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课时
  文|王亚琴
  文本解读
  统编本“语文园地”主要设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板块。细观一年级下册“园地一”,笔者将第一课时锁定在“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板块。其中“识字加油站”安排的是关于天气的词语,重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字词句运用”的安排以“读”为主,读读记记“字母表”,为音序查字法做准备;读读写写“韵母是ɑn、ɑng”的字,能正确区分、规范书写;读读《祖国多么广大》,感受祖国的广大。为了凸显“识字写字”这一学习重点,笔者把“字母表”后置于第二课时。
  著名教育家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一下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他们会运用“拆合法、归类法、编字谜”等方法识字,能借助拼音阅读儿歌、小故事等。而且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园地中的“字词”已基本认识,只是在“读准字音”方面还有所欠缺。可园地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学生会读会记会写,更多的是引领学生总结规律、举一反三及拓展实践。
  基于上述学习内容及学情,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集中识字、规范书写。难点是自主识字。为突破重难点,笔者一方面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适时拓展”等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资源,借助“当小老师”“同桌合作”等学习策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开阔学生的思维。同时,辅以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助推学习的进程,将“识字写字”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落地。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一、“和大人一起学”
  1.我会和大人一起收看天气预报,观察天气符号。
  2.我能把“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读给大人听。
  3.我还知道表示天气的词语有:
  二、“和大人一起找”
  我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到下面三个地方,在地图上标出序号。(地图略)
  ①大兴安岭 ②长江 ③海南岛
  教学目标:
  1.通过同桌合作学习,联系生活等方式,能正确认读“阴、雷、电、阵、冰、冻、夹”七个生字,激发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祖国多么广大》,借助中国地图、音乐渲染,感受祖国的地域宽广,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能正确区分前鼻音ɑn和后鼻音ɑng的生字,并能正确、规范、端正地书写。
  教学重难点:
  1. 能正确认读“阴、雷、电、阵、冰、冻、夹”七个生字,激发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2.能正确区分前鼻音ɑn和后鼻音ɑng的生字,并能正确、规范、端正地书写“万、方、半、全、王、上”等字。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作业。
  教师:词卡;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联系生活,自主识字(“识字加油站”板块)
  一、联系生活,引出识字
  1. 课件出示“师生对話图”。(生: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春游?师:得看天气喽!生:我们回去查天气预报!)
  2.生说说查到的天气情况,引出“识字加油站”。
  二、自主认读生字
  1.生自主拼读识记“阴、晴”等九个表示天气的词语。
  2.课件出示九个词语,生“开火车”读一读。
  3.同桌合作认读九个词语。(生从信封里取出词卡读)
  4.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和天气有关的词语。(出示:多云、小雨、中雨、阴转多云。)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自主识记。生尝试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记生字。
