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教育推进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电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1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学校为主体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出现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应用、分散建设、信息隔绝等问题,数字鸿沟、资源困境、信息孤岛等高原现象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为实现信息化建设由粗放型向集约化、集成化转型,宁波市提出创建智慧教育的思路,通过深入分析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充分探讨智慧教育的本质和特性,以技术创新和政策机制创新为突破点,提出宁波市创建智慧教育的主要路径,即建设“一个门户,三个平台,五个体系”。
  关键词:信息化;智慧教育;推进策略;宁波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理念的指引下,20年来全国各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力推进了教育现代化进程。但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信息孤岛、机制僵化、动力不足等弊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呈现出新的形态,也产生新的需求,云平台、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也为突破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促进教育深层次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可能。在这种背景下,智慧教育应用而生。
  目前学术界对“智慧教育”还没有统一而明确的定义。对“智慧教育”之“智慧”的理解一般有两类方向:一类是从哲学角度来解读,侧重于智慧的本意,即“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学习》中从智慧的角度来认识教育,认为真正的教育要帮助人们认识自我、消除恐惧、唤醒智慧。智慧教育侧重“高阶思维能力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智慧教育包括三方面:理性智慧的教育、价值智慧的教育、实践智慧的教育。文献中也经常出现“语文智慧教育”“课堂智慧教育” “名师教育智慧”等相近的概念。另一类由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概念衍生出来,是指发挥技术智慧(新兴技术和人工智能等)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如何锡涛等认为“智慧教育是依托计算机和教育网,全面深入地利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重点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促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实现创新成果的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国际化的现代教育体系”。
  本文的智慧教育概念专指后者,即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智慧教育概念。它源于教育信息化,义不同于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深化和升华,从应用技术、发展层次、支撑体系等多方面来考察,都是教育信息化的升级版。本文以宁波市智慧教育建设为案例,从三方面探讨教育信息化到智慧教育的发展:一是教育信息化历程与现状分析,二是智慧教育的本质与特性,三是宁波智慧教育建设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
  一、宁波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一)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历程与成果
  宁波市教育信息化T作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启动期,从20世纪末起到2005年。宁波市启动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主要标志为2002年启动教育设施配备达标T程,绝大部分学校建成了计算机教室、投影仪、校园网等信息化基础,并建成贯通全市教育系统的教育城域网,宁波教育信息化由此起步。
  第二阶段是提升期,从2006年至2012年。在继续提升基础设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重在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主要标志是2006年在全国率先提出以校园数字化为主渠道,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思路,并出台《宁波市数字化校园发展“十二五”规划》《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等规划,教育信息化迈上快车道。
  第三阶段是突破期,从2012年开始。主要标志是2012年宁波市政府提出创建智慧教育并进行智慧教育课题研究,通过融合教育智慧与技术智慧,创建优质公平的现代化教育。一方面突破传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瓶颈,架构应用智能、覆盖全面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力图应用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经过三个阶段近20年的长期努力,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务实教育信息化基础,促进高位均衡发展
  在推进学校信息化方面,宁波创全国先河,率先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从硬件设施、软件开发、资源建设、师资配备、应用开展等五大方面和45个指标制定建设数字化校园标准,让全市学校的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和应用水平实现大幅度跃升。数字化校园达标工程起到了“造峰引领、填谷均衡”作用。目前宁波市数字化校园已有400多所,生机比达到4.3:1,师机比达到1:1,100%学校实现千兆互联,100%学校建有校园网,100%教室配备多媒体,基本实现全市教育信息化基础的高位均衡发展。
  2.创新教育信息化政策机制,形成制度保障
