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文本语识,落实语用训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师剖析文本语识,设定目标,落实语用的训练。
  关键词:文本语识 教学目标 语用训练 鉴赏能力 拓展阅读 创意表达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所谓语用能力,就是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的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落实语用训练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依托教材,剖析教材中的文本语识,找到训练点,设定教学目标,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
  这里的文本语识指的是文本的语言知识和言语知识,也就是蕴含在文字背后的语言密码,即文字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如何用表达的。
  当一篇文章选入课本时,它就不仅是一篇文章,而是教学的材料,如何使用呢?我们应充分剖析文本中的语识,找出语言运用的训练点,落实语言运用训练。可是老师在备课时,往往是教参的搬运工,课件的奴隶,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不能很好的的驾驭教材,找不准教学目标,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如何剖析文本语识呢?
  一、剖析文本思想内涵,提高鉴赏能力和认知水平
  部编语文教材选文,都是古今中外典范。这就为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认知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1.经典文章,思想永不凋零
  如:《阿长与山海经》阿长,迅哥儿的保姆,长妈妈。说话切切查查,睡觉摆一个“大”字形,会讲美女蛇的故事,懂得繁琐的礼节,有伟大的神力,能阻挡城外的大炮。虽然谋害了他的隐鼠,却做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买到《山海经》。
  细读《阿长与〈山海经〉》发现,阿长,鲁迅念念不忘,笔下反复提及。阿长留给鲁迅的究竟是什么呢?在以儿童的目光追忆的同时,又以成人的眼光做出新的评判。她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代表,身份卑微,迷信麻木;她尽职尽责,尽自己所知传蒙授理,渴望实现自身价;她淳朴善良,一生的热望是一年到头顺顺流流。写阿长寄托了作者无尽的怀念,无限的辛酸、无比的崇敬。
  旧社会,一个保姆,尚且如此。现今社会,为师者,虐童频出,更透出阿长人性的光辉。经典文章离我们很近,思想永不凋零。
  2.抓住贯穿文章的人物语言,破解认知密码
  曹文轩《孤独之旅》旅行式的成长最动人心。全文只有杜小康的四句语言描写“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我要回家------”“还是分头去找吧”“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顺藤摸瓜,我们得出他的旅行式成长的心路历程:一位少年,经历了生活突变时无助、悲伤;抉择时犹豫,面对现实的胆怯,难以承受的孤独、心情的绝望;绝望后的新生,暴风雨之夜的勇敢坚强、承担之后发生神奇的转变——成长;成长后的欣喜。
  是啊。有些孤独,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跨越孤独,才能换来理想中的自己。
  3.每一个文字都有温度,品味它的思想内涵
  《孔乙己》前半部分讲“我”在店里专管温酒,很无聊。后一部分用孔乙己所欠的酒账为线索。两部分中间有这样一句话“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并不是可有可无,一是把前后两个部分分了一个明显的界限。二是暗示坐着的批判和同情,三是不幸的人在一般人心里这样没有地位。还蕴蓄着人生的寂寞。
  朱自清的《背影》两次写到“聪明”。“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们总是把最不好的一面留给最亲近的人,等到懂得了,也将失去。
  经典文章里的每一个字,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有温度,浸润着祖国的文化。细读文本时,不能放过。
  教师的鉴赏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了,才能深入浅出的设计好教学目标,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剖析文本表达规律,落实语用训练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写作时语言表达形式单调,缺少条理,我们应积极的想一些办法给予他们找到文本中模仿支架,进行表达上的训练。我们要剖析教材中表达的规律,譬如一些典型的句式、句群、段式结构等规律,让学生进行语言仿写。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句式训练。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我们发现这样的句式然后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进行表达,不仅表达的内容丰富了,还可以训练表达的有条理有重点和有详略。
  鲁迅先生的《五猖会》里面有多种组句成段方式,经典易学,找出规律进行语言训练。
  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化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这一段写的是哨子“吹嘟嘟”。作者是这样写:它是纪念品,是花一文钱买下的,它是这样做的,吹起来的声音,给我的影响。这是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方式组句成段。把哨子吹嘟嘟介绍得很清楚。我们可以设定目标,写一个物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这一段写的是他教我背书。作者写我的动作,他的动作,我的感受;他的行为、语言、动作,我的感受。作者采用“我他交互式”方式组句成段。这样互动,让人身临其境。我们可以设定一个目标,写一段心理感受。
  这篇文章组句成段的方式还有顺序词式,总分并列式,人物串联式,分层表述式,连动式,对比式,点面结合式等,学生可进行仿写训练。
  只要我们认真剖析文本,不难发现这样的训练点很多。我们在这些地方设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学生有了运用能力,就像有了疏导交通的能力,一辆辆堵在路口汽车就会有序发出。
  三、剖析文本拓展阅读和写作训练点,润泽心灵创意表达
  语言运用,不是举一反三,而是举三反一的。现在语文界的“群文阅读”就是很好的例证。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阅读拓展点和写作生长点,也就是群文阅读中的主线或主题,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进行创意表达。
  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老师拓展阅读《丁香结》,老师出示相关文字。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他们负担着解不开的仇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宗璞《丁香结》
  学生被语言吸引,就有了读书的渴望,学生读书了,思想就丰盈了。
