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合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ord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学会合作》一文是六年級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演讲稿,通过两个典型事例告诉读者“只有与学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一个是交响乐团的演奏,说明合作需要高度的协作精神;一个是瓶口逃生实验,说明合作还需要自我牺牲精神。这两个事例从不同侧面启发听者体悟“合作”的真谛,列举恰当叙述清楚、生动。
  教学目标:1、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两个事例的的侧重点不同,体会其作用。2、懂得“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口瓶、七个带线彩球、秒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明确合作含义
  (1)上前课我们学了《学会合作》,谁知道什么叫合作?(2)揭题:下面,我们也来互相配合一次,完成 第14课的学习——《学会合作》。(板书课题)
  二、研读事例,感悟合作之美
  过渡:那么,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作者没有直接讲述道理,而是——举了两个事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 4~6 自然段,用简洁的话概括两个事例。
  (一)、研读事例一:从交响乐团的演奏感悟合作需要高度协作精神
  1、 什么叫“交响乐团”?(大型的管弦乐演奏团体。由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等组成,参加人能达上百人。你想不想欣赏?课件出示交响乐团演奏的视频资料。
  2、书上是怎么写的?出示,指名读。问:乐曲是有声,是无形的,可这里却写成“倾泻、流向、流进”这都是形容流水的呀,是不是写错了?说“倾泻”是把乐曲写的像流水一样有形了,让人感觉乐曲就像流水那的流畅、和谐、自然、完美。类似的词还有吗?(流向、流进)
  3、假如演奏中有人不专心,快的快,慢的慢,结果会怎样?(不动听、不完善和谐,所以,所有乐师都要统一行动听指挥。课文里是怎么说的?(齐读)
  4、思考:交响乐团的演奏为什么会如此完美和谐?
  (在演奏中有着“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协作精神”)
  【设计意图:播放交响乐,让学生直接感受感受交响乐的完美和谐,交响乐团合作的完美,这样避免空洞说教的繁琐,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要演奏好交响乐的条件更具说服力,然后再结合感情朗读课文,真正体会“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协作精神”的重要。】
  5、分组讨论:为什么作者一定要选这个事例呢?不选拔河比赛作例子呢?这个事例与作者的观点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总结:因为交响乐团的人数多,乐器多,合作起来更复杂,更庞大,这是合作的典范,选举的是典型事例,最能说明作者的观点。
  (二)研读事例二,从模拟逃生实验中感悟合作需要牺牲精神
  过渡:那么,光有统一的目标合作就能成功吗?默读第5自然段,想想实验的材料、规则、目的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1、指名汇报实验的材料、目的、结果。
  2、中国的几个小学生是怎么做的?(指名读)
  3、我这里也有一幢房子(拿出教具),房子起火了,谁也敢冒着生命危险来做这个实验?(指名 7 人参与实验,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们如何合作取出彩球,并计算时间。 )
  4、现场采访,评议。(1)祝贺你们你们同样是在规定时间内成功逃生!我最想采访的是最后一个出来的同学,请问,你为什么选择最后一个出来,难道你不知道危险吗?你是怎么想的? (2)先人后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同学们,让我们再次为他鼓掌!(学生鼓掌)不过我想,你也应该逐一跟你的合作伙伴握手,你的成功逃生也离不开他们的配合,对不对?(提示学生可以与同伴握手)(3)真是令人感动的一幕啊!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真是患难见真情啊。让我们把掌声再次送给这七位用生命来合作的同学!(请学生回座位)
  5、但是,我们跟书上的小朋友的3秒钟比起来,还是有那么一点小差距,我们不妨也总结一下,看看问题出在哪了,找出了问题,以后我们就可以合作得更加完美和谐。
  过渡:是的,有比较才知道差距,让我们再来读读外国教育专家是怎么评价的!(朗读外国教育专家的话)
  6、在外国专家眼里,中国孩子“了不起”的“可贵的合作精神”表现在哪里?(一个接一个,依次,而不争抢。“依次”就意味着不争抢(先),还意味着要冒着被烧死的危险。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自我牺牲精神”,“保证了出口的畅通,“屋里的人”通力合作,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逃出“突然起火”的“房子”。还记得还记得汶川大地震吗?地震突来,房倒屋塌,无数人失去了保贵的生命,然而,有一所中学却创造了逃生的奇迹——安县桑枣中学2000名学生只消1分半的时间就成功撤离,并且无一伤亡。这主要归功于他们撤离时做到了快而不乱,井然有序。当然还有《船长》一文中的哈尔威船长为了全船的人,舍生忘死,这都是自我牺牲精神的代表。这个小故事则告诉我们成功的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还需要(引读——心中心想别人,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三)探究、感受两个事例的的侧重点不同,领会其作用
  1、你看,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前一个例子够不够?为什么?(同桌合作讨论)
  2、交流汇报后指出:不够。这两个事例强调的重点不同,表达的是两层意思,只举前一个例子只说明合作需要有协作精神,而后一个例子是说明合作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只有举两个例子,才能把问题说得很全面,所以缺一不可。为此,作者用“不仅……而且……”这个关联词把它们连接起来,体现了递进的关系。
  3、这两个事例说明的道理哪个更难做到?
