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改进”导航课改“深水区”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iu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14年11月,北京市教委正式出台“北京市中小学学科改进意见”,分别针对中小学语文、英语和初中科学类课程发布三份改进意见,以期解决学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本期,我们特邀三位教研员分别对学科改进意见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同时,为更好地推进学科改进意见的落实,本栏目从2015年第1期开始设置子栏目——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学科改进意见”,聚焦学校在落实改进意见过程中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以期给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从2001年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以来,北京市积极推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应试轻教学等问题。此次《改进意见》,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规律的尊重与学科学习特点的把握,凸显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变革。
  变革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重要位置。在语文教学中,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使语文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变革二:遵循“零起点”教学,切实防止教学“抢跑”。小学语文、英语学科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努力消除学生学习“压力前移”,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拓展视野、培养兴趣。
  变革三:小学阶段禁止统考、统测,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一直是课改的难点,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教师耳熟能详的名词,如何让这些核心理念落地,此次《改进意见》提出明确要求:“小学阶段禁止统考、统测,只记录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参与社会活动、文体活动等学生成长情况。物理、化学学科将学生初中三年参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成绩纳入中考考试评价体系。”
  变革四:中小学校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项举措,在于加强学科教学内容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让学生学习鲜活的知识与技能,做到学以致用,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变革五:形成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做教育。《改进意见》提出,“支持走班、走校以及网络在线的个性化学习,加强与社会教育机构的合作,通过购买服务,市、区县两级共同推动整合博物馆、科技馆、大学实验室和图书馆等社会资源。”可见,《改进意见》所倡导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与无边界的学习场,让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自主权与选择权,实现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探究在多元的空间内完成。
  市教委委员李奕指出,学校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立体、全方位落实《改进意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面向学生“实际获得”的角度去推进教学改革。基础教育改革普遍进入“深水区”,人们从强调学习机会的均等,到看重改革后学生的“实际获得”。李奕强调,只有从学生是否能够“实际获得”、从面向“学生服务”的角度开展教育教学,才能突破以往改革的瓶颈。
  基于学生发展进行课程顶层设计。义务教育是一个整体,但小学课程与初中课程之间仍存在断层。九年一贯制和学区化管理,都是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通过顶层设计,提高小学和初中课程的有效衔接。目前,亟需改革的是学科的协同发展,课程的顶层设计及跨学段的课程设置。
  协同创新综合改革,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未来要关注综合课程改革,即不是单项的课程改革,要做到管理层面与学科层面的全面改革。要在考试、教学、学校治理,以及招生方面协同创新,努力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实践育人模式。考试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考核。
  创建开放、多元的学习空间,鼓励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当前,社会化的学习资源、在线的学习方式,都是对课堂教学的及时补位,将稳步推动学科教学的后续发展。李奕强调,“建立围绕学科改进的教学统一战线,调动一切可以协调的力量,整合所有社会可用的学习资源,运用一切杠杆与手段撬动教学改革。”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学将迎来一场新的变革。下面,特邀语文、英语、科学三位教研员对学科改进的主要内容及实施建议进行解读,以期给老师们提供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说明文的写作要求是:“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这个写作要求看似简单,现实教学中却常常得不到落实。究其原因,一是部分老师对说明文作文教学不够重视,认为初中阶段教学生写好记叙文就行了,反正中考也不考说明文写作;二是学生不喜欢写说明文,觉得枯燥、乏味,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开展说明文作文教学。那么,如何达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的写作要求呢?我的教学策略归纳起来有三点:
高中课程改革由部分地区试验,转向包括北京在内的更大范围的推广,是我国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反映。一时间,这场教育改革的重头戏,成为教育界乃至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   不少校长和教师怀着极大的热情迎接课程改革的到来,他们在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方案的引导下,积极地做着各项准备。也有些同志和部分媒体对高中课改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质疑和担心。我想面对如此重大的改革,这些都是正常的。   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和今
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和成长的地方。选择在什么样的学校任教,这所学校有怎样的文化底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成长路径,影响着教师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状态。因此,每一位在职教师,或者有志于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青年,都在追寻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学校。  十年前,我走进以“人文”著称的传统名校——北京师大二附中。和同来的许多青年一样,初来乍到的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也充满不安。那时,我心目中的所
现行各版本的小语教材都把童话、诗歌、寓言、记叙文、散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文本纳入其中,且各学段收纳的篇目也因学生的认知能力、课标要求不同而有所区别。这显然是教材编撰者精心安排的意图——通过阅读这些文体作品,达到培养各学段学生阅读能力,启迪学生语言智慧,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由此,我们开展了对不同文体教学策略的研究。这项研究的确定不仅基于对教材,对各学段教学重点的把握,还基
守正出新,弦歌不辍,一百年来,首师大附中始终秉承“成德达才”的育人理念,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期都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从2014年9月开始,学校全面开展“四三二一”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验,其中的“四”是指我校四修课程体系,“三”是指三维管理体制,“二”是指两个育人原则,“一”是指一个核心目标。  四修课程体系——“全面发展”与“学有特长”统一  课程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
从2003年开始,北京市教委委托首都师范大学开展针对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跟踪测评工作。为保证跟踪测评工作的顺利进行,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了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估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不断修订中形成了具有相对稳定和可变性的测评工具,测评覆盖全市所有区县,收集到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数据855万余个,为北京市教委提供了共计20余万字的10份年度测评报告,并在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的理论研究、
培根说:“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性。”这句话用在孙联群老师身上最合适不过了。孙联群老师是北京启喑实验学校的一名美术老师,他自幼双耳失聪,命运的不公没有让他屈服,他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五彩斑斓的生活,也为每一位学生绘就了美好的未来。  2014年,孙联群老师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成为北京首位无声世界的特级教师。这个荣誉是对孙老师乐观进取、坚韧不屈的生命态度的激励,也
2012年11月20日,在中关村第一小学“葵园教师研究院”“葵园学术坊——伙伴互助工程”启动仪式上,尚炜老师收到了一个特殊的礼物,一枚漂亮的小葫芦,或者说是一只优雅地回转脖颈的“小鹅”。这枚小小的艺术品来自尚炜老师的葵园“研伴”梁小红老师。在主持人的邀请下,梁老师把这枚小葫芦的故事讲给了大家听。原来,这个葫芦是梁老师自家种的,因为长得干瘪,差点被扔掉,但是后来她无意中发现这个小葫芦歪歪扭扭的形状很
编者按:随着新学年的来临,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五个教师节。面对这个特殊的节日,我想到许多,想到《凤凰琴》、《美丽的大脚》,想到贵州深山里支教的大学生徐本禹,想到天边小学的代课教师申其军,更想到许许多多著名的和不著名的教师。他们就在我们身边,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成就着教育的美丽。本期,我们特别编发了一组教师日常工作中的小故事,以此表达对真心爱教育、真心爱学生的教师们发自内心的敬意。    “胡森这孩子,
长期以来,“高耗低效”一直是人们对外语教学的普遍描述。因此,构建新型外语教学模式成为外语教学研究者与外语教师的共同诉求。在此背景下,外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走过一段各类教法更迭替换的曲折历程。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开始将研究重心从教学方法的横向比较转向对学习者自身的关注,此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才成为指导外语教学的首要原则,如何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该理念也成了所有一线教师面临的共同挑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