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教师发展路径解析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d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教兴市”战略指引下,1992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两基”目标,1998年率先普及高中段教育,2004年在江苏率先普及十五年教育,2007年又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些骄人的成绩,与苏州大力推进教师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目前,苏州正在强化“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个教师”的系统工程,并把2009年确定为“发展教师年”。推动教师发展、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地方政府教育政策的优先议程。
  
  一、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观念来充分认识教师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核心要素,是建设人力资源的战略举措。学校、学生和教师是发展的统一体和利益的共同体,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教师是主导力量,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鲍演初说,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勇于开拓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和迫切任务。教师发展是教育走向卓越、学生获得最大发展的基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动力源。
  
  二、从多个层面和多条路径来扎实推进教师发展
  
  推进教师发展,需要统筹人力、物力和财力,兼顾城市和农村;需要统筹师资配置和协调发展,兼顾当前要务和长远战略;需要统筹资源管理和方式创新,兼顾质量效益和成本控制,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苏州立足于“早谋划、早推进,多层面、多路径,勤总结、快调整”的思路,在发展教师工程中大胆探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1 政策引导。教师发展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苏州在教师业绩考核、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福利分配等方面率先进行改革和完善,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创造有利于教师安居乐业、展露才华的良好环境。以前,市级学科带头人评选限定在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中,2007年起取消了年龄限制,不管老中青,只要有实力都可以申报,激励全体教师专业发展。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市启动“三项规定、六个认真”工程。同时,要求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保证学生享受健康快乐的校园生活。各校群策群力,为提高学生素质挖潜解难,选修制、走班制、菜单式课程尽显校园,昆曲、评弹、陶艺、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放彩班级。为解决活动场地不足,许多学校打起了“时间错落战”和“空间复合战”。政策引导,完善了管理制度,强化了教学效率,为广大教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专家引领。教师发展是一项提升工程,在专家导航和引领之下,能更好地促进教师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增知长技,更快地从新手走向成熟、走进卓越、变成专家。多年来,苏州把全国著名的教师、大师陆续请到苏州,给教师、校长讲学,参与学校管理,指导学校教学科研,分批组织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名师、大师拜师学艺,从“导师制”走向“双导师制”,给每位学员配备一个理论型专家和一个实践型专家作导师,促进了一批优秀教师和名校长的诞生。
  
  3 同伴互助。教师的技能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间互相支持和交流。教师通过同事、同行的对话和互助,形成一种协作文化氛围,分享个人经验,汇聚大众智慧,凸显集体创意,有助于理解和反思,有效改善教学效能。苏州各校大力推进“青蓝工程”,加强传帮带工作。在学校内部淡化行政机构建制,强化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建设,推行集体研讨备课制度。校际之间加强年级组、学科组、备课组互听互评互研活动。在名校和普通学校、老校和新校之间定期互派教师,促进他们教学技艺互补、信息资源互通、校园文化互融。在共建、共享、共鸣中成长。
  
  4 教师自主。教师发展是主体的意识和创造力的发展。任何教师的发展都具有内生性,需要更多自主空间,包括自我定向、自主学习、自主研修和主动追求。没有自主就没有激情和超越。苏州通过开展“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设计行动”,要求老师“把握规律、开拓进取、做最好的自己”。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自我发展意识,在职业生涯中展示自己才华,实现自我价值,追寻教师应有的快乐和幸福。
  
  5 科研助推。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开展课题研究是一个学习、积累、探索和升华的过程,是一个由经验走向科学、由感性通往理性的嬗变过程。让教师带着问题求索,带着激情创造,是勤于治学、严于治教、利于创新的有效途径。“十五”期间,苏州中小学教师共完成20项国家课题、150项省级课题、1000项市级课题,基本实现教科研在中小学的全覆盖,基本形成苏州特色的教科研体系。通过教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出版与推广,以及学科学术带头人培训与动态管理,使教科研挖掘教师的智慧和潜能,发挥“思想库”、“加油站”、“辐射源”的重要作用。一个课题做完了,一批教师成长了。
  
  6 同台竞技。教师发展,最需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在做中学、赛中学、研中学。近几年,苏州把“把握学科能力”竞赛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抓手,让教师用新理念、新手段和新方法来驾驭新课程,提高把握学科的综合能力。在学科带头人和名师评选过程中,把开放的课堂作为考评现场,既是评选也是观摩。2007年苏州举行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活动,并在一等奖获得者中推荐了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候选人。
  
  7 学历提升。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学校、家庭和社会以及教师自身对学历层次寄予更大期望。苏州从早期关注教师“学历补偿”转向“学历提升”,从专科、本科到进修研究生课程,从招聘研究生进中小学到推荐骨干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自2000年起,苏州市政府每年拿出专项经费,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硕士学习。目前基本实现校校都有研究生,高中教师中研究生比例超过9%。政府还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职业学校教师要达到10%的硕士学位,90%拥有教师和技师双证书。因此,学历进修、考工考级、进企业培训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8 名师培养。为打造一支苏州教育领军人物,引领苏州教育发展、造福人民百姓,本世纪初,苏州启动了名师工程,从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到名教师、名校长,分级选拔,分层培养,不断调整和优化政策,加大培养力度。以前,市级学科带头人评选仅限定在语、数、外学科教师中,2007年起,苏州市教育局大胆改革,使评选突破学科范围,大大促进各级各类教师发展。另外,通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的评选,也有效防止了优秀教师发展的“高原现象”。在名师培养过程中,除推行导师制,还坚持例会研修制,定期让名师拿出最优秀的课堂教学、最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最宝贵的实践经验、最新颖的研究成果与大家交流切磋,分享智慧。
  作为“发展教师年”的重要工作,苏州已开始制订“苏州教育名家评选条例”,启动“三三三工程”。计划到2020年,评出30名苏州教育名家、300名特级教师、3000名市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另外,通过聘请外教、选送骨干境内外研修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师增知长技和文化交流。
  