  4、让我们把两个事例蕴含的道理再来完整地读一读,牢记住这句话。(齐读第 六自然段)
  5、读写结合练习:的确,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你能举几个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吗?
  【设计意图:这一练习的设计,即使孩子们了解了课文内容,又发展了语言、训练了思维,同时也完成了《补充习题》的题目,因此也是一个读写结合的小练笔。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三、拓展延伸,深化合作意义
  过渡:老师这里也有一个例子:读一读,说说你的想法。
  1、出示:阅读材料:《学会合作》,指名阅读并汇报体会。
  2、再次引读第6节,出示填空练习。
  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要(),而且还要(),(),有()的精神。
  3、小结:看来,社会生活中的确离不开合作。所以作者最后呼吁(齐读第7节):“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4、刚刚,我和同学们也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合作,为了表扬大家的突出表现,我送给同学们一份礼物——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出示)
  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希望同学们拿着这把金钥匙去打开一个又一个成功之门,开拓美好的明天!
  作业:
  1、课后收集与“合作”有关的名言警句。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演讲。
  板书设计:
  高度协作
  学会合作打开成功之门钥匙
  自我牺牲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教师应当从生命的高度,树立新的教学观,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倡导动态生成,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让高中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 生成    一、生成性课堂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许多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常常做好了课堂预设,如围绕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各种的教案环节和各种的程序,但课堂教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往往存在着很
m、v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物理量,在动能定理W= mv22- mv12、机械能  守恒定律 mv22 mgh2= mv12 mgh1、动量守恒定律m1v1/ m2v2/=m1v1 m2v2、向心力公  F=m 中都同时含有。在解题过程中,如果把这几个公式巧妙地结合起来就会起  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1 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拴在钢绳的一端,另一端用大小为F1的拉力作用,在水平面上做半径为R1匀速圆
摘要: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有利于对优秀学生的培养,使优者更优,有助于培养某方面有专长的拔尖人才;它同样有利于对后进生的转化。怎样通过英语分层实践,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旨在提高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分层教学 实施策略    怎样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材施教,提高基础较差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为成绩优秀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拓展他们的学习内容,增强其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系统的形成,有利于较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也有助于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快,知识的广度不断扩展,对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到了很高的要求。传统模式下的数学教学中的弊端就完全呈现出来,具体表现为学生不能完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很少出现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更谈不上自主解决问题。因此,怎样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使
[教学目标]  1、正确诵读诗歌,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情感  2、从意象人手赏析《雨巷》,体味诗歌意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信息时代的今天,多媒体在教学运用中变得非常活跃。所谓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学、图片、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进行处理和控制,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教学形式。下面以中学语文这门课,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实例,谈谈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和办法: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造力。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而我们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也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初中数学课堂“动”起来谈谈一些体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使我们的实验教师能够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任务是什么?对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以怎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并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教师能否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清楚自己所承担的课堂教学的重要职责,以自身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获得教学的高效益,将是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及有效评价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囊括了小学
高中数学新教材尽管已经在其它省试用了几年并取得了最初的认可,但在贵州,今年是第一年进行试用,所以在高考选拔制度未改变的情况下,仍有一些教师无视新教材的变化,教学方法上没有作相应的调整,还是按照自己多年归纳、总结好了的知识体系进行讲授,与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那么,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新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近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经过了改革和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笔者拟就这些问题作分析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求教于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