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质。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现行的语文教材,收入许多名篇佳作,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涵盖了美的各个领域。如,表现自然美的《山海美》、《桂林山水》、《九寨沟》、《草原》;表现社会美的《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将相和》;表现艺术美的《月光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辅以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导读、品词析句、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美感,领略到语文阅读的魅力。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喜怒哀乐、真善美丑,这些感情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体验。在具体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略到阅读的魅力呢?
一、悉心指导,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学起来就会轻松愉快、情绪高涨,就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渴望在学习中提高;教师教起来就会轻松,教学效率也会高得多。那如何做到让学生乐学呢?一是指导阅读,激发兴趣。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根据教材特点加以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如,《桂林山水》是一篇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文章,就应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气来读。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教师范读,感染学生;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感悟;师生共读,声情并茂,其乐融融。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的美丽画卷中。二是开展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学有所乐。学生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不能仅仅满足于读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得的快感。我们可以举行美文朗读比赛、读书故事会、演讲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办手抄报等活动,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得到锤炼,充分感受到读书的魅力、读书的乐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是一种巨大的教育潜能。教师要让课堂成为吸引学生的“磁场”,就要用饱满深情的语言叩击学生的心扉,创设感人肺腑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实验演示、角色表演等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师生情感相融,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中的境界,最大限度地领悟文章的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文本的思想感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随着哀伤的音乐用课件出示美国洛杉矶那次大地震留下的珍贵图片,再加上老师“煽情”的语言描述,将学生的情感拉向地震的惨烈现场。这样,大家的情感都沉浸在地震后留下的一片片瓦砾中、一堆堆废墟中。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触景生情,同时也引领学生进入更深次的学习。
三、尊重学生,张扬个性
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学生的个性、思维是有差异的,教师不要一味求同。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并给予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要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提倡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方法上可以采取小组学习讨论、同桌互问互答,或学生问老师答,共同切磋的方式。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的蔺相如、廉颇、秦王这三个人物的特点鲜明,你喜欢他们当中的哪一个?为什么喜欢他?”大部分学生说喜欢蔺相如,因为他不畏强暴,勇敢机智,识大体、顾大局,胸怀宽广,忍辱避让;也有的说喜欢廉颇,因为他英勇善战,为保卫赵国立下汗马功劳,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知错能改,披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口“请罪”。可有位男生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秦王有他的可取之处,我喜欢秦王。”话音刚落,全班哗然,这一观点也出乎我的意料。所有学生都把目光集中到我身上,希望从老师这里寻求答案。我没有否定那位男生的观点,而是鼓励他说说喜欢秦王的理由。他说:“当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后,秦王并没有杀掉蔺相如,说明秦王还有取信于天下的良知和志向;当时战国七雄纷争,天下大乱,最后秦国打败其他六个国家,实现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说明他能力非凡。”语毕,全班学生不由自主地向那位男生投去赞许的目光,我也给这位学生予肯定,表扬了他阅读面广,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其他学生要学会分析、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反应,要加以理解和鼓励,并适时地加以指导。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并启发、引导、指导学生阅读。这样,学生阅读的潜能就会发挥出来,就会感到学习的快乐,阅读教学也就真正成为美的教学。
(责编 韦 雄)
一、悉心指导,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学起来就会轻松愉快、情绪高涨,就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渴望在学习中提高;教师教起来就会轻松,教学效率也会高得多。那如何做到让学生乐学呢?一是指导阅读,激发兴趣。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根据教材特点加以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如,《桂林山水》是一篇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文章,就应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气来读。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教师范读,感染学生;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感悟;师生共读,声情并茂,其乐融融。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的美丽画卷中。二是开展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学有所乐。学生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不能仅仅满足于读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得的快感。我们可以举行美文朗读比赛、读书故事会、演讲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办手抄报等活动,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得到锤炼,充分感受到读书的魅力、读书的乐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是一种巨大的教育潜能。教师要让课堂成为吸引学生的“磁场”,就要用饱满深情的语言叩击学生的心扉,创设感人肺腑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实验演示、角色表演等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师生情感相融,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中的境界,最大限度地领悟文章的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文本的思想感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随着哀伤的音乐用课件出示美国洛杉矶那次大地震留下的珍贵图片,再加上老师“煽情”的语言描述,将学生的情感拉向地震的惨烈现场。这样,大家的情感都沉浸在地震后留下的一片片瓦砾中、一堆堆废墟中。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触景生情,同时也引领学生进入更深次的学习。
三、尊重学生,张扬个性
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学生的个性、思维是有差异的,教师不要一味求同。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并给予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要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提倡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方法上可以采取小组学习讨论、同桌互问互答,或学生问老师答,共同切磋的方式。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的蔺相如、廉颇、秦王这三个人物的特点鲜明,你喜欢他们当中的哪一个?为什么喜欢他?”大部分学生说喜欢蔺相如,因为他不畏强暴,勇敢机智,识大体、顾大局,胸怀宽广,忍辱避让;也有的说喜欢廉颇,因为他英勇善战,为保卫赵国立下汗马功劳,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知错能改,披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口“请罪”。可有位男生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秦王有他的可取之处,我喜欢秦王。”话音刚落,全班哗然,这一观点也出乎我的意料。所有学生都把目光集中到我身上,希望从老师这里寻求答案。我没有否定那位男生的观点,而是鼓励他说说喜欢秦王的理由。他说:“当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后,秦王并没有杀掉蔺相如,说明秦王还有取信于天下的良知和志向;当时战国七雄纷争,天下大乱,最后秦国打败其他六个国家,实现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说明他能力非凡。”语毕,全班学生不由自主地向那位男生投去赞许的目光,我也给这位学生予肯定,表扬了他阅读面广,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其他学生要学会分析、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反应,要加以理解和鼓励,并适时地加以指导。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并启发、引导、指导学生阅读。这样,学生阅读的潜能就会发挥出来,就会感到学习的快乐,阅读教学也就真正成为美的教学。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