  宁波市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方案,在教育信息化组织领导、机构建设、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发展规划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如规定各个县(市)区每年必须投入所有信息化设施价值的15%以上用于新增信息化设施,总价值的3%用于维护保养经费。近年来宁波市投入8亿多元推出科技校园工程、农远工程、新课改保障工程、智能实验室建设工程等专项工程。每个学校必须建立信息中心,并享受中层待遇;24个班级以上的学校必须配备1名以上专业信息化教师等。
  3.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推动深层次改变与发展
  在促进教学改革方面,宁波市基于信息技术开设了虚拟数控、大气监测、天体研究等前沿选修课,并带动了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管理手段、学习方式等深度变革,逐步实现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的转型。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均衡方面,以2012年暑假推出的空中课堂为例,课程内容由全市“名特优”教师集体开发,并进行网络实时互动答疑,通过信息技术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山区、海岛等偏远薄弱地区,高峰期每天有5万多人次进行学习。在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方面,宁波市的校企通平台,实现了数10万学生与企业招聘实习的对接,有效促进人才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4.开展智慧教育试点,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部分县(市)区建成区域教育云平台、智慧校园、3D打印、空中课堂、名校“慕课”、数字星球、数码互动实验室、新一代互联网Ipv6等,现代化教育初露端倪。目前镇海区、宁波大学、宁波二中等多个单位已经成为全国信息化项目示范区,宁波经贸学校已经实现中药种植灌溉、温度控制、火警防护等物联网化。
  (二)宁波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问题
  根据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结合对全国教育信息化的考察,发现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整合不够,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现象较明显。长久以来以学校为主体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出现各白为阵、互不兼容的信息孤岛现象。各地与学校建设虽各有特色,但从全市来看,没有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导致学校设备闲置、信息隔绝、各种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未能有效共享。根据课题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学校机房利用率在35%左右,若使用云平台方式,可以节约30-50%的建设经费。由于数据不共享而造成的隐形浪费更是无法估量。
  2.研发不精,现有应用对教育教学贡献不大。从系统内部来看,呈现出“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应用”的粗放型特点,在对象细分、需求调研、精细化管理与教学,以及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个性化分析与诊断方面比较薄弱。从外部来看,企业追求以硬件设施一次买断、区域战略合作等方式进行合作,一哄而上抢占市场,很少沉下心来走进教学现场,分析师生潜在需求,研发的软件对教育发展贡献度有待提升。
  3.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革命性作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有普遍共识,但是对于它的作用到底多大仍认识不深。微观来看,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教学手段、变革学习方式;中观来看,可以构建新型教育生态,促进人才培养转型;宏观来看,可以打造产业经济,服务经济社会升级。教育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首先是思想的现代化。但是目前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信息化的认识有待提升,教师的教学、管理行为依然传统。尤其在终身教育领域,对信息化的认识非常有限,作用更是微薄。
  4.机制不活,难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呈现两大极端:一是追求教育的公益属性,即通过实施普惠性教育达到公平与均衡,经费全由政府买单,结果效益不佳,后继乏力;二是注重市场的逐利属性,企业着眼教育市场开展信息化设施与教育资源建设,通过商业行为赚取利润,出现无序竞争状态,结果偏离公益航向,为人诟病。目前还没有建立对两大极端的良好平衡点,实现既能保障普惠公益教育,义提供个性化、特色化、多元化教育资源的目标。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智慧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建设智慧城市的高度来看,智慧教育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与基础,相较于其他行业,有特色也有共性,有独立也有交集,需要实现特色建设与基础共享。从智慧教育建设内部来看,在内容上包含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以及教育服务;在实施途径上需要明确市县两级的整体规划与责任分工,建立起覆盖市、县、校、个人的整体规划,但是目前没有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还需从市级层面通盘考虑。
  2.缺乏新兴领域的研究支持。目前智慧教育建设既缺乏成熟理论指导,也没有成功经验可鉴。延伸到受众的潜在需求与应用习惯,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与推广等方面,同样需要大量的研究分析作为依据。在市场化运行智慧教育方面,尤其缺乏对教育学,接受心理学、教育技术、市场营销的跨界研究。
  3.缺乏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统筹能力。智慧教育建设需要激发各个方面的创造力,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的良好机制,这需要政府的改革与创新,也需要市场作为主体进行要素配置与活力激发。目前政府引导智慧教育事业发展,企业支撑智慧教育产业发展的能力较薄弱。尤其是企业多擅于纯技术研发,缺乏深谙教育信息化内涵、擅长教育市场营销以及软件研发的复合型运行团队。