  三、对发展教师路径的反思
  
  苏州在教师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设定新目标,加大投入追求新成效,上下联动形成整合力,创新模式开辟新通道,使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同时,苏州教育的发展与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还有明显差距,其中关键因素还是教师发展水平问题。因此,发展教师还需要不断求实求新,求质求精,再创佳绩。
  
  1 加强教师发展专题研究。要通过研究,对区域性教师的优缺、质量、梯队和需求等方面有更准确把握,对现代教师发展内涵做更准确定位,对教师专业标准做更多的科学探索,对区域性教师整体发展做更好的中长期规划。
  
  2 加强教师发展路径的科学实践。要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特质,积极探索开放有效的发展模式,鼓励教师在知情意、智思技、教学研、德能绩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
  
  3 加强区域性教师发展制度创新。要真正营造有利于全体教师快速成长、成名、成家的制度环境,不仅要推行名师工程,更要推进普优工程;要改善和健全教师发展评价机制,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稳住教师的根,留住教师的心,弘扬优秀教师的魂。
  
  参考文献
  [1]管培俊,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教育研究,2009(1)
  [2]姜勇,阎水金,教师发展阶段研究:从“教师关注”到“教师自主”,上海教育科研,2006(7)
  
  (责任编辑 刘永庆)
其他文献
摘 要 2016年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发《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2016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方案》与《2016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备受瞩目。作为与新高考政策相关的重要方案,两者着眼于招生分配问题,与教育公平密不可分。方案一经出台,便迎来了大规模关于“公平”的讨论,其中不乏质疑与批评。本文在思考政策本身及由其引发的社会“
摘 要基于内容分析法,依据生命观念的具体内涵对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的小栏目内容进行筛选和编码,同时借助数理统计工具,进行科学分析。通过分析表明:从生命观念的视角来看,相关小栏目数量大,且在不同模块教材中的分布有所侧重,与教材主体内容一起,共同促进生命观念形成。在新课标课程结构调整背景下,可将小栏目纳入校本课程素材,弥补可能带来的生命观念培养缺失。  关键词 生命观念 小栏目 价值 内容分析法  教材
生命化教育是体育课程的逻辑起点,体育课程则是身体行为的规训教育,是对“真善美”的生命本体的追求,是对“野蛮”的文明表达。而现行体育课程本质功用对生命精神的剥离,对生命体验的远离以及教学方式与生命精神的脱节,使得体育课程陷入被动与困窘。笔者通过对现行体育课程与生命化互动关系的社会学反思,提出生命力是体育课程的前提,“野蛮”精神的体用是体育课程开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  一、生命化教育的诠释  随着东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又称语言实用学,是以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同一句话的意义会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是语境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即语句本身意义以外的含义,正是语用学研究的内容人们说话要表达的事物往往不仅限于所说语句本身的意义,有时由于说话的场合不同,甚至会出现所说语句结构与所表达的意义毫不相干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听话人就
摘 要  鉴于实证型探究活动中存在教师脱离真实情境、少有探究性教学经历,学生探究思维无进阶培养、缺少实证型探究体验等问题,文章阐述了提高探究效率的有效路径:创设富有当地生物特色、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报道及教材经典实验等真实情境;基于相同或相似情景,进行思维进阶培养;丰富实证探究案例;增加教师探究活动的体验。  关键词  实证型探究 生物探究活动 思维进阶  科学探究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
在中小学义务教育中,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体现“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终身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因此,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改善学校体育条件和环境,尽快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就显得相当迫切和必要。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以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的区域范围包括30所中学和30所小学的300名中小学在职体育教师。其中
摘要:本文基于CSSCI(1998-2012年)的数据,对《中国教育学刊》载文的关键词、作者和参考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  分析,并做出其知识图谱。结果表明:刊物的载文量呈平稳趋势,拥有一批基数庞大、集中度较高的作者群  体,少数学术精英对该刊办刊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与教育公平”“基础教育与农村教育”“教师发展  与学校管理”“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及“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是本刊研究的热点问题;
摘要: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其实质是通过对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等能力的培养,进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的教育。舞蹈是通过人的肢体动作表现美、创造美的一项艺术活动,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已为人们所关注和研究。笔者从舞蹈艺术特点入手,注重舞蹈艺术对人的本质生成功能,探索舞蹈艺术在学校美育中的价值取向,并对当前学校美育提出一
摘要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应成为教师教学的内在自觉。近几年,翻转课堂教學在实践应用中未能实现其翻转的“精髓”,未能突显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因此,本文对翻转课堂与翻转学习、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翻转学习与学习目标有效匹配可以更好地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理念;然后从目标、环境、学生、教师四个方面阐述翻转学习与学习目标结合的动力支持因素,指导翻转学习与学习目标的有效落实;最后从课前、课
道德社会化实现的根本途径取决于学生在日常事件上的磨练。而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检讨书就是当事学生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日常事件。那么,检讨书在何种意义上是具有“道德性”,即培养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又在何种意义上具有“去道德性”,即助长学生虚伪、败坏其诚信道德品质?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另外,笔者还对检讨书所涉及的一项更为根本的教育议题即教师教化与学生自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检讨书“道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