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悲凉中的亮色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最富盛名的作品,也是各版本高中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多年来,关于这篇文章要教什么、如何教等问题的教学研究成果,可谓不少。但综观诸多的教学设计和成果,发现它们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细节描写和以情动人这两个方面。诚然,细节描写和以情动人的确是本文的特色,也正是这两个特色,让这篇文章即使放在整个中国古代散文史上也是熠熠生辉的佳作。而且,这两点也是学生作文中一向匮乏且必须学习之处,因此,将其作为教学重点是情理之中的事。只不过由于这两点一向被视为教学重点,而文章的第一段与之关系不大,于是多被简单带过,不做深入讲解。如此一来,这一段中涉及“多可喜”的轩中之乐,也就只能跟着它“同命运,共悲苦”了。但这部分除了让学生翻译,除了回答“多可喜”有哪些喜等问题外,真的就没有可讲之处了吗?
  我们知道,整篇文章是借项脊轩而写及与项脊轩有关的人和事,表现出作者对家道中落的伤感、对至亲离世的伤痛以及自身所承担的振兴家业的责任感。无疑,面对现实,作者的心境是悲凉的,无论是对于“诸父异爨”和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的冷静描写,还是“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以及“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等直抒胸臆的话语,都可看出作者内心的悲凉。可是,除了这一份悲凉,我们还发现,作者有着属于自己的乐趣,构成了这一片悲凉里的亮色。这“亮色”,便是文章第一段所记之轩中之乐: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这里的轩中之乐,可分为两层,一是在轩内的读书之乐,包括“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数句;一是在轩外的赏景之乐,即余下数句。因为皆与项脊轩有关,故统称为轩中之乐。
  就读书之乐言之,我们看到的是一派自在的读书状态。“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在这项脊轩内,真是动静随我,万态由心,有天地间似乎唯剩自己一人后的放浪洒脱。然而,实际上这房子是简陋狭小的(“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连所读的书都是借来的(“借书满架”)。况且,作者读书,并非为娱己,而是背负着振兴家族的重任,其心中的压力可想而知。甚至他将书房命名为“项脊轩”,也有着向考取功名的远祖归道隆学习之意。而他在轩中读书,以至于“能以足音辨人”,以及透过祖母的关切之语:“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都可见出他的勤奋程度。为考取功名而读书本非易事,况且人非草木,做不到无情,终日苦读,一日尚可,经年累月,难免心生烦躁。可是,文中并没有流露出作者任何有关读书之苦的意思;即使在他历经科举失利后再来补写时,也未涉及。这样的处境下能有这样的心态,实属难得。究其原因,当有明代王世贞在《归太仆赞并序》中所说的“性渊沉于书,无所不读”之性情方面的原因。因为性喜读书,于是对于外物是否豪奢,也就没有要求了,精神的渴求覆盖了物欲。而由后文我们又可知道,作者是十五六岁时才至此轩中读书的(“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也就是说,从“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归有光《先妣事略》)以迄于今,读书多年,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由人之常情推断,无论这书房是简单还是豪华,其内心都是充满欣喜的。所以,这里所记的读书之乐,也有一部分是因得书房而乐。
  因得书房而乐,故对书房的一切都有一种敝帚自珍的感觉,他的不以“借书满架”为意便是证明。也因此,他对室外的景致便爱屋及乌起来。文章描述室外的景致说: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庭阶寂寂”,说明无人来访,于是也就没有了迎来送往之声,而只剩下寂静。因为寂静,所以易受惊吓的小鸟也以为此处是个无人烟的所在,而敢来觅食。不但敢来,而且是“时来”,也就见出小鸟来往的频率之高和无所顾忌,便更证明“庭阶寂寂”的长期性了。当来此觅食已成习惯,平素的安全自在更使得这些小鸟不再警惕,于是当偶有人来时,它们也只管觅食,懒得飞去了。抑或可理解为因为这庭院少有人来,小鸟们平常所见唯有作者,时间一长,习见之下,对作者也就熟稔而无需躲避了。无论哪种理解,这样的处境,用成语“门可罗雀”来概括,应该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但在作者的描写里,我们却寻觅不到“门可罗雀”所体现出的那种荒凉感、寂寞感,看到的反而是那些小鸟们的调皮和可爱。也因此,我们不再觉得这个寂寞的庭阶有多冷清,反觉得有一种生机和野趣。实际上,我们都明白,这种生机和野趣,更多的是作者心境的投射。这原本普普通通甚至略显萧条的一幕,如果没有对书房的喜爱,是很难写得如此动人的。也因此,对于这庭院的夜景,作者就忍不住要赞其“珊珊可爱”了。在这庭院的夜里,虽是三五月圆,月光却没有朗照,不但墙垣上只有半截月光,连庭院的地上,或者那半截被月光照到的墙垣上,也都因为繁盛的桂树枝叶的有心阻挠,而布满了斑驳的影子。这时的夜景,便有了一种朦胧之美。而这种朦胧之美又并非只属于静态的,因为风吹树动,影子也随之千变万化起来。这和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所写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比较起来,我反倒更喜欢本文。因为苏文虽妙在比喻新巧,却因“积水空明”的比喻而失去了月夜的朦胧幽暗之味,况且还只有静态而无动态,如此则景不活。只是苏轼总结得好:“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也就是说,景之有无和好坏,关键在于
  心態。
  归有光有“闲人”的心态,所以他有和苏轼当年一样的意趣,面对着普通平常的景物,能够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出平凡中的美。如果我们能够明白,归有光的这份意趣,是在家道衰落、至亲离世的情形下生出的,我想我们不难产生对其豁达而坚强的内心的赞佩之情。而这时的归有光,不过18岁而已。
  所以,围绕着轩中之乐,我们在教学目标上至少可以增加一条:认识作者读书之乐的精神追求、赏平常之景的审美趣味和由此表现出的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一条的提出,其意义不会比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手法更小。新《课标》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正是在这一段轩中之乐的描写里,归有光表现出了身处逆境下的乐观。他带着振兴家族的重任,奋战在狭小简陋的项脊轩中,不但没有厌弃项脊轩的狭小简陋,没有被巨大的压力所摧垮,反而乐在其中,悠然自得。更重要的是他还怀着一颗审美之心,发现平常景物的美,并陶醉于其中,这种优秀的品质,不是能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吗?
  轩中之乐真是不可等闲视之!
其他文献
眼前,舞台上,一群少年论而辩之,唇枪舌剑且儒雅风范。他们慷慨陈词,纵横古今,或穿越时空走进古诗词的情景,或巧手慧心展现非遗文化的匠心手艺……昂扬的青春豪情扑面而来。  这群少男少女的青葱色彩,是图画中山石之青与绿,一派天真绚烂,勾画出气韵十足的山横水黛。眼前这幅图景为何如此亮丽?那是因为传统文化为之晕染泼墨,为少年们铺就一层永不褪色的青春底色。  何以言之?从认识中华之星国学大赛开始说起吧。如今许