  2.同桌合作识记。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个生字的。
  3.生当“小老师”,相机学习生字。师随机点拨引导,拓展识字。
  预设:
  小老师1:归类识字。“阴、阵”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双耳旁”。
  师相机拓展:
  (1)在《春夏秋冬》里,我们也学过一个“双耳旁”的字。复习“降”。
  (2)出示“阴天、阵雨、秋霜降”,读一读。
  (3)引出“阵”也可作量词用,出示“一阵雨”“一阵风”,读一读。
  小老师2:编“三字口诀”识字。如“雨田雷”。
  师相机拓展:
  (1)师问姓雷的学生,师生问答:你姓什么?我姓雷。什么雷?雨田雷。
  (2)在这九个词语中,“雨字头”的字还有哪几个?找出“雾、雹、霜、雪”读一读,并说一说“雨字头”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
  (3)出示相关词语读一读:雷电、雾气、冰雹、霜冻、雨夹雪。
  小老师3:用“组词”的方法识字。如“雷电”的“电”。
  师相机拓展:
  出示词语读一读:电视机、电冰箱、电吹风、电话。
  四、巩固生字
  生当“小小气象员”,尝试播报天气预报。
  出示1: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雷阵雨转多云。未来三天,天气阴,有时有小雨。
  出示2:今天白天有雨夹雪,气温降到零度以下,会出现路面结冰现象。请大家做好防冻工作。
  (设计意图: 课始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图,而后利用“中国地图”播报气象,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广大,为下一环节作铺垫,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活实际引出“识字加油站”板块。利用学生自身的识字经验,借助“当小老师”“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于多种识字方法中识记、巩固生字,拓展识字。)
  第二板块:直观感受,多元朗读(《祖国多么广大》板块)
  一、借助拼音,自主朗读   1.利用地图,引出《祖国多么广大》。
  (1)师:同一个季节,不同的地方会出现不同的天气情况。
  (2)出示词卡“大兴安岭”“长江两岸”“海南岛”,生正确拼读。
  2.自主朗读《祖国多么广大》。
  生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拼读儿歌。
  3.指名读,相机正音。
  二、多样朗读,激发情感
  1.出示“大兴安岭、长江两岸、海南岛”的图片,生看图猜读句子。
  2.师配乐范读。
  3.师生合作朗读,表演读。
  预设:
  师: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
  生:雪花还在飞舞(配上雪花飞舞的动作)。
  (设计意图: 这一板块通过地图的呈现,让学生进一步直观地感受祖国的广大。以读为主,于“自主读、指名读、合作读”等多样朗读中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同时,巧妙地将“表演读”和“课中操”相融合,让学生乐此不疲地投入朗读中。)
  第三板块:比较区分,规范书写(“读一读,写一写”板块)
  一、自主比较,发现特点
  1.生自主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
  2.出示“ɑn” “ɑng”,做“找朋友”游戏,相机正音、回顾笔顺。
  预设:
  师:“ɑn”的朋友在哪里?
  生:“ɑn”的朋友在这里。(生拿着“见、万、全、半”的字卡到讲台前)
  生1:我是“萬”,“万一”的“万”。
  生:(齐)“万、万、万”,“万一”的“万”。
  生:我还有补充,“千万”的“万”。
  师:“万”的笔顺是什么?
  ……
  3.出示学过的含有这两个韵母的字,复习巩固。
  二、规范书写,师生点评
  1.观察比较,找关键笔画的异同点:“万—方”;“全—王”;“半—上”。
  2.生写字(提醒写字姿势)。
  3.展示一生的字,师生点评。
  4.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规范书写是低年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上述环节在“观察比较、做游戏“中正音,重温笔顺;于比较中找“关键笔画”,寻找书写的异同点;在展示点评中规范书写,将“写字”这一学习目标落实。)
  作业设计
  1.和大人一起搜集一则天气预报,尝试自主认读。
  2. 把《祖国多么广大》正确、流利地读给大人听。
  (作者单位:浙江龙游县西门小学)
  第二课时
  文|王亚琴
  文本解读
