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评估机制研究与实践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专业评估是学校自我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专业管理、引导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学校加强专业教学工作的主要措施。广东海洋大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组织方式和实施体系、针对专业评估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做了全新的探索,构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评估机制”,为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地方高校;专业评估;机制研究;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40-05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0-0059-05
  中国高等教育近十几年来的改革和发展引起大学专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分大学的学科变得更加综合,一批科类单一的大学正在变成学科更加综合的大学,办学面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主要面向行业变为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办学[1]。在大学变得日益复杂的今天,要使大学更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改革,需要更合理的高等教育管理机制来引导大学的发展。教学评估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成为管理机制改革的新途径。2011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从政策上确立了新的“五位一体”本科教学评估制度,包括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认证与评估、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国际评估。明确了高等学校应建立包括专业评估在内的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专业评估是指依据科学、有效、合理的专业评估标准,利用可行的评估手段,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对专业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发现专业的优势和差距,明确建设目标,促进专业的发展;为在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布局、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它既是对高校各种专业教育质量的评判,也是高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2]。专业评估分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内部评估属于学校自我评估,是指学校自身作为评估主体组织的对校内各专业的评估,外部评估主要是指由学校以外的机构,如教育部、省教育厅等组织的专业评估,以及工程等领域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认证[3]。广东海洋大学就如何有效地开展适合于自身的内部专业评估,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估作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评估机制,试图为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学校专业评估的现状
  广东海洋大学把专业评估作为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的有效手段,不断完善,开展了多类型专业评估。
  (一)通过开展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评估,确保新办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2014年以前根据《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试行办法》,参照广东省新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方案对新专业进行评估,严格坚持相关标准,保证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的申报质量。截至2014年,学校通过校内评估的14个新办专业全部通过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取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2014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下放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批权的通知》(学位〔1999〕3号),广东省学位办修订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暂行办法》(粤学位〔2014〕2号),规定已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等学校,按照相关条件及有关规定,自行审核本校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据此,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广东海洋大学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审核工作办法》(校教务〔2014〕38号),在规定新办专业教学条件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外,重点从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教学和学术能力培养、教学经费投入与教学保障、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及图书等教学条件建设与利用、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教学建设与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特色与优势等方面设计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评估主要内容和标准。在评估的组织方式上,建立了日常检查评估与专家评估相结合的工作体系。2014年依据新办法对行政管理专业进行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评估,在专业自评的基础上,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日常工作记录结合师生座谈等情况对专业进行评价;邀请校内外同行专家和教育管理专家进行评估,专家组深入各专业进行实地考察、查阅档案和听课,各单位负责人介绍学院教学工作总体情况,专业负责人向专家组汇报专业建设情况,专家组听取汇报,并当场就相关问题提问,学院及专业相关人员答辩。专家依据评估指标体系逐项评价,并就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队伍建设、教学运行、学风建设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评估后行政管理专业根据专家建议和职能部门管理意见进行了有针对性且有效的整改。办法实施以来,2014和2015年学校3个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经过评估,全部获得省学位办批准,取得新增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二)开展专业水平评估,增设新专业或遴选专业建设项目
  依据本科专业设置标准,开展专业评估申报新专业;依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专业评估标准,对专业建设水平进行评估,遴选校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推荐省级以上专业建设项目。2006年以来,通过专业评估,新增了19个本科专业,优化了专业结构。学校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新专业和其他专业进行评估,通过专业评估,遴选了28个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建成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广东省重点专业、2个广东省名牌专业、3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教育计划试点专业。
  (三)实施常态化专业评估,建立专业持续发展的促进机制
  为加强专业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建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机制,学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设计了新的评估标准,采用与以往不同的评价组织方式,建立了专业评估与绩效考核相关联的机制。与以往实施的专业评估方案相比,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组织方式和实施体系、针对专业评估与绩效考核相关联的机制等方面都做了全新的探索,初步构建起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评估机制。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评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一)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和评估导向