  总体而言,宁波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触碰瓶颈,亟需升级突破。从2013年起,宁波市进行大市层面的智慧教育顶层设计,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
  二、智慧教育的本质与特性
  (一)智慧教育的本质
  要厘清智慧教育的发展目标与建设路径,首先要认清智慧教育的本质与特性。目前对智慧教育的定义比较多,有从哲学角度,有从教育学角度,有从技术角度等等。笔者主要从信息论的角度进行阐释,认为智慧的本质是一种信息服务。这里包括三个主要环节:
  1.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合。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每个人的每次网络行为都留下痕迹,这些数据形成了巨大的信息库。迅雷每年下载量超过50亿G。截止到2014年5月底,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12.56亿人。旅美学者涂子沛认为,数据是杂乱无章的原始存在,而信息则是对人类社会有用的资源。为了让海量数据成为信息资源,需要对数据的标准、形态、格式、结构进行整合,并在云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实现数据整合与信息共享。
  2.信息资源的加工与分析。智慧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是需求信息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智慧教育”的“智慧”之处,就在于“采集原始信息一加丁处理信息一满足需求信息”这个循环系统中的技术更新和广泛应用。要充分运用智能化设施设备和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如数据挖掘、学习分析技术等对资源进行加工与分析。
  3.信息资源的反馈与服务。要在智能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各种原始数据资源演化成各类群体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或者信息服务。比如目前考试后的统分工作占用教师大量劳动力,如果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批阅试卷后的统分、核分、析分工作智能化处理,由系统直接提交反馈信息,提供每题的得失分情况、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等数据,让教师能根据反馈有针对性地教学,既能减轻负担,义能提高教育质量。   (二)智慧教育的特性
  智慧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它有以下几个特性:
  1.集成与共享。集成与共享体现了智慧教育共建共享的基本理念,每一个人既是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义是信息资源的享用者,每一个人既是智慧教育的建设者,义是智慧教育的受益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把所有可以集成的信息资源汇聚起来,提供给任何有需要的对象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2.交互与智能。智慧教育更加侧重交互功能和人T智能,在智能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多向交流、多种方式交流、多主体实时互动。在物联网的支持下,人工智能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机器人、白动化管理技术将提高管理效率、减轻人工负担,创造一个交互性强、智能化程度高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大数据环境下,应用学习分析技术,为学习者提供量身定做的学习方案与个性化学习资源,为管理者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和决策辅助,实现有效教学与高效管理。
  3.自由与公平。智慧教育以智慧学习环境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学习环境上不受时空限制,实现“时时、人人、处处”的泛在学习,实现“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借助智慧学习环境所拥有的无限信息资源,个人学习途径将不再受制于时空和个人能力,而是能够开展自主学习,达到学习的自由境界。
  4.开放与有序。智慧教育是开放的教育,其资源、主体、机制、技术等主要要素灵活且动态,是一个开放兼容、动态发展的过程。智慧教育的建设、运行需要将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制定,合理配置区域范围内的各项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应,因此须要严格有序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三、宁波智慧教育建设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
  在对智慧教育的本质和特性有清晰的认识后,就能明确宁波智慧教育建设的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
  (一)目标定位
  智慧教育建设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目标:
  1.整体性。从纵向来看,智慧教育建设要兼顾教育改革、技术更新、需求变更、产业发展的动态,根据发展趋势,合理预制目标与任务,分阶段有序推进。从横向来看,应关注智慧教育建设所涉及到的所有要素,如参与主体、功能定位、建设方式等。智慧教育建设要一改信息化建设零敲碎打、各自为战的弊端,形成统筹协调、共建共享、有序推进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
  2.智能性。智慧教育的核心是“汇人之智,赋物以慧”,通过激发教育活力、技术活力和市场活力,为城市提供全域全员全程的智能化教育服务。尤其要突出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提高教育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水平,形成智能化环境下,融合教师、学生、专家、技术的新型学习共同体,实现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突破性变革。