  基于第一课时的教学,“字词句运用”板块中的“字母表”“日积月累”“书写提示”及“和大人一起读”是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学生首次接触“字母表”,小写字母除了“V”外,其余25个并不陌生,而大写字母的认读,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写字母的读音来帮助正确认读大写字母,利用大小写字母形状的异同点来识记大写字母的形,为音序查字法做准备。“日积月累”安排了描写春天的八个四字词语,并配有一幅春天的插图,词语在插图的衬托下显得更直观形象,利于学生在读读背背中积累词语,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书写提示”板块则强调了书写的笔顺规则,在描一描、写一写中领悟笔顺规则,能正确、规范地书写,从中感受汉字的形美。“和大人一起读”安排了一首儿童诗歌《谁和谁好》,本诗歌四个小节,运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编写。同时,每个小节都配以相对应的插图,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
  兴趣。
  根据上述学习内容的分析,我们本课时分四大板块展开学习,仍以“学为中心”为主导,充分尊重、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观察比较、图文结合、想象情境”等学习策略,并辅以“同桌合作、当小老师”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扎扎实实地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当然,评价也要跟进,及时的肯定、大力的赞扬,也是助推学习的动力。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我会读读背背“声母表”“韵母表”。
  2.我来画一幅“春天的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26个字母,正确区分形近的字母。会唱字母歌。
  2.通过图文结合、想象情境、联系生活等,能正确认读“日积月累”中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春天的多彩多姿,并尝试运用。
  3.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白、回、国”三个字,理解并熟记“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谁和谁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26个大小写
  字母。
  2.正确、规范地书写“白、回、国”,理解并熟记笔顺规则。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单”。
  教师:课件;儿童歌曲《汉语拼音字母歌》
  教学预设:
  第一板块:自主认读,唱中巩固(《字母表》板块)
  一、 同桌合作,认读小写字母
  1.生复习认读“声母表”“韵母表”。
  2.出示“字母表”,生自主认读小写字母。
  3.同桌合作认读,圈出认读有困难的小写字母。
  4.生提出认读有困难的字
  母,共学。(师出示“U、V、W”,范读,领读。)
  二、 比较辨析,大小写配对
  1. 生自主比较相对应的大小写字母,说说发现了什么。(有的字母形状是一样的;有的字母
  形状相近;有的字母的形状完全   不同。)
  2. 生借助小写字母的读音,自主认读大写字母。
  3. 生展示认读,师生共同正音。
  4. 同桌做游戏,合作识记字母表。(打乱字母表顺序,一生抽读,一生认读。)
  三、巩固识记,学唱字母歌
  生学唱字母歌。
  (设计意图:学生首次接触“字母表”。为降低学习的难度,内容上由复习导入,而后从小写字母的学习过渡到大写字母,以学生熟知的小写字母为凭借,呈递进式推进,最后在学唱字母歌中巩固所學。在形式上,通过自主学习、同桌合作等突破难点,让学习充满乐趣。)
  第二板块:图文结合,拓展积累(“日积月累”板块)
  一、小组合作,正确拼读
  1.联系生活,引出身边的“春天”。
  生说说看到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
  2.小组学习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1)生自主拼读“春回大地”等四字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
  ①当“小老师”,组员互相正音,正确朗读词语。
  ②图文对应读。组长出示图片,组员选择词语。
  ③小组用不同的形式练读词语。
  (3)小组展示朗读词语。
  师相机引导:结合图片,想象春天的美景,有声有色地朗读词语。
  (4)生尝试背诵词语。
  二、拓展积累,实践运用
  1.生说说还知道哪些描写春
  天的词语,师相机出示,生朗读。
  2.看图说话,尝试运用词语。
  (1)利用学生预学单上的“春天的画”,用上四字词语说一两
  句话。