  评估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建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专业评估体系,首先要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应用型人才是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相比,在培养模式上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更加强调能够解决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而且具有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就业竞争能力。作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该类人才不仅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一线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也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一定的创新能力[4]。
  因此,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质量进行评定时,应注重其“社会适应性”和“创新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制定的专业评估标准要引导专业积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完善由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业务实习过程实践、社会调查研究、课外科技活动、科研训练、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直接参加生产一线的劳动过程、毕业实习等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注重学生实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习得与养成,使培养出的人才有更强的针对性,适应具体的工作岗位,并对其专业领域内的相关工作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设计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是校内专业评估机制建设的关键,也是机制运行的起点[5]。对专业进行评估, 首先要通过设置科学的评估指标,使专业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和依据。广东海洋大学遵循科学性、发展性、导向性、简约性、适切性等普遍认同原则,参照一般标准,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专业建设管理实际及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筛选指标,设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1.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设置观测点,突出社会适应性和创新实践能力
  充分发挥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挥棒”作用,在观测点的设置上突出考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创新实践能力,引导专业朝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开展教学建设与改革,注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基本运行机制的检视。如,在一级指标“专业规划”里设置“专业目标定位、层次定位、服务定位清晰、明确,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符合企业、行业急需人才需要”和“专业建设与改革特色鲜明,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体现学科特色、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等观测点,要求并引导专业在办学源头上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在一级指标“人才培养方案”里设有“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国家要求,行业企业要求和学校要求;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准确,符合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和经济社会实际”,“人才培养要求清晰和准确,内容全面,涵盖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内容科学,与社会需求、学生需求相对接”,“教学安排有特色、有创新,兼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专业考证的需要”,“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经过充调研与讨论,培养方案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观测点,引导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要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在一级指标“师资队伍”的考察里,设置“属于理、工、农等学科的专业有2个以上专门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实验师或工程师及以上职称)”,“实验教学教师具有相关学科全日制本科以上教育经历,能独立主讲实验课”等观测点,对实践教学师资的保障条件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专业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一级指标“教学条件”里,专门设置“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二级指标,设有包括“实验室设置科学,理工农专业具有3个以上的专业实验室,文科专业具有一定数量共享实验室”,“每个专业至少有2个以上的的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稳定、已签定协议书并以学校名义挂牌”等9个观测点,对实践教学条件保障提出明确要求。
  在一级指标“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里,通过设置“理工农等学科专业设置实验、课程实习(训)、生产(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其中,实验教学占相关课程总教学时数不少于30%,课程实习和实训累计不少于14学分”,“文科专业专业课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实验、调查、实训和实操和研讨学时,专业实验、实习、调查、训练和研讨累计不少于7学分”,“实验教学内容新,满足学科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聘请企业家来校开展讲座或创业培训活动”等观测点,引导专业积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完善由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业务实习过程实践、社会调查研究、课外科技活动、科研训练、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直接参加生产一线的劳动过程、毕业实习等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一级指标“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行”里,除了设有“实验教学经费主要用于实验耗材、设施设备维护和小件仪器设备采购”,“为学生举办学科专业竞赛和学习竞赛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习竞赛活动和学科专业竞赛活动”等明显突出考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的观测点外,还设有“定期召开校友座谈会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意见”等观测点,让用人单位(社会)参与进来,共同实施一种多元评价主体的质量评估,突出社会适应性,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一级指标“人才培养质量”里,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创新实践能力、就业创业情况及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等被作为重点考察内容。
  2.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设置指标分值,突出社会适应性和创新实践能力
