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教学之“层层递进”

来源 :考试·高考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05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以袁隆平的例子设计本堂政治课。
  (一)有效设问必须要善于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情景1:
  师:上世纪外国有学者针对中国人口的急速膨胀以及世界粮食生产的情况,提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 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谁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生:袁隆平
  师:能具体说一下吗?
  生:他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我们的吃饭问题。
  师:没错,中国可耕地面积仅占全球的7%,却要养活全球22%的人口;每年,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口面临着粮食短缺的危机……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下面我们就通过“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让人类远离饥饿”,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大家来共同探讨一个人如何创造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反思:
  在讲课过程中注意采用不同的结构和方式,善于制造设问的“悬念”。特别是刚导入课时,好的“悬念”,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又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整堂课气氛都比较轻松、热烈,因此,我们要重视对设问“悬念”的精心设计和灵活掌握。
  (二)有效设问必须符合学生的思考习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
  情景1:
  师:袁隆平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生:沉默(问题太大,不知如何回答)
  情景2:
  师:袁隆平说搞科学研究,首先一个不要怕失败,你要怕失败,你就不要去搞研究。第二个搞科研呢,不要怕辛苦,书本上种不出小麦,种不出水稻出来的。
  “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一定要走到底”。他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
  师:这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情景3:
  背景:袁隆平说:“我这个人水平不高,但是我有种认识,就是要不断地创新。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要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本色。”
   袁隆平特别喜欢读书,除了专业方面的,也看国内外名著,像《泰戈尔情诗》、《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等,且喜欢读英文版的,他认为这也是学习外语的一种方式。他说:“多掌握一门外语,就等于多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 
  师:从袁隆平的身上,请同学们说说,实现人生价值,还需要什么条件?
  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情景4:
  在研究的初期阶段,为了获得一株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袁隆平和新婚妻子,连续两年在稻田里,在前后共检查了4个常规水稻品种的14000多个稻穗后,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学术界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也无法动摇袁隆平执着的梦想。
  师:从袁隆平的经历,实现人生应具备什么样的信念?
  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理想信念。
  情景5:
  60年代初期,一场罕见的饥荒席卷神州大地。其间,他带学生到农村劳动,常常每人每天只吃二两米。也是在那时,他亲眼看见“靠田吃饭的农民饿死在田间”。作为一个农学系毕业的学生,深感自己有责任用知识来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从那一刻开始,他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师:这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启发?
  生:实现人生价值,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教学反思:
  过于抽象的问题,会使学生往往对你所提的问题本身产生疑问,这样的问题没有意思,学生也不会感兴趣。比如情景1的设问就是无效的。其实,那些抽象空泛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怕是连我们老师也未必能答出来或答好。所以设疑要具体,力避空泛抽像。
  (三)有效设问必须符合学生的思考习惯: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由表及里
  情景1:
  背景: 1972年,袁隆平的学生李必湖在海南发现一株野生的雄性不育系水稻“野败”。杂交水稻的研究之路豁然开朗。
  师:袁隆平曾经说过“没有大家的努力是取不了这么好的成绩的”。以上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大家的帮助。
  生: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师:为什么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 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生:(沉默,在思考)
  师:人创造与实现价值的条件有哪些?由谁提供的呢?
  生:人的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工作条件以及人创造价值的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 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师:那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
  生: 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即,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的价值,绽放出完美绚丽的人生。
  情景2:
  1998年,国家国资局对“袁隆平”品牌进行了无形资产评估,认定其价格达1000亿元人民币。对此,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各方面给予积极评价,并誉为昭示着中国知识经济的风暴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时代的真正到来。 
  “农平高科”上市后,社会上有人称“袁隆平一夜之间变成了亿万富翁”,他却很平静,对此一笑了之。他仍然一如往日的奔波在试验田地里。 
  现在74岁的袁隆平依然要经常穿上水田靴,骑上摩托车到水稻田里看一看,这位总是两腿沾满了泥点子的科学家,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民一样,忙碌在田间地头。
  师:大家思考,袁隆平,他幸福吗?为什么?
  生: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社会所作的贡献越大,他的价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就越强。
  生: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生:……
  师:为什么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生: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社会所作的贡献越大,他的价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就越强。
  生: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师:能否从袁隆平的事例中具体说明一下吗?
  生:袁隆平用得来的奖金设立了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2004年他把刚刚得来的十二万五千美元的世界粮食奖奖金也全部捐给了基金会。
  生: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
  教学反思:
  有效设问必须符合学生的思考习惯: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由表及里。通过这一层层的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发了学生追问问题结果的兴趣,课堂立即活跃起来,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处于求知状态,也就是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政治课产生认知魅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解剖,解决上述问题,也就解决了本课题的重难点内容,其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化枯燥为乐于学习,乐于思考,愿于钻研。
  (四)有效设问必须符合学生的思考取向:问题要生活化,引起学生的共鸣。
  师:通过袁隆平理想、志向的确立和实现的感人事迹,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谈谈你自己最向往的理想或职业是什么?