  3.持续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自循环化。要构成培育需求到满足需求再到激发需求的螺旋上升式闭环系统,通过需求的不断激发与满足,推动智慧教育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螺旋上升;二是产业化。形成从人才培养、插件提供、资源开发、基础建设等上游产业到平台租用、资源交易、流量分成等下游产业一体化的智慧教育产业链,保障智慧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可复制化。宁波智慧教育建设将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营、权责共担、多方受益”的发展模式,确定公益与市场化、普惠与可选择等细节规章,通过模式可复制化,推进智慧教育市场化和产业化,基于盈利实现持续发展。
  (二)路径选择
  根据以上对智慧教育建设的本质理解与功能定位,结合宁波市发展实际,在未来三年里将形成智慧教育基本框架,主要建设“一个门户,三个平台,五个体系”,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内容:
  1.一个门户
  一个门户即宁波智慧教育门户网站,以提供“教育领域全覆盖、教育管理全方位、教育资源全接入”一站式服务为目标,以宁波市智慧教育云平台为技术支撑,主要运行智慧教育学习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两大平台,提供智能登录、资源商城、应用管理、信息发布、交流互动等基本功能,同时支持各种终端,使之成为全市信息化教学与教育管理的统一门户。
  2.三个平台
  一是智慧教育学习平台。整合数字学习平台、终身教育平台、人人通平台,使之成为全体市民开展学习活动的应用平台。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学前教育到老年教育,受众群体覆盖所有在校学生与全体市民,学习过程覆盖整个终身教育体系。平台建有“学分银行”制度,用以记录全体市民的学习行为并进行学分管理,通过查看个人学分银行,作为考察判断任职与否的重要依据。平台还将收集、分析和反馈学习行为产生的数据,并推送个性化、智能化学习方案与学习资源。目前平台资源总量超过300TB,年点击率超过3000万人次。
  二是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基于统一的数据标准开发各类应用软件,实现各类基础数据的实时共享与系统兼容,着力解决信息孤岛、数字鸿沟等现实问题。平台上的校企通已解决10多万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已成为教育部的试点项目。
  三是宁波智慧教育云平台。作为门户网站及应用平台的基础支撑,云平台以混合云方式建设,由公有云和私有云组成。公有云主要运行面向公众的各类应用软件,为县(市)区与学校、个人提供资源、计算与存储支持。私有云用于存储学生、教师个人信息以及政务信息。云平台依托贯通全市教育系统的教育城域网,将各地、各校原有信息化设备统一纳入其中,让全市教育单位与市民均可共享云存储、云计算等云端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五个体系
  (1)常态运营维护体系。宁波市政府拟成立两级公司运行框架,母公司为全资国有控股,子公司为混合制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司为运营主体,强化协调与整合力量,利用基础设施提供商、教育资源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的人才优势与技术力量,提供升级保障能力。重点做好需求征集、意见反馈、技术更新、应急响应等工作,实现智慧教育全方位推进。
  (2)资源供给与交易体系。政府一方面要为广大学生提供免费、公益的普惠性优质教育资源,保障教育均衡公平,同时需鼓励通过市场化手段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创设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合法交易”的政策环境,H{台知识产权保障与资源有偿使用的相关机制,支持教师和社会各类人员积极参与资源的建设与市场化交易。要从政府层面出台服务外包、资源购买等政策,利用有偿使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   (3)基础数据共享体系。建立数据实时共享考核机制,各部门、县(市)区、学校、个人按时按需完成基础数据录入,实现动态更新。对内利用云平台打破各业务条线的信息壁垒,推进教育系统内基础数据共享;对外完成与宁波政务云计算中心的数据采集平台对接,与卫生、公安等其他行业建立数据资源共享机制。
  (4)多元经费保障体系。要坚持政府作为智慧教育建设主体的定位,确保3年内财政经费常态化投入。同时强化公司作为市场化运营的主体地位,以开放合作和共赢互惠为原则,广泛吸纳民营资本以股权投资、合作经营等方式进入智慧教育产业,通过企业之间资源交易、流量分成、空间租用、交易提成等途径,扩大运营收入渠道,通过企业盈利支撑智慧教育可持续发展。
  (5)政府合作推进体系。建立市级层面的智慧教育领导团队,各职能部门、各地各校根据建设任务分解职责,分工合作,明确进度,形成覆盖全市、落实到人、网格化管理的合作推进体系。
  从宁波智慧教育建设与发展的过程来看,智慧教育的提出与建设,既有现实需求,义是发展趋势。它的基本理念是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提高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进而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在推进智慧教育的过程中,要实现三大突破:一是政策机制的突破。要从区域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安排,架构起市、县、校、个人之间的协作联动机制,形成共建共享的政策环境,建构起从队伍、资源、运维、技术阴影等配套机制。二是应用技术的突破。在校园数字化的基础上,重点应用云平台、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化应用由点到面、从低级到高端的突破,提高现有设施设备的利用效率,并为广大受众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教育服务。三是运行模式的突破。逐步实现运行主体从政府到企业的突破、运行模式从政府包办到市场化运行的突破。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型治理体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营、权责共担、多方受益”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
  智慧教育是对传统教育信息化弊端的突破,更是教育本身在新形势、新环境、新机制下的跨越与发展,也是对支撑教育发展的各个要素与环节的重新配置与调整。智慧教育的发展必将会引起教育技术、教育模式、教育形态的重大变革,力图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突破构建一个崭新的现代教育业态。同时,这个过程也将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变革、无限超越的过程,将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颠覆性变革。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Il版)[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11.652.
