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作家学写色彩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3mx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录
  一、让色彩“现”出来
  师:咱们先复习一个功课,一起看——(出示:看图写话)
  师:什么时候写过啊?
  生:一、二年级时经常看图写话。
  师:(出示低年级《咏鹅》一课配图)就写这幅图,不要绕弯,大概一两句话就行了。开始吧。
  (生写)
  生:在一个波光粼粼的池塘里,开着几朵鲜艳的荷花,有粉色的,有白里带粉的。
  师:她写到了鲜艳的荷花。
  生:在这片湛蓝的湖面上,有一只雪白的天鹅正在自由地游动。天鹅向天鸣叫,好像在诉说自己的开心。
  师:不错!面对一幅图,其实有很多很多种写法。(出示)
  蓝色的天空下飞着一只黑色的乌鸦,它嘴里叼着一个红色的柿子……
  师:有哪几个特别的词会吸引你的目光?
  生:黑色的乌鸦、红色的柿子、蓝色的天空。
  (師出示)
  有一种词叫颜色词,写文章的时候要多多使用,因为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是五颜六色的……
  ——曹文轩
  (生齐读)
  师: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在我们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去运用这些颜色词。这样的例子,课文里比比皆是。(出示人教版第6册第5课《翠鸟》中写翠鸟样子的片段)
  师:为了突出翠鸟颜色的鲜艳,作者用上了哪些颜色词?
  生: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师:读了这一段,我们的眼前就清晰地呈现了这种颜色鲜艳的鸟。(出示:让色彩“现”出来)所以,当我们提起笔书写这个五颜六色的世界的时候,也可以尝试一下让色彩在笔下“现”出来。(板书:现)
  师:大家给刚才写下的文字加加工,看能不能让图画的色彩呈现出来。
  (生修改写话)
  生:翠绿色的荷叶映衬着盛开的粉红色莲花,在碧蓝的池塘上,有一只长着红色脚掌的白鹅,正浮在水面上。
  师:太棒了!来,再念念你想突出的色彩。
  生:翠绿色的荷叶、粉红色的莲花、碧蓝的池塘、红色的脚掌。
  师:听着文字,那图画在我们眼前就清晰起来、鲜明起来了。
  生:一潭碧水,映出了天空;一朵荷花,诉说着夏日热情的火焰;一只白鹅,红喙,黑眼,嗓音流露出高傲的气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掌声)
  师:掌声是最好的证明!你在色彩上已经比刚才鲜明了许多。一朵荷花,诉说着夏日热情的火焰,什么意思?
  生:夏天很热,荷花用红红的颜色表现夏日的热情。
  师:真好!更妙的是后面:一只白鹅,红喙,黑眼。寥寥几笔,白鹅的形象在我们眼前就鲜明起
  来了。
  二、让色彩“多”起来
  师:其实啊,这幅图有人是这么写的。(出示《咏鹅》一诗)七岁的骆宾王在写鹅的时候,已经注意了它的色彩,这两句诗是——
  生: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10个字里边就含有了白色、绿色、红掌、透明的清波,一共4种颜色。像这样的诗还有很多很多,一起看——(出示《天净沙·秋》)这是大家即将学习的一首元曲,发现色彩在哪儿了吗?
  生: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师:多少个字?几种颜色?
  生:10个字里有5种颜色。
  师:这是色彩描写的更高境界。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笔下,不但要让色彩“现”出来,还要让它“多”起来!(板书:多)
  师:这里10个字5种颜色。有没有更多的?(出示)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师:大家都熟悉毛泽东的这首词,颜色在哪儿?
  生:赤橙黄绿青蓝紫。
  师:是啊,7个字全是颜色!还有没有更多的呢?(出示)
  你这一色百家衣,舍与我吧!你不与我,我到家里去叫娘做一件青苹色,断肠色,绿杨色,比翼色,晚霞色,燕青色,酱色,天玄色,桃红色,玉色,莲肉色,青莲色,银青色,鱼肚白色,水墨色,石蓝色,芦花色,绿色,五色,锦色,荔枝色,珊瑚色,鸭头绿色,回文锦色,相思锦色的百家衣,我也不要你的一色百家衣了。
  ——董说《西游补》片段
  师:这部书叫《西游补》,号称是可以跟《西游记》相媲美的一部书。我来给大家读读。你们数数有多少种颜色。(朗读)
  师:我差点喘不过气了,多少种啊?