  指标分值也是一根指挥棒,分值的分配高低说明学校对被考评部分的期望侧重点,它也能有效指引专业发展的方向,在总分控制的情况下,它体现的是某一指标相对于整个指标体系中其他指标的重要性。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指标都很重要,但是,其重要程度取决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倾向性,体现在分值的设置上。《广东海洋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在能够反映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方面,赋予较高分值。如,基本项共设置197个观测点,根据简易性原则,每个观测点赋予的分值是1分。但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规划和定位方面,有3个反映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观测点,每个赋予的分值是2分,以期通过高分值凸显重要程度,引导专业合理定位,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专业目标定位、层次定位、服务定位清晰、明确,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符合企业、行业急需人才需要,得2分”,“专业定位准确,符合学校和学院发展实际,符合学生生源实际,得2分”,“专业发展规划内容涵盖人才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实验室与实习基地、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课程管理、实践教学改革与管理、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等内容,内容科学、合理,得2分”。另外,明显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是,专门设置一级指标“实践教学”,而且分配分值30分,占基本项总分15%,包括“综合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合理,涵盖主要专业知识领域和专业技术服务领域”,“专业实践教学设置有利于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生产、科研和管理能力的培养”等30个观测点,引导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的设置,实验、实习、实训教学过程等方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推进教学改革,突出社会适应性和创新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一级指标中设有二级指标“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分数占该一级指标的50%,体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在“教学条件”一级指标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等实践教学条件指标分值占该一级指标的69%。另外,“教学管理”“教学运行”“人才培养质量”等一级指标中,对实践教学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也设置较多观测点,分数较多。   (三)创新评估的组织方式
  根据专业评估常态实施的基本要求,要尽可能减少学校隐性和显性评估成本,避免占据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造成疲于应付评估现象。学校专业评估探索实施了与以往教学评估不同的评价组织方式,建立了日常检查评估与专家评估相结合的评估组织方式。
  1.日常检查评估
  日常检查评估,即对教学运行状态及教学建设量化指标由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工作记录打分。日常工作状态由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日常工作记录打分,这样可以降低评估工作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避免给院系和教师增加工作负担。同时,评分依据是“原生态”的教学工作记录,这种原生态的评估能有效地发挥评估的诊断性作用。学校日常检查评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针对以往实践教学随意性较大的现象,在日常检查评估方面,加强实践教学专项检查。自第十五周起狠抓实践专项检查工作,组成5个检查小组,对全校实验现场教学情况、毕业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毕业论文和试卷批阅情况、实践环节材料归档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每学期抽查5个以上学院20多个学生班级,组织200多名学生和50多名教师进行座谈,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对存在问题要求学院及时整改,检查结果与学生评教等其他日常工作记录作为日常检查评估的评分依据,以此不断规范实践各个环节,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2014-2015学年学校组织学生通过网上评教,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学生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等4个教学环节进行了评教,参评率98.06%,其中,课堂教学优良率为99.98%,实验教学优良率为100.00%,实习教学优良率为99.81%,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优良率92.22%。
  2.专家评估
  专家评估是指,对教学运行状态及教学建设定性指标评估由学校组织专家通过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开展座谈等方式进行评估,评估专家组并就专业建设与管理提出建议。学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评估,也体现在专家评估环节,如“实地检查教学资料”环节明确“组织专家实地检查教学资料,重点检查实践教学资料及考试资料”等。学校邀请校内外高水平同行专家组成专家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指导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校内外高水平同行专家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和听课等,按照《广东海洋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并根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就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队伍建设、教学运行、学风建设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开阔专业内涵建设的思路,明晰专业特色发展的路径,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五)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
  为激励院系和师生认真参与专业评估,积极投入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有效发挥专业评估诊断作用,初步建立了与专业评估相关联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评估结果以学科门类为单位按分数由高到低顺序排名。学校发文公布专业评估结果,对优秀专业进行表彰,优先推荐省级及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并且根据评估结果等级分别给于优秀、良好、合格专业一定数量的专业建设费,支持其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专业建设经费由教务处根据专业评估结果从学校专业建设费划拨,由专业负责人按规定负责统筹使用。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评估机制取得的成效
  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评估的导向作用下,各专业积极推动专业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综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学生基础知识扎实。2014-2015学年本科生参加课程考试一次通过率95.74% 。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通过率为67%,二、三级通过率分别为33%、47%。2015届全校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75.27%,六级累计通过率36.49%;2015届英语专业毕业生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83.95%,八级累计通过率59.6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明显增强。近三年学生在国际、国内重大科技、文体竞赛中,获奖总项目数663项,尤其是2014-2015学年,学校学生学科竞赛成绩喜人,高级别奖项大幅增加,获国际级奖项10项,国家级190项,省级190项。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个结题,公开发表论文18篇,申请专利13项。
  学生就业质量持续提升。近三年,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3、2014和2015年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7.86%、97.37%和95.21%,就业去向主要有中小企业、教育系统、国家机关、国企、外企、出国、升学、部队等,就业质量持续提升。
  参 考 文 献
  [1]周远清.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教学评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2]曲艺.我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1-5.