  [2]廖晓翔.智慧教育:怀特海教育思想解读[J].教育导刊,2004,(5):50-
  52
  [3]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 究,2012,(12):5-13
  [4]靖国平.从狭义智慧教育到广义智慧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3,5(3):48-53。
  [5]何锡涛,沈坚等.智慧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
  [6]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2.10.
其他文献
数学教育  数学核心素养的高考测评及其培养     陆吉健 丁姣娜(1-1)  跨界研究在数学建模教与学中的应用     袁亭玉 李晓丽(1-4)  国外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游戏研究及启示     黄梦蝶 唐恒钧(3-1)  谈高中数学写作的评价  仓万林 李 红(3-5)  基于美好教育数学生态化教学的内涵和理论探析     俞 昕(5-1)  使用费米问题来引入数学建模  朱雨姝(5-3)  “思
摘要:增强现实技术融入教育游戏,大大拓展了教育游戏的应用领域。为探索增强现实教育游戏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策略和方法,该文通过分析现有案例,梳理了增强现实教育游戏设计的原则,归纳了增强现实教育游戏在需求分析、游戏设计与开发、测试发布等各个环节需要考虑的问题,并且以一个增强现实英语单词学习游戏——泡泡星球为例,具体说明了增强现实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的整个过程。该游戏针对小学低年级学习者,通过设计丰富的画面
一、“停课不停学”,是促进教学变革、开展教育创新的重大战略机遇  “停课不停学”不是、也不应该是传统课堂简单的线上搬家,需要教育管理者和教学实践者深入地思考,真正推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物理空间(如传统的课堂)和信息空间(也就是网络空间)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情制宜地开展教学,这既是面对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在特定情况下的不可替代的应急之举,也是面对未来,重塑教育,创新教育
近年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的各个学科中去了,由于其对教育教学方式的辅助作用非常大,且能够较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很多教育研究者都对信息技术对各类学科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事实证明,信息技术确实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为。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感、陶冶其情操、提高其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国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就为学生开设了音乐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和乐曲知识。那么从传统音
摘要:教育游戏是指专门针对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而设计开发的游戏。关于教育游戏的设计,不仅要重视游戏形式和过程的趣味性,更要强调游戏内容和方式的科学性,当二者实现了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达成寓教于乐的最终目标。教育神经科学是学习科学的最新发展阶段,先进的脑成像技术和设备让基于脑的学习研究变为了现实,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该文以数学游戏设计为例,先对数学学习相关的教育神经科学研究进行梳理
关键词:真实问题解决;核心素养;通用技术;项目式教学;教学策略  一、引言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梳理并凝练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并以核心素养为指引来确定各学科的课程目标及学业评价标准。有学者认为:在可以预期的未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将成为一种新常态[1]。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
温饱之外的因素正搅动着中国人的幸福观    世界上没有哪个词儿比“幸福”更复杂,一方面,大家都在找它,格林兄弟讲述过《三兄弟找幸福》的童话;美国《独立宣言》提及的三项基本天赋人权,它赫然在列。另一方面,又有人怀疑它真的存在,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就曾说过:“只有傻子才是幸福的”,而知识阶层总以郁郁寡欢的面目出现。  无论如何,“幸福”是一个得到广泛承认的生活目标。连一直以理性面目示人的经济学,也因为不谈
摘要: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孕育了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该文以教育部在全国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为切入点,分析了山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剖析了影响该工程实施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做好山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初步对策。  关键词:提
每次有领导来视察,他们从上游水库买来水换水,这是当地老百姓都知道的公开的秘密    为拯救淮河奔走呼吁    “拯救淮河希望工程”在霍岱珊的家乡河南省沈丘县一经启动,便在当地赢得了声势浩大的广泛支持,除了万人签名按手印这种来自民众的支持之外,更有186位县政协委员和258位县人大代表签名鼎力支持,名不见经传的民间环保人士霍岱珊由此被推举成为了肩负淮河流域父老乡亲们重托的“淮河卫士”。  2005年
夜雨  坐在时光的河道里  等购物归家的女人  咬一口生活的瓶子  油烟顿生  大雨将临  显影五彩黑白  血管里光影婆娑  沉沉夜幕下  我要跳舞,并且唱出  灰烬的梦想  雨滴池塘,远方  野草般生长  购物归来的女人  清空了我全部的欲望……  冬至夜  酒店的落地窗外面,  一面旗帜在落下。夜晚的  江面,小渡轮上困着两颗孤心。  用一张船票,反复登船。  这是一个节气,意味着  寒冬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