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机而动,优化课堂实效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辅助教学的优势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同。教育技术的科学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已日趋重要。
  关键词:教育技术; 多媒体; 探究与质疑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67-001
  《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诸如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软件、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内容服务。因此,教师在科学课堂上开始越来越多的运用起电教手段。
  那么在科学课堂中,该如何来待机而动,最大限度发挥电教的辅助教学优势,优化课堂实效呢?笔者有以下一些思考。
  一、目前现代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运用的误区
  1.用虚拟演示代替实验。这一点反映在课堂上,出现了遇到有些难度的实验,老师就直接用多媒体虚拟演示来代替实际实验操作,认为这样更为直观,简便,容易让学生理解。殊不知,实验是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小学生通过理解实验原理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都得到初步的锻炼,实验是上述能力的综合训练,又是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的基础和源泉。用虚拟演示来代替,势必造成学生缺少了实际操作经验,限制了他们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2.图文并茂的满堂灌输。现代电化教育技术带给课堂的是多元的教学素材,让课堂做到图文并茂。如果我们把这种图文并茂与灵活的教学机制结合,生成我们精彩的教学,那何愁学生不爱科学。可是还是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在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技术时,只是把它作为一种道具和途径。利用它,一股脑的把知识倾倒给学生,不给学生思考、探索、交流的时间,这与传统的满堂灌毫无差别。
  3.为了使用而使用。这样的情况在公开课上非常普遍。目前公开课上要用多媒体似乎成了一种规定,于是乎,只要是上公开课,必定要搞的相当热闹。例如笔者前些时间听的一堂科学公开课,上课老师把课堂变成了多媒体演示课,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从多媒体里展示出来,而黑板上除了课题,就一无所有了。一堂课下来,教学效果也不见有多大提高。
  二、小学科学课堂合理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技术的时机选择
  (一)创设教学情景时运用,在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1.创境质疑时。科学探究离不开质疑,质疑能力的培养是科学教学的重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段情景,将我们要提出的问题隐藏其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问题,提出质疑,那么就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堂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例如在上《物体的密度》这一课时,一上课,我就利用了这样一段录像片,在相同的烧杯内分别装上同质量的水银和水,用电子秤称出其质量,又用电子秤称出同质量的铁块和棉花,让学生观察之后,我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或是什么现象?很多学生都积极举手,质疑提问,并由此引出新课。这样简化了问题的抽象性,也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实验的能力。
  2.创境激情时。现行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枯燥的内容,只依靠教材上的文字、图片和教师的说教,对学生的触动不大,起不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却可以把这部分内容集成、丰富,就能形象、生动、直观地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像等综合信息。
  如在教学教材里有关污染的内容时,我把自然界中水域的污染、大气的污染、水土流失、森林破坏、动物滥捕等内容制成课件,使“污水、黑烟、裸土、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野生动物”与“绿水、蓝天、碧野、各种活泼可爱的生灵”形成强烈的对比,激发了学生的忧患意识,提高了他们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性。
  (二)突破教材重难点时运用,让学生形象、具体、直观地学习科学
  科学课堂上,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有些实验由于器材和操作性等原因限制无法进行,或者实验的变化过程比较隐蔽,无法被学生直观感受,单纯靠讲解或图片,教学效果必然打折。此时利用电教手段,就可以打破这样的局限,让实验清晰起来,化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现实条件无法做到的实验,比如短路的危害,铁水的温度,氢氧焰的温度,失重的情景,火山喷发等等可以用多媒体演示出来。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实验现象不很明显需要扩大出来才能观察到的实验虚拟的演示出来。比如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物质的分子与水分子是怎样作用的;沙土、黏土、壤土的蓄水能力,冷空气、热空气之间的对流等,都可以用多媒体虚拟演示出来。
  (三)因材施教时运用,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展
  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教师不可以一刀切,应该考虑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能力的不同,而灵活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技术。教学时,发现某个知识点,有个别学生难以理解,就可以用电教手段来帮助他;而当发现某些聪明的学生需要更进一步研究时,同样可以让电教手段成为他们的助手。灵活的使用现代电化教育技术,才能让学习吃力的和学有余力的都能学到所需的。
  (四)搜集资料、拓展知识时运用,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宽知识面
  科学课堂上,教材中资料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学生活跃的思维,常常会提出很多教师一下子无法回答的问题,而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去寻找感兴趣的相关资料或答案,让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学会区分资料的价值,这样既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积累,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对于恐龙,学生很感兴趣,教学时,有位老师就让学生交流自己已知的,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去老师事前已经准备好的几个网站查找,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孩子们把这些零碎的知识,梳理整合,写成了一篇篇关于恐龙的科学小报告。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会更深入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只要我们能够摆正学生——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恰当选择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时机,就会让科学课堂教学进行的精彩,就会使课堂教学达到愉快、大容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外来务工子女进城上学的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我校地处城郊结合处,且周围小区渐进老化,使得我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均锐减。这样就出现了一部分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自主性差而导致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困生”。这部分学生能不能转化?怎样才能转化? 本人选了一名学困生作个案分析。关键词:数学学困生; 个案分析中图分
摘 要: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来说也是如此。若想保证其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很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及时反馈。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评价小工具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35-001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可以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尝试开发一些评价的小工具,用来改善本学科甚至是其他学科课堂
摘 要: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则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材(教学内容)呈现的逻辑关系为课堂教学的线索,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认知规律以及课堂的生成。认真梳理教学内容,重新构建教学线索,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也是新一轮课改对地理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关键词:教学线索; 高效课堂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关键词:高效; 备课; 信任; 引导; 活跃; 激励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47-001从前我们是字字句句的讲,到现在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自学
摘 要:教学设计关系到课堂的有效性,即便是优秀的教师,没有好的教学设计,走进课堂也会显露些许问题,笔者近来对教学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做了总结与思考。关键词:教学设计; 问题; 思考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51-001信息技术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个新兴的学科,该门学科承载着孩子们诸多期盼。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留下更多的是无味的课堂,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不再仅仅追求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过程。20世纪后期由英国传入我国的“神入”理念,强调“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逐渐引起了学者和历史教师的关注。本文以《评价李鸿章》为例,尝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观察历史图片”、“解读文本材料”、“模拟历史场景”等教学策略,“神入”历史人物,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历史结论的暂时性,学会全面、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怎样的法子才能让学生被美术深深吸引,我想一堂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激发参与; 导入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59-001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也就能够乐学了。”1导入新课时,精炼有趣的开讲、新颖
摘 要:脑海中一直深刻地记着省教研室董洪亮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独特的理解,他简单地将六个字拆开为“综合”、“实践”、“活动”。细细想来,这样的定义是多么直白、浅显而又耐人寻味。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实施管理; 思考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61-001一、对当前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现象分析新课程实施十年多来,我们对综合实践活
摘 要: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如何教好这门课,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重点。关键词:信息技术; 兴趣; 参与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63-001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互动、
摘 要:基于语用的语文教学,教学目标指向何处?实现语用的教学目标,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除却阅读教学课堂体现语用,教师还应采取哪些配套措施?本文认为,语用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应指向“得法”,语用的基础是“涵泳文字”,语用的出路是“从课堂学习走向课程学习”。关键词:语用; 目标; 方法; 途径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64-001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