  (2)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本板块的学习调动小组学习的力量,在组员的互帮互助中正确认读词语、初知词语意思。整个学习流程呈梯度前行,从读到背,从理解到运用。词语的积累不是平面干瘪的,而是立体丰满的。)
  第三板块:规范书写,熟记规则(“书写提示”板块)
  一、 自主观察,初知笔顺规则
  1.自主观察“白、回、国”三个字,边观察边书空,说说发现了什么笔顺规则。
  2.出示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生读读记记,并在课本上画一画。
  二、 规范书写,掌握笔顺规则
  1.找准位置。观察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找异同点。
  2.规范书写。
  师范写“白”,边写边说笔顺规则。
  生写字。要求做到正确、规范、美观。书写时强调写字姿势。
  三、 拓展巩固,熟记笔顺规则
  1.拓展同类笔顺规则的字:田、目、四、日。生书空巩固。
  2.小结、牢记笔顺规则。
  (设计意图:本板块的学习,旨在复习巩固“白、回、国”三个字的书写中所总结出的笔顺规则。学生在自主观察、书空中发现笔顺规则;在正确、规范书写中运用规则;在拓展同类字中巩固规则。)
  第四板块:多元朗读,感受美好(“和大人一起读”板块)
  一、自主朗读
  1.借助拼音,自主朗读。
  2.同桌合作读,当“小老师”互相正音。
  二、多元朗读
  1.师生合作读。(师生一问一答式朗读)
  2.同桌合作表演读。
  作业设计
  1.当“小老师”,和大人一起认认、唱唱字母歌。
  2.和大人一起表演读《谁和谁好》。
  (作者单位:浙江龙游县西门小学)
  第三课时
  文|傅爱君
  文本解读
  童谣和儿歌的特点体现为口语化,可读性强,生动活泼,富有音乐节奏美。如童谣《摇摇船》就像儿童在自言自语。其中“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就是十分典型的幼童口头语言。儿歌《小刺猬理发》中,不仅“发”“嚓”“他”“娃”这些句末的字押韵,而且长短句交替,节奏明快。所以,让学生感受这种音韵节奏应该是教学的重点,而创编则是教学难点。
  再从材料的作者署名来看,因为童谣几经修改,流传已久且广为传唱,所以往往作者不明。大部分儿歌都是由专业人士进行创作,结构相对完整。从本阅读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细节:《小刺猬》的作者是鲁兵,而《摇摇船》题目下方没有署名,这是与两者的来源有关联的。
  童谣和儿歌是陶冶儿童幼小心灵的音符,是儿童成长期不可替代的教育形式。婴幼儿阶段与现阶段的学习方式区别在于:婴幼儿阶段的学习方式是口耳相授;现阶段的儿童已由听唱、吟唱的阅读方式转变为自读、互吟、比读,且还要学会交流与分享。
  看似浅显易懂的童谣和儿歌,在儿童精神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中,我们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摇摇船》字里行间甜蜜的生活情趣和浓浓的亲情,感受儿歌《小刺猬理发》的诙谐、幽默与十足的童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换词读、方言唱、情境读、律动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童谣与儿歌优美的韵律、欢快的节奏。
  2. 在故事表演、看图解文、改编童谣的过程中,体会祖孙情的温馨甜蜜、讲究卫生的必要。
  3.以同题拓展、示范荐书、同组互换等学习方式,提高“童谣儿歌”主题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一本有童谣和儿歌的书,提前完成阅读。
  教师:课件、《摇摇船》视频、地方童谣视频、两个版本的《小老鼠上灯台》《最爱中华老童谣》一书。
  教学过程:
  一、游戏活动,趣味导入
  1.做“木头人”游戏,师生一边唱一边做。
  2.小朋友,刚才我们玩游戏时嘴里念的是一首很有趣的童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另一首童谣《摇摇船》吧。(板书:童谣 《摇摇船》)   二、趣唱《摇摇船》
  1.自由读,同桌互相正音。(师重点正音:“饼儿”)
  2.趣唱《摇摇船》。
  (1)合作唱:
  女生:摇摇摇,
  男生:摇摇摇,
  生1:一摇摇到外婆桥,
  齐:一摇摇到外婆桥,
  生1:外婆叫我好宝宝。
  女生:糖一包,
  男生:果一包,
  齐:还有饼儿还有糕。
  (2)对比读:
  老师把这则童谣进行了修改,我们再来读一读,你喜欢哪一则,为什么?
  出示改文:
  摇摇摇,一摇摇到外婆家,外婆叫我好孩子。糖一个,果一个,还有饼儿还有糕。
  交流发现:书上的童谣读起来有节奏感,很押韵,更好听。
  (3)多形式趣读:同桌对唱、用方言唱、随音乐律动唱、小组展示表演读,师评价引导。
  3.趣演《摇摇船》。
  妈妈:宝宝,我们今天去外婆家吧。
  宝宝:好呀,好呀!
  妈妈、宝宝:摇摇摇,一摇摇到外婆桥。
  宝宝:外婆,我来看您了!
