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数学教与学改革思想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g2008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已经普遍推开,创新教育已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已成为热点问题.所有这些都将对高中数学教学都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从高中数学教与学的现状来看,“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仍是主导模式,基本上是“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狂轰乱炸”的“题海”战术“淹没”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虽然“边讲边问”代替了“满堂灌”是一大进步,但数学依然是一门“最不得人心的学科”,这种“重复低效”的数学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所有这些现象都促使我们思考: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二者能很好的结合,真正的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为此,我对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与学展开一些讨论。
  一、教师的“教”
  (一)挖掘新教材本身的魅力和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材相对以前有所改变。老师上课不能按部就班。在上必修2三视图这一节,内容很贴近生活。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棱锥、棱柱、圆锥、圆台等模型,发给他们。让他们同桌一起拼凑这些模型能形成哪些新的形体。学生们兴奋起来,他们忙着拼凑。很多学生都做出了很多不同的新模型。可是当我要求他们把新模型画出来时,他们感觉有难度了,简单的还行,复杂的画不好了。那怎么办呢?此时我告诉他们三视图。根据新模型的拼凑情况将三视图画出。以后学生在画三视图时就有了一定的思维。让学生多动手,老师在必要时进行指导,既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很好的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新课程改革数学教材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在新课程教材中就注重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应在教材例子的基础上多举实例,让数学在生活中更好的体现。
  (三)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的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这一观点对新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学生的求知情趣是新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情绪氛围,推行新课程教学是不断拓宽学生的思想领域,必须以更为宽松的情感区间为心理条件。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在沉闷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只会是“情绪低落”、“一筹莫展”。我们在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情绪方面,不能墨守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塑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抓住学生喜欢争论的心理特点,通过争论有效地刺激兴奋点,一步步地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进入角色”,这无疑能收到较佳效果。而学生对通过争论得到的结论会记忆犹新,认识到错误的和正确的。
  二、学生的“学”
  (一)培养阅读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提到阅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读文学著作,其实学习数学同样需要阅读,但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上学读书”已被“上学听讲”所取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对学生的“读书”却有所忽视。从长远看,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因此,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学会阅读。
  首先是学会阅读教材。数学教科书的每一章节,就是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学生带着教师预先设计的问题去阅读并回答问题。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尝试对课本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完成作业,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只充当点拨、修正的角色。
  其次,进行课外材料的阅读。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数学史料书籍、数学名人传、数学期刊杂志、世界名题与趣题的简易读本等。随着知识的增加、阅历的丰富,学生会逐渐体会到其中的丰富内涵,这将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面目可憎”,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受益终生。
  (二)善于提问、大胆质疑
  学生要大胆质疑、积极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学习中要有质疑、提问的意识。首先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其次根据具体的内容,诱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探究性或猜想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解决。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认真思考了,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这样学生本身才有所进步。
  (三)排除心理障碍,重视“四重”
  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高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
  2、急噪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
  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
  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缺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
  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
  3、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其他文献
摘要:想象作文是人脑对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创新的形象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就是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科学家们的想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想象之源;
日前,在山东省梁山县科技兴农110研究所新品种试种场,国家“863”计划抗虫棉课题组参试的13 个品系中,选出一代号0022的具三抗(抗棉铃虫、抗蚜虫、红蜘蛛,抗枯萎、黄萎病)能
摘要:班级管理的过程是陶冶人格的过程。班主任具备了一定的专业修养,就会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终极目的。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校的全局工作,直接影响全校的校风校貌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班级管理 工作 方法  学校的很多工作要通过班主任去布置落实。基于种种因素,我个人认为: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策
研究目的肥胖目前是全球共存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肥胖的发病率大幅度增长,预测表明,2030年全球人口将有58%为超重或是肥胖。超重及肥胖可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随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一些青少年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家长过分的娇纵、溺爱下缺少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因此,对青少年进行适当
一、遵循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原则  1、要精心设计教学媒体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同时,变革自己的教学设计行为。备课时,教师要系统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设计教学媒体。将教学媒体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成为教学方案的要目。  2
建立了多层喷射沉积制备管坯的雾化过程热流模型,并对耐热铝合金熔滴在雾化飞行过程中与雾化气流的动能和热能交换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①小直径熔滴在飞行过程中
近年来,各种践踏生命、漠视生命的现象频频出现在社会上,使生命教育的话题不得不被提上重要的议程,因此说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一个既前卫又沉重的话题。通过国内外生命教育的比较,对比出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亟待解决。因为我国的生命教育研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缺乏经验,而大学生生命教育尤为如此,所以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具有较为深远的价值意义。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研究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
曾國是文獻記載的小國,20世紀以來出土了大量曾國有銘銅器,學者對曾國銅器及金文做了大量的研究。對這些文字的研究有利於我們解決有關曾國的其他問題,本文试图对前人有關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