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给教师的建议》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bao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曾在多个场合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直到手里拿到一本绿皮32开的小厚书——《给教师的建议》,翻来才真正感知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100条建议无孔不入地贯穿于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具体的《第一次学习新教材》,到宏观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苏霍姆林斯基都用具体可感的语言给出了详细又明确的建议。接下来就将我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理解和实践做几点梳理。
  一、融会贯通
  蘇霍姆林斯基在谈到运用教材时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知识,这是教育素养的基本方面之一。在现实的美术教学生活中,我尝试着对教材作了创造性地运用。
  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跨学科的,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应当具备如此的素养。考虑到电影艺术包罗万象,又能促进团队协作精神,我以电影为主题上美术课。我的美术课包括电影中的人物服装设计、建筑空间设计、分镜头绘制、海报设计、定格动画、水墨动画、电影院剧院设计和博物馆奇妙夜等,共八个模块,从6~9年级每学期一个模块,统称为“电影空间艺术设计”。学习电影艺术的同时,国家课标也必须落实,在教学中,我将人美版美术教材7~9年级六册书整合,有目的地将原先零散在每册书中的知识点归类,提炼出教材中的几大知识体系,如造型艺术、设计艺术、电脑美术、世界区域美术、博物馆艺术、建筑与老北京文化等,将它们融汇到电影课程中,每个模块由一个项目作业来引领,学生修满学分,完成项目作业,就达到甚至超越了国家课标的要求。
  在项目作业的设计上,我进行有创意的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活动作业为中心,学生围绕活动展开学习。例如,“水墨动画”这个模块中,我就做了学科内的整合和跨学科的融合。开设“水墨动画”模块,不仅是因为教材上有国画这部分内容,还因为作为中国传统美术的一个画种,它承载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地位十分重要。在教材里,中国画内容有这样几课:“花鸟画”“齐白石的花鸟画”“山水画”“李可染的山水画”“蒋兆和的流民图”“篆刻”,实际就是国画的几大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和篆刻,其中,人物画和篆刻仍作为欣赏课来讲解,山水画和花鸟画用水墨动画的制作贯穿起来,画山水为背景,画花鸟为角色,模拟民间工艺美术“拉毛剪纸”的方式制作定格动画。我鼓励学生将文言文古诗词用水墨动画制作出来,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做到夯实巩固。学生制作了《天净沙·秋思》水墨动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词中的意象化作了形象,跃然纸上,再配上央视栏目《经典咏流传》的《秋思》歌曲,仿佛是一曲MV音乐电视,学生也对所做作品爱不释手,争相传看。
  二、学以致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他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学习到的知识也一定要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生活。学生感受到,这个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让我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受益的,他就会有内在的驱动力。
  学以致用在于“解决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明确有“问题解决”这个内容。它是社会参与层面实践创新素养中的一个基本点。例如,我们的“博物馆手册设计”项目学习中,学生要为这一所博物馆的三本手册设计一个书函,实际上就是装手册的容器,用四开大的椴木板来做,材料不浪费,做体积最大的书函,有一个面要保证A4大小,书函做好后用彩色纸黏土做出博物馆浮雕安在上面。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运用到:数学中的长方体体积计算求最大值;劳技中的金工木工;美术中的审美、实践与创新能力。
  问题解决也离不开平时的积累以及习惯的养成,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绘图习惯,在用纸和构图上提出要求,在做设计时,在画面左侧画出三个草图,这里往往能够看到思维的延展,也是设计过程的记录和保留,然后再在右边更大的范围里画正稿,上色,需要写清设计产品的基本要点及设计阐述。教会美术表现的路径,让学生有章可循,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真实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中经常带学生来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例如安装一部新的汽车,在这项工作中学生需要完成很多任务,哪怕是磨光金属片或者是擦铁锈这种不吸引人的劳动。“但是这一切都服从于一个有价值的意图。这个意图鼓舞着大家工作。双手的工作跟有意义的创造紧密地结合。思考和双手的联系越紧密,劳动就越加深刻地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心爱的事情。劳动中的创造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之一。”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让学生体会动手的意义,他将动手称之为“劳动”,而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劳动就是美术实践,因此,实践的情境一定要是真实的,或者是模拟真实的,让学生感受到“我的实践是有意义的”。比如在“电影建筑空间设计”课上,学生仅是做模型是不够的,需要一个主题引导。我们学校要建新校区,这是学生老师都知道的。那我们为将来的新校区做一个规划,想要什么样的校园由你来决定,画规划图,做出模型来,如果你设计得好,我们就推荐给学校考虑,或许将来的新校区就是你设计的。学生问这是真的吗?我说当然是真的了,咱们学校一直都特别重视学生的意见,负责新校区建设的校长还找我们美术老师谈过,问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美术教室,可以自己设计。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设计可以成为现实的时候,会特别有动力。
  四、润物无声
  苏霍姆林斯基教给我们这么多教学方法,同时强调教师自己的思考,他说:“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他强调:“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我重视无声的环境、无声的行为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例如上课前,如果有学生到得早了,我会先将窗帘拉上将灯关上,营造一个比较暗的环境,让学生先在桌上趴一会儿,定一定神儿,让学生的心沉静一下,不要在上课前就持续地释放和消耗能量。又如,当我发现了学生在美术表现上存在的问题,我往往不急着评判,而是先观察,结合学生以往的表现以及他的性格,综合考虑处理办法。例如,我发现平时泼辣的女孩儿在刻橡皮章的时候谨小慎微,而常常沉默不语的女孩儿却是胆大心细、单刀直入,在美术上的表现和平时表现出来的性格这么不相符,我没有直接用语言说应该怎样,而是让两个孩子把作品交换着来刻,谨小慎微的孩子马上就意识到描得粗粗的线稿是醒目容易刻的,而胆大心细的孩子先观察了一下这个橡皮章,将比较弱的线条很肯定地用笔描深,然后再大胆刻。刻了一会儿我觉得孩子们已经领悟了,问还需要再换回来吗,她们说换不换都没关系了。我想这个做法比直接说教的效果更要好。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结合得十分紧密的实践家和理论家,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苏霍姆林斯基仍然像一盏明灯,继续指引着教学中遇到问题、感到迷惘的教师们,我也要谨记他给教师的建议,并且像他那样,边教学、边思考、边研究,将教育日记持续记录下来。