  外婆:(端糕点、塞糖果)来来来,好宝宝,快快快,吃糖果、吃糕饼。
  4. 趣编《新摇摇船》。
  现在,让我们以外婆的身份来创编《新摇摇船》。
  摇摇摇,一摇摇到( )桥,
  ( )叫我( )。( )一( ),( )一( ),还有( )还有( )。
  (示例:摇摇摇,一摇摇到宝宝桥,宝宝叫我好姥姥。茶一杯,奶一包,还有苹果还有枣。)
  5.小结:我们编的《新搖摇船》和《摇摇船》都包含了一个“爱”字,其中《摇摇船》充满了外婆对“我”的浓浓关爱。(板书:关爱)
  三、同题阅读,拓展延伸
  1.出示童谣《小老鼠上灯台》版本1: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咪来,看你下来不下来。
  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呢?(示例:贪吃、怕猫。)
  2.出示童谣《小老鼠上灯台》版本2: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叫妈妈,妈不在。流眼泪,喊奶奶。奶奶听了赶过来,不哭不哭宝宝乖,灯台不高你别怕,咕噜一滚就下来。
  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呢?(示例:贪吃、幼小、可爱。)
  3.你更喜欢哪只小老鼠?小组同伴演一演其中一个版本的《小老鼠上灯台》。
  四、趣学《小刺猬理发》
  1.看图讲述,故事联想。
  (1)观图
  图上有几只小刺猬?为什么图上的男孩也叫“小刺猬”?
  (2)排图
  教师出示打乱顺序的理发前、理发时、理发后的三张图片。请给图片排排队。
  (3)述图
  这三张图片里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小刺猬理发”。(板书:小刺猬理发)
  有个小娃娃不爱理发,头发乱蓬蓬的,像个小刺猬,那么邋遢,大家都不喜欢他。他很难过,于是就去理发。理完头发以后,变成一个可爱、漂亮的小娃娃了,大家又喜欢他了。
  2.吟唱儿歌,体会诙谐。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这个故事情境相同的儿歌《小刺猬理发》。(板书:儿歌)
  (1)对比读
  小刺猬,去理发,嚓嚓嚓,嚓嚓嚓,理完头发瞧瞧他,不是小刺猬,是个小娃娃。
  长发孩子,去理发,嚓嚓嚓,嚓嚓嚓,理完头发瞧瞧他,不是长发孩子,是个小娃娃。
  A.自读自悟,你喜欢哪一则儿歌?和同桌说一说。(示例:喜欢第一则,字数上更对称、把小男孩叫作“小刺猬”,让人感觉幽默
  一些。)
  B.和同桌合作练读,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
  (2)情境读
  师:去干吗?
  生:小刺猬,去理发。
  师:听——
  生:嚓嚓嚓,嚓嚓嚓。
  师:理完头发瞧瞧他——
  生:(齐)哇!
  生:不是小刺猬,是个小娃娃。
  (3)律动读
  (4)添加语气词,一唱一和读
  小刺猬,(齐:哎!)去理发,(齐:哦!)嚓嚓嚓,嚓嚓嚓,不是小刺猬,(齐:啊?)是个小娃娃。(齐:哈哈哈哈哈!)
  师小结:这个小男孩由不讲卫生变得讲卫生,越变越可爱,越变越惹人喜爱。(板书:可爱)
  五、互荐童书,主题拓展
  1.讨论童谣和儿歌的异同点。(异:童谣不知道作者,儿歌知
  道作者;同:都富有节奏美、音
  韵美。)
  2.教师示范介绍:
  今天,小朋友们都带来了自己的童书,而且里面都有人们喜闻乐见的童谣或儿歌,请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书和书中最有趣的儿歌或童谣吧。老师先来做个示范。
  示例:我带来的是《最爱中华老童谣》,这本书里面的童谣很多,有的与游戏有关,有的与节日有关,有的很幽默……可我最喜欢的是《老鹰捉小鸡》,这则童谣可以边游戏边唱:(拼音略)
  “开开门!”
  “你找谁?”
  “你家小鸡在不在?”
  “我家小鸡不在家。”
  “你家小鸡把我面盆打破 。”
  “赔你金佬。”
  “不要。”
  “赔你银佬。”
  “不要。”
  “赔你金刚山上一棵草。”
  “不要。”
  “你要啥?”
