限度发挥它的功能。
  文中“分歧”细节的运用,暗藏玄机。打开这一机关,将别有洞天。在《〈散步〉的写作契机》一文中,作者莫怀戚这样说:“为了突出‘责任感’,特意改造出歧路之争,由我裁决,不能两全这个重要细节。事实是有歧路,无争执——祖母宠孙子,一下子就依了他。但不加改造,无以产生表现力。而正是这样的一个改造的细节,使文章的立意更深刻,主题更鲜明。”莫怀戚老师关于细节的阐述,启发我们在自己的文章写作时要学会选择细节,描写细节。“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从平常生活的小事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学会选择细节,打磨细节,将会使文章更具亮点。
  在此篇课文后面附属的“探究练习”栏目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家庭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例如过生日、走亲戚、逛商店、游景点,都体现了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反映了生活之美。阅读课文后,你能体验到家庭生活中的“浓浓亲情”和“生活之美”吗?
  我以这道题为选择细节、学写细节的切入点。首先让学生写出发生在家庭中的体现亲情的事情,概括写出200字左右即可。然后要求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进行交流,并请学生自己说说选择所写事情的原因。
  很多同学都能说出相关事情,并用语言描述其感人之处,其实这些感人之处就是可以详细描写的细节。
  可是,在众多的材料中,一大部分学生写了老生常谈的材料。下雨天父母送伞,半夜父母将生病的自己送到医院等等。看到这样的文章我并不惊讶,因为在以往的作文中他们也经常这么写。在学生的交流结束之后,我进行总评,指导学生学习莫怀戚老师的细节设置技巧,在生活中找一个平时感觉最不起眼的父母关心你的事,也可以是你关心父母的事,只要能体现亲情,越小越好,这就是“细节”。
  经过这样的激发,又经过课堂的深入交流,学生们的心果然“细”了起来,答案变得丰富多彩。有同学说,妈妈给她系鞋带,系得仔细还有耐心;有同学说,吃饭时给奶奶拿筷子;有同学说,夹菜给爸爸吃等等。生活中不是没有体现亲情的小事,而是学生们缺少发现的眼睛。而老师的提示就是借给学生一双发现细节、发现美的慧眼,进而拥有一颗“细致”的心去观察生活。莫怀戚老师的细节选择,给学生们揭开了亲情细节的神秘面纱。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在选择好细节之后,要对细节进行设置,使文章锦上添花。我们完全可以学习莫怀戚老师的“分歧”细节的设置。《散步》一文中的细节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主题和中心而设置,指向性非常明确。而且细节的设置必须建立在真实情感的基础之上。于是,我建议学生,进一步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的作文出现了如下细节描写:妈妈在出门之前为自己系鞋带,简单的动作,却融入了妈妈对自己深厚的爱;等妈妈一起吃饭,在等待中传递爱;抢着帮奶奶干家务,尊老爱幼在“争抢”中体现了出来。
  此外,对所描述细节进行艺术的加工,即抓住细微之处进行详细描写,在语言上做进一步的润色,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文采斐然。
  经过第二次的修改,我看到了以下的细节描写:
  “只见母亲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而后弯下那似已有些佝偻的背。母亲柔顺的长发顺着脸庞垂下,滑落在两颊。那发梢中似还带着淡淡的清香。母亲的嘴角微抿,滑出一道温柔的弧线,纤细却略带粗糙的手熟练的在我的鞋带间穿梭,回复,旋转,翻折。母亲的目光柔和的如一潭深邃的湖水。”
  “我和妈妈吃得津津有味,其间有说有笑的。不经意间,两颗心更家贴近了。妈妈脸上一直洋溢着满足的微笑。“妈,你笑什么?”我好奇的问。“我儿子今天等我吃饭了!”妈妈一脸自豪的神情。妈妈的一句话让我愣住了。是啊!妈妈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仅仅是等她吃饭这一小小举动,却能让她高兴半天。从此,我学会的等待,每一次的等待,都是爱的传递。”
  “趁奶奶背过身去炒菜的时候,我飞快地溜到菜板旁,抓起菜刀,细细剁起荠菜来。荠菜被切碎的声音很清脆,深绿色的汁液从纤细匀称的菜茎中涌出来,清爽的菜香悠悠地传进我的鼻腔。奶奶听见了身后的动静,转头来瞧,见是我在切菜,吃惊地叫起来:“雪儿,小心切到手!”脸上却是掩不住的欢喜,满脸深深浅浅的笑纹仿佛是朵盛开的菊花,灿烂非凡,而漆黑的眼睛里也好像闪动着什么星亮的东西。”
  学生在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发自内心,满含真情,让读者在“小事件”中感受到了“大感情”,体现出了细节的魅力。
  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精心选择的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有很多优点值得写作者学习。人民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不应是“圣经”,不应是“宝典”,更不应是“法定文件”,它只是教师手中的一个魔杖,它可以随着教学的需要千变万化,在教师的创造和重组中获得新生。教师应该深刻理解“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每一位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都应是创造家、发明家,创造性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教好每一篇课文,上好每一堂语文课。
  不管是阅读教学点亮作文教学,还是作文教学点亮阅读教学,我们都要想方设法点亮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点亮学生的心灵感受之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东方学校(226009)
其他文献
