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爱育爱”学校文化 追求教育真谛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vfg4gf3f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良好文化传统的学校,在继承与发扬的基础上,1997年提出了“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思路,经历了10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以爱育爱”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一、对学校文化的认识
  
  学校文化是一种信念文化,它体现在人的信念之中。当一些信念获得全校组织成员的共识,并具有指引全体员工自觉行动的力量时,这些信念就转变成了“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办学理念就是学校文化的“魂”,是学校的精神所在,而学校文化又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学校文化也是一种行为文化。从根本上来讲,文化是一种精神。然而真正的精神绝不是“说”出来的,真正的精神是在“做”中体现的。所以,当面对各种情境,不同的员工表现出同质的行为时,这种行为背后所共有的精神和信念,就是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还是一种物质环境文化。文化需要附着于外显的凭借,将其内在的精神与信念物化,这对于学校而言就是校园环境建设。这种校园环境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对已有环境和设施的美化与改造上,更体现在校园设计的理念上。在每项建设的最初设计中,都需要通过不断追问“建筑到底是为了谁”等一些基本问题,以确保学校文化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的真正体现。
  学校文化具有弥散性。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犹如空气,无处不在,散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这种无形的学校文化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总是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学校的各种决策,影响着学校中每个人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每一点变化。学校文化又具有整体性。无论是精神还是信念,只有在对学校各个层面“整体”发挥影响时,才能称得上是“文化”;也只有那些被全体成员所认同,成为全体员工的同质行为,在学校每个角落都有所体现的东西,才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还具有一致性。无论是谁,无论面对什么情境,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在哪个角落,所体现出来的观念、所展示的精神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学校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这种教育的本质是启迪和提升人的生命意义及价值,启迪与提升需要一种精神,需要一种力量,需要一种潜在、持久、无处不在的熏陶与影响。而学校文化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这种精神,在于这种力量,在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影响。因此,打造学校文化,就成为我们实施学校教育的载体,成为我们提升教育质量的途径,成为我们追求教育真谛(教育的真谛在于诠释生命,而诠释生命的教育是“以爱育爱”)的必然之路。
  
  二、实验二小学校文化的发展阶段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积累、动态发展的过程。学校文化的建设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它需要时间、需要积淀、需要不断地反思与实践。实验二小学校文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思考与探索——确定办学方向,建立文化内核
  学校文化首先是信念的文化。这种为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奉行的信念,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之“魂”,它服务于学校的发展。通过长期思考与探索,实验二小确立了“双主体育人”的办学理念,同时把“以爱育爱”作为“双主体育人”办学理念的核心,从而形成了实验二小学校文化的核心。
  2.制度与实践——推行办学理念,建设学校文化
  在形成核心理念的基础上,为配合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家长文化、党员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建设,我校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通过制度的规范,评价的引导,不断矫正和规范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方向,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行为,并通过调整后的绩效来验证学校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内涵的价值,强化学校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内涵在全员中的认识,从而促进共识的达成、文化的形成。
  3.反思与总结——追求超越制度的管理,形成学校文化
   经过9年不懈的努力,实验二小的学校文化渐显端倪,它已经成为留存在每位实验二小人心中的精神之歌,它正在指引着每位实验二小人前进的方向,它也是实验二小正在进行“从制度到文化——追求超越制度的管理”转型的前提。这种文化已经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逐渐形成了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家长文化、党员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园文化,即实验二小的“九大学校文化”。
   其中,“双主体育人”是这些文化的源头,“以爱育爱”是这“九大文化”内涵的基础与核心,“以学论教”是这“九大文化”内涵的重要构成与补充,“以参与求体验”是这“九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创新求发展”是这“九大文化”的根本追求。而每一位实验二小人,都是这“九大文化”的建设者,同时也是接受者。
  