  “我要你家小鸡的肉肉吃。”
  “哦嘘, 哦嘘 。”
  3.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带来的童书。
  4.组内同伴互换童书,约定归还日期。
  5.播放小学生唱地方童谣的视频,拓宽学习途径。
  (作者单位:浙江龙游县桥下小学)
  责任编辑 杨 伟
其他文献
教材解读  本组课文的人文主题是“观察与发现”,观察大自然和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物,在觀察的过程中收获奇妙的发现与感受。基于这些思考,本次习作通过现场的操作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深入观察、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并能用上关键语句,把小实验的过程写清楚,同时能够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收获。  设计理念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乐于表达、乐于分享,能够把事情写清楚。统编本教材更加注
汉字中有一些偏旁形近甚至同形,初学者极易搞混。人们为了区分,常根据字形特点来命名这些偏旁。比如“卩”“阝”因形近被分别命名为“单耳旁”“双耳旁”, 左“阝” 右“阝”因形同被分别命名为“左耳旁”“右耳旁”。这样据形命名的方式虽有效果,但效果不大,因为不符合汉字科学。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偏旁在合体字中多起着表义、表音的重要作用,但这些名称只是关注了偏旁的形而未解释音、义,无  法充分发挥这些偏旁的构
【教学目标】  1.借助读图、语境,识记、理解“匣”字的音、形、义;通过自主读文,画出难理解的句子。学习伙伴互考互助,基本能读通课文。  2.通过质疑、解疑,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初步把握故事内容。  3.精读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体会文中人物的个性,并尝试运用文本语言,展开合理想象,写写“妈妈埋木箱”的过程。  4.小组合作评议小练笔,在合作中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  【教学理念】  本课体现了课堂作
跟通常意义上的写作不同的是,作为训练性写作的习作实际上是一种“被颠倒的写作”。这种“倒置”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需要”与“要求”的意愿倒置。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我们往往是先有写东西的意愿,然后再思考怎么写,而习作教材是不管学生是否有写的意愿,就安排某一项内容,而教师则根据这一内容,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意愿,但是再激发,学生也只是“被意愿”,与真实的写作冲動,似乎并非一回事。  二是“自主”
一、回顾课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  生:《将相和》。  师:“将”指的是——  生:廉颇。  师:“相”呢?  生:蔺相如。  师:“和”就是——  生:和好的意思。  师:合在一起,就是廉颇与蔺相如和好的意思。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  生: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师:三个故事之间的顺序可以颠倒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在第一个故事里,
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央,他们自然是课堂的主角。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不过是没有台词的小配角。教师的形象高大了,学生的身影矮小了。  课堂上,海量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有声有色,花花绿绿,让人目不暇接。这些信息如漫天飞雪,虽然美丽,但飘落在学生身上时都融化了。过后,学生脑海里依然空空如也。  有的教师,尤其是有点名气的教师,常常脱离学生实际,过度开发,深度解读课文,刻意在課文中深挖细找。这儿一个词语,那
【探究目标】  1.了解新闻稿具有真实、新鲜、简洁、客观等特点。  2.了解新闻稿的一般结构,能按要求写出一篇校园新闻稿。  【支架策略】  1.新闻剪报。  2.一般新闻稿范例。  3.不同风格的新闻稿介绍。  【评价要素】  标题吸引人、导语较简洁、主体有细节、内容很客观。  【教学过程】  一、走近新闻  1.聊聊校园事  师:同学们,咱们班里或者校园里,最近有没有什么新鲜好玩儿的事?我们一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回顾道:“几十年来,我努力练朗读,力求让我的朗读有感染力;我努力练书法,力求让板书(包括写在学生作文簿上的评语)成为学生的字帖,让学生读懂什么叫‘认真’,什么叫‘一丝不苟’;我努力读书,力求把自己这本书写厚,把自己的‘缸’装满;努力写好‘下水文’,力求成为学生的习作例文……总之,努力做到当我再说‘我就是语文’时,底气足一点。”(于永正《“我就是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2
文本解读  《二十年后的家乡》是统编本五上第四单元的习作,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在习作材料中也明确提出了这一要求。教材中提供了提纲样式让学生学习模仿。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  编写习作提纲来提高谋篇布局的  能力。  习作内容主要是寫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什么样子,通过场景或事件写出家乡的巨变,要求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有代表性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写具体。  本次想象习作与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2.抓住文中关键句,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綠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感知老人创造的奇迹  1. 前后勾连,导入新课。《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地球是可爱的,也是脆弱的。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