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yinghaiyangzh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仅学生怕作文,一些老师也怕作文。一些年轻的教师一谈起改作文就唉声叹气。办公室的案头,作文本上落灰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作文令“教师学生两生厌”呢?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师没有确定好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学生的写作中应该扮演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而不是袖手旁观的空谈家,更不是趾高气扬的指挥者。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点拨提升立意、引导挖掘素材、启发拟定题目”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提升立意的点拨者
  立意是写作的灵魂,其深度决定一篇文章的质量。对同一个素材,我们可以从多角度立意。关键是正确、鲜明、新颖、深刻,更要与文章素材相匹配。学生的思考深度因为生活阅历而限制,很多时候,只能浅尝辄止。教师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作文立意的深度。
  1.初一军训:军训不仅是体现集体的和谐、同学的温暖,更可以定位为人生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因为意志的坚守。唯有不断超越自己、拼搏向上,才能让生命之花怒放。
  2.校园艺术节:大部分学生认为集体的力量大、智慧多。引导学生立意提升:没有老师的悉心指导能有不断进步吗?拿到校园艺术节一等奖第一名除了证明集体的力量大、智慧多外,还能证明什么?学生在追问下很快想到“成长”、“感恩”、“青春”等立意。
  3.吹蒲公英:同学们将主题定位于追逐梦想。换个角度,赞美身边每一个真实的生命,赞美在无尽的田野里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地吹蒲公英的生命姿态——花样的年华,应该像花一样绽放枝头,活出自己的精彩。抑或每一个飘荡在风中的生命都有无尽的未知,对生活多一些期待,少一些懊恼。
  这些美丽的小故事能打开学生的心扉,看到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喜怒哀乐洒满生活轨迹,踊跃生动的发言更是真实的写作理念,文章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
  二、挖掘素材的引导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从何来?学生的生活虽然很单调,但能从中体味生活之妙。不必说鞭打蛤蟆的沈复,也不必说月夜偷豆的鲁迅,单是寻找月迹的贾平凹就足让人称奇。“有情、有物、有人”,作为老师,我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把心头的印记变成文字,把生活中的素材挖出来。
  用微博的形式记录我们的生活是我近两年来尝试的一种好方法。微博,字数只要一百四十字以内。简洁明了的记录方式,让学生觉得写作文不是难事。
  “生日,收到最好的礼物是——一个如初春明媚阳光般的微笑。”
  “今天,我发现同桌的脸上冒出两个亮闪闪的生机勃勃的青春痘,真是把青春恣意写在脸上啊!”
  “老班今天火药味很浓。鹰似的眼神盯紧了我们,不寒而栗!”
  寥寥数言,微博发表于班级白板,远期更新,一周评选“最佳微博”和“金牌博主”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留心身边“人事物”的好习惯。
  将这样鲜活的写作素材用起来,文章怎能不大动人心呢?
  三、拟定题目的启发者
  “文好,题一半”,题目是文章的明眸,是少女的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一个新颖别致的好题目,能增色文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让文章锦上添花。
  好题目有这样的特征:
  一语双关:如《爸爸的花落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等。这样的题目或借物喻人,或借物喻事,或借事喻理。
  含而不露:把深邃的思想蕴涵在形象的标题中,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在山的那边》、《窗》等,作者在写山、写窗的文字,把对人生的追求暗含其中,使读者能领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线索引导:文章脉络清晰需要有清楚的线索。《紫藤萝瀑布》、《幽径悲剧》等,这样的题目,能更好地凸显文章的主体特征。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拟好题目,最后修改敲定:
  1.一语双关:《2013——我的夏天》——军训故事。
  2.线索引导:《浪漫的蒲公英》——吹蒲公英。
  3.含而不露:《我的舞台》——校园艺术节。
  生活是情趣盎然、曲折动人的,美丽光鲜、丰富交织,更要我们诉诸笔端,谱写生命的华彩乐章。教师在学生作文中要做好提升者、引导者、启发者,教学相长,乐趣无穷。
其他文献
在长期的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广大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不放心、不放手,尤其是语文教学中,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有意无意地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殊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早已成为落后与不太实际的行为,既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个性,又花费了教师的时间与精力,阻碍了学生充分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遏制了学生发挥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提高。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加强词句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需要的句子,
摘 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高自己。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本,探究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模式 阅读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决定着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如何快速熟练地阅读文本,如何准确地获取文本的内容重点对于学
摘 要: 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了人性差异的观念,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必须面对这种差异,在认识和尊重这种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因材施教 差异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心理个别差异、认识差异、尊重差异。就人类而言,差异构成多彩的、多样的、互补的人群,使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就孩子而言,年龄越小,差异越大。当孩子在各自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