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uai6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的講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研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却能使人感受。
  【关键词】朗读;作用;要求;技巧;训练形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实谓语文教学之佳法。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练好朗读呢?
  一、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习惯的好坏会影响人一生的命运,好习惯养成了将受益终生,因此,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 我首先培养学生养成“坐如钟”的读书姿势,并通过儿歌教导学生坐着读书时,要“身坐直,脚放平,两手拿书向外倾”。我还通过示范告诉孩子站着的读书姿势:离开桌子身站直,左手托住书背,右手轻拿书角,胳膊自然弯曲,露出漂亮的小脸。明确要求后,每次读书前,我都先说一遍儿歌;学生站起来读书时,先提醒姿势。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已会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读书姿势。
  二、明确朗读目的
  朗读不是没有目的的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朗读是为了感悟和解读文本,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未雨绸缪、全盘考虑,从最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方面来精心设计朗读,让学生的朗读有明确的目的。朗读是为了读准字音,还是为了体会感情?是对课文大致的了解,还是对某句关键句子细细品味?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我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既有教师范读,又有学生配合朗读;既有刚上课时的整体感知朗读,也有课文分析过程中的情感品味朗读。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激荡学生的感情,使朗读真正成为有效教学的一部分。
  三、创设朗读的情境
  朗读需要技巧的指导与演练,但更需情感的体验与认同,撇开了情感的支撑与奠基,朗读充其量只是摹音拟声、装腔作势。所以,作为教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就需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式朗读可以运用以下几种策略。
  (一)图片、影像创设情境
  我们在进行朗读指导时,要充分利用图片、影像为学生朗读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带着孩子们走进一个个特定的情境,和作者一同欢笑、一同惆怅、一同用最丰富的情感语言去赞美他们、歌咏他们、思念他们……比如:如教学《船长》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冰海沉船》电影片段,并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串起英雄的精神,让学生从文字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学生对船长哈尔威的敬意油然而生,很容易体会出哈尔威船长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我再指导学生朗读时,学生轻而易举地读出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崇敬之情。
  (二)场景感染情境
  生活场景的设置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小孩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融入孩子的视角,或者选择孩子熟悉的事物导入,方可动之以情,朗读时读出真情实感,传达出文本的“情”之言外之意。比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如何读出邱少云烈火焚烧时的万般痛楚和他的伟大献身精神呢?我是这样问学生的:你有没有碰倒过火?开水烫在手上的感觉是怎样的?一联系了生活经验,学生的情感马上被调动起来了,饱含深情地读着:这怎么忍受的了呢?……这个伟大的战士!学生完全的沉浸在英雄的情感世界里。
  (三)音乐烘托情境
  音乐是门高尚而富有感染性的艺术,它通过乐曲进行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及节奏的快慢,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指导学生朗读时,如果把音乐与文字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就更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
  我在教学《开国大典》中“阅兵盛况时”片段时,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利用音乐的刺激,引领孩子们走进阅兵的热烈场面,体会人们观看阅兵时那种激动、喜悦、兴奋的心情,学生很容易进入文中的角色,课文中的语言似乎是发自他们内心的感受,朗读的语调、速度,因为情感的作用而表达的恰如其分。
  四、朗读的时间要充分
  现在的语文教学的整个课堂上充斥着所谓“启发式教学”——实质上是“讲问教学”,很多老师挤掉了学生的读书时间,朗读练习犹如蜻蜓点水,来去匆匆,长此以往如此剥夺学生的朗读时间,学生必然会失去理解的个性。那么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安排好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要把朗读时间交还给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的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让学生通过所读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让此时的学生由“听者”变成真正的“读者”,让他们去体会自己的情,领悟自己的理,而我们教师给学生担任“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五、恰到好处的言语激励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小学生尤其喜欢赞扬和鼓励。因此,教师应带着欣赏的态度去聆听和感受学生的每一次朗读,让他们体会到被赏识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一句“你的朗读越来越出色了”、“老师快要被你陶醉了”……却可使学生受益一生。如我在教学《五彩池》中描写五彩池形状一段“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时,有同学提出“我认为应该读得越来越快,因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过来了,所以要快点读。”我认为这位同学说得很有道理,对他的答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让他试着读一遍。没想到我的赞扬又引来了别的学生的不同看法:“这四个‘有像……的’该读得越来越慢,因为五彩池真神奇,作者边看边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可见,教师的鼓励、赞许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更可点燃起他们对朗读方式处理的独到的创造火花。
  总而言之,朗读指导应成为“学生最爱”。若学生爱朗读,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已经成功了大半。如果真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定将是另外一番图景:书声琅琅、情意绵绵、 “语味”浓浓……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心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2]《语文创新教学》,延边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3]《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课堂中,提问式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良好的提问应用,能把握准问题实质,还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提问式教学法也是目前小学数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简述小学数学中运用提问教学的重要性,列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运用方案,希望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引言  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学生从传统的“你教我学”的沉闷氛围里解放出来,真正还原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找到学习本身固有的快乐,体验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美好感受。  【关键词】快乐教学;策略;高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以此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因此在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新疆学生到内地上学,目的是为新疆培养技术型人才,但由于语言和数学基础差异,如果按照现有的中专教材,学生很难接受,也就谈不上数学学习为专业课服务,势必会造成应用能力的缺乏,因此我们应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整合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为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  【关键词】新疆内职班;学生特点;措施对策;教学模式  我校是一所国家级示
期刊
【摘 要】数学属于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性。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当作主要方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应当将目光放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上面,并采取针对性的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的身心可以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具体状况入手,依据数学逻辑性强、实用性
期刊
【摘 要】研究特级教师的视频实录,对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提问的类型以问题的数学思维水平、情境性、开放性这三个维度划分,并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然后结合教学各环节的问题处理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特级教师  一、课堂提问研究定量分析  (一)课堂提问的类型  研究主要运用NVIVO 11对教学实录进行划分,并归类分析。将课堂提问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课堂提问的思维水平、
期刊
【摘 要】本文综合了我已有的经验,先分析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再阐述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带领大家进入一种创新性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策略  研究性学习模式,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不仅能够激起我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令我们更为灵活的运用数学概念,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状态,最终养成良好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等学科素养,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学
期刊
【摘 要】信息化教学的今天,怎样更好的应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显得非常重要,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涵盖比较广,如:从洋流到地方时。想要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立体,就需要地理教师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利用,进而使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资源;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是一门传播地理信息的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想学生传授一定的教育
期刊
【摘 要】基于新课改的视野背景,小学数学课堂逐步引入了对话教学,努力实现结合生本的对话教学设计新模式,促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形态,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潜力与作用。本文立足于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实,重点分析和探究了对话教学理论的目标设计及其实践应用,并积极探索推动其实施的合理对策。  【关键词】对话教学理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新课改教育环境下,教育者愈加关注沟通互动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小学数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明确指出:“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 学校和家庭作为孩子成长最具影响力的两大环境,虽然二者各自的功能和角色不同,但是二者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这充分说明了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重要性,只有两者紧密合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更加深入地,全方面地促进孩子的成长。作为班主任,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当孩子出现情绪的时候,家长对学校的理解,对班主任的信任显得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与思维性的学科,故而提问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之中有其必要性,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广大初中数学教育者更是围绕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这个话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则必须对初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的现状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许多相关研究以及理论性的内容,但落实到教学实践之中,尚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予以解决。基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