  本文系“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征文比赛二等奖文章。
  (作者单位:北京中学)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研究导创教学已有30年了。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教学生探索、创新,是当今语文教学的紧迫任务,也是现代语文教学改革的理想追求。重庆语文界经过30年的探索,不懈地在语文学科领域研究“导创”的规律,形成了一个流派,建立了一门学说,这就是“语文导创学”的教学论。它在引领当今教育改革的潮流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照亮改革先行者的心灯,鼓舞他们冲破险滩,为达
一、我的童年  我出生于1941年,家就在山西省代县牛站村。家中一共有5个娃娃,大姐、二姐、大哥、二哥和我,我是家中最小的,是在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关爱下长大的。我的爸爸是个老实忠厚的农民,一辈子都在和家里那一百亩田打交道,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我的妈妈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由于是小脚,不能下地干活儿,但她做家务很有一套,能把家里搞得非常干净。在爸妈的努力下,我们几个娃娃从未饿过肚子,过年过节还能吃上一
本刊讯:2015年7月24-2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与美国中小学校长协会合作主办,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协办的“2015中美校长高峰论坛:美国荣誉校长北京行”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顺利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份的380多位校长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采用主旨演讲、主题论坛、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搭建了中外校长的对话平台。中美校长和学者围绕校长领导力与现代
2012年9月25日上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2、3号展厅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信息技术工作者川流于厅内,品味、赏鉴十年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摩肩接踵的人流形成了一股热浪,如同信息技术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的影响,炙热滚烫,令人惊愕、沸腾甚至有一种窒息感。  此次历时3天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由教育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参加展演活动的有全国31个省(自
学校应是学生喜欢的地方,也应是他们更好求知、快乐成长之地。学校的空间设计应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一致。这是因为学校空间不仅要有一定的教学设施,还要能提供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平台,变成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场、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场、高新教育教学技术的实践场和推动教育教学方法不断进步的实验场。这样的学校,才最适合学生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占地面积87亩,建筑面积5.7万多
教师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教育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师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持续关注,教师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其重要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教师教育是一切教育之源,教师教育决定国家未来,教师教育是国家的希望,教师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石[1]。芬兰以其优质教育著称于世,而这得益于芬兰完善的教师教育体系及其发展。芬兰的教师教育有何特色与经验?中国的教师教育症结在哪?国际范围内教
有人问我,为什么在农村学校搞语文教学改革,我回答说,是为了心中那个梦。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那时候,农村很是贫穷、落后。上初中时,读了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我就被桃花源世界吸引住了。那时,我就想,我的家乡什么时候能变成桃花源?什么时候家乡的人能像桃花源里的人那样,过上富裕安乐、友善和睦的日子?这成为我心中的梦。  1985年,在风起云涌的农村经济改革大潮中,我在榆树市秀水二中这所村办中学举起了农
一、课程开发背景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并指出要“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被提升到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2016年9月
2016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小学”)正式成为“中国好老师”项目校。此后,我校积极推进项目开展,不仅制订了周密的计划,而且结合学校的发展理念和特色定位推进相关主题活动,使教师队伍建设在活动中有抓手、有重点、有目标、有实效。  一、根据教师需要制订计划  “中国好老师”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所以,实验小学在制定规划时,就明确了“为教师的发展创设平
富有艺术性的点拨是启动学生思维的钥匙,适时、精准的点拨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拨正思维航向、点燃智慧火花、激发创造潜能,又可以使阅读课上得有文味、有韵味、有趣味、有余味。点拨,必须是“雪中送炭”,必须点中要害、击准痛点,方能引发学生的顿悟、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必须抓准时机,用“点拨”去打开学生阻滞的思维,为学生点明方向,让学生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去感受和体验文字的魅力。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