  生:25种。
  师:这25种色彩都堆在一起
  的时候,你的感觉是——
  生:五彩缤纷、眼花缭乱。
  师:是啊,怎么有这么多种颜色呢?“鱼肚白色”这样的词怎么出来的?
  生:鱼肚子下面那一抹白。
  师:也就是拿一个名词加上它的颜色进行组合,就创造了一种颜色词。你们能找找其他像这样的颜色词吗?
  生:鸭头绿色、水墨色、莲肉色、青苹色、绿杨色、酱色……
  师:原来颜色词是可以创造的,难怪董说能写出25种颜色!来,咱们也试试。(出示6种颜色图片)请任选两三种,尝试用一个名词加上一种颜色形容这些图片的色彩吧。
  (生自由写)
  师:没有标准答案,你可以凭感觉,也要去联想:这种颜色和生活中什么东西相似呢?
  (生汇报答案)
  三、让色彩“活”起来
  师:其实,还有很多人像我们这样创造颜色词。(出示人教版第7册第4课《火烧云》片段)这一段大家很熟悉,用这种方法创造出来的颜色词是——
  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不错!这段话里还有四个“一会儿”,这说明我们眼前的事物不仅是五颜六色的,而且——   生:在变化。
  師:是啊,色彩一直在变化!写色彩,更高的境界是让它“活”起来!(板书:活)
  1.让色彩“活”起来的方法一:对比
  师:怎样让我们笔下的色彩活起来呢?(出示)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 )。——杜甫《绝句》
  师:这一句诗里已经看到了哪些色彩?
  生:碧、白、青。
  师:这句出自杜甫之手。杜甫作诗特别考究,很明显少了一种颜色,对吗?括号里应该填什么呢?结合这幅图想一想,应该是什么颜色啊?
  生:火红色。
  师:填什么字呢?
  生:红、艳、火……
  师:这些答案看上去也基本合理,但是连你们自己都不太满意,是吧?
  生:燃。
  师:为什么填“燃”字?
  生:因为我觉得这火红色就像在燃烧一样,所以山青花欲“燃”。
  师:一个是“红”,一个是“燃”,哪一个让我们感觉花更红?
  生:“燃”字更红,火焰燃烧以后会更加鲜艳。
  师:为什么会显得这么红呢?大家结合前一句想一想。
  生:因为山是青绿色的,那花就显得更红了。
  生:是的,前一句中江是绿色的,反衬出鸟就更白了。
  师:江碧,鸟逾白;满山的青翠欲滴之中,那花儿自然显得更红了。这是让色彩“活”起来的第一招——对比。(出示:对比)
  2.让色彩“活”起来的方法二:渐变
  师:咱们继续看。(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山水画)大家能猜到这幅画的名字吗?是我们曾经学过一句诗。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这个名字好在哪儿呢?
  生:突出了颜色。
  生:把画面上没有的春风想象出来了。
  生:风吹过来,江南两岸都绿了起来。
  师:当春风徐徐吹来的时候,这江南两岸就越来越绿,绿的面积就越来越广,绿的程度就越来越深。这颜色一直在慢慢变化,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这便是让色彩“活”起来的第二招——渐变。(出示:渐变)
  3.让色彩“活”起来的方法三:“动化”
  师:色彩词的运用还有没有更高的招呢?(出示)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统编本第5册第1课《大青树下的民族小学》
  师:这里的色彩是——
  生:洁白的粉墙。
  师:没错。这只是个显而易见的颜色描写。再读读,这段话里是否有一种色调在动?