教师可以将语言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教学中,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培养语感,促进语言技能  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感在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是言语经验,是个体在生活中进行言语活动的产物。培养语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诵读”。  诵读,早在汉代已经是一种普遍的、成熟的、系统的自学方法。古人有讽、诵、读三种形式,“讽
期刊
如果把语文课堂的开头比作“开幕式”,课堂的结尾则是“闭幕式”,精彩的结尾能让人感到“课虽终,意犹在”。语文课堂,教师应让学生带着“探求的欲望、激荡的情感、收获的满足”完美谢幕。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以下四种行之有效的结尾策略。  一、创设情境,放飞想象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同时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
期刊
一、要重视汉字的书写  虽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也重视汉字的书写,并对每个学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修改稿”)在第一学段就明确提出了“写字姿势正确”的要求,把对汉字的正确书写提高到从未有过的高度。  要讲究写字的姿势。“桑条自小煣,到老煣不直。”在正式接触书写工具开启学生生活的启蒙教学阶段,小学生的“一拳、一尺、
期刊
对话式阅读教学是建立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具有平等地位基础上的教学。对话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形态、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平等、合作、互助的精神。生动活泼的对话式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认读、思考、练笔中汲取知识,掌握学法、开拓视野、陶冶性情。  《故乡》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内蕴丰厚、寓意深远。在《故乡》的教学中,运用对话式阅读教学,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阅读方法,提高阅读
期刊
每次教学《社戏》,都会有一种紧张感。这篇文章篇幅长,主题有一定的深度。教学这样的文章,如果只从理清线索、把握文章结构、分析小说的三要素、理解文章的主题等方面着手,势必会导致这样一篇充满柔情的美文被分析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对学生来说,其积极性、主动性也无法充分地调动,老师主角、学生配角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单调,百无聊赖;对老师来说,学生启而不发,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教得大汗淋淋,这样的课堂
期刊
一、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
期刊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学校也实行了自主分层教学的模式,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这一模式中,课堂上有一个环节,就是“析疑解难”,很多时候,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了疑难的问题,向老师请教时,有些老师会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对此,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期刊
人们经常用“骨感”形容年轻女子的纤瘦。初中生作文的缺憾在于内容空洞,有骨无肉,虽然“骨感”,但不美也不健康。如何让“骨感”作文变得有骨有肉,内容充实丰满,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善绘景物,美化内容  景物描写,不仅可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还可以一线串珠,推动情节。  比如,一位同学在《爱,使我勇往直前》的开头,运用一段景物描写宣泄自己考试失败后的心情。  天,阴沉沉的,似乎要将整个大地吞没;
期刊
修改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指导学生”这四个字取代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上的“让学生”三个字,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明确的工作任务。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固然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缺失了教师具体指导的作文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悟”作文写作,
期刊
“无话可说、辞不达意、语言平淡”三句话准确描述了初中生作文语言的现状。作文语言是中考作文评价的重要方面。沒有适合的语言,再深刻的立意,再丰富的内容,也会黯然失色。怎样才能使学生作文语言富有魅力和文采呢?下面以我的一堂题为“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的作文课为例,试简述之。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为了创设情境,我的导语设计是为学生讲述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