  三、实验二小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明确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实验二小致力于“学习型学校”建设,围绕“以爱育爱”的文化核心,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在物质层面上,它体现在学校的校园文化之中;在制度层面上,它体现在学校的管理文化和制度文化之中;在行为层面上,它体现在学校的课程文化和课堂文化之中;在精神层面上,它体现在学校的教师文化、学生文化之中、家长文化和党员文化之中。正是在良好的物质基础上,以先进的制度作保证,通过行为不断改进,实验二小才能够最终形成以自身精神为灵魂的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的物质基础——“关爱、和谐、精致”
  关爱是校园文化之魂,和谐是校园文化之形,精致是校园文化之质。
  2.学校文化的制度规范——管理文化和制度文化
  管理文化——授权、人本、激励、沟通。授权,“责、权、利”的平衡是有效管理的基础;人本,以人为本是我校管理的核心,也是我校办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础;激励,是管理策略中的精髓;沟通,是“人本”文化的有机构成。
  制度文化——共识、自律、崇善、动态。共识,重在参与和协商,达成共识;自律,重在自我约束,权力下放; 崇善,突出激励评价,完善自我;动态,不断修改、补充、完善。
  3.学校文化的行为体现——课程文化和课堂文化
  课程文化——个性、超越、未来。个性,个性化的课程设置;超越,鼓励超越的课程实施;未来,面向未来的课程目标。
  课堂文化——生本、对话、求真、累加。生本,教为学服务,以学论教,是实验二小课堂文化的根本;对话,课堂教学不仅是行动的参与,也是思维的碰撞;求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累加,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是由某一节课决定的。
  4.学校文化的精神灵魂——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家长文化和党员文化
  教师文化——形象、学习、合作。形象,美丽地工作着;学习,智慧地工作着;合作,快乐地工作着。
  学生文化——美、学、玩、做。美,美出修养与特长;学,学出习惯与大气;玩,玩出健康和情趣;做,做出责任与奇思妙想。
  家长文化——权利、责任、成长。权利,拥有合法的权利;责任,明确投入的责任;成长,懂得成长的需要。
  党员文化——旗帜、奉献、正气、引领。旗帜,带头作用,创新意识;奉献,艰苦奋斗,不计报酬;正气,求真求是,敢于批评;引领,群众为本,重宣传、团结和带动。
  
  栏目编辑 王雪莉
其他文献
编者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到今天,在消除区域间、学校间硬件环境不均衡的基础上,怎样实现各学校之间软环境的优质均衡是一个重要课题。西城区是北京的中心城区,有着众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但也不是每一所学校都是“四中”、“八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因此,怎样让那些普通的学校也成为优质的学校?西城区给出的答案是:通过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挖掘学校内在的活力和特色,提升教育内涵,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本期,西城区教委
文章主要根据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行为,对儿童房内应具备的功能区域进行详细的探讨并做出规划总结,最终提出一种安全、合理的布局建议。
指导司机是铁路机务行车中最基层的管理干部,可以说是兵头将尾.在蒸汽机车时代,对指导司机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能吃苦、有耐力、懂技术就可以了,那个年代的管理也相对粗放.
当今社会,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丰富的信息资源.近几年,就业形势错综复杂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观念,这些因素给高校的就业指导和管理工作带来机
【摘要】在地铁建设管理中,第三方测量、第三方监测充当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为地铁工程顺利推进起到了强有力的专业技术保障。本文以大连地铁1、2号线工程建设管理为例,阐述了地铁建设管理中第三方测量、第三方监测的管理基本情况和管理经验。  【关键词】地铁建设;第三方测量;第三方监测  1、工程概况  大连地铁1、2号线线路总长为65.1公里,共设车站48座(南关岭、西安路换乘站为两条线共用)。其中,1
中国传统食品包装设计是中国食品包装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设计思路。食品包装设计不仅需要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原则,更需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观。本文从中国
一、继承学校文化传统,确立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rn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前身是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校,简称“女附中”.在办学90年的历史中,学校的归属和名称虽屡经
[案例]rnA公司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以划拨的方式取得了一宗地的土地使用权,批准用途为办公用地.后A公司与建筑单位签订协议,兴建住宅楼.这座住宅楼建成后,A公司又直接与购房户
一、以伟大的精神塑造人    北京市鲁迅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是以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命名的一所学校。鲁迅的思想、鲁迅的精神是一本读不完的巨著,是一个研究不尽的领域,是一个博大的精彩世界。在鲁迅去世后的70年间,我们更感到他的伟大和重要,更加发现他的思想的深刻和预见的正确。因此,弘扬鲁迅精神,学习鲁迅人格是我们每个鲁迅中学人的神圣责任和伟大使命。  北京市鲁迅中学的办学宗旨首语就是“弘
随着计算机越来越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不言而喻,互联网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促成品也是成就品,它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