  生:凤尾竹的影子在粉墙上
  摇晃。
  师:是啊,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凤尾竹的影子投射在洁白的墙上。风儿轻轻一吹,这影子就在——
  生:轻轻地摇晃。
  生:在墙上移动。
  师:是啊!有时候,我们眼前的色彩还是动态的呢!(出示:动化)
  四、笔下斑斓,我也能行
  师:同学们,让色彩“现”出来,“多”起来,“活”起来,咱们也试试。(出示风景图)
  (生自由写作,师提示:不仅要写好色彩,还要注意写作顺序。)
  生:乳白色的雾,笼罩着青山,高大挺秀的山峦在雾中的身影若隐若现。桃粉色的小树挺直了腰板,矗立在草绿的地上。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倒映着青山和木桥。湖面上的影像使得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那么美好。
  师:这一段话中,色彩现出来了,多起来了。那么,色彩活了吗?你听到哪种色彩是活的?
  生:桃粉色的小树挺直了腰板。
  生:山峦在雾中若隐若现。
  师:是的,色彩让青山若隐若现,活了!
  生: 乳白色的雾气从翠绿的山谷中漫出,白纱似的遮住了湛蓝的水面,遮住了绿茵茵的草坪,遮住了鲜艳的桃花。一切是那么朦胧,又是那么美。只有近处那一弯小桥,古铜的颜色,又有些斑驳,仿佛在诉说着这一片土地的神奇故事。
  (掌声)
  师:闭上眼睛,仿佛就像真的来到这样一个地方!更值得表扬的是,这段文字不仅色彩丰富,并且还在流动,甚至有些色彩还在向我们传达一些意味。真好!
  生:一江碧水,绿得无法挑剔,静静地流着;江边的草儿,随着风,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三寸之地;远处有一片茂密的桃林,微风吹过,片片粉红的桃花打着旋儿,飘飘悠悠地落在江面,顺水流去……
  师:很明显,这位同学特别注意了色彩的变化和流动。比如说,这桃花就不能静静地开在枝头,得让——
  生:风儿轻轻吹拂桃花,桃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
  师:是啊,微风吹过,桃树在摇曳,桃花在飘落,那一瓣一瓣的粉红桃花,立刻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仙境一般!
  五、“斑斓之上”
  师:同学们,是不是只有让色彩“现”出来、“多”起来、“活”起来才是最好的呢?(出示)
  一出了关厢,马上觉出空旷,树木削瘦的立在路旁,枝上连只鸟也没有。灰色的树木,灰色的土地,灰色的房屋,都静静的立在灰黄色的天下;从这一片灰色望过去,看见那荒寒的西山。
  ——老舍《骆驼祥子》片段
  师:这里的色彩多吗?有几种颜色?
  生:只有一种。
  师:是啊,只有一种灰色!这是一个人眼里的世界,你猜猜这个人此刻的心情应该是——
  生:应该是非常忧伤的。
  生:也有点郁闷。
  师:呈现在每个人眼前的世界其实是一样的。但是人的心情不一样,看到的色彩也就不一样了。我们再看——(出示)
  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鲁迅《祝福》片段
  师:有哪些色彩?
  生: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青黄、红的。
  师:这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女性形象,她可能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呢?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
  生:乡下人。
  师:好的!咱们来对比一下。(出示人教版第10册第22课《“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写“凤辣子”打扮一段)
  师:这段话大家都熟悉,她是谁?