  生:(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喜欢做什么,我又喜欢说什么。)
  师:设想一下要实现它需要做哪些准备、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
  学生讨论
  生1:自己的职业理想要符合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有所作为。
  生2: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集合起来,从而为自己的生命里程注入恒久的动力和无限的生机。
  生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生4:一个人没有理想,生活就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会充实而有意义。
  生5:……
  教学反思:
  有效设问必须符合学生的思考取向:问题要生活化,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袁隆平理想、志向的确立和实现的感人事迹,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谈谈你自己最向往的理想或职业是什么?”到“设想一下要实现它需要做哪些准备、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经过这样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有效设问,既能联系课文的内容,又能联系学生学习职业教育的特点,而且紧密联系了学生最关心的切身问题——职业与就业,使学生思想活跃起来,注意力集中,关心课文内容,有效课堂教学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也就水到渠成了。
  从古人提出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习之端”,可以体会到质疑问题是有效思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说是有效思考的动力和钥匙。因此,教师在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奇特的想法,新奇的念头,应尽可能地满足,不能以不屑一顾的态度,轻易的做出判断,防止触伤学生的创造激情。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使思考的心灵受损。所以,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激发学生思考的学习环境,把他们的好奇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
其他文献
★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称为巴洛克音乐。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西方音乐史上都称之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baroque)这个词是从建筑学、绘画史上借用来的专用术语,来源于葡萄牙语baroco,原意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这是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两种体制处在不断的斗争中。基督教教会虽屡受冲击,但地位仍居高不下,拥有强大的势力。人
期刊
千里京沪一日还  2011年6月,当今世界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的京沪高铁揭开神秘面纱。有何神秘?一个字:快。速度的突破,需要整体性能的提升,最基本的还是两点,即牵引功率的增大和空气阻力的降低。    在司机的前方,有各类仪表盘和操作仪器,这里是列车的监控中心,就像人的大脑,上千个传感器,采集整车的速度、温度、压力等信息后,显示在司机室显示屏上。各种传感器就像神经系统,把列车运行信号传给大脑,如温度
期刊
1.6月4日,29岁的中国网球领军人物李娜勇夺法网冠军,成为第一个捧起大满贯赛事单打奖杯的中国人乃至亚洲人。    2.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光辉历程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于6月27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大展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一项重大美术活动。    3.7月4日,人社部就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发出通知:今后,
期刊
金秋十月,2012届考生浅尝“高三生活”的滋味,是否全副身心地进入备战高考的倒计时状态了呢?必须明确,要在心中打一个问号,为自己把把脉。  不少考生在进入高三后并不能很快适应高三的学习节奏。虽在开学之初就立下大志,刻苦学习,但仍会一些考生收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究其原因,盲目进入备考状态,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复习,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自己的实际学习水平怎么样?现在的成绩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期刊
2012年高考是什么模样?或许可以透过高三这一年的“四次考试”摸摸底。  进入高三之后,有四次考试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作用和意义不尽相同。应当予以认真了解,检查自己的复习进程,发现学习方法上的问题。  1.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关键词:自主招生、复习适应程度   这次考试是进入高三的第一次正式大考,是检验自己是否进入高考复习状态的一次重要机会。不少同学刚进入高三之后,还停留在高二的学习状态,未能完全
期刊
严格来说,获取和解读信息本身并不是能力。一段材料,在这段材料下面设一个问,然后说这个问的答案在材料里面,然后你把它找出来了,应该说,这个和能力关系不大。  而获取并解读信息的速度和质量,这才是真正的能力。对于高考题的难度,我们往往理解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其实高考题的难度是综合的,浪费你的时间,也是高考题的难度体现。  假如一道题4分,按照理想状态,从读完材料到写对答案,只允许你用2分钟。我用1
期刊
当今社会,考试焦虑(笔试或面试焦虑)无处不在。面对高考,它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考试焦虑伴随考试的始终,可能出现在考试的任何一个阶段,包括考试的准备阶段、考试进行中以及考试结束后的成绩等待阶段;第二,一份来自《中国教育报》的抽样调查发现,我国大约98%的高中生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考考试焦虑症,考试焦虑已经成为我们每个考生必须面对的心理现象。  这里,从心理学视角,我提出如下三条策略供各位
期刊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教育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依据自身的定位和特点走出自己的道路?是摆在每个学校面前的问题。60余年来,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打造一所影响学生一生的学校”的办学理念下,辽宁省实验中学在如何培养人才方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打造“人才强校”的实验模式。日前,本刊记者专访校长关俊奇,和读者分享他们的经验。  记者:每所学校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应结合实际进行科学定位。作为辽宁省实验中学的
期刊
北海道大学,为日本著名国立大学,也是历史上七所日本帝国大学之一。其主校区设在北海道首府札幌市。北海道大学坚持自由的学术氛围,科研综合实力稳居日本前6,世界100至150位(据上海交大学术排名和泰晤士报排名)。今天我们采访了在这留学的中国学生武汤汤。    记者:你在日本已经留学两年半多了,请简单介绍一下北海道大学政治系。  武:北海道大学政治学系在日本是非常厉害的,排名在各大高校的前列。里面老
期刊
编者按:  思想政治课,该怎样学?该怎样教?有何意义?看完本期专题,希望它在您心中的印象,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有趣、有意义。    采访前和韦老师通电话,她在电话里说:“建议你看看我新出的《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本书,提前了解一下我。”采访前做功课是必然,可一看这书名,实在有些提不起兴趣。谁料拿起书就没再放下,一口气读完,竟有神清气爽之感。毫不夸张地说,迄今为止,这是我读过的最平易近人、生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