  又如朱自清的《春》,写春风图时先从触觉角度写: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接著从嗅觉角度写: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然后是听觉角度: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春风无形无味,但春风可触、可嗅、可闻,作者只从这三种感官来写,春风的温暖柔和,春风特有的气息,春风与鸟声、流水声、牧笛声相应和而更显轻柔的特征跃然纸上。我们借鉴课文这一写法,就你家乡风景写一个片段。让学生进行表达训练。
  有一句话说得好“语文课,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剖析文本语识,抓到训练点,是老师解读文本的功力。我们要善于用好教材,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其他文献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用作讲述事情,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不管是童话故事还是民间故事等,都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特别适宜儿童口头讲述。儿童讲故事寓教于乐,适合儿童心理特点,开启智慧,丰富头脑,能有效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儿童对知识的感知兴趣,对课外启蒙教育有很好的效果,是开启儿童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讲故事可以丰富儿童词汇、句式、知识,同时提升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期刊
一、研究背景  (一)学生音乐素养状况  首先,学生喜欢音乐,但音乐素养偏低。其次,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课堂学习效果不明显。最后,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期望,希望通过音乐课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二)教师教学情况  首先,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其次,教学方式单一,教具缺乏。最后,教师专业技能知识不熟练、综合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在对福贡县农村小学音
期刊
一、质量分析的意义  (一)为了评价教学的质量,摸清学生的底数,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  (二)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依据  (三)能够为改进命题工作提供大量信息,提高试题和试卷的编制质量  总之只有做好质量分析,才能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可靠的反馈信息,为质量控制提供充分的根据,从而使教和学都得到切实的加强和改进。一些成绩较好初中学校都是特别重视考试质量分析。  二、质量分析的一般
期刊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在我的班级里,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下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在工作中,我像保护荷叶的露珠一样,关爱着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不带任何功利的色彩,我和学生是朋友、是知己,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我们融为一体,互助互爱,共同发展,人人都能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人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
期刊
勐海县地处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勐海县的农村教育相对薄弱,集中体现为教育资源在农村严重失衡,教学条件差,教师素质相对较低,形成城乡教育两重天的格局,这些因素使得勐海县的农村基础教育不可避免地具有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和相对落后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勐海县部分乡镇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诊断本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适合本地区体育教育改革的建议,以
期刊
良好的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很大的推动力,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挖掘学生的大脑思维,提升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都是教师以课堂主导地位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这样的方式也导致了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提不起兴趣,但是如果能实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并以此对数学教学课堂进行设计,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能自发地去探索数学知识,也使得初中数学的教
期刊
家园共育多年来,我们一直依据《纲要》开展幼儿园的各项活动,现在有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使我们重新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灵活化,《指南》根据幼儿的特点提出了更多更细致的要求,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帮助我们更科学、规范、细致、全面、深入的开展幼教工作,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
期刊
在不少中学英语教师心目中,课程资源就是教材,这是不全面的。教科书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它既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手段和工具,又是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教材不是全部,因为毕竟一本书的"营养"是有限的,而语言的学习是一片浩瀚的大海,无穷无尽、千变万化,要让学生真正学好英语,对除课本外的课程资源进行补充和利用就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一)《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育部
期刊
自主探究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获取知识。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关键处给
期刊
一、引言  当前乡镇地区的高中生由于各学科学习负担重,学习时间有限,课外阅读无从保障,写作文大都只是写生活琐事,论证材料陈旧,缺乏新鲜感。扩充素材积累量,有助于丰富作文内容,提升学生论证水准。本文旨在以挖掘课本为基础,提高课内文本的利用率,让学生有意识地将学过的课本知识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學生作文素材缺乏的原因  (一)课业繁重,生活空间有限  乡镇地区的高中以住宿制为主,学生的活动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