  生:王熙凤。
  师:是的。王熙凤的打扮,色彩多不多?与前面那个女性相比,她——
  生:她是个富人。
  生:她地位很高。
  师:这两段话都是通过色彩在写人。仅凭这两段话,我们就可以看出她们的大致身份、地位。可见色彩的学问没那么简单。咱们继续看。(出示)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鲁迅《祝福》片段
  师:这里的她,就是刚才你们说的那个女性。再后来,她又变成了这样——(出示)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鲁迅《祝福》片段
  师:几次看到这个女性,有关她的色彩一直在发生变化。你猜猜看,这个女性命运是怎样的?怎么会这样呢?这个留给大家课外寻找答案。
  师:同学们,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五颜六色,色彩斑斓。(板书:斑斓)所以有人这么说——(出示)
  讲求色彩绝不是一项奢侈的行为,而是上天赐给我们,要我们享受的丰盛的筵席。——席慕蓉
  (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作家告诉我们的。还有人这么告诉我们——(出示)
  素描给人和物以形式,色彩则给它们生命。 ——狄德罗
  (生齐读)
  师:是的,我们眼前的景也好,物也好,人也好,看他的生命是怎样的,就赋予他怎样的色彩。这才是写好色彩的最高境界。下课。
  现场评课
  吴忠豪教授:
  這是一堂作文知识课。彭老师把有关色彩描写的一些知识,放在一堂课里进行指导。
  这堂课关于色彩知识教学的环节设计很有层次,同时也有一定的深度:怎么让色彩“现”出来、“多”起来、“活”起来?这样指导
  学生写好色彩,我觉得是很有好
  处的。
  这堂课,彭老师的整个设计过程是,先让学生动笔写,不指导,就是写,然后再通过范文的引入,让学生明白色彩怎么去写,让学生去交流,然后进行第二次写作。很明显,第二次写作较之第一次写作,学生的色彩描写有了很明显的进步。这说明,彭老师的教学设计很有效,学生的写作是在实践中提高的。这样的设计安排,我觉得非常好。如果还有第三次,交流以后再动笔,可能会更好。因为学生的作文水平要提高,就是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不断的反思和动笔修改的过程中实现的。
  从我们现在的很多作文课来看,要注意关系的处理,就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动笔实践之间的关系。这堂课从整体情况来看,教师的指导时间还是多了一点,一堂课里我计算了一下,第一次写作教师说1分钟,其实学生用了两分钟。为什么不肯花时间?我觉得花5分钟也是值得的。第二次动笔5分钟,交流的时间却超过了5分钟。其实,阅读课上是指导学生怎么把颜色写活,写多,写好;而作文课主要是让学生去运用。知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举一反三的,特别是作文指导课。在学生的动笔写作实践上,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宁可把指导时间压缩,也要把更多时间花在学生的实践上,花在学生动笔以后的交流、点拨上,花在交流、点拨后的再次修改上,这样对学生是不是更加有效?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在实践当中形成的。指导和实践之间,我觉得实践更重要。在实践以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点或者不足进行指导,让学生去感悟,去领会里面的一些写作技巧,这样是不是更加有效,更加有针对性?所以我想对彭老师提这样一个建议:作文课,还是要放大学生的写作实践、写作修改的环节。以上仅供参考。
  李政涛教授:
  第一次听彭老师的课。今天的课,我认为彭老师就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让学生学会清晰、鲜明、丰富和生动地表达颜色。清晰、鲜明就是“现”,丰富就是“多”,生动就是“活”。这个思路是很清楚的。
  下面我就提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果这个课放在中年段上,和给五年级上有什么不同?我想听听彭老师的想法。第二,今天课堂上让学生学会表达,让颜色斑斓起来,给他们提供的写作支架是什么?也请彭老师做一个说明。谢谢!
  执教者回应:
  谢谢吴教授!谢谢李教授!