摘 要:现今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教学课堂是现今教师所关注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写作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枯燥,学生对写作学习极具厌烦之心,不愿意学习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也得不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将直接体现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知识积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写作教学方法,让写作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为学生营造高效的写作教学课堂。  关键
摘 要: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使得学生难以理解课本中的语文知识,实际语文学习效果有限。而合作学习法是新课改衍生出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出互帮互助的教学优势,使得学生相互带动与促进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合作学习法合理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确保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效果,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发展。  
文本细读的理论主张源于英美新批评派,盛行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而今,文本细读作为一种基本的文本研习方法,在读者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多多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本文将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对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材中孙犁的一篇散文《鞋的故事》展开解读,以说明细读文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 细读语词  仔细揣摩这篇文章的语词,我们会发现一
[摘 要: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并通过引入生活主题内容、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小组探究活动、渗透英语文化思维等策略,由此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小学生作为6周岁到12周岁年龄段的学生,此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
[摘 要:学前阶段是幼儿教育的最基础阶段,对于幼儿学习意识的培养以及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学前儿童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通过绘本阅读的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阅读热情,促进幼儿心理素质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对绘本阅读和心理素质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以期更好地提升幼儿的心理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绘本阅读;心理素质]  在学前阶段,幼儿识字不多,通过绘本的形式去引导幼儿加
[摘 要:大量的写作素材是提升写作语言生动性,丰富写作语言的核心,也是小学生写作的重要动力和基础。而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写作素材,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积累更多生活化写作素材,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无话可说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用措施]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鼓励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巨大工程,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质疑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者需疑”------张载。那么,什么是疑呢?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是“思想的进步,
教材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根据学科特点、课程目标和教材编制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教学重难点等角度出发,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设置的题目,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荣生教授曾指出:“对选文的阐释、对选文类型的把握,乃至编撰水准,关键在教材的练习题设计。”新课程改革尤其提倡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课后习题是学生自主研读课文的重要凭借。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国外教学理念和教材
摘 要:寫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让学生从小学会写作,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运用能力与思考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写作教学,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创新对学生的写作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对写作的兴趣,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真正运用到写作中,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加快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生动灵动 探究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