  [3]刘春惠,顾留华.大学专业评估: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的比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4-79.
  [4]宋广元,李永平,刘云利.实践创新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15(Z2):65-67.
  [5]王玉琼,万明霞,戴立益.普通高校本科校内专业评估体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 (5):11-17.
其他文献
摘 要 2015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美国学院承诺”计划,拟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社区学院学生提供两年免费教育,重振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地位,重塑美国的中产阶级,实现国家繁荣及公民更好生活的美国梦。“美国学院承诺”计划认为:大学学位是最可靠的中产阶级门票,要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要让每一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高等教育,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社会认可的是个体的努力和绩效,要进一步推进绩能主义。反思我国高等职业
摘 要 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职业教育、地区经济发展及人力资本需求的系统影响模型,研究不同发展情景下市场对职业院校培养的人力资本需求变动情况及政府与职业院校在未来可采取的措施,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为未来职业院校培养的劳动力提供巨大容纳空间,未来20年广东省每年对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需求量约为40~70万人;二是从中长期来看,职业院校必须提升人力资本质量,通过量身定制式培养使市场每年增加
摘 要 从获奖单位分布概况,获奖单位的所属类型、成果内容,成果第一承担人的职务背景等方面统计分析2014年广东高等职业教育3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97项省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总结分析广东近几年高职教学改革现状和趋势,认为广东应该加强一般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发挥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示范带动作用,重视发挥专家在教学成果培育、提升中的指导帮扶作用,实现
摘 要 金融行业的深刻变革直接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在把握金融行业发展大势,了解不同类型银行的人才需求趋势,掌握银行业发展对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影响的基础上,金融类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面向基层一线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定位不动摇,要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紧跟金融业发展变化趋势,为新岗位、新业务做好准备,还要努力提升学历层次,争取举办本科层次的金融高等职业教育
摘 要 当代职业技术教育整体效益研究揭示出职业技术教育除了产生个体更高的工资收入、大幅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带来经济普遍增长等经济性效益之外,还能够产生员工个体对工作更高的满意度、较低的旷工率以及整个社会降低的犯罪率等非经济性效益,而且职业技术教育的市场性和非市场性效益交互促进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此,我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取得新优势,就需要制定与市场竞争策略协调一致的人力资源管
摘 要 选取湖北省具有代表性的16所高职院校为调研对象,梳理湖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双师型”教师比例相对偏低、结构不尽合理、建设经费不能保障、建设制度不够健全。提出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从弥补制度缺失、明确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和补偿政策、高职院校要营造建设氛围、专业教师适应形势变化四方面着手。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摘 要 利用个案访谈法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及融入城市过程中的发展差异,发现:个人资本水平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关键要素。为此,提出通过构建个人资本水平提升机制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融入和政治融入,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找好提升个人资本水平的着力点。  关键词 个人资本;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
摘 要 当前高职工科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后直接进入企业实操实训,耗材成本高、安全隐患大、对企业正常生产有影响,为解决实操实训中存在的高危险、高成本、高污染及难看到、难动作、难进去、难再现的问题,尝试从高等性、职业性、个性化需求、师生关系四个维度,构建“理论、虚拟仿真、实践”三层次递进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职课堂;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
摘 要 随着对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美国亟待进一步提升网络连接水平。为此,奥巴马政府发起了“连结教育”(ConnectED)计划行动。该项目旨在通过升级网络、更新设备、培训教师以及推行“为未来做好准备的学区承诺”(Future Ready District Pledge)来提高美国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可以从该项目的实施中吸取经验。  关键词 美国;教育信息化;网络连接;
摘 要 专本沟通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以课程衔接为着力点构建专本贯通的培养体系,将实现职业教育专科阶段与本科阶段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以及培养手段等多个方面实现顺畅沟通与紧密衔接。通过推动专、本院校教师合作组建协同培养共同体,构建校企协同创新项目化实训体系,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现代化专本衔接课程与教学资源,确保专、本课程衔接工作得到落实。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本衔