  李教授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把这一节课放在三、四年级上,会怎么样。这节课的内容教材里面没有,是我自己开发的。在选择给哪个年级上的时候,我是认真思考过的。我以为,对色彩的感知,三、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可能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就这三个层次“现出来、多起来、活起来”看,我以为中年级最多能达到第二层次,也就是让色彩“现出来”“多起来”,而想让色彩“活起来、动起来”,可能要到五年级的时候才能达到。高年段时,学生的阅历更广,接触的有关文字范例也更多,学生可以慢慢接受这种引导,这种熏陶,逐步学会去注意生活中的色彩。这个世界的色彩确实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仅仅是丰富的,而且还是在“动”的。这是我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这堂课的学习支架。
  这堂课,我的着眼点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色彩”。说实话,我没有过多考虑关于支架的问题,而是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在面对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面对五彩斑斓的文字时,能够养成一种敏感,会注意到这个世界的色彩,也会注意到作家笔下的色彩。我希望从这堂课以后,他们对世界万物色彩的感知,对文字中色彩的发现、理解和运用,比没有上过这堂课的学生要敏锐一些,要丰富一些。如果课堂达到了这样一个目的,我就可以在心里安慰自己,这节课我已经成功了80%。
  请两位教授指正!请大家指正!谢谢!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2.抓住文中关键句,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綠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感知老人创造的奇迹  1. 前后勾连,导入新课。《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地球是可爱的,也是脆弱的。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
第一课时  文|王亚琴  文本解读  统编本“语文园地”主要设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板块。细观一年级下册“园地一”,笔者将第一课时锁定在“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板块。其中“识字加油站”安排的是关于天气的词语,重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字词句运用”的安排以“读”为主,读读记记“字母表”,为音序查字法做准备;读读写写“韵母是ɑn、ɑng”的字,能正确区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故事。  老师们一接触到童话这类文体,便想方设法在“丰富的想象”上做文章,实在是受了这种惯性思维的影响。我以为,“适合于儿童欣赏”这一点似乎更贴近童话这一体裁的特性。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童话的主人公是一粒豌豆,借助这粒豌豆的经历,安徒生试图将一种向上的、充满力量的温暖传递给儿童,即再小的生命个体,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能量,并因此为这个世界添加一份温暖
【内容简介】  《战马》是英国作家迈克尔·莫波格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该小说发表于1982年,获得了当年的惠特布莱德奖(即现在的柯斯达文学奖)亚军,这部小说随后被改编为广播剧、电影和舞台剧,感动了很多人。英国《泰晤士报》曾这样评价:《战马》是一部绝对不能错过的感人作品……它让我们重新感受到活着的幸福。  小说通过战马乔伊的视角,以自述的方式,讲述了它在战争中的传奇经历。阅读中,读者跟随这匹马,会遇到
文本解读  《静夜思》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游子深切思念故乡的五言绝句。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月亮为意象,在宁静的夜晚,诉说着游子的情怀。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身在他乡夜晚这样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在迷迷蒙蒙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的月光误当作铺在地面的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
语文的魅力,蕴藏在神奇美妙的语言文字中。“涵泳”体现了“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思想,“涵泳语文”,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多种综合素养得到培养,从而享受到语文的芬芳,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年级,是小学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在教学时灵活地把握教材、运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本、思写法、品表达,最终有所习得。涵泳教材,引领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让学生领悟文本与布局谋篇上
一、仿照例子,玩游戏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上一节作文课,写什么呢?不着急,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想象接龙。玩过吗?  生:没玩过。  (师出示:冬天—雪花—飞舞—小精灵—联欢会)  师:看看例子,知道怎么玩了吗?  生:有点像我们玩过的词语接龙。  生:由冬天想到雪花,再由雪花联想到雪花飞舞的动作,再由雪花飞舞联想到小精灵,依次想象接龙。  师:是啊,就是这么玩。那么,一个长方形,你们会
音乐欣赏课往往是一节课只立足于一首曲子来欣赏,深挖细品、精听一首乐曲。除此之外,还可以按照一个主题,选取整册书甚至整套音乐教材中的几首乐曲在共同的主题中进行欣赏,这样的教学形式称为单元主题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寻找到主要的切入点带领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欣赏,让学生加深对音乐体裁的形式、特点的了解。  主题性教学的迫切需求  小学中年级学生对声音感知更加敏感,听觉敏感度高。音乐欣赏教学往往是通过教学音乐
低年级,是儿童语言获得完整、规范、发展的敏感时期。在敏感期对儿童进行规范的口语交际教学,能有效、深入地促进儿童口语素养的发展。统编本教材中也明确了“口语交际”这种课型,并独立地放在“语文园地”之前编排,这足以说明它在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趣研了解  1.口语交际应教什么  我们发现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往往着眼于“一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没有明确说明,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亮点和特点,其中的一大特点就是古诗文比重显著增加。3~6年级教材中,古诗词教学主要以“古诗三首”的形式呈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架构上体现了系统性和渐进性,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建构和个性处理,也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和古诗学习的规律。  一、“古诗三首”的教材立意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古诗三首”每一册都有2课,共有16课。这样固定的编排和统一的结构,其基本的立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